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

才智咖 人氣:1.78W

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值、單向、單元、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它使人無法客觀地、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採取錯誤的方法和途徑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這種心理也多見於青少年,源自人的強烈的好奇心、企圖示新立異的心態、特異生活經歷等。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各位家長們趕緊來看看吧!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現

1、最常見的就是家長越讓高中生學習,他卻越厭學。

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真是操碎了心,可是由於教育方式的不恰當,導致孩子在學習這方面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長一般都是以絕對家庭權威的角色去命令和強迫孩子學習,在其他方面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這是引發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一大原因。如果您的孩子總是表現的厭學,家長朋友們不放在這方面找找原因。

2、跟父母說話急躁,脾氣大。

也許是因為家長說話太過嘮叨,還把已經高中的他們當做小朋友看待,事無鉅細的叮囑和照顧,導致青春期的孩子變得急躁,脾氣大。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育時期,很多時候在性情上會容易受到影響,父母應該以恰當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溝通,不應該再把他們當做小朋友看待,平等交流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表現。

3、多疑、孤僻、內向、不愛說話。

孩子的這些表現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這種表現多見於家庭氛圍嚴肅、不夠和諧,家長強勢、孩子獨自處理事情機會少的家庭。很多時候孩子在家表現如此,但是見到同齡的同學好友就立馬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所以家庭原因是導致這種逆反心理表現的原因之一。但是還有一小部分孩子無論在哪裡都是孤僻、內向,跟誰都不愛說話,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希望孩子的這種表現可以早日引起家長的注意。

4、易激動,愛表現自我。

喜歡錶現自我是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活動表現,青年處於性格形成和尋找自我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他們希望獲得外界的認同,所以有意採取了和其他人不同的態度與行為,以此來引起人們的關注與評價。這是一種正常的青春期表現,家長應該適當的進行引導和教育,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孩子才能在青春期的關鍵時期健康成長。

溫馨提示:

在平日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朋友們應該懂得尊重孩子,在說教時注意語言用詞,批評時應該注意用委婉的語氣,懂得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教會他們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才能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拓展閱讀

青春期逆反心理根源

進入青春期以後,很多孩子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其實逆反心理是一種因情緒對抗而產生的在行為上與指令、要求、規則相左的傾向。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反對要求者的觀點,並不意味著在認識層面他有意和你較勁,而是一種情緒上的不自控。

一、受青春期心理特點影響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

理傾向。他們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渴望獨立,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二、受家庭教養方式影響

在孩子還小時,家長使用的不正確或不恰當的教育方式。等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產生反感、牴觸。另外,父母間不和也是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三、受學校教育影響

有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有不公正的處理,這樣會導致逆返心理的產生。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試圖用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用與常態相反的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上海神光心理諮詢中心給家長們的貼心提示: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青春期是生理急劇變化的時期。因為這一階段生理上的迅速發育使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擺脫別人的羈絆,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給他們獨立自主的決定權。而事實上由於心理上尚未成熟,在面對許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援和保護。如果這時親子關係不好,他們遇到諸多苦惱和困惑時,不能向家長傾吐,便倍感孤獨和寂寞,只能跟同齡的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

因此成人教育者面對青春期孩子要及時調整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賞識、信任孩子,給孩子一個適當的自由成長空間,才能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問題。

青春期逆反心理六大因素

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人性的本質使然。

它是一個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開始主動承擔責任、逐漸建立自己的個性、成就一個完整的自我的過程。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結構和機能已趨於成熟,思維方式或視角已經超越童年期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青春期孩子的性別意識、性意識的逐漸強化和建立,進而逐漸形成孩子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和成人意識。因此,叛逆中的孩子們需要理解和幫助,學校和家長都應以平常心去接納它,應在理解、尊重、關懷、鼓勵的前提下思考溝通勸導的途徑。

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現。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滯後於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認知發展中,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認識是不堅定的、容易動搖的。思維雖然有獨立性、批判性,但認知事物和問題時由於不全面客觀而會出現偏激、片面、固執甚至極端化,把家長、教師的勸說、指點、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與約束,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作出違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長和學校老師都要冷靜去觀察孩子的做法,真誠地面對孩子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理悟,寬容釋懷,情感交流。孩子都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千萬不能一時的生氣而放棄自己作為家長或教師的責任。

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與家庭的不良因素有淵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基本環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與個性。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命令式的說教,專斷式的壓制、無休止的嘮叨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年長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有牴觸,進而產生叛逆心理。因此,家長要對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重新認定,轉變家教觀念,關注孩子的心靈,關愛孩子,要努力和孩子之間建立平等尊重、悅納信賴的親情關係;同時還要轉變孩子的成才觀,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營造學習型的家庭氛圍,培養孩子在學習中追求快樂,給孩子以學習成功的喜悅;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如:有正確的挫折觀,要學會戰勝“自我”,要寬容自信,要學會合理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等。

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多受學校的不良因素影響。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教育中教師教育方法與手段的不當,如形式教育報喜不報憂、誇大成績而挑剔缺點、不尊重和體諒學生、方法簡單卻出口傷人、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不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參與性、思考性、合作性,不注意孩子個體差異性的存在等,孩子便由苦學、厭學、逃學發展到叛逆和對抗這種扭曲了的方式來爭取自己長期得不到的保證和強化的主體性權利和自主性要求。同時教師自身素質對學生影響也很大。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素質的提高,要尋求切實可行的教育手段,尊重與接納不同層次的孩子,真誠地奉獻自己的才能與愛心,剋制不良情緒與言行,服務與孩子們。

五、大眾傳播與社會文化對孩子的影響。

以電視、網路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的特點是注重大眾化、新奇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一些對青少年起負面作用的成人的文化中的不良、世俗的因素,影響並輻射著青少年反文化心態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所以,清潔文化市場,消除網路毒素,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和幫助青少年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個體理智化,是全社會特別是文化宣傳部門對青少年負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六、同輩群體不良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同輩群體或相近群體的互相認同、相互感染與轉化作用非常大,在青少年中出現的不良英雄觀,如愛出風頭、唱反調等可能潛移默化在不穩定和模仿性強的的孩子身上,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因此,家長和老師要注重去引導孩子正確去認識社會現象,分辨不同性質言行的社會積極與否的意義,讓學生學會自我審查、自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