地基基礎質量檢測相關問題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83W

【摘要】本文提出了地基基礎質量檢測中經常遇到的8個問題,從規範、理論和試驗上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也提出了具體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希望引起檢測人員的高度重視,確保檢測資料的科學和準確可靠。

地基基礎質量檢測相關問題分析論文

【關鍵詞】特徵值;標準值;低應變;聲波透射;基準樑

前言

地基基礎質量與工程建設的安全緊密相關,從事地基基礎質量檢測工作的責任重大。在工作中,有幸接觸了省內省外的建設系統、水利水電、公路等從事地基基礎檢測的單位,他們對規範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文章提出常見的問題供同行討論,其目的是不斷提高檢測水平和對規範的更好理解。

1低應變檢測樁身完整性

低應變法是檢測樁身完整性的方法之一,快速、較為準確、經濟是其最大的特點,應用非常廣泛,得到了廣大檢測工作者的青睞。但有很多檢測人員用低應變法計算單樁波速,據此確定樁身強度。

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低應變法適用於檢測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判定樁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規範中無任何依據利用單樁波速判定混凝土強度。根據低應變的適用性,其具體的工作大致應為:在確定樁身波速平均值的前提下,根據實測的樁身應力波速度時程曲線判定樁身的完整性。

樁身波速平均值的確定是低應變檢測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方法有三:

1)當樁長已知、樁底反射訊號明確時,在地質條件、設計樁型、成樁工藝相同的基樁中,選擇不少於5根Ⅰ類樁的樁身波速值計算其平均值。

2)當無法根據上一條確定時,波速平均值可根據本地區相同樁型及成樁工藝的其他樁基工程的實測值,結合樁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種和強度等級綜合確定。

3)根據《四川省建築地基基礎質量檢測若干規定》提供的應力波縱波速度與灌注樁混凝土強度等級關係的推薦值(見表1)確定樁身波速平均值。

2聲波透射法

聲波透射法適用於已埋聲測管的混凝土灌注樁樁身完整性檢測,判定樁身缺陷的程度並確定其位置。其現場檢測前準備工作有:1)採用標定法確定儀器系統延遲時間。

2)計算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修正值。

3)在樁頂測量相應聲測管外壁間淨距離。

4)將各聲測管內注滿清水,檢查聲測管暢通情況,換能器應能在全程範圍內升降順暢。

其中第一點和第二點是較多檢測單位出現錯誤操作的地方,在測定儀器系統延遲時間,有將徑向換能器平行緊貼置於水中進行測量,如圖1所示;也有將系統延遲時間和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修正值統一測定的做法,如圖2所示,將埋管用的鋼管取兩小段,平行緊靠置於水桶之中,再將徑向感測器放入鋼管中,測定的結果視為“系統延遲時間和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修正值”;更有甚者,將徑向換能器置於地上十字交叉放置,將實測結果作為系統延遲時間輸入儀器。

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規範,(轉載自 論文範文,請保留此標記)用標定法測定儀器系統延遲時間的方法是將發射、接收換能器平行懸於清水中(見圖3),徑向換能器邊緣距從400mm開始逐點改變點源距離並測量相應聲時,記錄若干點的聲時資料並作線性迴歸的時距曲線(見圖4)。

t=t0+b×l(1)

式中b———直線斜率(μs/mm);

l———換能器表面淨距離;

t———聲時(μs);

t0———儀器系統延遲時間(μs)。

另外,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的修正值應根據聲測管的內、外徑,換能器的外徑,管材的聲速,水的聲速等進行計算得出。

不同水溫條件下的聲速值參見表2,鋼的聲速取5800m/s,PVC管的聲速取2350m/s。

聲波透射法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配備檢定合格的溫度計,測定耦合水的溫度,用於聲測管及耦合水層聲時修正值的計算。

2)配備檢定合格的長度計量器具。

3)確保灌注的聲測用耦合水為清水,若為渾濁水將明顯加大聲波衰減和延長傳播時間,給聲波檢測結果帶來誤差。

4)實測時,感測器必須是從孔底向孔口移動。

5)實測過程中應及時檢視實測結果,對異常點、段應採用檢查、複測、細測(指水平加密、等差同步和扇形掃測)等手段排除干擾和確定異常,不得將不能解釋的異常帶回室內。

6)對於參與分析計算的剖面資料,應分析剔除聲測管埋置不平行的結果資料。

7)對於臨時性的鑽孔聲波透射特殊情況,鑽孔是否平行將對結果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不能確定鑽孔保持等間距或鑽孔情況已知的條件下,不適於開展聲波透射。

3特徵值、標準值

地基基礎檢測過程中始終貫穿著這兩個名詞,容易引起混淆,根據相應的規範理解如下:

1)概念特徵值:根據《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及《建築地基處理規範》JGJ79-2002,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是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實際即為地基承載力的允許值。例如: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徵值、複合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等。

標準值:荷載和材料強度的標準值是通過試驗取得統計資料後,根據其概率分佈,並結合工程經驗,取其中的某一分位值(不一定是最大值)確定的。《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標準值是荷載的基本代表值,為設計基準期內最大荷載統計分佈的特徵值(例如均值、眾值、中值或某個分位值)。《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標準值取其概率分佈的0.05分位數。例如: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岩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等。

