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故事大全

才智咖 人氣:2.11W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大全

【釋義】濫:與真實不符;竽(讀魚):古代一種吹奏的簧管樂器;充數:湊數。意思是冒充會吹竽的人,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者是以次充好;也可表示自謙。

【例句】我唱得不好,參加合唱團只是濫竽充數。

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戰國時,齊宣王非常愛聽吹竽,總要叫三百人一起吹竽給他聽。這三百人都有豐厚的俸祿。

當時有個南郭先生,很羨慕吹竽的豐厚俸祿,卻又不會吹竽。於是他自我吹噓是吹竽高手,並且願意參加吹竽的樂隊。齊宣王很高興,把他編在吹竽的樂隊裡,並給予他與樂隊其他吹竽手一樣豐厚的俸祿。從此,齊宣王聽樂隊吹竽,南郭先生就混在裡面,裝腔作勢地做出在吹竽的模樣。因為吹竽手很多,樂聲又響,他混在裡面充數,沒有被人識破。南郭先生也洋洋得意,以為一直可以混在裡面湊個數。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非常喜歡聽吹竽,不過他不喜歡聽許多人合奏,而喜歡一個一個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齊湣王有這個要求,知道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於是趕緊逃之夭夭。

【近義;反義】魚目混珠 名不副實;名副其實 貨真價實

秀外慧中的成語故事

【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閒,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願居之。願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於人,名聲昭於時。坐於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1)豐頰(2),清聲(3)而便體(4),秀外(5)而惠中(6),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閒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當世者之所為也。……”

唐.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據《全唐文.卷五五五.韓愈》引)

【故事闡述】

〈送李願歸盤谷序〉文章中,韓愈藉著李願的一段話,把天下人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受到天子寵信的人,這些人不但在外為官,威風凜凜,在家更是美人常伴左右,爭寵而嬌。第二類的人,則是像李願這種人,隱身山林,不問世間俗事,自得其樂。第三類的人則是汲汲營營於名利,到處巴結貴人,終日唯唯諾諾,直至老死。

韓愈在描述第一類人的時候,除了極力描述他們為官的威風和受奉承的情形,也對這些人奢靡的生活,藉周遭美女爭寵的情形顯露出來。韓愈對這些成日沒事,只為爭取主人憐愛的女子作了相當細膩的描述。這些女子個個畫著彎曲的細眉,有著豐潤的臉頰,聲音是如此動人好聽,體態更是輕盈迷人。不但外表好看,人也很聰明。走起路來婀娜多姿,整天打扮得漂漂亮亮,住在各人房裡,不是互相嫉妒,就是想盡辦法爭寵。

後來,“秀外慧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摘出,用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內心聰慧

移風易俗的成語故事

【原文】

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禮記.樂記》(1)

【故事闡述】

在《禮記.樂記》這篇文章中提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內容大意是說,凡是不正當的聲音刺激人心,就會引起悖逆的反應,這種反應化為具體的事實,那就是淫樂的來歷;純正的聲音刺激人心,就會引起順當的反應,這種反應化為具體事實,那就是和樂的來歷。

因此,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進而就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非常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主張以“禮義”來導正人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的心性。

音樂的演奏中,純正和善的音樂,倫理井然,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社會上不良的風氣、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

後來,“移風易俗”這句成語就直接摘自典源,用來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俗習慣。

洛陽紙貴的成語故事

【釋義】洛陽:西晉時的京都。意思是京都裡紙價大漲。形容文章寫得好,廣為傳抄。

【例句】誰要是能寫出一部經典的作品,使得洛陽紙貴,那可是件大好事。

【近義;反義】風靡一時 有口皆碑;無人問津 不屑一顧

這個成語出自唐•房玄齡《晉書•左傳》。左思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他出身寒微,性格孤傲,勤奮好學。他經過十年的精心構思,寫出了著名的《三都賦》。

當時,還有一位文學家叫陸機,聽說左思寫《三都賦》,覺得很可笑,他曾對人說:“左思也能寫《三都賦》?等他寫好之後,我可用來蓋酒甕!”陸機的嘲笑很快傳到左思耳裡,但左思並不氣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準備用事實來回答他。

左思經過刻苦努力,最後終於完成了《三都賦》。其中《蜀都賦》和《吳都賦》,描寫三國時兩都的險要形勢,豐富的'物產以及華麗的宮室等;《魏都賦》則描寫了魏都的建設和魏國的國家概況,歌頌了曹操的功業。

《三都賦》的主旨,說明立國根本在於德,不在於劍。皇甫謐為賦寫序,張載為《魏都賦》作注,劉逵為吳、蜀二都作注。此書一面世,豪貴之家,都傳來傳去地閱讀和抄寫,一時之間,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量體裁衣的成語故事

【釋義】“量體裁衣”這一成語,用來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例句】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甚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

【近義;反義】量力而行 見機行事;盲人瞎馬

這個成語出自清•王筠《菉友肊說》。一位手藝精湛的裁縫給幾個顧客量身材做衣服。他給一位青年和老年顧客量完身材後,得知他們都是舉人。接著,他又給其他幾位顧客量了身材,還問了他們的年紀、愛好、性格脾氣和職業特點,一一都作了記載。顧客走後,有人問他:“做衣服就是量身材,搞裁剪,穿針引線把布片連起來,你又問這又問那,這跟做衣服有甚麼關係?”

他笑笑說:“衣服要做得讓人滿意,不外乎長短胖瘦合體,穿了以後運動方便。少年中舉的,難免驕傲一些,走路一定要挺胸凸肚,衣服要做得前長後短。老年中舉的,因為年齡關係,大都意氣消沉,彎腰拱背,衣服要做得前短後長。胖子的衣服,腰部要適當放寬一些,瘦的就不妨窄些。性急的人,動作火急火撩,衣服難免被東西掛住,可以做短一些,性子慢的人,就可以做長一些。這樣別人才覺得滿意。”那人稱讚這個裁縫說:“你真會量體裁衣呀!”

墨守成規的成語故事

【釋義】墨守:戰國的墨子以善於守城著名,以後謂善守者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則、方法。比喻因循守舊,不肯改進。

【例句】他雖然工作多年,可是墨守成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技術要求了。

【近義;反義】故步自封;推陳出新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六》。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想勸說楚王放棄攻打宋國,說:“楚國地大物博,宋國彈丸之地。大王為甚麼有了華貴的車馬,還要去偷人家的破車呢?”

楚王說:“你的話有道理,可魯班已經把雲梯造好了,我想在這次戰爭中試試它的威力。”

“那好,就讓魯班代表攻方楚國,我代表守方宋國,當場試試吧。”墨子說著,解下衣帶,圍作城牆,用筷子當作楚國攻城的雲梯和宋國守城的器械,讓魯班來攻。

魯班用了九種方法攻城,都被墨子擋住了。

魯班漲紅著臉,對墨子說:“你別高興,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

墨子回答說:“你以為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助宋國守城了,你哪裡知道我已經派三百個徒弟,守在宋國,等著你們去進攻呢!”

楚王見這次出兵去攻打宋國,沒有取勝的把握,就說:“算了,我已經決定不打這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