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關注與藝術性表達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8W

內容摘要:裝飾藝術設計在各藝術院系都作為一種重要課程而開設,而目前大多的裝飾藝術設計課程存在著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為了獲得真正不竭的創造“源泉”,應把裝飾藝術設計教學引入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藝術性表達之中。

生活化關注與藝術性表達論文

關 鍵 詞:裝飾藝術設計教學 關注 表達

一、裝飾藝術和裝飾藝術設計課程

裝飾藝術是伴隨著人類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誕生的古老藝術樣式。當先民們把有色的泥土塗在面板上,把骨頭、石塊、貝殼等串起來掛在身體上起就有了最初的裝飾藝術,它是人類用審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種體現。裝飾藝術因各民族人民生存的自然環境、歷史程序、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差異而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面貌。無論從其紋飾、形制、質地、製作工藝,還是從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和時代藝術精神看,裝飾藝術都深深地打動著我們。可見,裝飾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樣式和一種文化現象,而且是人類的審美追求和非凡創造力的表現,是人類對自然與人自身的關注與思考,並以此為原點的藝術的、精神的、創造性的表達。

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與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裝飾藝術也走向新的繁榮,在已有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的基礎上,由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的時代審美風尚造就了新的裝飾藝術。裝飾藝術設計課程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現在各專業藝術院校(系)的一門重要課程。有些院校將裝飾藝術設計課程作為一門基礎課開設,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對裝飾藝術特點、裝飾藝術的形式美感規律、裝飾色彩、裝飾材料技法等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掌握,併為學生以後的專業學習做好準備。有些院校則將裝飾藝術設計課程作為一門專業課,從縱深的角度對裝飾設計進行學習和研究。

二、裝飾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較長時間的裝飾藝術設計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感知到目前的裝飾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就目前大多裝飾藝術設計教學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幾種主要的模式,即“本本主義”“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等。

1.“本本主義”。表現為過分強調傳統裝飾紋樣、傳統圖形(圖案)的學習,把該課程引向僅僅對古代傳統紋飾的臨摹和複製,其資料大多來源於各種印刷品。學生在這樣的課程裡雖然對傳統紋飾瞭解很多,但涉及面較狹窄,學生相對被動,沒有多少思考和創造的空間,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時代和當今的文化背景。

2.“主觀主義”。即把裝飾藝術設計中的變形和主觀處理的造型特點加以任意發揮,打著西方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的幌子,無視現實生活場景,無視物件、無視裝飾藝術的內在規律性,無視基本的視覺美感良知,主觀臆造成分較大。

3.“教條主義”。表現為固守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規律或把三大構成理論奉為不可動搖的原則,把裝飾藝術設計的形式規律和三大構成當成數學公式一樣的規則加以套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裝飾藝術設計教學過於呆板、教條,脫離了以具體事物和客觀物件的靈活表現和裝飾的應用性與材料技法的多樣性這一事實。

4.“形式主義”。表現為為了教學的便利和操作上容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把裝飾藝術設計教學侷限在裝飾繪畫這一單一的形式裡,使學生僅在平面裡作一些單一技法的描繪,而忽略了裝飾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材料技法的豐富性以及裝飾應用的廣泛性。 儘管這些模式在教學中從不同的側面讓學生掌握了裝飾藝術的一些知識和技能,但結果卻是在教學中,要麼是固守傳統而忽視了裝飾藝術材料技法和審美趣味的與時俱進,要麼就自由得無所依憑,使課程脫離學生的知識結構,也脫離了現實生活的藝術源泉;或者說脫離了基本的視覺良知和基本的審美規律;或者在某一框架內作單一樣式的要求,把課程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視野裡。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和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使學生的所學與自己身邊的人、物、事及其紛繁複雜的現實世界幾乎沒有聯絡,有的只是與生活不相關的影象仿製。

