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經濟、她創業”的歌舞昇平 卻照不透埋在陰暗角落裡的“潛規

才智咖 人氣:2.02W

近兩年來,在男性主導的創投圈裡颳起了一股“她經濟、她創業”的大潮,女資本家紛紛入局,女創業者們也在各個領域中發光發熱。今天是婦女節,相信大家還能看到不少稱頌女性在行業內取得重大突破的文章。

“她經濟、她創業”的歌舞昇平 卻照不透埋在陰暗角落裡的“潛規

然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把Uber拉下神壇的“性騷擾”醜聞,卻仍在提醒著我們:女性在職場上,仍像是“高空走鋼絲”。

面對資本市場的被動與無奈

創業對於女性來說絕非易事,她們在創業過程中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一位創業者曾表示,他體會到在募資過程中風險本錢較少看重女性創業者,尤其是那些青澀並且缺乏社會經驗的女性創業者,在風投時更容易遭遇到募資的困境。

2017年1月,京北投資創始人羅明雄在參加活動時表示,“女CEO一般不投”,如果一個公司是男的CEO,但他好幾個副總全是女的,一般也不投。這一說法,頓時引發業內熱議。

美衣地圖創始人安立娟也談到了女性身份給自己創業帶來的困難。開始創業的時候,為了讓更多商戶和品牌入駐到美衣地圖這個平臺上,安立娟需要不斷地和客戶及投資人去談。有一些年紀較大、又比較傳統的男性客戶在談判時,會因為她是女性,又比較年輕,對她產生不信任感。

當然,她們中不乏諸多成功案例,她們在創業的過程中常常面臨著比男性創業者更為複雜的現實困境與取捨。在資本面前,鬧分手、潛規則,被隨意“玩弄”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去年12月,空空狐創始人90後餘小丹髮長文,自述在公司資金遲遲不到賬時突發重病住院,20天內公司被第二輪投資方清算,並被踢出董事會,還辭去了CEO職位。雖然遇挫不能僅讓投資人背鍋,但是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一名女性在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與無奈。

在空空狐之前,還有95後“神奇少女”王凱歆的“神奇百貨”事件。當時被資本推上熱門,但是由於經營不利最終公司倒閉。有人說,王凱歆是咎由自取,但是也有人看到了資本市場的冷眼旁觀。

關於女性創業,投資人們有著自己的看法。梅花天使合夥人吳世春曾接受採訪時表示:女性為家庭付出得更多,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同時,女性創業者也更可能在關鍵的時刻做感性而非理性的判斷。百度創始之一的徐勇則曾表示:當女性創業者作為最核心、最主要的創業者時,成功相對更難一點。一方面,是社會對女性創業者還有一定偏見,此外,女性創業者的感性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也給其投入創業帶來了一定困難。

創業不易,帶著性別的各種標籤來闖蕩的女性則更為艱難。

職場地位尷尬,專業度不受重視

美國總統美國總統剛上臺的時候,就曾經呼籲女性應與男性同工同酬,但是尷尬的是,就連他在所在的白宮都沒有實現這一點:女性的平均工資也僅佔男性的88%。直到2016年,美國職場女性的平均收入也還是低於男性同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人公司高層會認為女性在技術行業的能力不如男性。特別是在高科技創業領域,不要說女性創業者或者女性高管了,就連一般的普通女性員工的比例也很少。即便男女水平相當,人們也會趨向於認為男效能力更出眾。

根據《福布斯》2015年的資料顯示,銷售工程師平均週薪為2586美元,平均年薪為134472美元,該行業女性所佔比例僅為5%;根據2016年4月美國科技和投資者相關資訊的資料庫CrunchBase公佈的資料,在排名前100的風投公司中,只有7%的合夥人是女性。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女性不適合從事類似於科技研發、資料管理、資金管控之類的工作。

戴爾大中華區市場執行總監肖三樂表示,很多女性在一定程度就不願意再向上了,而是去追求別的東西,比如開店、開學校,或者既不創業也不繼續賺錢,而是去追求感性的東西。

然而,當真如此嗎?不一定。獵雲網之前就報道過,女性同樣可以在科技領域和技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只是,人們不曾注意過罷了。因此,不要替女性決定她們的技術專業是否過關,應該從產品的發展以及使用者的實際體驗來判斷,她們是否是一個優秀的開發者,她們值不值得與男性員工同工同酬,甚至在這之上。

騷擾事件頻發

近兩年來, “她經濟”崛起,許多女性站在了公眾舞臺上吶喊平權。在大眾看來,職場性騷擾事件幾近滅跡。不過,Uber女員工的一封公開信,又重新把女性在職場上弱勢地位的探討擺到了桌面上。

