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壓力大的原因

才智咖 人氣:3.02W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有用不完的體力和精力,又有遠大的理想,也是抽象思維、創造性、記憶力最佳的時期;在這一階段雖沒有成年人的工作、生計的壓力,也沒有老年人視盲、耳鈍、行緩的苦惱。然而,青少年卻正經歷著特殊階段壓力的折磨。

青少年心理壓力大的原因

英國的一項調查報告揭示:英國青少年正面臨與日俱增的社會壓力,約50萬名11至23歲的英國青少年對追上現代富裕的社會表示困難,他們不再自信,甚至覺得他們不可能比他們的上一代更富裕了。據上海的一項統計顯示,上海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發生率已經達到11%—18%,行為問題發生率達3%。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正嚴重侵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僅上海市就有40萬名兒童青少年需要接受心理輔導。據統計,臺灣15—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自1997年起一路攀升,至今沒有下降的跡象,2002年共有222名24歲以下青少年自殺身亡,較前一年增加了20%。而由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分析表明,自殺已成為我國15至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一些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認為青少年自殺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所面對的社會壓力比較大,而他們在學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心理素質不高,面對壓力缺乏相應的應對能力。

以上的統計資料及分析都說明青少年正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

 青少年壓力來源於哪裡?

(一)來自身心發展特殊階段的壓力

1、生理髮展的壓力

如前所述,青少年處於一個身體發育迅速、性生理成熟以及自我意識高漲的時期。在這一人生髮展的特殊階段,生理上的迅猛變化與心理上的相對不成熟會給他們帶來種種壓力:

(1) 生理因素導致的自卑與害羞

比如,一個男孩身高不如人,女孩面貌不如人等都會產生生理性的自卑或害臊,甚至很多人會懷疑自己有病。這種自卑與害臊的壓力很容易影響到以後成年生活個體的自信等心理狀態。

(2)性成熟與性衝動導致的壓力

青春期男女開始經歷一種新的經驗,經常隱藏著性衝動,男性比女性更嚴重些。在內分泌的積極作用下,這股強烈的內在“性驅力”,如果無適當的排解,可能產生生理上、心理上的緊張壓力,因此,不同地轉化性驅力就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一些消極的轉化方式,比如,通過看色情小說、漫畫、電影等來排除性的壓抑,或經常甚至過度地手淫以排遣壓抑,這些往往會帶來不好的後果;還有一些積極的轉化方式,如把精力專注於學業、撰寫文學作品、參加各種活動或登山打球等運動,通過這些積極的轉化方式,一方面可以消除生理上的壓力,另一方面又會化為成長的推動力。

(3)體力、精力旺盛,無處發洩導致的壓力

青少年心臟系統加強、大肌肉發達,如無正當的體育活動,則以轉化為打架、熬夜以表現自己的耐力與痴狂。旺盛的體力、精力的不當應用,會帶來一些個人及社會的壓力及困擾。

2、認知發展的壓力

根據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青少年階段已經進入形式運算階段。能進行抽象思考,運用假設進行各種邏輯推理,智力的發展基本成熟。比納、西蒙對人類智商( IQ )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智商在青春期後期,即 18 歲左右已達到人類的高峰時期。青少年由於心智加速發展,經驗不足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即表現出認知的壓力:

(1)對人生意義思考帶來的壓力

青少年期由於大腦機能的不斷增強,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增多,其認知能力獲得了長足發展。這個時期,他們的感知覺靈敏,記憶力、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邏輯抽象思維能力逐步佔據主導地位,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並從一般的邏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更多地利用理性思維,而且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有顯著的提高。青少年逐步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事物,有獨到見解,喜歡質疑和爭論。這時,他們會開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許多有關“人生目的”、“人生意義”、“生活理想”等…類問題。由於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所以他們常常會為此感到苦惱、迷茫、沮喪與不安。

(2)追求不現實的完美帶來的壓力

青少年期由於好奇心強,愛主動探索,加上熱情洋溢,很容易走入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境界。與此同時,因為他們的認知發展階段進入抽象、推理加速發展期,希望推理、抽象思考的理想境界立刻在現實中實現。當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時,便會產生認知上的壓力,經常表現在一些極端理想主義的青少年中。在一些已開發國家中,物質產品豐富,文化環境優越,社會制度健全,理想的境界或許立刻可以實現,而在一些相對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裡,青少年則常常因為理想主義而去追求完美,從而陷入“單一、孤掌難鳴的痛苦”之中。

(3)認知、情感和意志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壓力

青少年時期,認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過程的發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先於認知的發展。在認知問題上,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認識。同時,許多青少年,由於他們的學習目的、需要、動機不同,在認知過程中,受每個人外部環境的不同影響,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轉化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轉到社會所要求的行動上來。從而對青少年構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3 .情緒、情感發展的壓力

青少年時期是獨特的情感發展期,弗洛伊德指出個體在 13 歲左右就正式進入兩性期,開始關心兩性的差異,也開始注意兩性的友誼、情誼和情感的發展,因此,青少年期正進入情感的迷惑期。

青少年情感豐富,渴望結交異性朋友,卻又保守,內心封閉。情感發展不穩定。往往會對青少年形成各種壓力。比如,許多青少年都有這樣的感受和困惑:“不知為什麼,我經常注意一個男孩 ( 女孩 ) ,我特別想和他(她)接近。但是,每次見到他(她)卻又特別害羞,不敢正視。” 拉扎魯斯從情緒發展的現象中剖析青少年的情緒發展,認為青少年的情緒行為十分明顯,情緒表現也特別劇烈,這與“認知成熟度”、“價值觀”、“情緒智商發展”有關。由於情緒發展無法有效的管理,因此常產生情緒的壓力與危機,帶來攻擊性行為、逆反心理、不合群等問題。

 (二)來自學校的壓力

1 .學業壓力

雖然,近年來素質教育口號喊得響,但是,現行教育模式並未發生根本性變化,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難以落到實處,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學習和探索的動機和興趣,厭學在學生青少年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然而,又由於我國獨生子女的政策,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經常提出過高的要求,增加額外的負擔,使他們產生了畏懼和逃避的心理。具體表現如下:

(1 )學習厭倦感:

它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存在的問題,這種厭倦情緒使青少年學生腦細胞活動處於抑制或半抑制的狀態,從而降低學習效率,而學業進步緩慢,反過來又加重了對學習的厭倦感,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

(2 )考試焦慮感:

對青少年學生而言,考試是衡量他們學習的標尺,也是無法逃避的現實。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升學壓力的存在,有些學校的做法已完全扭曲考試的本來意義,即將評價一個人發展的手段變成了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分數成了學生獲得自尊的重要砝碼。這不僅使學生對考試產生緊張、恐懼情緒,而且也導致行為上的對抗,降低他們個人的自我評價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