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導論》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42W

帶著對現實的更多個人的迷惑以及本著工作上的需要,我參加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活動。通過《人格心理學導論》這門課的學習,自覺心靈有所成長,而對於人格心理學理論常識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將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收穫及感想。

《人格心理學導論》讀後感

在學習之初,課本中“人格心理學的應用就是將人格心理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幫助人們,使人們的生活更快樂、健康,並更具創造性。”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說得多好啊,而我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之一。

通過教授的講解,結合系統的讀書學習,我對人格心理學理論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了一些思考。通過學習我知道:人格特質理論重點關注人格的較為表層的描述和比較問題;人格生物學理論則從身體上尋求對人格的解釋;人格精神分析理論則是對人內心的人性進行最深層挖掘,關注內在的潛意識;而人格行為主義理論則摒棄心靈主義的東西,強調外顯的行為和環境對人格形成的決定影響,看重外在強化的作用;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則注重人的主觀自由意志的力量不同,研究人的本性、價值、潛能與創造力,在人的層面上來研究人格;人格認知理論則主要關注內在的認知能力及其與動機和情緒的關係,重視個體的社會情境以及自身的生理特徵,從認知---情感過程與外在情境互相作用結果的角度來分析人格。每種理論都有它特定的歷史意義,都有給後人啟示的地方,而我個人更看重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人本主義理論提供了另外一種看待人性的方法,雖然它和其他人格理論一樣,都是既有貢獻也有會受到批評的地方。

一、 人本主義理論基本含義

人本主義理論是美國當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A.H馬斯洛創立,現在的代表人物有C.R羅傑斯。人本主義反對將人的心理低俗化、動物化的傾向,故被稱為心理學中的笫三勢力。

人本主義強調愛、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人格特徵的培育,對現代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馬斯洛作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積極倡導人的潛能的'實現。馬斯洛認為人類共有真、善、美、正義、歡樂等內在本性,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達到人的自我實現關鍵在於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識,使人認識到自我的內在潛能或價值,人本主義心理學就是促進人的自我實現。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羅傑斯,同樣強調人的自我表現、情感與主體性接納。他認為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必須創造出一個積極的成長環境。

二、關於人本主義理論的幾點啟示

1、生活中的明燈

首先,生活中,我一直在思考人格、人性的問題,迷惑人和人的區別,為什麼男人和女人在人格和人性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就是同性之間關於人性等區別也很大。相同的事情發生了,為什麼有的人能夠接受,而有的人卻覺得不可思議?人本主義假設人的本質是善的,雖然許多人難以接受這一觀點,但我認為,人本質上是需要善和愛的,我總認為不管多邪惡的人他還是有善和溫柔的一面的,愛和善是永恆的,需要的是挖掘愛和善的方式和方法。人本主義強調愛,而愛是很有力量的,而且比那種一昧的批判更有力量,更有成效。愛是對個人生命很具體的關心和幫助,是一個整體性的關懷,是強調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在人格的思考中,我認為人文的愛和善很重要。雖然人格和人性不同,但對愛和善的需要還是一致的。

人本主義換句話簡單地說就是“以人為本”。 今天,資訊社會高速發展,當代中國社會面臨的迫切問題很多,主要有道德的重建、制度的變革和改善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處境等。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引入具有愛、真誠、寬容與憐憫的信仰的力量。在那些努力去滿足高層次需要的人群中間,羅傑斯和馬斯洛的著作也非常流行。而我們正在大量地關注著諸如創造性、快樂及身心健康問題,這些也是我們關注人本主義理論健康人格方面的原因和需要。回顧近百年思想史,我們注意到精神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魯迅。魯迅說,以科技為文明,以富有為文明,或者說以議會制民主為文明,這一切都不夠,根本在於立人。魯迅認為沒有個人內在靈魂的拯救或超越的話,一切都是不夠的。由這個思路出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經濟的發展、政法制度的建設和心靈的重建,是中國現代化的三大根本問題。所謂心靈的重建,即提供對於人生意義的解釋,和由此基礎上完成的道德倫理的重建。而這恰是常常被忽略的問題。許多時候我感覺當今社會人和人之間基本的信任都很困難,面對身邊的許多社會現象很是迷惑,比如不能理解朋友間的欺騙和謊言,無法接受一個人的多個面具等,所以感覺自己心靈的成長迫在眉睫。因此,作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我首先必須要培養自己愛、真誠、創造性、自我表現、自主性、責任心等心理品質和良好人格,相信愛,擔當善,真實的自我展現美好的生存狀態。

2、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工具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知識的傳授中把人文美好的東西感染給學生,注重人的培養,責貴在“育人”。羅傑斯“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價值和尊嚴,諮詢和心理治療應該為恢復和提高人的價值、尊嚴作貢獻”。羅傑斯學說的根基是人,並由此引發出自我、現象場、機體智慧、機體評價過程、實現的傾向等重要概念。羅傑斯認為,人性是由所謂實現傾向所決定的,是可以信賴的。這個實現傾向即是“„„對有機體的履行、實現、維持和增強的趨向”。有機體本身具有智慧即所謂機體智慧,能夠通過機體評價過程表現出來,從而對自我和經驗進行價值判斷,在人的活動發展過程中,增進自我,保持自我與經驗的協調,以保證人性向充分發揮機能的方向發展。

在教師工作中,特別需要愛,對一切學生的愛,尊重一切學生,對學生的尊重是學生教育工作得以持續進行的基礎。每個學生既有學生的共性,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對某些話題和行為有較強的敏感性,或已經對這些話題和行為脫敏,甚至麻木。教師都喜歡發展較好的學生,但好的教師總是善於控制,儘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刺激他們的自尊心。只有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的對待後進生,才能使他們得到像其他學生一樣的發展。所以,優秀的教師善於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並相信他們“具有理解自己、不斷趨向成熟併產生建設性變化的潛能”,並想辦法啟發他們的這種潛能。其次,這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較強。後進生往往因為成績、行為、思想等原因受到過較多的批評和指責,有較強的逆反防禦意識,對批評、指責、說教和其他的硬性改變方式有著很大的牴觸情緒。所以,對他們來講,“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只能進行引導。 人本主義教學思想關注的不僅是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為的制約作用。在學習中,我認為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和相信自己非常重要。如果學生有一種學習主動的需要,那麼就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這樣教師就能達到更好的引導作用。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說,你們的學習是你們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學到東西只能靠你們自己主宰,因為老師只能是幫助和輔助你們,幫你們開啟每個人心靈的學習之門。在教學中,我更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學生交心,關注一切學生,一視同仁,又注重因材施教,切實踐行人本主義思想,所以教學效果良好,學生也能達到良好的全方位的發展。

以上只是自己膚淺的學習體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相信本人會有更深地體會,學習—生活—思考—成長—再學習„„,這是一個迴圈相互的過程,曾有位哲學家說過:“我思故我在”,我願在知識的海洋中永遠翱翔,繼續探討和思考,以獲得更快樂、健康,並更具創造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