之前有一次針對資深科技行業女性的調查,叫“矽谷的.大象”,結果表明,她們中有60%的人曾遭受令人不快的性示意,而其中的65%都是被上級騷擾的,三分之一的人覺得這些與工作相關的情況讓她們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

16年,頂級風投紅杉資本20多年的合夥人被爆性侵犯一位年輕女性長達十多年;美國著名的風險投資家Joseph Lonsdale(PayPal的前高管,聯合創始了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也是風險投資公司Formation 8的創始合夥人)也曾被指控性侵犯一名女性;再到去年特斯拉碰上的性別歧視官司,以及最近的Uber性騷擾事件。種種情況表明,表面上一片風平浪靜的企業表面,其實並非一派和諧。女性想要一個安全的職場環境,似乎比想象中要艱難許多。

“母愛”變成了職場貶義詞

受到傳統“父系社會”觀念的影響,大多人都認為,只要建立了家庭,那麼女性就需要犧牲工作來維護家庭和諧。即使她的收入和職場地位偏高,那麼她也必須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妥協。一旦有了孩子,這個情況則更為嚴峻。

特別是當女性在懷孕的過程中,即使工作進度沒有落下,仍然會被公司高層認為過於脆弱,不適合承擔“重要工作”。

女性求職平臺Jobforher的創始人Neha Bagaria表示:一名產後離職的女性重回舊崗位,這意味著她會與以往的同事合作。但那時候,前同事都已經被提拔到更高的崗位上了,這難免有些尷尬。即使僱主同意她回來工作,許多老闆也會認為離職過的女性員工可能會再次離職。因為女性會認為孩子比工作更重要,因此不會認真對待工作。

這些說法雖然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卻也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女性追求事業的困難程度。並非所有女性,都甘於屈居後位,她們也有拼搏的衝動和熱忱。家庭和孩子,應該是女性奮鬥的動力,而不是阻撓她們前進的障礙。

“溫柔、美麗”都是制約女性前行的標籤

去年,熱門流量劇集《歡樂頌》描繪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女主角衣著不菲,開著豪車,住在一個環境不錯的小區裡。然而,圍繞在她身邊的人第一反應卻是,要麼她嫁了個好丈夫,要麼她有一個好爸爸。這一刻板印象似乎也在科技圈影響甚廣。

當我們談論到創投圈女性人物的時候,看到的不是女性本身,而是她身上貼著的刻板標籤,就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外貌”。一旦標籤被固化,那麼當外貌出色的女員工在工作業績上突出,獲得晉升的時候,更容易被同事排擠,冠上“走關係”的惡名。

除了外貌之外,還有許多傳統的標籤制約著女性,比如“溫柔”、“善解人意”等等。這些標籤雖然表面是誇讚,但是實際上在工作場合,卻仍然會給女性帶來困擾,尤其是當她們走向管理層的時候。

原創服裝品牌Grace Deng創始人鄧歡歡曾經在一檔節目中提到,“溫柔”、“可愛”是一把雙刃劍。舉個例子,男員工也許一開始會被女老闆的外貌特質吸引進入到了公司。但是後期,一旦女老闆因工作責備男員工的時候,男員工會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不太能接受。被講幾句,可能就會有比較強的反抗情緒。因此, “溫柔、美麗”這些檯面上的褒義詞,卻逐漸變成了制約女性晉升、前行的攔路虎。

在《朗讀者》和《中國詩詞大會》之前,大多觀眾都認為董卿能撐起春晚靠的是大氣的外貌和颱風,直到這兩檔節目推出之後,我們才驚歎道她的內涵。這個道理同樣可應用於創投圈。當我們在知道娛樂圈女星跨界投資的時候,我們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因為過度關注她們的美貌和之前的作品,而忽視了她們對投資物件的研究,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探索。

因此,不要因為對方是女性,就小瞧她的成就,或者是低估她在事業上的野心。

總結

高曉鬆曾經有一個很有趣的觀點,大概就是能被寫進書裡,或者是站在聚光燈下的女性,即使結局悲慘,但是她們也是幸運的。因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也許發生著更多我們難以啟齒的經歷和事件。

不可否認,性別標籤是當今社會的一道大門檻。英國女星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上高喊平權;面書COO桑德伯格遍訪各大高校,呼籲女性崛起;碧昂斯在格萊美上,身懷六甲載歌載舞…… 她們的努力,不僅是在提醒我們關注女性,同時,也在告訴我們,女性的確是需要被認真對待。

我們在高唱“她經濟”一路凱歌的同時,也要看到陰暗一隅的“潛規則”是否還在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