2)兩者之間的關係

特徵值=標準值(常指極限狀態)/安全係數。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中,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為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除以安全係數後的承載力值。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的岩基載荷試驗中,每個場地中極限荷載除以3取小值為岩石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單位工程同一條件下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徵值應按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統計值(極差不超過30%時,取平均值為單樁抗壓極限承載力,高應變亦同;對樁數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臺,或工程樁抽檢數量少於3根時,取低值)的一半取值。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中,岩石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折減係數×岩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其中折減係數與岩石的完整程度有關。

4單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建築樁基技術規範》JGJ94-2008中規定,qpk定義是樁徑為800mm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對於幹作業挖孔(清底乾淨)可採用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確定。規範《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之附錄D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要點及《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72-2004之附錄E大直徑樁端阻力載荷試驗要點,均為確定端阻力特徵值,該值如果用於淺基礎時,將不再做深度修正。那qpk如何確定?根據定義qpk是樁徑為800mm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視為樁徑為800mm,無側阻特殊條件下的單樁載荷試驗,其qpk的確定可參考《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確定極限承載力的方法進行。

5錨杆載荷試驗

錨杆載荷試驗,要根據錨杆的型別、錨杆適用的條件等符合相應的規範和標準,錨杆有全粘結性的,也有非全粘結型的,載荷試驗中反力是否作用在錨杆拉力影響範圍外,這對於準確判定錨杆承載力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非常重要,如果作用區域在錨杆(特別是全粘結性錨杆)拉力影響範圍之內,實測結果不能準確反應錨杆的拉力,而可能是錨杆杆體握固力的表現,錯誤的檢測結果將誤導設計,給工程造成安全隱患。

在錨杆驗收試驗中其合格判定的一個標準是:錨杆在最大試驗荷載下所測得的彈性位移量(總位移減去塑性位移),應超過該荷載下杆體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80%,且小於杆體自由段長度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理論彈性伸長值。這個判定標準非常重要,是錨杆安全的重要保證,“該荷載下杆體自由段長度理論彈性伸長值的80%”是判定有自由段的設計時,對施工完成的錨杆的自由段長度進行保證,如果未達到這個要求,說明自由段長度小於設計值,因而當出現錨杆位移時,將增加錨杆的預應力損失;當邊坡有滑動面時,錨杆未能穿過滑動面而作用在穩定地層上,工程將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若測得的彈性位移大於“杆體自由段長度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理論彈性伸長值”,則說明在設計有效的錨固段注漿體與杆體的粘結作用已經破壞,錨杆的承載力將嚴重削弱,甚至將危及工程安全。

錨杆理論伸長量可根據彈性模量(應力/應變)的定義推導而來:ΔS=P×Lf(/E×A)(2)式中ΔS———鋼筋伸長量;

P———荷載;

Lf———自由段長度;

E———鋼材彈性模量(參考取值:2.0~2.05×105MPa);

A———鋼筋截面積。

6靜載試驗基準樁、基準樑

基準樁及基準樑在載荷試驗中,其使用不當將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廣大的試驗人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基準樁應使用小型鋼樁打入地表下一定深度,確保不受地表振動及人為因素干擾的影響,不得使用磚塊等物代替基準樁。基準樑應具有一定的剛度,樑的一端應固定在基準樁上,另一端應簡支於基準樁上,基準樑應避免氣溫、振動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夜間工作時應避免大能量照明器具(如碘鎢燈)對基準樑烘烤引起的變形影響,特別是區域性照射;白天工作時避免太陽直射部分基準樑引起強烈的變形。(轉載自 論文範文,請保留此標記)

就基準樑的剛度因素、溫度影響因素進行了試驗,其影響結果如下:1)溫度變化將對基準樑產生較大的變形,影響載荷試驗的穩定。

試驗是在一個大棚內按照規範要求安裝基準樁、基準樑,記錄溫度和基準樑的變形,實測結果如圖5所示,一天中溫度變化引起了基準樑的變形,其變形值不容忽視,這是在均勻溫度作用下的結果,如果基準樑受到不均勻溫度影響時,變形會更大。

2)不同剛度基準樑受溫度影響的試驗,在同樣的大棚內使用10號、16號、20號工字鋼基準樑進行試驗,基準樑變形如圖6所示。在一天的溫度變化中剛度大的20號工字鋼變形最小,剛度較小的10號工字鋼變形較大。所以在載荷試驗工作中,應選用剛度較大的基準樑,可以較大程度的避免溫度變化對基準樑變形的影響。

7統一載荷試驗曲線座標

在編寫載荷試驗報告時,對同一工程較多的單位使用一個載荷試驗點作1條Q-s或P-s曲線的辦法,並且採用不同的沉降縱座標(沉降量滿格處理)成圖,使得檢視靜載結果時不能很好地反映總靜載效果,缺乏靜載點之間的可比性。根據《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106-2003規範之4.4.1條文說明:除Q-s、s-lgt曲線外,還有s-lgQ曲線。同一工程的一批試樁曲線應按相同的沉降縱座標比例繪製,滿刻度沉降值不宜小於40mm,使結果直觀、便於比較。此條例,可推而廣之到地基的所有載荷試驗之中,改善靜載結果的可讀性、直觀性、可比性。

8 JGJ106-2003和JTG/T F81-01-2004規範中的差異《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和《公路工程基樁動測技術規程》JTG/T F81-01-2004在聲波透射法中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時,存在一定的差異(見表3)。在生產過程中應該瞭解這種差異,各儀器生產廠家編制的資料分析軟體也是有相應的差異,應根據不同的規範具體使用,否則將造成結果的差異。

9結語

就地基基礎質量檢測中的8個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剖析,對規範的理解和認識不一定全面,希望廣大的檢測同仁共同學習和探討,本文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