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科技創新突飛猛進

才智咖 人氣:1.5W

迅猛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重構與改造著各行各業。移動網際網路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和創新進展層出不窮,昭示著技術-經濟正規化的重大變革即將來臨。

一、迅猛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全球上網人數正在突破30億。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的資料,中國上網人口已從2005年的1.1億人增加到2014年的6.49億人(如圖1所示)。近年來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與智慧手機的廣泛使用密不可分。中國手機網民從2007年的5040萬人增加到了2014年的5.57億人(如圖2 所示)。與電腦相比,智慧手機擁有更低的價格,使用上也更加便利。據估計,2016年,智慧手機使用者將超過功能手機使用者數量,到2019年,智慧手機使用者將達到56億,成為人類最主要的智慧終端裝置。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的重要“風向標”。2014年,中國的網購人群有3.61億人,其中手機網購有2.36億人(如圖3所示)。在中國的網路上,已經有超過10億件商品和850萬商家,日均傳送包裹2700萬。

所有的網路活動都在快速向移動端遷移。2014年, 3.04億人實現網上支付,佔網民的46.9%;2.17億人實現手機網上支付,佔手機網民的39.0%。手機成為網遊最重要的平臺,佔86.9%;手機網路遊戲使用者規模達到2.48億人,使用率達到44.6%。線上預訂旅行使用者規模達到2.22億人,其中手機線上預訂旅行使用者規模達到1.34億人,佔手機網民的24.1%。網路視訊使用者達到4.33億人,其中手機網路視訊使用者達3.13億人,佔手機網民56.2%;2012-2014年網路視訊使用者使用的終端裝置中,桌上型電腦/筆記本使用率已經從96.0%下降到71.2%,而手機則從49.4%上升到71.9%。除了智慧手機,還有更多的移動聯網裝置正在加入。全球行動通訊協會(GSMA)資料顯示,中國M2M(機器對機器)連線數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總和。

移動網際網路之所以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主要得益於為人們的生活、生產、娛樂休閒帶來了更多、更優的體驗。具體而言,包括如下幾點:

一是個性化。移動網際網路具有身份識別、基於位置服務(LBS)等功能,通過採用基於自動化技術手段的精細化營銷,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個性化偏好和需求,為使用者精準推薦最合適的內容和最需要的服務。

二是碎片化。現代社會節奏快,人們的閒暇時間大為減少。通過移動終端和移動網際網路,人們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時間間隙,如乘車、排隊、甚至是等候電梯的片刻,來獲取碎片化的資訊、應用和服務;使用者即時發起的需求,也能得到及時的響應和滿足。碎片化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使用者獲得充分利用時間的充實感,與世界同步的體驗大大增強。

三是社交化。移動網際網路將現實社會中人們的關係沉澱到手機上,實現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無縫連結”,使移動終端成了新的.社交節點,極大滿足了人們在“微時代”的社交需求。

四是遊戲化。愛玩是人類的本性,遊戲化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做一些通常被認為“無聊”的事,如完成調查、購物、閱讀網頁甚至是研發、學習和交易等,進而促進參與和分享。遊戲化能實現更滿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強的社會聯絡。

五是開源化。人們利用網路上的海量資源,實現開源化和社交化生產和交易,眾包、眾籌、眾投等應運而生,如生產製造活動也可通過智慧3D印表機遷移到桌面。

支撐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的是相關領域的突破和應用創新,這些領域的創新還在持續快速發展之中,必將支援並引領移動網際網路給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施加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二、支撐引領移動網際網路的科技創新

與生物進化和生態演化一樣,技術的演化也存在族群漲落、競合互洽的規律。今天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實際上是很多技術在過去的競爭、合作、博弈、共生過程中,逐步累積演化並不斷成熟的結果。

觀察支撐和引領移動網際網路的科技創新,可以將這些科技領域和方向劃分為三個方面去考慮。一是諸如腦與認知、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被認為是移動網際網路較為關鍵的支撐性科技,可稱為關鍵平臺型科技;二是應用場景型科技,在綜合多種相關技術的基礎上,形成與工作和生活直接關聯的科技新品或平臺;三是基礎支撐型科技,如材料、能源和安全等。

關鍵平臺型科技主要解決三個基本問題:感知和連通、計算和分析、決策和行為。移動網際網路連線的不僅是人與人,更包括人與物、物與物。這就需要感知所有的裝置和物理的東西,提取出需要的資料和資訊,並傳輸到移動網際網路中,根據需求或對標規範進行計算和分析,形成決策,再通過各種智慧手段進行現場或遠端的操作,最終達到預期目標。為了實現萬物互聯和智慧操作,人們需要更快的運算、更寬的網路、更優的連線、更低的功耗。目前,這個方面需要的技術,除了量子計算與通訊、物聯網、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等,還包括腦與認知、泛在人工智慧等。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人類的大腦已經成為集記憶、運算、控制為一體的複雜精密“計算機”,雖然計算速度並不高,但並行處理功能非常強大且功耗很低。一方面,要發展新型計算機,就需要借鑑人腦的結構和執行模式;另一方面,要實現人與萬物互聯(包括人與人直接連通),就要發展腦機介面等技術;再一方面,面對老齡化挑戰,治療神經性疾病,也都需要認知大腦。

美國、歐盟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紛紛投入巨資開展腦科學的研究,以揭示腦活動的機理。腦與認知方面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國內外都有意念控制的成功實驗,著名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的意識控制眾籌產品已開發成功;2013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成功實現了人類首次非侵入式腦腦介面精神控制;2014年世界盃上開幕式,一位巴西癱瘓少年通過腦控外骨骼開球;微軟的深度學習系統(The Project Adam)已經能夠識別出狗及其品種;IBM(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開發出能模擬神經元及其他腦功能來執行計算的晶片True North;我國學者提出的網際網路神經學不僅從神經學角度研究網際網路的發展,還從網際網路的演化來考察人腦結構與功能……腦與認知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必將為智慧網際網路絡、人與萬物互聯、新型計算架構、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