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才智咖 人氣:2.94W
淺論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由於文化和語言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重視英語國家文化和背景知識的教育,這篇論文著重闡述了在教學中講解和滲透西方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具體內容和個人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文化教育;英語教學;文化差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各國人們之間的交流已是一個趨勢和必然。為使中國更積極地廣泛地參與國際政治經濟等事務,學好英語這門國際交流語言,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已變得越來越重要。由於英語國家與中國有不同的風俗,信仰,道德價值觀,歷史,等文化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又通過語言表現出來,所以來自不同國家背景的人們之間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交流障礙。
  
  一、在英語教學中強調英語國家文化背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 有一些同學課堂上表現很優秀,但是到了和老外交流的時候,卻“quite at a loss (不知所措)”。他們所說的英語使得老外感到很困惑、尷尬,甚至惱火。為什麼我們在跨文化交流中不能巧妙而適當地表達自己呢?舉個例子來說吧,在美國用來打招呼的一個常見來源是問:“嗨,你好嗎?”這個問題表示友好地受對方,並不要示具體回答什麼,往往一說而過,如果真跟人家講自己感覺怎麼反而會讓大家覺得尷尬。在韓國,人們經常問的話是“Odi-ga-seyo?”意思是“你去哪兒?”這就類似於英語中“你好嗎?”和中文中的“你吃了嗎?”只需回答“去那邊”。然後繼續辦你的事。
  
  二、在教學中注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教育的內容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與文化關係非常密切,不同的語言反映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差異,而這些文化的差異又主要體現在歷史傳統、社會制度、文化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信仰等多方面。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的所要講授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就包括這些方面,並且教師應更多地注重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和文化。
  1.從日常對話的入手,讓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習俗、禮儀和禮節等文化。英語中的口語從稱呼、問候與告別、介紹、稱讚與應答、打電話、致謝到應答、道歉與應答、邀請與應答、請求、請客送禮、表達禁忌等到談論各種話題與中文表達是有很大不同的。教師不僅指導學生如何表達,而且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這樣表達,而這樣表達所反映的文化。如一位女兒對其父親說:“Dad, I broke up with Tom last month。” 父親說: “My daughter, he is not your kind of boy, you will find your Mr。Right, and I’ll walk you down the aisle someday。” walk down the aisle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與西方的婚禮習俗有關,西洋教堂的婚禮儀式中,父親要挽著女兒的手走過紅地毯,再把女兒交給新郎,這樣的過程就叫“walk down the aisle walk you down the aisle”這句話通常是父親對女兒說的,總有一天我會把你給嫁出去。再有一個例子。一箇中國人有一次機會登上一艘豪華遊輪觀光,在酒吧檯拿了兩杯雞尾酒回房間享受,途中遇到一位外國女士,她看看他後笑著說:“You have matches?”中國人一楞,回答說:“I’m sorry, I quitted smoking 15 years ago,so I have no matches。”她立刻會意到中國人誤解了她的意思,好像是有點抱歉的說: “It’s a joke。”然後,他們就相互尷尬的笑了笑,走開了。其實you have matches?是個美國人非常普通的玩笑,這是外國女士看中國人兩手都佔著,就故意開玩笑跟他要火柴,非但沒有惡意,反而是想問他需不需要幫忙。所以由於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東方人難以領悟西方人的幽默,而瞭解它們對我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是有必要和有幫助的。除了中西方語言的顯著差異外,不同的英語國家之間的英語也是或多或少有所不同。經過兩百年的分離,以及與多國移民的互動影響,美語自會發展出許多不同於英語的用法。並且由於兩國文化風俗的不同,所以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在發音,拼寫,詞語的用法,俚語和習語的用法上的這些差異是說不完、道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