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vivo會從巔峰走向低谷嗎?

才智咖 人氣:2.34W

引導語:OPPO、vivo會從巔峰走向低谷嗎?OV亟需利用當前有利條件做些長遠佈局。但另一方面,國內整體科研體系基礎薄弱,基礎創新也是絕大多數企業無法承擔之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內容。

OPPO、vivo會從巔峰走向低谷嗎?

同屬於“步步高系”,OPPO和vivo手機2016年銷量增長迅速,超越小米和聯想,成為全球市場前四、前五名,在國內則與“華為系”分庭抗禮,佔據前三甲。

11月,vivo高階副總裁胡柏山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按市場實銷量vivo 2016年內部統計增長率約為73%,這與外部第三方統計機構統計的100%增長有所出入。

此漲幅幫助vivo2016年銷量達到7500萬臺左右。“我們按照行業佔比來算預期量”,胡柏山說。比如中國一年銷售4億始手機,vivo佔據15%,則有6000萬臺。他認為vivo在2016年趕上一個大利好,2014年10月起大量推出的4G手機,經過12~18個月後,進入換機潮,vivo趕上了機會,自身市場表現好過年初預計的30%,達到國內市場5億部的15%,算下來是7500萬臺以上銷量。

此外還有很多外部利好疊加,比如三星note 7自燃、小米為代表的網際網路手機下滑(一些網際網路小眾品牌乾脆關門)、蘋果手機創新乏力等因素,使得OPPO獲得更好業績,業內普遍預計其年銷量超過9000萬臺。

就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縱深和容量而言,年銷7000萬臺左右是一個敏感數字。一家手機公司從小到大,第一個門檻是年銷50萬臺(錘子手機、iuni手機),第二個門檻是500萬(360手機),第三個門檻是2000萬臺(魅族、努比亞)。從2000萬飛躍至7000萬臺以上,至少佔據國內5億銷量之14%份額,就變身龍頭玩家。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賽諾釋出的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慧手機Top20品牌銷量報告,上半年銷量為2.5億。其中,vivo和小米銷量分別為2555萬和2365萬,位列第四和第五。華為繼續保持了2015年強勁勢頭,銷量達4377萬,坐穩國內市場頭把交椅。

下半年風雲突變。10月28日,IDC釋出資料顯示,第三季度,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分別達到2010萬部和1920萬部,首度成為中國市場冠、亞軍。華為、小米和蘋果分列三至五位,其中OPPO的出貨量是小米兩倍。當季,OPPO和vivo增長速度則是驚人的106%和101%。

2016年,OPPO和vivo國內整體銷量或超越華為,但對於如日中天的OPPO和vivo而言,未來等待它們的危機和挑戰又是什麼?接下來如何避免此前小米、三星領先之後又轉入低谷的命運?

模式跟隨者分流使用者

“前幾年大家都在學小米,這幾年大家覺得OPPO好,開始借鑑。企業競爭中永遠有一個法則,沒有創新和突破,跟隨者永遠追不上。”10月份OPPO新品釋出後,副總裁吳強對包括騰訊科技在內的媒體說。

華為9月1日推出Nova系列手機,從明星藝人代言、線下渠道鋪貨,到產品主打“潮流時尚”、瞄準年輕消費者等方面,畫素級效仿OPPO、vivo成功模式,對此,吳強的迴應是,“練好基本功,做好該做的事情。”

OPPO被模仿的待遇,兩三年前的小米也曾“享受”過。2013年、2014年,小米互聯手機品牌模式席捲業內,一大批跟隨者應運而生。與OPPO系出同源的一加手機,正是那時候推出,被當作試探網際網路玩法的重要手段。華為也推出榮耀網際網路品牌,對標小米。

很快,小米模式在2015年走到巔峰,掉頭向下。刻板複製難以超越學習物件,但是,會牽扯攔截領先者,攤薄本應由領先者獨享的豐厚利潤。而利潤是下一步壘高技術門檻和產品創新的必備。

OPPO、vivo一直堅持自己的發展模式。通過明星代言和廣告,來建立品牌和吸引買家。這是OV從功能手機時代逐漸完善的打法。今年9月份,籤影星張震,拉昇品牌調性;籤TFboys等小鮮肉,為了產品推廣,求實實在在銷量。早期這類玩法,大多數手機廠商沒意識到其重要性。

但是,競爭對手華為、榮耀、小米、金立甚至努比亞等,在意識到代言人之於手機品牌粘性和情感溝通作用之後,紛紛效仿,原先可供OV仔細挑選的“明星池”很快變得渾濁不堪。OPPO於3月份,簽下李易(微博)峰、楊冪和TFboys等等,vivo簽了宋仲基,去影響15歲到22歲粉絲;小米很快簽下吳秀波、劉詩詩和劉昊然,為紅米代言,後來又加碼梁朝偉;榮耀換成吳亦凡代言;華為給Nova找了張藝興、關曉彤;努比亞做體育營銷,簽訂球星C羅。

