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評價語言教學藝術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6.76K

【摘要】數學課堂相對其他學科顯得有些枯燥、乏味。如何能讓數學課堂有活力?教學設計功不可沒,但教師科學有效的評價性語言更能凸顯出教師駕馭課堂、科學獨特評價學生的藝術魅力。當前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表現為評價語言過於貧瘠、誇大其詞、苛刻、含糊敷衍等。因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我們要用心傾聽、用心感悟、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不同聲音”,評價性語言應以鼓勵性為主、要尊重學生。科學有效地運用評價語言,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

數學課堂評價語言教學藝術探討論文

【關鍵詞】評價;數學;課堂教學;藝術

精心的教學設計起著推動教師教學程序和學生學習程序的雙重作用,有著科學評價、恰當啟發、合理激勵、正確引導、幽默保護、人文關懷等多方面的效果。教師評價性語言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課堂教學和學習的效果,而且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髮展,有些語言會影響學生終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當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評價語言不足之處

1、評價語言過於貧瘠。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多進行激勵性評價,由此我們的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但細細聽、慢慢品來不難發現,教師的課堂評價總是“很好”、“真棒”、“好極了”等語言。如一位教師在講國小一年級《用數學》時,教師問:“在情景圖中你能找到哪些數學資訊?能提出什麼問題?”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們一個又一個的發言,無論是有效資訊、無關資訊、有價值問題、數學意義不大的問題等等,都不斷地重複著“不錯!”“很好!”“太棒了”、“棒極了”這樣類似的評價語言。其實無形中已經迷失在一個生硬、僵化的“賞識”怪圈,不僅語言單調,而且沒有程度的區別和量的輕重變化,有的教師課堂評價語言重複單一,口頭語很多,經常重複學生的話,這樣刻板、枯燥、不切實際的評價真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相反時間久了,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對這樣的評價不屑一顧。經常重複學生的話,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必然導致課堂節奏遲緩,使課堂枯燥無味。

2、評價語言誇大其詞。新課程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於是許多教師在課堂評價上大下功夫,力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長方形的認識》一課中,師問:“你知道長方形有幾個角?”生答:“4個角。”此時,教師興奮地說:“說得太好了!你真棒,大家為他鼓掌!”於是全班學生拍起小手高呼“棒、棒,你真棒!棒、棒,我也行!”“一個長方形有幾個角”,一目瞭然,學生的正確回答是必然的,教師予以肯定當然需要,但是對於這樣一看便知的答案,採取那種由“掌聲吶喊”的精神激勵是否有些過分了?從其他學生不屑一顧的眼神中我們能得到答案。有時,這種高呼已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只要有人回答完問題,教師一個“棒”字,學生就會高呼“棒、棒,你真棒!棒、棒,我也行!”他們根本不聽教師的評價,也渾然不知問題回答的精彩在哪裡?有的同學一邊拍手,一邊左右巡視,偷偷笑,儼然玩笑一般。課堂評價以鼓勵為主體現了當今數學教學的`人文關注,如一些知識難點,多數學生回答困難時,有的學生解決後,教師應以鼓勵,學生應給予掌聲,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不管題目難或易,一概以甚是誇張的評價方式,這樣不僅對學生沒有激勵,反而會對學生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3、評價語言過於苛刻。新課程要求課堂不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更應是學生體驗、拓展、陶冶情操的精神樂園。然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並沒有融入學生的思維世界,對學生不理想的回答評價過於苛刻。如,某教師在講《20以內退位減法》一課時,教師出示問題情境:兩隻小貓共釣了13條金魚,花的有8條,黑的有()條。教師問:“要幫助小貓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學生答:“13-5。”教繼續追問:“你能算出得數嗎?你是怎樣算的?”學生根據十幾減9的知識遷移,很快說出了點數、破十減、想加算減等方法。這時,一名學生躍躍欲試地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我用13減1、減1、連續減5個1,學生微笑著期待老師的誇獎。而老師接下來的話卻出人意料:你用這種方法可以,如果減數很大,你豈不是要減到明天啊!老師一句很隨意的話引來了班級的鬨堂大笑,學生在一片嘲笑中落座,自此,本節課他再也沒有抬過頭。對於13-5=?這一問題,事實上該學生的思維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符合一年級學生思維特點,加以引導就可以生成13-5的另一種計算方法:13-3-2。教師不僅沒有給予肯定和引導,反而給予諷刺意味的消極評價,從而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抑制了學生探究潛能,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路。更重要的是,個別學生由此對教師產生想法,討厭這個教師,恨這位教師,不願意上他的課、最後導致不願意學習數學,長期的壓抑心理有時會產生可怕的結果。很多人回憶他們小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喜愛這個教師而喜歡他教的學科的。有些人往往是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譏諷的評價,斷送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4、評價語言含糊敷衍。新課程要求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回答問題時,常常會出現矛盾或者不確切的情況。對於學生模稜兩可的答案,教師常常會把問題拋給學生討論,或者乾脆就不觸及。而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或學生回答得不太準確時,教師一般會含糊地給予評價。教師認為這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數學課堂要求教師的語言嚴密周詳、確實可靠、無懈可擊,不能拖泥帶水、含糊不清或似是而非,而恰恰是這樣的評價,直接導致學生對知識概念模糊不清。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有的學生因為對概念題不理解,一張試卷下來填空、判斷、選擇題失分很多,久而久之,他就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我們不要因為不準確的評價導致學生對知識學習厭煩,影響學生的發展。

