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翼創業故事

才智咖 人氣:3.21W

2015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的“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已經舉辦了兩屆。大賽旨在引領、服務和支援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

中國創翼創業故事

為做好優秀專案的宣傳和服務,大賽組委會從全國的獲獎專案中精選部分典型創業專案進行深度報道,進一步營造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的氛圍。本文是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高階裝備製造業全國總決賽企業組的一等獎獲得者--退伍軍人創業“特飛動力”董事長程中雲的創業故事。

“在目前這樣大的社會環境下,國家重視我們的雙創工作,我們真心感謝黨和政府;同時我們創業也必須有雙創的理念,必須有雙創的精神才能夠在企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

——程中雲

他是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高階裝備製造業全國總決賽企業組的一等獎獲得者,他是將航空動力技術創新應用到水上衝浪的領軍人,“做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航空發動機”是他孜孜追求的夢想,一路走來,夢想正一步步照進現實。他就是重慶特飛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中雲。

2016年9月“中國創翼”高階裝備製造業總決賽上,他帶著公司自主研製的新型“衝浪板”進行展示,衝浪板機身輕巧時尚又內含多種高科技元素,吸引了現場很多人的目光,也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認可,最終脫穎而出,一舉奪得企業組一等獎,重慶市沐華平副市長親自為他頒獎。

時隔半年再次採訪程中雲,程中雲依然對創翼大賽提供的平臺充滿了感激,他說:“我們不僅有很好的展示機會,還能夠取得榮譽,這是對我們科研工作者的肯定,我們的積極性提高了,也更加有信心繼續把第2代、第3代產品開發出來;同時給我們帶來的宣傳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公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擴大了,產品訂單明顯跟著增加了。”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對程中雲的採訪來了解他背後的創業故事。

創業靈感 源於心底的熱愛和永不擱置的夢想

程中雲曾經是一位軍人,1992年被調到空軍司令部,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航空發動機,好奇之餘,他主動去學習航空動力發動機的技術和相關理論知識,相當刻苦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說,當時部隊每月發津貼20元,10多元被他用來買書。每到週末他就趕往王府井附近的書店,尋找相關的專業書籍,用紙筆記錄書裡重要的知識點。兩年的時間,他積累了400多頁的筆記資料,也在內心種下了夢想的種子。1993年,程中雲退伍,之後從打工到經商,從未中斷過對航空發動機的研究,總是在捕捉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他喜歡自己動手去拆裝機械裝置,也樂於在這個行業裡和朋友們學習和分享機械技術和發展動態。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創業靈感也是。創業靈感的到來或許就在一個機緣巧合的瞬間,但這都來源於平時知識的積累和內心深處的強烈渴求。2013年5月,程中雲與一位同為衝浪愛好者的朋友在海南即將分別,朋友傷感的表示離開海南下次衝浪不知是何年何月,程中雲對朋友的遺憾感同身受!就在這時,他頭腦裡剎那間閃現出一個念頭,給衝浪板一個動力,不就可以讓朋友在即使沒有海浪的家鄉也能衝浪了嗎?他當時便承諾要讓朋友在自己的家鄉也能衝浪。正是為了解決衝浪愛好者“沒有風浪不能衝浪”的痛點,程中雲萌生了將航空動力微型化,並且應用在衝浪板上的想法,可以說他對航空動力的鑽研和對衝浪運動的喜歡促使他把這兩件事結合起來,也成為了他創業的動力之源。

高階技術創新 打造核心競爭力

曾經參軍的經歷,讓程中雲養成了“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風,有了創業想法,他立即著手開展和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的合作,積累經驗和技術,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也就是2013年6月,他就成立了“特飛動力”,從此也真正踏上了追求動力夢想的創業道路,他的目標就是研發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微型航空發動機。

大型的航空發動機是一種高度複雜和精密的熱力機械,是飛機的心臟,它本身的研發技術門檻很高。程中雲說,要把航空動力微型化來應用是一個比較大的課題,技術攻關無疑是最困難、最充滿挑戰的。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一些綜合技術的運用,從發動機的設計、到控制系統整合、再到高分子材料成型,一次次的實驗和改進,這個過程需要投入很長的時間,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堅持與不懈努力。程中雲說他們遇到了很多問題,也有多次的失敗,但他們不光有興趣作為動力,更有一定能做成功的信念作為支撐。如果沒有這些,很難堅持下來,面對失敗很容易望而卻步。

程中雲遇到一些技術瓶頸問題會主動到重慶大學ICT研究中心尋求幫助,一起探討解決。他說關鍵技術是發動機動力的提供,它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提高是最重要最困難的,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我們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研發出來,其實任何一款發動機定型,從開發、到設計、到應用、到測試、到終試,這個過程一般的企業都要用3到5年,我們做的還是不錯的。從專業角度說,我們的活塞、曲軸材料的選擇、工藝的優化、核心部件的定型,我覺得是我們的亮點。事實證明,經過我們的幾次改良、改型,還算是成功的。”

