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才智咖 人氣:2.23W

當今的青少年,往往雖未進入社會,但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會,然而他們的年齡、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以及社會閱歷和社會實踐都與社會發展有著一定距離,表現出一種不適應,常常處於一種困惑的矛盾膠著狀態。接下來小編幫大家整理了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一起來看一下吧。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一,年齡與生理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這主要是由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與家長老師對他們不合實際的角色期待發生激烈衝突所致。同時,也和青少年知識經驗不足以及思維的片面性有關。當人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第二性徵,各種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在心理上正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他們不久之前畢竟還是小孩,許多家長、教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願轉變,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對於青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給予積極引導。於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第二,心理過程發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先於認知的發展。在認知問題上,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認識。同時,許多青少年,由於他們的學習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動機不同,在認知過程中,受每個人內部環境的不同影響,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轉化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轉到社會所要求的行動上來,因而極易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好奇心的驅使。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可以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動機,誘發學習興趣,促使和推動學習者去探索有關的事物和認知資訊。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一般說來,人們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禁果逆反”。我們有些老師、家長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卻又不說明為什麼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不要吸菸”、“不要早戀”之類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對於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卻懷著極大興趣去觀看、查閱……“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驅使青少年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也許並不甜的“禁果”。

第四,思維品質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觀點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鑽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己見,走向極端。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虛榮心很強,但卻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上,出現了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第五,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展。這個發展過程,常常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難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衝突是人的心理髮展過程的必然產物,由於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來的強度大小也不盡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比較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有能力把自己心理衝突的頻率減弱,保持正常平靜的心理狀態。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有時難於正確對待一切事物,調節不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能力把心理衝突平息下來。結果,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斷擴大,“反控制情緒”膨脹,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