三、對裝飾藝術設計教學的重新思考

1.裝飾藝術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對各種不同的裝飾設計的實踐事例和現象世界的分析方式來進行,從表現物件、表現技巧、材料質地色彩運用、構成關係等各個方面進行講解。 裝飾設計其實是很寬泛的概念,教學的目標定位也很難有一個統一的固定的模式,雖然有很多教材及現有的教學成果可以作些參考,但如果一來就給學生講成套的`概念、規律、理論是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的。何況也沒有任何一套的裝飾藝術理論,可以完全概括所有裝飾藝術的多樣的、生動的表現形式。 “現代裝飾教學不是一種師長傳遞,教學的目的不是傳授固定的、穩定的、抽象的,一勞永逸的裝飾藝術和技術,而是通過列舉,分析不同的裝飾藝術的實踐事例,改變學生的思維,開闊眼界,激發學生作進一步的探尋和創造。”四川美院的朱小禾老師在他的裝飾藝術教學筆記上寫道:“什麼是現代裝飾藝術,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列舉裝飾藝術的經驗事例,而不能用理論原理來回答……對任何理論和形式原理的懷疑、迷惘、困惑是有益的,這能使學生認識到,任何一種裝飾藝術理論方法都是個別的、區域性的、暫時意義上的,這會使學生拋棄任何種類的教條主義,拋棄想獲取一勞永逸的、穩定的裝飾藝術知識和技藝術的不切實際的奢望。對學到穩定、普遍的裝飾藝術知識和技術的失望會造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會形成積極性的源泉,會刺激學生去主動探尋、實驗裝飾藝術理念和技術。”可見,讓學生見到實踐事例是裝飾設計藝術教學的關鍵環節。

2.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的裝飾藝術的實踐事例和現象世界,自己去發現感興趣的“話題”,進而學會去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最感興趣的材料和表現技法,並試著努力去表達自己的這種關注。 幾乎所有的偉大的藝術作品的產生、所有偉大的創造,都是對現實的深切關注,對生活的真情體驗。即使是基礎教學,不應只是機械的、教條的。要教會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熱愛現實世界、體會現實情感,然後產生表現它們的願望,通過不同的方式去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既不能在脫離現實生活場景、文化背景的情況下憑空想象,無病呻吟,也不能把已有的影象符號任意切取、胡亂拼湊。

3.引導學生學會切實地、深入地關注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試圖從現實生活中去挖掘“素材”,並選取自己最有效的表達方式。或許,這才是創造力培養的正確方式,我們的創造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否則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就只有目前藝術與設計領域裡的“Ctrl+C再Ctrl+V”的所謂創新。這樣的創新是沒有深度體驗和真實感受的,所以其作品也沒有多少力度來打動人。 有真正的題材來源,有自己感動的素材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創造。只有這樣的方式,才會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真正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也是我們目前教學中所缺失的環節。

四、裝飾藝術設計教學實踐

(一) 關注

列舉分析實踐事例——被動關注 課程開始,應讓同學看很多的裝飾藝術作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進行實踐事例和現象世界的列舉和分析,這些事例與現象還可以是相互衝突的、對立的反例作品,以產生差異和衝突。當然,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話題引到對現實的關注和聯絡上。

2.尋找與發現——主動關注 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實踐事例,讓他們去找圖片資料和實物資料,深入學校附近的大型藝術廣場和較大規模的經營裝飾藝術品的商店,以及生活現實中,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裝飾藝術品和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關注就能使他們帶著與以往不同的眼光和心態去看、去體會、去發現,這大大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他們必然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審美取向主動去深入體會他們所看到的作品和事物。這個過程是為了實現學生們的被動關注向主動關注的轉變。

在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們以極大的興趣和極高的熱情投入進去,從藝術作品到超市物品的包裝,從印刷品到服飾、時尚用品等都給予了全方位的關注,從題材到表現技法、材料特性等都有了深入的體會。這種關注是發現性的、深刻的,而且這種體會是個人的。至此,讓學生去完成了現實涉及的關注階段。這個階段又是主動的、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們同時自然地產生了想表達的種種衝動甚至渴望。