談起最後一次做發動機疲勞測試的那段經歷,他依然難掩激動。那是2015年6月,他連續5天守在發動機旁,5天只睡了10多個小時,內心一直忐忑不安。100多個小時在一分一秒中過去,在成功的那一刻,他忘記了一切的疲勞,只有從未有過的'開心和興奮。發動機植入衝浪板之後的每一次水中效能測試和調整改進,都是他自己親自參與完成。“經歷了多少次落水我已經記不清楚,唯一能記起的,是測試成功後的喜悅和站在衝浪板上激情踏浪的豪邁!”程中雲就是這樣艱辛而快樂地投入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

智造新型衝浪板 植入世界領先微型航空動力技術

經過十餘年的技術積累,不斷的摸索創新,程中雲帶領特飛動力做出了顛覆傳統衝浪板概念的新型水上動力衝浪板,讓即使不會衝浪的普通大眾也能在沒有海浪的水面上享受到衝浪的速度與激情,核心技術就在於它擁有全球領先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超輕航空微型動力發動機。它解決了衝浪運動受諸多條件限制的問題,比如傳統衝浪產品價格高,使用門檻高,不宜攜帶,需要在海上有風浪的情況下才能衝浪,同時還需要人們熟練掌握衝浪運動的技術。

特飛動力衝浪板的發動機只有4.5公斤,而動力卻最強(16匹馬力),功重比高,時速55公里。據瞭解,目前其他同類型動力衝浪板時速最高才45公里,真正達到了全球領先,國內頂尖的水平。除了發動機強勁給力,衝浪板還有很多高精端特性和配置,首先衝浪板由碳纖維材料製成,保證機身整體也是最輕的,總共14.8kg,目前市面上同類產品動輒70-80kg、甚至100kg左右;採用二沖水冷發動機、單葉輪軸流式推進器,入水容易,最小使用水深為50釐米;全球率先實現可摺疊技術,體積小(包裝尺寸1.2米×0.80米×0.38米),可放入行李箱、後備箱,攜帶方便。這樣既高科技又時尚、既具有運動屬性又可以休閒娛樂的產品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2016年產品推向市場以後便開始銷往8個國家和國內多個省市,目前國內報價為5.8萬元,與全球同類型衝浪用品價格相比較低,高性價比在全球市場上廣受歡迎。特飛動力並沒有做刻意的推廣和很大的銷售發力,僅僅是在網際網路上做新技術新產品的釋出,就在國際上產生很大反響,贏得了衝浪發燒友的興趣和重視。2016年,公司完成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談到今年的銷售情況,程中雲說,兩天前也就是3月18日,在中關村創新基地,美國夏洛特市市長珍妮弗·羅伯茨率領的隨行代表團對動力衝浪板非常感興趣,期待做美國總經銷代理商。他介紹說目前國際市場比較成熟,國內市場沿海城市的俱樂部和銷售代理也在建設中。預計2017年銷售1700臺,營業收入7000萬元,淨利潤2100萬元。

訂單紛至沓來,產品供不應求,“我們正在進一步擴大產能,爭取儘快實現年產1萬臺的產能。”除了擴大產能,程中雲也意識到市場潛在的風險,他說:“我們一方面加大研發力度、持續創新升級、並在產品上更新換代,始終走在科技和行業前沿;另一方面現在我們也在牽頭制定國家行業標準、填補行業空白。”同時,特飛動力也在經營模式上進行創新,廣泛利用行業平臺、網際網路等方式不斷拓展市場,使企業穩步快速發展。

依託專利 未來向更高階發力

目前,特飛動力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獲得了輕型航空發動機、高分子複合材料加工工藝和應用等50多項發明、130餘項外觀設計、220多項新型實用專利。特飛動力逐步成為一家專注於從事航空動力研發、生產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說是中國領先的航空動力專家,正致力於為航空特殊動力領域提供高階的動力系統和服務。

據悉,公司正計劃在當地打造國家級動力衝浪基地,培養國家級衝浪運動員;同時推動各省市成立衝浪俱樂部,在示範中帶動群眾。“一個零基礎的普通遊客,使用特飛動力衝浪板,只需2小時即可實現自主駕駛,配合無線遙控器,學習更加容易,所以這項運動完全具備群眾化的基礎。” 程中雲也計劃在資本市場借力,希望能夠迅速的佔領國際市場,更快的讓中國高階“智造”走出去。

關於未來方向,程中雲介紹說,“航空發動機微型化技術”能廣泛應用於各種水上及空中動力推進裝置,除衝浪板、摩托艇、救生艇外,還能應用於輕型飛機、高速靶機、無人機等,市場前景極為廣闊。“我們的後續產品將瞄準通用航空動力和通用飛機制造領域(主攻輕型運動飛機),研發更高階、更實用產品,為我國通用航空領域發展開創新的道路。”

除了得到“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的認可,特飛動力也屢獲殊榮。特飛動力的航空動力微型化與應用專案曾獲得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特飛動力董事長程中雲,以執著的創業精神,不斷堅持科技創新,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帶領著企業不斷髮展,也帶動著當地高階製造業的產業聚集、產業鏈以及配套產業的形成,不斷吸引著很多有工匠精神的高階專業技術人才一起創新創業。水上衝浪運動專案也拉動了旅遊消費、帶動旅遊業的發展,隨著產能擴大產品升級,企業的發展也將為更多的產業工人、大學生和貧困戶創造就業機會。

TAGS:創翼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