二、評價性語言的藝術

如何提高數學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質量呢?如何引導學生向科學的方向發展呢?我們在常規教學中也在不斷地探索,下面將一些自己的想法跟同仁們共同探討。

1、評價性語言以鼓勵性為主。“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是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不管是誰,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儘可能給予學生賞識與鼓勵。為了讓全體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在評價時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學生的發言中只有一部分是對的,也要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對平時發言膽小、不夠積極的同學可以這樣鼓勵,“你雖然只做對了一半,但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以後只要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趕上來”;對於提出不同思路的同學可以這樣鼓勵,“你的思路真與眾不同,你很獨特”;“你看大家很贊成你,多好呀!”“你的答案正向老師想的一樣,你將來比老師還要棒!”對於學習一貫積極的學生可以這樣鼓勵,“你思維敏捷,分析到位,我非常欣賞你。”“你的想法很新奇,老師也向你學習”。質疑時的評價“你提出的問題,雖然比較簡單,但也是經過思考的”,“能大膽的提出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否定時的評價“你已經離成功很近了,再坐下想想好嗎?”“你的勇氣我佩服!如果在發言前,你在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想幾個方案就更好了。”這樣的語言充滿鼓勵,真切感人,讓學生深受鼓舞,使孩子們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2、評價語言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性。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表揚,同時也要客觀地進行批評。批評時語言要準,同時也不失其語言的藝術性。一方面要指出其錯誤之處,使其認同大家對其提出的批評和更正意見,一方面還不能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產生厭學思想念頭。如,這種方法不準確,你能換一種更好的方法嗎?“方法不準確”明確告訴學生問題回答錯了,“你能換一種更好的方法嗎”即是期待,同時也是相信學生能有新的解題思路產生。這種評價激起了學生繼續思考的興趣和慾望,保護了學生的內心,健全了他們的心理品格。對答題有失誤的學生,換一種說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如,“你今天能回答這個問題,進步很大!”“今天你的作業沒能得‘優秀’,但是比昨天有進步,再寫認真一點,一定能和××一樣得‘優秀’了。”“你的聲音很洪亮,坐下再想想應該怎樣回答這道題好嗎?”“你今天的表現已經很出色了,相信你,如果再認真會更好的。”這樣的語言可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我能行,有一種自我出色表現的自豪感,同時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教”與“學”的氛圍,師生在平等的環境下探索新知,互相成長。

3、評價性語言要尊重學生。評價性語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努力,構建出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導致在他們學習上有不同的表現。教師要改變以往缺乏耐心、隨意批評這種容易挫傷學生自尊心和積極性的做法,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觀點;賞識學生的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避免學生因回答錯誤受到批評而產生的負面效應。”“說得還不夠全面,我請××同學幫你補充,好嗎?”“彆著急,慢慢想,老師相信你會想出來!”通過平心靜氣的交流和溝通,就很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4、評價的語言要有幽默感。數學的課堂語言要求有邏輯性,但並非枯燥乾癟,邏輯思維本身就有極大的感人力量。評價語言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應發輝它獨特的激勵作用。有經驗的數學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語言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如,一位教師在講授購物一課時,帶領學生想買一臺電視機,他讓學生先猜猜商品的價錢,學生回答的五花八門,有8000元的、有2000元的……有的還回答幾十元的,這種離譜的回答教師馬上問了句:“如果我們同學中有超能砍價的也許會買到吧。”聽了教師的話,學生都笑了起來,同時認真思索如何才能購買到合適的商品。這種幽默式的評價語言,能化解課堂的尷尬,它保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回答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並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這樣評價,學生的求知慾望就被激發出來。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積極討論思考,他們想到了遷移法,想到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一句普普通通的評價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提供了交流合作平臺,又激起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教學手段,不是教學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藝術是教師政治業務素質的綜合表現,語言的藝術有賴於對教材的精通,對教法的熟練,還需要在教學中對語言的長期錘鍊,更應有賴於教師對知識嚴謹性的尊重、對學生的愛。作為國小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我們要用心傾聽、用心感悟、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不同聲音”,科學有效地運用評價語言,打造平等課堂、人文課堂、高效課堂,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