有粉絲基礎,不管是大叔還是小鮮肉,無論是娛樂明星,還是體育明星,明星代言具有獨家性。

別人多簽訂一個,留給OV的就少一個。所以,OPPO 9月份搶下張震,vivo籤彭于晏,經歷代言人爭搶、費用攀升是肯定的。

另外,11月起,政策風向改變更加讓OV有捉襟見肘之感。vivo一位員工私下向騰訊科技訴苦,“現在找合適的明星代言太難了”。二者簽下的韓國明星代言與政策撞車,頗受影響。

“當同類型的手法多起來之後,對我們未來的營銷推廣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內部也在探討、摸索和嘗試其它手法”,吳強承認,“但是現在沒有找到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

憑藉“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簡潔廣告語,配上李易峰俊俏外型,再加上電視和視訊網站上連播的由李易峰主演的電視劇、貼片廣告,OPPO手機的功能特性精準地抵達潛在買家意識中。其辨別度和琅琅上口程度甚至可以讓一個六歲小孩認出並記住。

廣告空中“轟炸”,地面門店專櫃星羅棋佈,配上促銷員精湛的手機操作演示,像扔出去的飛鏢,OPPO廣告花出去的錢,最終落地,變成銷量,又飛回到自己手中。

這種高效的營銷,未來在相似模式的紅海競爭中實施起來或將大打折扣。

當然,直播和短視訊流行的年代,各個內容平臺大號崛起之時,OV也在探索和嘗試新的營銷手法,但是,他們要求的不是拉動銷量的一招半式,而是需要一整套體系來鋪陳,形成穩定的營銷-變現洪流,對於熟稔傳統營銷模式的OV而言,短期定難湊全效。

吳強接受採訪時表示,“整個OPPO品牌系列產品電商渠道的`銷售比例沒有超過10%。我們對電商更多的定位是產品的推廣平臺,不是當作銷售渠道。”

線下渠道不可承受之重

今年十一長假之際,OV向一線城市市場發動攻勢,祭出一套組合拳。OPPO在上海黃浦江畔、廣州電視塔和北京王府井打出地標建築外牆燈光廣告;媒體廣告上推出代言人張震,線下渠道則進駐運營商合作營業廳。隨後不久,OPPO推出最新R9s系列產品,vivo釋出X9系列手機和Xplay6跟進。

“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我們一開始就進入,不存在原來只在三四線,現在進入一線”。吳強說,造成錯覺原因是一線城市銷量沒有三四線城市做得好,感受不到。這意味著OV不存在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發動所謂的“人民戰爭”。

實際上,OPPO在8月份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超過了13.97%,排在前兩三位。vivo副總裁倪旭東說,最近一兩年一線城市增長速度快於平均增速,“vivo在北京市場份額的增速應該突破10%”。OV在一線城市名聲不顯主要原因是外型太像蘋果,一線城市買家購買力許可下,更認可蘋果手機。

手機中國聯盟老杳告訴騰訊科技,最近幾個月,OV加大一線城市線下渠道推廣力度。以北京聯通合作營業廳為例,每賣一部OV手機,店裡可以有150元~200元收入。榮耀員工馬東(化名)對此頗為無奈,“榮耀8賣一臺,店家只能拿到70元”。巨大的渠道價差,成為OV店面增長重要推動力。

OPPO有一套線下渠道搭建方法。早在2001年推出OPPO品牌後,在小霸王學習機、DVD、MP3和最近兩年小天才兒童手錶上,步步高傳下來的市場摸爬滾打經驗都取得不菲業績。手機方面只不過是最新成功案例而已。

OPPO的一級代理商幾經分化,已經增至36個,下面控制20萬個銷售網點、5300家左右的專賣店。一級代理商與工廠相互持股,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在內部被稱“廠商一體化”。至於vivo,像麥當勞對壘肯德基一樣,在OPPO店邊上開店。

OV這一套體系並非一日之功,市場好時迅速擴張,市場不佳之時,快速萎縮。人員眾多而分層級的線下渠道,必須靠不斷出新的過硬產品和高昂渠道費用支撐。

經常有業內人士批評OV在手機看不見的地方用一些便宜器件。OV手機出眾的拍照功能、音響、快充技術等,核心的配件,OV出手闊綽,包括與索尼公司合作;但在內在晶片功能、頻率波段和定位精準度相關的元器件,OV一致地選擇了便宜貨。一塊最新的主晶片與上一代主晶片相比,可能貴出四五十美元。渠道費用過高,必然要削減硬體成本。

實際上,其它行業前車之鑑並不樂觀。OV的線下渠道脫胎於快消行業。vivo倪旭東認為,“手機行業確實是一個綜合體,有IT屬性,時尚屬性,也有快消品屬性”,門店覆蓋要看消費者能不能便捷地購買、諮詢、體驗和服務,有部分流量入口作用。

快消行業代表公司娃哈哈,最鼎盛時期也是類似於OV的渠道政策,互相持股,稱作“聯銷體”,兩者有細小差別,本質一樣。在娃哈哈與法國達能爭奪控制權的最困難時期,渠道商力挺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資金供應充足幫助宗慶後順利過關。但是,脫離達能的娃哈哈產品創新嚴重不足,營養快線之後再無爆款。如同沒有流水的河床,聯銷體逐漸枯萎。娃哈哈最終走向困境。

