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員工聚集對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

才智咖 人氣:3.17W

知識員工聚集作為企業創新的活力之源,在實現企業創新效能上發揮重要作用。但受地域、資源制約,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員工的弱聚集尤為影響企業創新效能發揮。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談員工聚集對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

摘要:知識員工聚集作為企業創新的活力之源,在實現企業創新效能上發揮重要作用。但受地域、資源制約,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員工的弱聚集尤為影響企業創新效能發揮。本文基於知識員工聚集、企業創新相關理論,結合農業科技企業環境特徵,從知識員工聚集視角探索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如何獲取創新效能,並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知識員工聚集;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

一、引言

1.1“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知識經濟的大潮洶湧而來,面對歷史大潮,各類組織都不同程度經受著時代的考驗。”(相飛,2015)。其中,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挑戰尤為突顯。該類企業以從事或推進農業新品種、新裝置技術、新生產工藝為主,利用自身研發成果,吸收外來技術以持續創新,對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速度,保證農業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知識員工聚集作為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資源,是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活力之源。按照相飛(2015)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違背及其效應研究》對知識型員工的判定準則,“該類員工均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即受教育程度較高,這表明其對新知識的吸收、消化、轉化能力較強,且具有一定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這些都有助於其專業資質的提升,以及包括個人智商、情商、修養等在內綜合素質的提高。”。

1.2可見,知識員工作為一種可流動的資源,受科技投入、人才政策等因素影響,會在特定空間和時間聚集。而“複雜多變的外部任務環境致使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運作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員流動性趨於頻繁。”(相飛,2015)。人員流動則引起復雜的經濟效應。本文的知識員工聚集及其效應指農業科技人才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形成的內在關聯機制,通過組織協同作用集中在一起,突出表現為聚集作用大於各自獨立所發揮的加總效應。這裡所指的知識員工聚集的主體是長期從事農業科技研究、推廣及實用技術的人員,其運用知識為農業科技進步作出貢獻,是企業創新主體。通過聚集,促進了個體間隱形知識傳播,優化知識結構,能更多獲取行業資訊,實現相互協作,從而使自身潛能得到發揮,企業得以創新。

二、理論基礎

2.1國外的知識員工聚集研究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流動和人才資本積聚。Giannetti(2001)認為,不同勞動力個體的技能相異,其合作可促進規模效益,資源耗費降低。國內學者將知識員工聚集內涵大體總結為兩類。牛衝槐等(2006)從人才流動角度指出,它是在一定時間內大量同類或相關人才在某地區或某行業形成的聚類現象。還有學者從效應角度提出,知識員工聚集是符合質量指標的知識員工在區域範圍內實現數量上集中,他們通過交流經驗達到彼此協調配合,實現聚集目標。總體來看,知識員工聚集效應與企業創新關係研究大體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人力資本與企業創新的關係,二是知識員工聚集與企業創新的關係,專門針對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以及知識員工聚集對其效應的研究尚顯不足。

2.2“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席捲著僱傭關係的重塑與轉型之勢已登陸我國,為適應國際市場和經濟社會的變化,我國企業不斷採取變革舉措,這勢必影響組織內員工的心理感知。”(相飛,2015)。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自主創新不斷湧現。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紐帶,在中國農業實現“兩個歷史性轉變”過程中發揮著農業產業革命和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推動作用,知識員工聚集則是企業創新的`突破口,聚集過程勢必影響個體認知,並作用於企業效果。由此,闡清知識員工聚集對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作用是企業實現創新優勢的重要前提。

三、基於知識員工聚集的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效能分析

3.1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主旋律,這種社會經濟形態的變遷致使我國經營體制和管理格局發生了變化。”(相飛,2015)。農業涉及多層次產業結構體系,其創新需要多方面可靠技術支撐。而知識員工素質影響技術創新水平,知識員工結構決定技術創新的深度和速度。因此,在聚集中把控知識員工的素質和結構尤顯重要,各環節上知識員工的相互支援與配合是農業科技型企業獲取創新效能的關鍵。基於此,探索符合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員工聚集的途徑,對於實現知識員工聚集及其對企業創新的作用更有重要意義。國外學者認為,知識員工聚集途徑主要包括“市場主導”和“政策扶持”。國內對知識員工聚集研究多基於國外理論和實踐展開。

3.2基於以上分析,針對我國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情境特徵,可從三方面分析知識員工聚集對企業創新的影響:首先,就人員素質而言,專業基礎紮實、具備管理能力又能從事科研活動的複合型人才為企業創新提供了支撐。他們有良好的創新能力以及協作和應變能力,能將創新性知識投入實踐。在聚集中,通過一系列措施,可使高素質知識員工聚集,降低資訊流動成本,促進知識積累與更新;其次,就人員結構而言,農業結構調整以提高農業競爭力和效益為中心,優化人員結構是適應性向戰略性調整的轉變。通過把控人員結構,推動集約化和商品化農業統一發展。知識員工聚集通過這種整合機制實現知識互補,由此激發其創造力,產生聯動效應,最大程度地促進企業創新;再次,“人才興業”在農業領域內需要知識員工的支撐,根本而言就是人員素質和結構有機整合下的控制。通過完善知識員工的引進機制、合理配置、激勵機制來實現知識員工聚集,以助推企業創新。

四、結論與建議綜上

本文發現,由於人員的素質和結構受自學習能力、空間分佈和政策影響,導致未完全釋放知識員工聚集的創新效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為此,本文提出如下知識員工聚集途徑:第一,選育高素質知識員工。企業在選人、育人中要向研究性、開發性、創新型方向發展,將培育有“愛農、學農、獻農”思想的複合實用型人才作為知識員工聚集目標。建立人才專項引進資金,打造人才引進平臺,開展企業孵化器建設,積極融入產業示範基地,將“引才”和“引智”結合,促進知識員工聚集的創新效應。第二,優化知識員工規模和結構。結合各地發展需要,編制有相關、挑戰性的工作崗位以吸引人才,使不同人才在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中形成規模,通過聚集去打造一支學用結合、素質優良、高效穩定的人才隊伍,為企業創新提供人力資本保障。第三,營造良好氛圍。通過建立公平的選拔機制、創新成果評價標準增強行業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支援和尊重知識員工的環境。建立多渠道資訊傳遞與技術合作機制,將理論與實踐有效銜接,彌補農業領域知識員工素質和結構的不足.

參考文獻

[1]相飛.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違背及其效應研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