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會有泡沫經濟嗎

才智咖 人氣:1.73W

企業家應該是站在財富分水嶺上的人,他們可以富可敵國,家財萬貫,也許稍不留神就會破產,賺取金錢很重要,但是守住財富更重要,在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企業家怎麼看如今的網際網路泡沫經濟呢?

網際網路會有泡沫經濟嗎

毫無疑問,現在是有泡沫的。在矽谷,創業公司的租金是十年來的高位,出現不少十年的租約。這些房東不是傻瓜,他們知道現在的價格是最貴的,才會一次跟你籤十年。上一次出現十年租約還是2000年時候。

再看國內,初創企業的融資估值很高。2009年創新工場的李開復融資,三個人的團隊就要兩千萬美元的估值,大家都覺得很離譜。2010年初,我跟晨興資本的劉芹一起投小米的`時候,估值是三千萬美金,就覺得小米幾乎是個奇蹟。Google的首輪融資估值不過六千萬美元。現在,隨便一個專案出來融資估值都是兩千萬美金,但是每個公司都能成為小米和Google嗎?這不是泡沫是什麼?

至於背後的原因,還是跟錢太多有關。美聯儲給的利息非常低,有大量的錢要去找回報,不然錢放在那裡就是貶值。國內在2009年啟動創業板後,有幾十家公司上市,很多投資人以當初很低的投入獲得了巨大的退出回報。現在熱錢湧入,還想重複當年的好事,那是不現實的。好多人找到我要我投下一個小米,你以為小米是可以被複制到很多地方嗎?不可能。

當然,BAT近兩年的頻繁收購,一定程度上也會推高估值。他們彼此競爭越來越激烈,有時間抄不如去買,效果就立刻明顯了。以前沒有併購這種退出機制很糟糕,僅僅靠IPO,現在BAT願意花錢收購,我覺得是健康的。

2011年曾有過一個小的資本低谷期,正是因為太多資金在系統裡迴圈。以團購為代表,很多公司拿到錢,但是市場格局定不下來。BAT這些大傢伙沒法發揮影響,騰訊投了F團等幾家公司也沒做起來。當時巨頭自己也在轉型,本身急需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無法發揮太大作用。經過三四年發展,每一家都在移動端有佈局,把流量導向細分領域,讓控股或參股的公司變現,這是很好的模式。

今年個別行業也比較熱,像網際網路金融、O2O,因為大家看到電信、零售行業等相繼被網際網路顛覆,認為金融被顛覆的可能很大。雖然有點瘋狂,但並不離譜,不比當年的千團大戰。

泡沫歸泡沫,這只是一個資本市場的表現。如果你觀察到移動網際網路的行業趨勢,可以發現幾個有意思的資料對比:2005年全球網民人數是10億,現在是30億,中間增長的20億人口差不多1/3來自中國。網民數翻了30倍,為什麼股市表現還是一樣呢?

從全球來講,移動網際網路都只是一個開始階段,未來有更大的市場空間。所以雖然專案現在比較貴,但是我還是會投。因為我會看增長的網民數量,我會賭下一撥起來的公司是誰。只要價格不是太離譜,貴一點我不會太介意。沒有泡沫怎麼賺錢?沒有泡沫是不會有人創業的,創業是瘋狂的事情、低概率事件。

現在私募市場的估值可能比IPO還要高,因為VC/PE怕錯失好的專案,還是願意付這個錢。但這只是一個過渡期,一旦二級市場的波動,就會影響到一級市場,只是有個時間差而已。

有泡沫嗎?有。會破嗎?會。但是就算泡沫破裂也不要緊,不會出現像2000年那樣的災難。2000年泡沫時期,全球只有1億網民,一下子湧現出那麼多公司,而且那麼貴,做的產品只有幾百萬人在用,企業無法變現。公司動輒估值幾十億美金,肯定不合理。

現在則不然,有30億人口在上網,未來這個數量還會增加。而全球真正具備網際網路經驗和市場的只有美國、中國,或許再加上日本、韓國,其他地方沒有經過十幾年競爭產生的網際網路公司。不然UCweb也不會在印度成為排名第一的瀏覽器,獵豹的清理大師也不會在全球擁有海量使用者。所以中國創業者不要擔心是否有泡沫,而是應該想著怎麼出海,去外面搶市場,怎麼打造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其實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海外很有競爭力,只要想好怎麼落地與本地化,怎麼找當地的人才加入,真正做一款全球化的產品。

泡沫破滅也不見得是壞事,大家不會那麼貪婪,不會那麼瘋狂,好好利用手上的錢。很多好的企業都是在泡沫破裂後出現的。Facebook是2004年創辦的,如果那時候美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很熱,扎克伯格不一定會那麼專心做他的事情。我希望泡沫破掉,這樣我可以降低投資成本,我希望一些不應該拿錢的人不要拿錢,真正好的公司拿到錢繼續往前走。

就算融資環境受到影響,企業出現資金斷裂,我也救得起,看怎麼選。2008年危機的時候,我投了15家公司,但是跟我要錢的公司不到5家,相對來講比例不高。提到泡沫的時候,每個人都說應該多融一點錢,這已經沒有什麼祕密可講。但是錢多也可能導致創業者頭腦發熱,所以不見得是好事。

很多人也在問,阿里上市會不會是一個分水嶺?上市的視窗期還在不在?這個沒有人知道,但是阿里一直對資本市場很有感覺,兩次上市的時機都把握得很好,因為有足夠的銀行家給他們做分析,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融資最合適。

小米跟阿里的心態比較像,不著急上市。現在有些人講,國內市場已經飽和,小米發展一定會遇到瓶頸的,這些人沒有注意到海外市場。雷軍找來Google的Hugo,加上小米生態鏈,這會讓小米在海外充滿想象空間。我還是那句話,中國到了網際網路創業最好的時代,未來十年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