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矽谷創業公司 如何玩轉中美跨境醫療O2O?

才智咖 人氣:2.27W

跨境醫療的紅海

揭祕矽谷創業公司 如何玩轉中美跨境醫療O2O?

今年4月,愛康國賓的董事長張黎剛釋出了新的移動醫療APP產品“導醫通”。他希望通過這款APP,建立起一個智慧化的就醫平臺,將患者在就診前、就診中、就診後的醫療服務完整的連線,縮短患者在醫院的停留及等候時間,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而本款應用沒有在跨境醫療資源的協調上有所建樹,即便雄心勃勃的張黎剛始終對這一領域有所規劃。他解答到,“移動端跨境的這種溝通資訊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但是大問題其實是解決不了的。因為能有這樣服務的一定是靠收入人群,且收費一定不低,所以一定是小眾性服務。”

同樣是對於市場空間的現實判斷,位於美國矽谷的華人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全球康”在過去的一年裡,逐漸調整了方向,探尋著跨境醫療新的想象空間。“全球康”專注為中國腫瘤患者提供多元醫療解決方案,通過患者在線上傳病例,公司在三個工作日內找到中美頂級的腫瘤專家提供會診,然後為其提供治療意見。“我們做了幾百個病人, 80%左右的病人都改變了原有治療方案。”年輕的陸奕說。

與張黎剛的看法相同,作為“全球康”的聯合創始人及CEO,陸奕也將赴美就醫的市場視為一片紅海,目標群體有限,競爭激烈。她渴望自己的創業能解決更多患者的問題,而非把目光鎖死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群中。此外她認為,許多跨境醫療在中國可以把使用者端做的很好,但真正在美國能夠做好的,落地生根的極少。中國有很多人想搞赴美就醫,就是在中國有個辦公室,在美國其實沒有人。

“恰恰真正重要的是搭建在美醫療網路,你的主力的隊員應該在這裡。”

專注建立壁壘

2014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美國腫瘤患者,5年存活率超過68%,中國癌症患者為28%左右。與此同時,很多治療新藥和方法,基本都來自美國。陸奕給了一組調查,21世紀死於腫瘤的人數會超過歷史上所有死於戰爭的人數總和。“腫瘤是人類將面臨的第一大戰役,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如何切入這塊市場,陸奕認為,一種是做藥物,一種是做服務。他們下注了後者,努力成為腫瘤服務的先驅。

癌症第一診斷的依據並不需要面診,主要靠CT報告,病理的檢測等可以量化的圖表資料。“我們可以拿到原始資料去分析它,癌症非常適合做遠端諮詢。第二癌症病人治療意願很高,所以當我們把一個病例做好,做成癌症專家,我們就能積累更多。”

專注腫瘤,在價格上創造優勢,提升價效比最高,建立自己的競爭壁壘。陸奕介紹,即便在美國也不可能有人保證三個工作日之內找到一個最頂級的專家給你出意見。“我只做腫瘤,只需要每天維繫這些腫瘤的專家就行了,就做這一點,做到最好,再考慮擴散擴展出去。”

最大的業務標準是客戶滿意度

創業最早期,陸奕和團隊的業務選擇是什麼病都看。包括體檢和各種類別的病症。她談到之前的一個案例,一位客戶想治療更年期綜合症,再三勸說之後仍堅持到美國看病,最後醫生就叫她回去多鍛鍊,保持樂觀心態。“看這種病中美沒有什麼差距,在中國看就行,另外這樣的客戶滿意度也不高。但腫瘤客戶滿意率都很高,腫瘤病人治癒意願非常強。”陸奕認為,衡量自己業務最大的標準是滿意度。“全球康”的許多使用者是回頭客,口碑使用者會介紹他的朋友或家裡其他的病人來試用。在她眼中,口碑要比發展速度更重要,像“全球康”這樣的創業專案短期內不太可能爆發式增長,必然是一個漸進的,品牌慢慢構建的過程。

挖掘病人資料與產品空間的想象

長遠來看,“全球康”希望通過收集的腫瘤病人資料,通過資料分析運算匹配,做成一個腫瘤的智慧機器人醫生。由於許多癌症病人在諮詢過程中,提出的問題70% 到80%重複。如果把這些資料用模型進行專業化,當病人來的時候,50%的諮詢內容系統就能解決,不用付錢。其餘50%的疑難,再交給專業醫生。這就大大節省了時間、財務和人力成本,提升效率。陸奕希望用資料解決問題,資料不一定是最好的醫生,但機器人醫生會比一箇中等或者新手醫生好很多,因為背後有大資料的支援。

陸奕判斷,在兩三年內,“全球康”積累的癌症治療使用者數量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一家中國三甲醫院的水平。她說,“在一定資料基數的前提下,諮詢和分析就會更精準,提供的.醫療服務就會更科學。當達到三甲醫院的量時,我們基本上就超過美國所有的資料中心,再加上和美國醫生合作得到的資料,我們的資料庫就非常有意義了。”

專注細分市場引發的誤區

面對渴望成為入口、綜合平臺級的巨頭競爭者,初創公司在移動、網際網路醫療這塊大蛋糕裡依然有生存空間。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認定未來主導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一定不會是BAT。“它們不專一,有太多事情要對付了。”張黎剛說,“它要靠平臺進入各個領域,當進入後,它怎麼可能跟專注某個領域的機構比呢?醫療行業監管最多,並且這個行業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意味什麼?意味你的流量沒用,只有當服務過剩的時候才需要流量,當服務與產品本身稀缺的時候就不需要你帶客戶。”

同時需要認清的是,精準定位,深耕細分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很多初創企業在執行層面卻一頭霧水,專注在一些邊緣,狹窄,低門檻,可替代性強的領域浪費時間與精力,自然找不到出路。陸奕與她的小夥伴們或許找到了一個垂直的同時,又足夠大足夠長遠的使用者市場,這是他們的思路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