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數學語言藝術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5W

一、注重提問語言與課堂教學內容的相關性

生活化數學語言藝術論文

教學中應注意的一點問題是引導要適當、適度,不可隨意主導課堂教學的發展。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語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的思考與探索中去,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智慧。而不可只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卻忽視了教學的初衷。執教《認識乘法》一課時,出示了一個十分漂亮的Flash課件的情景圖,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問,若是老師在開始之初這樣組織語言的話:師: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發現?生1:我發現有大樹、白雲、河流、小橋。生2:我發現白雲飄動著,象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生3:我發現小白兔在開心地跳動,可是它是要到河這邊來還是要過去呢?生4:我發現小雞的頭在一動一動,它是在啄米還是吃蟲子……就這樣,學生意猶未盡,幾分鐘過去了,還不斷有新的發現,數學課便成了看圖說話課、想象作文課,扭轉了數學學習的性質,本末倒置,最後使得課堂呈現出一種無序狀態,難以完成教學目標。但如果教師開始之初這樣問:圖上有幾種可愛的小動物?(2種,即母雞、小兔)它們各是幾隻在一起的?(每2只小兔、3只母雞在一起)這樣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觀察要求,使學生能有重點、有順序的觀察事物,教師再注意引導學生2只2只、3只3只地數,突出“幾個2”“、幾個3”,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它們各是多少。這樣一來,情境中的非數學資訊就不會干擾學生的數學學習,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捕捉有效數學的資訊,初步感知“幾個幾”的數學情境問題(生活現象),為以後的乘法學習奠定基礎。

二、注重語言的簡練性,突出重點

生活化數學語言還必須簡潔精煉有層次,這樣可以突出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根據國小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他們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最大限度地獲取新知。生活化數學語言的結構及一些專業用語,有別於日常用語,學生難於理解。因此我們應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繁就簡,將專業化術語轉化成學生易於理解的生活化語言,將有關的事情、各種數量關係交代清楚,學生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得多。像是教學第二冊“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便可就地取材,設計了練習題。我們班有男生15人,女生10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這種語言與日常用語接近,生活就是教育,學生了解了事情的物件———男生15人,女生10人,明白了男生和女生的數量關係———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是低層次的生活化數學教學語言;隨後,我告訴他們,這句話可以用更簡潔的方式表達:15比10多多少?這句話比剛才的應用題多了一些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深一層的生活化數學教學語言;最後告訴學生可以用算式“15-10=5”來計算。這樣對學生進行分析應用題的訓練,幫助學生慢慢體會生活化數學教學語言的簡潔性、層次性,同時,這個過程也恰恰是學生分析、推理、概括、抽象等能力的提高過程。

三、趣味性的交流語言,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

數學學習曾因自身的數學知識系統的抽象概括性,曾經讓數學課是“乏味”的代名詞。國小階段的學生愛玩是他們的本職工作。所以對於枯燥乏味的東西難免興趣缺乏。因此,教師應注意開創一種輕鬆、愉悅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思想、表達感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第二冊《認鐘錶》,我設計了猜謎語匯入:“無腳會走路,說話不用口,日夜不停息,催人早早起”,學生猜出謎底,興趣盎然的進入新課學習。再如一年級教學“8+()-6=10”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在“8+()”下劃線,告訴學生,把劃線部分看成“一家人”,用“一家人”代替“整體”的思想,先算“一家人”是多少,再算括號裡的數是多少。課上這樣通俗的說法學生樂於接受,它能使學生記憶深刻,終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