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本科建設視域下的公安法學理論課教學設計論文

才智咖 人氣:7.81K

近些年,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這引起了人們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質疑。在髙校教育教學質量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熱點的背景下,各高校都將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教育質量的提高必須依靠長效制度的保障和具體措施的合力。加大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內容的改革力度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而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標準加強內涵建設,更應成為新建本科院校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重心。

內涵本科建設視域下的公安法學理論課教學設計論文

一、本科教育內涵建設的關鍵著力點

高校辦學質量與學校的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關係密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指出,要“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高等教育專題規劃》(教高〔2012〕5號),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可見,高校的內涵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應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旨歸。“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是促進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基礎。”[1]從實然的角度看,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關乎高校形象和聲譽,關乎外界認可度,深刻影響一所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雖需系統合力,但主要仰賴高校課堂教學的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能為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供最為有力的保障,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堅持巨集觀導向設計與微觀踐行相結合,在操作層面上不斷尋求具體教法、教學環節、教學內容的優化實為高校教師之致力面向。實現本科課程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提高,理應作為提升本科辦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和高校內涵建設的具體落實環節,成為高校建設與發展的精力集中點和重要關注點。

二、公安院校

法學理論

相關資訊

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經濟法》課程中應用的具體“假論文”背後有什麼真問題(共3篇)淺論學習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淺談和諧文化理論形成的歷史脈絡探析經濟學資訊正規化理論的基本假設與辨析怎樣寫研究性論文撰寫方法(共3篇)運用政治理論指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關於區分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的意義試析受教育權理論發展綜述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課程的特殊性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定與普通高校相比,有自己的特點和側重。就法學十六門核心課程而言,公安院校側重於與公安業務密切聯絡的法學課程,包括刑法學、行政法學、刑訴法學等,不重視民商事法學課程。目前,一些公安院校將法理學、憲法學等法學理論課程置於點綴和配角的地位,表現出很大的選擇性,有的院校僅在法理學、憲法學課程中選擇其一,有的院校即使同時開設了這兩門課程但學時卻有大幅度的削減。考察公安院校法學理論課程的現狀,其至少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特色教材。公安院校法學理論課程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高校法學本科專業教材,內容較多且抽象,缺少公安特色。以法理學課程為例,現有教科書基本包括法的本體論、法的關聯論、法的價值論、法的歷史發展、法的執行論等五大部分內容,涉及很多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對於初接觸法的大一新生而言,枯燥性、陌生性不言而喻,又因其缺乏公安特色,學生難以感知到學習法理學對於未來執法的意義,從而學習興趣不高。在教材缺少公安特色的前提下,授課教師只有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公安業務知識,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但是,授課教師化繁為簡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學內容及其重點與難點的把握上有不同的理解,這難以保證學生面向未來公安執法掌握必備的法理知識,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

(2)課時不充足。普通高校法學理論課程的學時數基本上在60個左右,而在公安院校採用同樣的教材其課時量甚至不足30學時,嚴重“縮水”的教學課時成為掣肘教學活動的主要因素。有限的學時必然要求授課教師對教材內容有所取捨,區分講授內容和自學部分,對教材體系進行再創造。有限的學時也嚴重製約著一些教學方法的應用,如案例分析法、討論法等能夠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囿於缺乏充足的學時作保證而難以有效施展。

綜上,公安院校法學理論課程囿於使用“普適性”的教材,教學內容冗繁但教學課時有限,在這一矛盾前提下,為保障課程教學質量,授課教師不應止於備教材、備教法,不應滿足於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簡單突破,還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做出系統規劃和科學選擇,儘可能為學生呈現相對完整的法學理論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突破法治思維、法治意識全面養成的障礙。