(二)表達

1.交流與對話——口頭並結合文字表達

接下來的課程,教師要和學生們一起完成。可以先組織一個交流活動,在活動中老師以對話者而不是教授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談及裝飾這一課程,因為有了早期的充分準備,不必擔心同學們沒有話說。每個人面對全班學生來談出自己的認識和下一步的打算。老師總是在其中不失時機地鼓勵著、引導著。把一些知識和評價及可行性加入進去,這樣就再一次地把第一階段的一些事例分析與學生自己的看法結合了起來。其實就在這時,學生們在自己談話過程中,表達就已經不知不覺開始了。這種表達儘管還沒有到具體的“作業”裡,但這一過程是一種深入的思考,是表達的有效準備。為了達到先前定位的“現實涉及”,讓學生們對自己所處的文化環境和生存狀態給予關注,最後還要求學生就自己的關注和結合本課程的作業寫出“文案”。這樣,就由非正式的、隨意的口頭表達,轉到正式的、嚴格的、深入全面的文字表達,從而為自己的創作做好了準備。

2.試驗和實踐——裝飾的表達

讓學生在自己的“文案”基礎上進行創作嘗試,教師先不要急於肯定或否定,讓學生大膽試驗,尊重他們的選擇。因為已經有很多的經驗事例存在於他們的頭腦中,學生們的嘗試不會走得太遠。在此過程中,老師僅提出可能性建議和拿出相對類似的事例,進行鍼對性的分析。所以,學生們都以自己的關注和取向為出發點,以自己熟悉的材料技法為手段來完成自己的作品,可以是繪畫的,也可以是拼貼的,也可以是雕刻的等不同的樣式。這樣保證了學生作品樣式的豐富性,而這種豐富性是建立在個人體驗與個人能力的基礎上,所以這種表達既是真實的,又是可以實現的,而且還可以是深刻的。的確,這樣的教學是辛苦的,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學生是積極的、熱情的。對老師而言,學生的熱情反應肯定會調動教師的更大投入。

3.作品的展示與論文

作品完成後,給學生們做一個教學展覽,並要求學生用很簡短的文字點題,這樣既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同時也產生一定的壓力,這兩種因素都會促成學生去努力把自己的事做好,包括後期裝裱、展示效果的營造等。

最後還要要求學生寫出相關的論文,或者叫做心得體會,這樣學生就會再去看書,再去總結,從而把認識提升到一個理論的高度。

從整個課程所產生的效果和可以預見的影響來看,該課程的思考與實踐在理論上是合理的,在實踐上是可行的。從教學的過程與成果來看,總體上是較為成功和有效的,操作性也很強。這樣的教學會對學生的觀察方式、思維方式、技術手段等產生較直接的影響,對他們設計理念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很有好處。

結語

關注與表達——裝飾藝術設計教學的現實涉及與延伸。

裝飾藝術設計不是對已有的裝飾元素進行仿製和再加工,教學也不是使學生在老師的強制下對已有視覺符號的被動模仿。那種“限制在先”的教學模式已然不適合現代思維。裝飾藝術的種種經驗事例其實已遠遠超越了具體的、所謂的藝術原理和裝飾理論。

把學生從對裝飾的“先期”認識拉回到現實之中,讓他們對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最關心的事物投以深層關注與思考,以期有表達的渴望。

藝術性表達不只是變形,不只是對骨格、形式、構成等抽象的教條“美”的尋求,而是對生活所關注的自然而然。表達是自由的,發自內心的,才可能是真實的。對裝飾藝術製作程式的嚴格控制,對製作工藝的嚴格要求使之最大化地修正、完善自己的表達。對材料的敏感,對視覺質感的體現從而實現表達的豐富與準確。現代裝飾藝術只有具備實驗性、超前性的語言運作,才可能對安於慣常語言模式中的人們造成強大的刺激。實驗性、超前性,只有依賴後效的強度判定。

想法的實現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如何使裝飾藝術設計教學對以往超越,如何讓學生盡力去實現自己的想法,裝飾藝術設計教育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朱小禾.實踐事例勝於理論原理.當代美術家.2003年第1期.

[2]唐星明,甘小華編著.裝飾藝術設計.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