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從失敗中學習到的10個教訓經驗

才智咖 人氣:5.64K

引導語:都說成功是失敗之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創業者從失敗中學習到的10個血淚教訓經驗,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創業者從失敗中學習到的10個教訓經驗

  

1、沒有營收,就沒有事業

為自己打造一個營收能維持在一定水平的企業,而不要冀望那些假設的收購,或想象的創投資金。停止空想明天要做什麼,而是把握今天賺取現金,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2、你還有你的公司一點也不特別

不要因為興奮而且覺得自己的點子很棒,就覺得自己是贏家。只要是人類就逃不過達爾文進化論和莫非定律(即“有可能出錯的事情,就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趕快做出些實際成果再說吧。

3、你能完美做到幾件事?

答案是一件,因為羅馬和Google都不是一天造成,得從一磚一瓦開始,然後才能逐漸多樣化,所以你的營運企劃書越簡單越好,否則還是死路一條。

4、傳統的營運計劃只會讓你破產

營運計劃不會產生營收,執行了之後才會,所以企劃書要簡短、討人喜歡、並直指重點,然後就放手去做吧。

5、最糟的可能就是唯一的可能

所以永遠要有備份計劃,甚至是備份的備份,並總是思考不同的可能,這樣就能成為更強而有力的決策者。

6、將最低的財務假設或期望再除以4

在真正執行之前預期會賺到的數字,通常都不會發生,所以不要在巨集偉的財務里程碑上堅持,而是著重在有機的成長,只要先能應付日常開銷就夠了。

7、策略夥伴不見得是個好點子

先思考像是利益共享或合資等其他選項,是否會是更好的選擇,並且確定你對合夥物件有深度瞭解。如果真的決定要這樣做,別忘了籤一份清楚列出所有可能結果的營運協議書。

8、概念的驗證不是隨意的

銀行、天使投資人、或創投家等不會在意你的死活,直到你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茁壯成長為止,所以不要浪費時間在缺乏外在資源就無法做到的點子上。

9、企業的成長需要時間

創業沒有速成的訣竅,必須一步一步建立牽引力、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基礎,才有辦法進行到下一個階段,想要跳躍式成長,只會欲速則不達。

10、不論你有多成功,還是要有可能再次失敗的心理準備

越早體會到你的企業永遠不可能完美,並勇於從每一次失敗中記取教訓,你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創業者的四大軟肋

1.創業環境改善不大,但投機的空間已經大大減少

主要是政策環境與融資環境,如果拿80年代、90年代中早期相比較,政策與法制環境肯定是改善了不少的,不過創業的經濟成本也是翻了幾番,政策的壁壘仍然存在,甚至在工商註冊、稅務這一部分就會有不少流程讓創業者很煩惱。相反,可以用來投機的空間和機會已經很難找到,除開那些背景比較強大的創業者。不過對於整個80後創業群體來講,拿背景資源強大的創業者出來說事,意義並不大,畢竟這些人的父輩親友提供了絕大部分草根創業者並不具備的優勢。

而80年代、90年代崛起的一批富豪中,不少人是搞“尋租”、“投機”和“政府關係”等方式積斂可觀的.財富的。

2.60後、70後還掌握著社會最主流的資源,這些資源形成壟斷性的優勢,新生勢力還難以開闢出廣闊的立足空間

目前,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絕大部分還掌握在60後、70後的手中,政府的處廳局級以上高官及大公司的老闆基本都是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大中型公司在很多個市場都形成了壟斷優勢,對新生勢力往往造成很大的打擊。創業開始網 80後創業者若要開闢更廣闊的空間,需要跑得更快,而且需要借力60後、70後的力量。

3.各市場中的競爭者眾多,其激烈程度已非80、90年代時候的商業環境可比

現在大部分市場中的競爭者都很多,哪怕是一個深度細分了好幾層的市場、點子,都是如此。小公司、大公司、跨國公司,都可能摻和進來。最後,往往不是新生勢力獲勝,而是資本雄厚者撐得最久,或者把創業公司收購了。

而80、90年代的時候雖然政策限制很嚴,不過冒險者有冒險的好處,就是各領域還談不上競爭的烈度。

4、做企業的時間不是太長,社會資源、市場和財富的積累還需要一個過程,能力的強化還需要再快一點。

80年的一代正在邁入三十而立之年,而83年的一批是26、7歲了,如果在職場上打滾,也是三四年時間;如果是創業做公司,可能時間更短,在資源和市場的積累上還有欠缺,只有把能力再提高一些,才可能跑得更快一些,追上在前面的60、70後。當然現在也有一些閃光的新星,只是還太少,需要再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