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輔導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7.39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兒童心理輔導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心理輔導讀後感

我看了澳大利亞Kathryn Geldard & David Geldard 所著,由黃秀梅譯的《兒童心理輔導》一書。在這本書中,我接觸到許多新的概念,例如“移情”,按我看書的理解,“移情”的意思就是兒童將自己對家人或者其他人的感情轉移到輔導其心裡的人身上;又例如“阻抗”,我看書時看不懂“阻抗”是什麼意思,於是上了百度,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阻抗,本質上是人對於心理諮詢過程中自我暴露與自我變化的抵抗,它可表現為人們對於某種焦慮情緒的迴避,或對某種痛苦經歷的否認。”原來“阻抗”就是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想進行隱瞞,不讓外界知道。

書中還介紹了1920-1975年對兒童心理髮展作出貢獻的研究者,如:亞伯拉罕·馬斯洛、埃裡克·艾裡克森、讓·皮亞傑、勞倫斯·科爾伯格、約翰·鮑爾比等,在這些名字中,我最長聽到的就是讓·皮亞傑和埃裡克·艾裡克森。還介紹了在1940-1980年間為人本主義/存在主義治療方法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人,如:卡爾·羅傑斯、維吉尼亞·阿克斯林、弗雷德裡克·皮爾斯、維奧萊特·奧克蘭達、理查德·班德勒和約翰·葛瑞德等。

在這本書中,我收穫最大的就是關於兒童心理輔導的各種方法,比如為一個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我們與他們進行交談時,要注意有哪些人員是否應該在場,輔導員自身所必備的一些特質等等。輔導員要與輔導物件保持良好的關係,要獲得被輔導物件的信任等等,這一切都對輔導員自身的素質有一定的要求。除了交談以外,還可以通過讓被輔導物件玩遊戲,自己觀察被輔導物件在遊戲過程中的表情、行外、語言等其他情況,同時也要注意被輔導物件所進行遊戲的環境等等。如若想知道被輔導物件的思想等,除了通過親切的`交談之外,還可以通過讓被輔導物件講故事的方式進行,除了被輔導物件願意講之外,輔導員還要表現出對故事的興趣等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團體治療,就是讓出現同種情況的物件一起交流、玩遊戲等,讓他們知道並不是只有自己出現該種問題,其他孩子也可能出現該種問題,通過這種治療也可以增加他們與別人交流的機會,舒坦心態,但是這種團體治療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為三個左右。

書的後面所介紹的就是關於兒童心理輔導的技巧、遊戲治療中的道具和活動使用以及工作單的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