三、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的價值

(一)教學設計概念的釐定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以現當代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物件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與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定實施方案的系統的計劃過程”[2]32。教學設計意在通過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各要素,形成教學程式的優化組合,達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教學設計雖然大體屬於課堂教學之前的行為,但它不等於備教材、備教法等備課行為,也不同於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指為達成教學的目的與任務,組織與調控教學活動而進行的謀劃”[3]237。教學設計是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等在內的系統優化和整合,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超越了傳統的專注教材教法等備課活動的範疇,它關注教學的統籌安排,不僅包括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與突破,而且包括教學環節的有序把握、多媒體的有效使用、教學策略的精緻設計、教學語言的渲染等。從現有教學實踐看,效果突出的教學必然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學設計,優秀的教師尤其注重通過盡善盡美的教學設計保證教學活動有效、有序地開展。

(二)教學設計對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的作用“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教學設計的目的是開發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技能的經驗和環境。”“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藍圖。”可見,有效的教學設計有利於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有關技能的生成,是教師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依託,是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與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質量是公安本科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公安院校內涵建設的應有之義。公安法學理論課教學內容枯燥抽象,缺少公安特色,且設定的教學課時一般較少,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授課教師必須尋求一種具有系統性、藝術性、高層次性、高涵蓋性的教學設計,而不能只是簡單地備教材、備教法。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解決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內容枯燥、教學課時嚴重不足等問題,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

四、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的實施策略

(一)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的`總策略

公安法學理論課程的教學設計,應堅持如下的總策略:第一,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感染力;第二,應立足實際,面向公安執法,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使其保持長期主動學習的興趣;第三,應依據系統科學理念優化配置教學環節,合理安排教學要素,充分利用教學時間;第四,應關注教學用語的專業性和凝練性,科學有效地選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二)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設計的具體策略

從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式看,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與反饋四個環節。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根據布盧姆的教育目標理論,教學目標可劃分為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傳統課程教學較為注重認知目標的實現,而忽視了技能和情感目標的達致。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中,教師尤其不能迴避能力和情感目標,不能單純地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旨歸,不能簡單地專注於教材內容的註釋。本科公安法學理論課程教學質量的外化更是對學以致用能力及法治素養的彰顯,只有培養的人才在執法辦案實踐中顯現出嫻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良好的法治思維和法律素養,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被社會各界認可。故此,公安本科教育應更加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體到公安法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其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要求,必須注重知識運用能力和法治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未來執法中以堅定不移的法律精神和法治思維為指導,將法學知i只運用於個案之中。教師在通覽、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應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確定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恰當界定課程及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要注意技能和情感目標的設計。以法理學中“法的價值”內容為例,教學目標至少可以設計為:理解法的價值衝突的解決機制,提高運用法的價值理論分析和解決個案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有關法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理念。

2.教學內容的設計

設計教學內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加工的過程。目前,公安法學理論課的一些教材邏輯性不強、理論性過高、內容體系不盡合理,甚至存在知識點重複或銜接不暢、用語艱澀難懂等問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必須在釐清教材內容脈絡、理順知識體系和層次結構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具體而言,可以根據設計預期重新調整教學內容次序,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的多寡、詳略、引申或忽略等,做到詳略和邏輯銜接得當。例如,可將“法的歷史發展”部分的內容調整至“法的本體論”部分,這樣既有利於解決學時不足的問題,又能兼顧公安院校的特色。

3.教學策略的設計

一節課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引人什麼樣的案例、事例,多媒體課件中是否插人音視訊,等等,都屬於教學策略的範疇。設計教學策略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批判性思維精神。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所提出的問題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觸動並促使其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一個精心引入的案例對問題的說明可能甚於教師數十分鐘的理論講述。為講好一次課,教學用語的誇張與幽默、教學課件的簡明性與視覺衝擊力等都要經過認真謀劃,反覆推敲。

4.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的設計

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教師可瞭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是否科學合理,以便及時改進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具體措施和形式很多,如課堂提問、課堂習題鞏固、課堂案例分析討論、疑難問題的必要延伸等,教師可結合教學時間、知識特性、教學目標等合理設計教學評價方式,並儘可能採取多種評價方式以保證反饋資訊的全面性。自我評價也是重要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一次課結束後,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的自我感覺,及時修正、調整課程教學設計方案,使教學設計方案更加完善。

上述四個環節的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設計是核心,而教學目標設計是其他設計的前提,而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效性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檢驗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