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安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才智咖 人氣:1.97W

原生家庭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人生,那麼你不安的背後又是不是原生家庭的問題呢?下面心理網為大家帶來你不安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你不安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問題

  

一、主動來做諮詢的人,往往是家裡最敏感也最痛苦的人

有些來訪者一進來就說:“其實不應該是我來做諮詢,而是我爸(我媽,我老公,我老婆)需要來做諮詢。但是他們都覺得自己沒有問題,而我最痛苦,我受不了啦,所以我來做諮詢了。”

作為一個職業的心理諮詢師,一直在陪伴著來訪者進行心理成長的旅程,每一個能走進心理諮詢室來諮詢的來訪者都不容易,一個來訪者選擇諮詢師,來到諮詢室進行諮詢,是一件很有勇氣的事情,因為做好準備來面對真實的自己,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勇氣的事情,所以來訪者都是勇者,我很敬佩他們。

在陪伴來訪者進行長期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也就是說走進諮詢室來求助的來訪者,往往不一定是家裡“病”得最重的人,而是家裡最敏感脆弱的人,也就是說,當所有的人都很麻木時,這個敏感的心靈和個體最快速的感受體會和呈現出來問題了,不是因為TA問題最大,而是因為TA最受不了。如同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而新的個體一進去就會覺得難以忍受,然後出現各種各樣的身心問題,大家就認為是這個人出問題了,你看別的人都沒問題,大家都習慣了,你出問題了,那就是你的問題。但真的只是個人的問題嗎?

二、心理問題是家庭系統的問題

精神分析認為,人的心理問題與童年有關,0-6歲是人的人格心理髮展的關鍵期,與你的原生家庭有關。說白了就是,你的問題其實就是你原生家庭的問題。你是你原生家庭問題的呈現者。

結構式家庭治療學派認為:家庭是一個系統,每個人都是家庭的子系統,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獨特的系統,當家庭結構功能不良時,問題就會在個體身上呈現出來,個體問題的根源在家庭系統功能出了問題。

每個人都無法脫離自己的成長環境,有家的沒家的,這裡的家其實是個泛指,如果你是孤兒,生活在孤兒院,那孤兒院也算你的原生家庭。家庭如同一個池塘,家庭本身出現了問題,就像池塘裡的水變質了,有毒了,而池塘裡的小魚因為抵抗力差,無法呼吸,生病了,就被送來看心理諮詢。

人生而神靈,每個孩子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那為何每個人都不一樣呢,這就和每個原生家庭、每個家庭的亞文化、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每個孩子的出生順序、每對父母的撫養經驗等等都有關係。

家庭是一個權力結構,或者生態系統,總是經過一番鬥爭之後,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有的是父親一手遮天,有的是母親強勢霸道,有的是父母都不在位,而家族裡有人掌控,有的是兒子或者女兒佔了主導優勢,各個家庭有各個家庭的結構和模式。

家庭總有上層結構,家庭裡總有心理優勢和強勢者,往往心理優勢者恰恰是迫害者,這與人的自戀是離不開關係的。因為TA佔據了“權力和真理”,掌控了話語權和決策權,有時是資源或金錢之類的,權力者是不喜歡民主的,更願意將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強加到其他人(弱者)身上,“我都是為你好,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得聽我的!”我比你厲害,我比你有能力,我比你眼光深遠,你得按照我的話去做,按照我的想法去生活,如果你不聽我的'話,那你就會遇到“挫折、失敗、危險。。。”

精神暴力所產生的心理傷害其實比身體暴力的傷害要大很多。人長期以往在一種壓抑痛苦折磨煎熬的環境里長大,心理的承受能力極限是有限的,當一個人承受不了時,就會通過軀體化和心理問題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家庭裡,孩子和女性往往比較脆弱,所以經常出問題的來找心理諮詢師的,都是家庭中的敏感者。當然有時不一定是這樣,但大部分的情況是這樣,孩子是最無能無力的承受者,女性是比較敏感的承受者,當然有些家庭會是女強男弱。

三、來做諮詢的人不一定是家裡問題最嚴重的人

諮詢裡有條原則,如果孩子未滿18歲出現心理問題,專業建議最好能做家庭治療。

中國是一個最需要做家庭治療的國家,恰恰對家庭治療非常的排斥。因為每個家庭裡總有一個真理掌握者,一個權力控制者,一個無垢者,一個心理完美主義者,一個不能被挑戰權威的人。當一個人無法面對自己的問題時,都是別人的問題;當一個人能面對自己的問題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都跟自己有關。

因為來做諮詢的人,往往是家裡最敏感的人,所以有時問題的核心並不在這個人身上,而真正問題的根源的那個人會認為自己沒有問題。一旦一個人承認自己心裡有問題,在某些人看來這是對自己一切的全盤否定,所以我絕對不能認錯,絕對不能承認自己有問題;如果我沒有問題,那我就是對的,我是對的,怎麼可能有問題呢?你們有問題,是因為你自己,都是你不好,不是我的問題。這樣自己就沒有責任了,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該幹嘛幹嘛。

死不承認自己有問題,就等於真的沒有問題了?很有趣的邏輯。那為何家人會出問題呢?家人的問題都和我沒有關係?還是我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些我們需要想想。

有趣的是,有些人來做諮詢,不是為了成長自己,而是為了強大自己之後,回去證明那個人有問題,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成長是想打那個人的臉。如果這樣的話,有時導致的是衝突更加激烈,而不是真正的心理成長和身心健康

四、成長不是為了改變他人,總要有人先邁出第一步

梅里鮑恩的家庭動力學派認為人的關係準則是自主而相系。每個人與原生家庭的自我分化水平與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關。我們需要保持獨立自主的能力,與原生家庭保持合理的界限和距離,在獨立的基礎上,有著親密的聯結,彼此之間各有各的生活空間,互相尊重,和而不同。

我們做諮詢進行自我成長,其實不是為了別人做的,而是真正的自我有受益。有的時候也許家裡最嚴重的那個人不一定來做諮詢,但我們的諮詢是為了自己成長,不是為了改變他人。有的時候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變,但我們自己可以變,成長的目標不是自己成長了然後改造他人,而是讓自己擁有了照顧好自己,愛自己的能力,也擁有了愛人的能力,當一個人成長到“獨立而不改”的狀態時,對於環境會有反饋和反哺作用,也就是說環境可以影響個人,當個人穩定強大時,也可以影響周圍的環境。

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互相依存和互相影響的,如果大家學過TA溝通分析一些理論就會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心理遊戲(把戲)”,這些心理遊戲構成了我們的溝通交流模式,當這種關係模式中有人成長了,不再用原來的方式來應對了,另外的人也會隨著改變,因為玩不下去了。當然,我們的成長不是為了改變別人,而是通過自己的自然存在去呈現而已。一旦成長是為了別人,當別人不因為你而改變時,心態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也許你永遠都改變不了那個人,但你成長了自己。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能意識到這些問題,因為我們的原生家庭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有心理問題很正常,我們作為夫妻和父母不是完美的,我們的孩子有心理問題也很正常,當大家都能這樣去對待時,心態可能就會平和些了,對於面對問題,修復創傷能有更好的幫助。

當每個家庭中有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鼓足勇氣邁出第一步,勇敢的面對自己,邁向自我成長的旅程,也許會是這個家庭或者家族的福音。

“讓一切到此為止,一切從我開始。”

阿蘇心語:夫妻是家庭關係的核心,有夫妻,才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