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起航疑慮與風險並存推出只為融資

才智咖 人氣:1.61W

經過十年的籌備,創業板的大門終於要正式開啟了。9月17日,7家創業板公司的首發申請全部獲得通過。9月18日,另外6家擬上市公司的上市申請也已受審。在中國股市醞釀、籌備已久的創業板市場終於瓜熟蒂落。創業板在10月掛牌交易已無懸念可言。創業板的開啟表明中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的構建已基本完成。

創業板起航疑慮與風險並存推出只為融資

創業板推出只為融資?

皮海洲在其部落格中指出,2004年掛牌的中小板,如今回過頭來審視,不過只是主機板市場的一種延伸而已,主機板所存在的問題,同樣在中小板存在。誰也看不出中小板與主機板之間的層次關係。現在的創業板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除了創業板公司可以在股本上偏小一些、退市標準會嚴格一些以外,創業板與中小板之間又有多大的區別?與主機板之間又有多大的區別?它們之間的層次標準又如何來劃定?因此,如果說中小板是主機板的延伸的話,那麼,創業板就更是一個‘小主機板’了。”

皮海洲認為,和主機板市場一樣,創業板的推出同樣體現了為融資服務的宗旨。融資功能是主機板市場最重要的功能,這一“優良傳統”在創業板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說到融資功能,就不能不正視一下創業板的開戶問題。”文章指出,鑑於創業板的高風險性質,所以制度建設之時,管理層一再強調創業板的投資風險,並且要求在開戶過程中,重點突出創業板風險等內容,並將此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要舉措。然而,隨著創業板推出時間的臨近以及投資者開戶程序緩慢的局面,有關方面又開始敦促投資者開戶了,甚至要求券商的開戶率達到30%,以至券商只能不斷通過發簡訊、打電話的方式頻繁催促投資者,甚至有的券商還通過各種小利來誘惑投資者開戶,完全又把創業板的高風險拋向一邊。

創業板應嚴把上市關卡

葉檀撰寫博文《把這些企業驅除出創業板》指出,創業板存在的惟一理由是為創業企業提供空間,舍此,其他的任何理由都是對資本市場的踐踏。中小企業板曾被賦予解決民企融資與創新重任的任務,而現在卻被稱為小主機板。為了避免創業板成為中小企業板,我們應該把混水摸魚的企業剔除出創業板的隊伍。

第一,把2000年以前成立的公司剔除出創業板的隊伍。創業的第一要義,即成立時間不長。根據《創業家》雜誌提供的93家候選企業名錄,其中有55家成立於2000年之前,佔比高達59%,大多數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這些企業早就到了成熟期,有的已經老掉牙,即便證監會再放寬標準,也不能把這樣的企業納入創業板,讓人看創業板的笑話。

第二,把不屬於服務業、高新產業的公司剔除出創業板的隊伍,如傳統制造業、傳統能源行業、農業、建築業等行業的公司。兩者一剔除,估計創業板目前的候選隊伍起碼得減少1/3。這絕不是上市資源的浪費,騰出寶貴的資源,給其他等待上市的'真正的創業型的高科技、創新管理的企業。

第三,將具有投機傾向的風投驅逐出創業板上市公司,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

實現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雙贏”

目前實際開戶比例不足5%,大大低於有關方面的預期。為什麼投資者對創業板的關注熱情不高呢?

新浪網友“封起De日子”認為原因有二。一是創業板的風險大。以上市公司退市為例,主機板虧損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有一個“ST”程式,如果上市公司在隨後的年度裡能夠順利扭虧,那麼,股票不會退市,投資者不會有血本無歸的情況。但是,創業板股票卻沒有這樣的緩衝期和觀察期,一旦指標惡化,業績虧損,隨時可以退市摘牌,投資者對此有相當大的戒備心理。二是市場對新鮮事物還不大熟悉。雖然美國創業板催生了微軟等一批優質公司,但是,全球每年有千家中小企業在創業板破產倒閉。股市必須要有強烈的賺錢效應才能具有良好的宣傳性和說服力。

“封起De日子”預測,創業板在推出初期,會有短期火暴走勢,這源於中國資本市場“逢新必炒”的個性。往往這個時候,會出現大批上市開盤企業高估和高透支的現象。“創業板不能確保每個參與者快速賺錢,相反,最終能夠笑傲疆場的人不會有幾個。”

搜狐部落格“周俊生”撰文指出,一個市場的強大,不僅體現在它能夠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幫助創業投資企業通過融資突破資金瓶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讓投資者得到投資回報,實現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雙贏”。

(本報記者肖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