聯銷體最適應的節奏是每半年推一個新品或者升級版,一方面有利於渠道分發和促銷人員熟悉產品,另一方面,對消費者持續保持飢渴。現在OV釋出新機節奏,基本與此契合。

娃哈哈最初在廣大農村市場、三四五線市場馳聘縱橫,一到一線城市就裹足不前,是否非常像今天的OV?從這個角度而言,OV拿下北上廣深杭市場,是完成自身進化、維持活力之必然。否則只能捨近求遠,遠赴海外。

眼下,OV和華為一樣,都選擇拉昇品牌、提升售價。OV產品策略上頗有講究,定價有一個大致比例,主流機型定價在蘋果手機1/2價格左右處,同時配以蘋果不曾有的快充技術、音樂特色和細節關懷等,還有明星情感投射,輕鬆形成物美價廉印象。

隨著進攻一線城市任務擺在面前,vivo最新的旗艦機Xplay6定價衝至4498元,價格已經接近蘋果最主流暢銷機型7288元定價的黃金分割點。那些對價格敏感的買家,會買賬嗎?

品牌忠誠度不夠,越來越高的售價還會隨時觸發以電商渠道為主的競爭對手反撲。2012年小米網際網路模式之所以迸發力量,本身是消費者對高昂渠道價格不滿,於是去除中間環節費用的電商模式崛起。

京東3C前負責人王笑鬆曾對騰訊科技稱,不排除線上渠道重新革命線下渠道的可能性。榮耀總裁趙明則表示,寬頻下鄉、電商下鄉等因素,或多或少會擴大四五六線市場電商購機機會,現在說網際網路品牌沒落為時過早。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三大運營商又有藉機加大終端補貼的計劃。

在12月20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微博)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表示加大補貼力度。而OV一直是公開市場建立渠道,與運營商“素未謀面”,難以享受此利好。

如此,運營商渠道和電商渠道的反撲,線下渠道的競爭和高昂成本都將是OV接下來面臨的巨大挑戰。

技術創新挑戰

近兩年OV崛起看似是線下渠道的勝利,不過,OV高管一致認為手機好賣是產品之功,渠道只能錦上添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是OV高管經常用來形容心境的詞語。

對於小米推出的無邊框手機、華為榮耀推出的更先進快充技術,還有可摺疊手機,OPPO吳強表示,類似產品或技術儲備都有,但是,目前還不到推出的合適時機。要兼顧需求、量產、成本等因素。

每一次產品上迭代的大波動,都是一番挑戰,OV時刻保持著警惕。從功能手機到智慧手機,3G轉折4G時,OV都經歷過茫然和損失,甚至痛徹心髓。

步步高早期揚名的小霸王學習機、DVD等,前者是抓住PC電腦未普及時,雜糅了電視和遊戲機,快速形成國內易用產品,後者專利技術不足後來吃大虧。在電子消費品大潮中,步步高優勢是總能快速找到產品化方法落地賺錢,弱勢是始終未能有一個長至10年以上的規劃。

在中國南方,這種打法未嘗不可。但是,與全球前五名智慧手機對手相比,OV產品創新顯得破壞性不足,產業鏈控制力上有非常大的差距。也許這樣要求OV過於苛刻,但是像蘋果、三星,甚至華為,都在佈局未來,推演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

蘋果不論,三星在螢幕、儲存器和晶片上,儲備了大量專利和技術,縱向一體化戰略使其遭遇像note7這樣巨大失敗時,仍然可以憑藉售賣螢幕、晶片和儲存器來分擔風險。這背後,是三星持續不斷地在一些基礎技術的投入。在美國IT行業,同樣如此,看二三十年遠是經常的。

華為主要的運營商業務即將遭遇數字化“雲轉型”之痛時,將手機納入主航道業務,用手機延長和拉伸主航道業務,讓資料流動在自家管理和終端上,一些長遠佈局也已經潛心下注,比如石墨烯相關的新材料技術,用於電池業務。12月中旬由華為2012實驗室主研的榮耀Magic手機,以智慧為賣點,快充技術已有實質突破。

不過,無論是vivo所提的正向、負向使用者需求洞察,還是OPPO倡導的貼近消費者硬需求做創新,都是在別人既定道路上精雕細琢,優中求優。類似打法,可以取得階段性領先,但絕無可能產生突破性顛覆。步步高系二三十年裡不斷轉換賽道,只能算“以本分體力之勤,補智力創新之拙”,對行業缺乏控制力和引導力。

OPPO R9手機銷售好於預期,但由於三星螢幕供應不上,影響銷量20%。換作三星,此種局面絕無可能發生。在攝像拍照方面,OV與索尼合作,而競爭對手同樣可以尋找索尼合作,缺乏核心競爭優勢。

顯然,OV亟需利用當前有利條件做些長遠佈局。但另一方面,國內整體科研體系基礎薄弱,基礎創新也是絕大多數企業無法承擔之重。胡柏山說,“做企業跟爬山一樣,沒有經歷5千米,一下子爬8千米,會把企業搞死。”OV的長遠危機或許濃縮著國內高科技製造業共同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