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鏈視角下的經營者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才智咖 人氣:3.02W
價值鏈視角下的經營者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摘 要】 本文針對目前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對企業評價和對企業治理者評價不分的題目,分析了我國現行企業經營者績效評價方法的侷限性,並從價值鏈視角出發,闡述了經營者績效評價特點,設計了三級企業經營者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經營者的績效評價應主要通過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社會責任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來體現的結論。
  【關鍵詞】 價值鏈; 經營者; 績效評價
  
  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加劇,企業經營者在現代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經營者是企業的核心和靈魂,是經濟發展中的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對企業經營者基於價值鏈的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將有利於完善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有利於對經營者的選拔、評價和成長,有利於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
  
  一、價值鏈理論簡析
  
  價值鏈理論最早由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提出。價值鏈理論以為:每一個企業都是用來進行設計、生產、交貨以及對產品起著輔助作用的各種價值活動的集合。在價值鏈中,企業的價值鏈通常以為有三條,即縱向價值鏈、橫向價值鏈以及企業內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反映了企業與供給商和銷售渠道的價值鏈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企業可以通過考察供給商或銷售渠道行為如何影響每項活動的本錢,或考察其反面影響來識別這種相互依存關係;橫向價值鏈分析反映了同類產品在不同生產者之間的價值運動狀況,是企業確定主要競爭對手底數的基本工具,其意義在於找出與競爭對手在作業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選擇適合本企業的競爭策略。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企業產品價值的逐步積累和轉移,最後轉移給企業外部的客戶的價值增值過程。企業戰略的實現是通過營銷治理、財務治理、會計核算、法律治理等多種職能活動實現的。這些職能活動也是企業內部的價值活動,這些相互聯絡的價值活動構成了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波特以為,企業價值鏈貫串著企業的每一項生產經營活動,價值鏈“無處不在”。
  
  二、我國現行企業經營者績效評價方法的侷限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經營者績效評價的`研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的方法多數是將企業績效評價與企業經營者績效評價混合在一起進行評價的,這種評價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側重於對經營者基本素質的評價,考評缺乏可操縱性
  對經營者的績效評價注重於“德、能、勤、績”的考評,考評的辦法多數沒有以量化指標為基礎。由於考評標準中定性描述的內容居多,可衡量的標準太過空泛,實際操縱時缺乏同一的標準,也沒能確切地反映出經營者的努力程度,另外考評過程看似嚴謹,但評價者一般由同級或下級組成,經營者績效評價很輕易流於形式。
  (二)側重於從企業績效對經營者進行績效評價
  傳統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一般採用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等。一些單位近年來還積極探索採用了平衡計分卡、EVA經濟附加值等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但這些方法都不能全面、動態地反映經營者績效,沒有突出反映經營者在經營治理企業的過程中對企業經營、成長、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貢獻。
  (三)經營者績效評價缺乏對經營者努力程度的反映
  一方面,傳統的績效評價方法基於利潤指標,一般沒有考慮資本本錢,不能反映資本淨收益的狀況和資本運營的增值效益,使企業或各部分的經理們傾向於只注重利潤指標,輕易導致其短期行為。另一方面,傳統的評價方法沒有能夠確切地反映出由於經營者的努力,企業前後各期實際運營結果的差異並可以進行比較,也沒能夠衡量出在一定時期內由於經營者的運作,企業的經營績效水平在本行業中所處的地位。
  (四)經營者績效評價結果沒有完全與經營者薪酬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