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才智咖 人氣:6.56K

1、開卷有益(宋太宗 )

中華成語故事精選

[釋義] 開卷:開啟書本;益:益處;收穫。開啟書來看;就會有收穫。

[語出] 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太平)御覽》第三卷;因事有闕(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正音] 卷;不能讀作“juǎn”。 [辨形] 卷;不能寫作“券”。 [近義] 讀書無用

[用法] 一般多用來指讀內容健康的書籍;就會有好處。一般作賓語、定語、分句。

[例句] ~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們歷來提倡多讀書;讀好書。

[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巨集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鉅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鉅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開啟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開啟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2、一諾千金(季布)

[釋義] 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語出] 《史記?季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正音] 諾;不能讀作“ruò”。 [辨形] 金;不能寫作“斤”。

[近義] 言而有信 [反義] 言而無信

[用法] 常與“出言不苟”連用。一般作謂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大丈夫言出必行;做事要果斷;~。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個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情,無論有多大困難,都設法辦到,受到大家的讚揚。

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幾次獻策,使劉邦的軍隊吃了敗仗。劉邦當了皇帝后,想起這事,就氣恨不已,下令通緝季布。這時敬慕季布為人的人,都在暗中幫助他。不久,季布經過化裝,到山東一家姓朱的人家當傭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後來,朱家又到洛陽去找劉邦的老朋友汝陰候夏侯嬰說情。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撤消了對季布的`通緝令,還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東太守。

有一個季布的同鄉人曹邱生,專愛結交有權勢的官員,藉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馬上去見季布。季布聽說曹邱生要來,就虎著臉,準備發落幾句話,讓他下不了臺。誰知曹邱生一進廳堂,不管季布的臉色多麼陰沉,話語多麼難聽,立即對著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與季布拉家常敘舊。並吹捧說:

“我聽到楚地到處流傳著‘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樣的話,您怎麼能夠有這樣的好名聲傳揚在樑、楚兩地的呢?我們既是同鄉,我又到處宣揚你的好名聲,你為什麼不願見到我呢?”季布聽了曹邱生的這番話,心裡頓時高興起來,留下他住幾個月,作為貴客招待。臨走,還送給他一筆厚禮。後來,曹邱生又繼續替季布到處宣揚,季布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了。

3、曲高和寡(宋玉)

[釋義]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多用於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語出]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正音] 曲;不能讀作“qū”;和;不能讀作“hé”。

[辨形] 和;不能寫作“合”。

[近義] 陽春白雪

[反義] 下里巴人

[用法] 多含諷刺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1)通俗讀物就應該寫通俗些;否則~;看的人就不會多。

(2)老教授這部力作很有學術價值;但~;買的人很少。

[成語故事]

宋玉是戰國時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在楚襄王手下做事。有一次,楚襄王問他:“先生最近有行為失檢的地方嗎?為什麼有人對你有許多不好的議論呢?” 宋玉若無其事地回答說:“喂,是的,有這回事。請大王寬恕我,聽我講個故事:最近,有位客人來到我們郢都唱歌。他開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好幾千人。接著,他唱起了還算通俗的《陽阿》和《薤露》,城裡跟他唱的要比開始的少多了,但還有好幾百人。後來他唱格調比較高難的《陽春》和《白雪》,城裡跟他唱的只有幾十個人了。最後,他唱出格調高雅的商音、羽音,又雜以流利的徵音,城裡跟著唱的人更少,只有幾個人了。”說到這裡,宋玉對楚王說:“由此可見,唱的曲子格調越是高雅,能跟著唱的也就越少。聖人有奇偉的思想和表現,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楚王聽了,說:“哦!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