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萬人返鄉創業 “新農人”返鄉下鄉漸成熱潮

才智咖 人氣:7.64K

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到農村創業創新本身就是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必然。下鄉返鄉創業要成功,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和發揮好自身優勢,更重要的是要和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趨勢、大目標結合。

450萬人返鄉創業 “新農人”返鄉下鄉漸成熱潮

農村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據農業部統計,近年來全國農民工返鄉創業人數累計已有450萬人,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者則有120多萬人。過去居住在城鎮的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等,也有130多萬人到農村創業創新。

1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釋出會上,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對這股農村創業創新熱潮及相應的支援政策進行了全面解讀。

返鄉下鄉創業推動破解“三留守”難題

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一些農村近年來出現 “三留守”以及農業 “僵硬化”、農村“空心化”和農民“老齡化”問題。陳曉華認為,推動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新農村建設和推動農業現代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可以把現代技術、生活方式以及經營理念注入農村,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農產品的競爭力。”他說,“我到很多農村去看了創新創業的農場和合作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這是農村過去很少見到的。”

由於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重點領域80%以上是農村產業融合專案,54%的創業創新人員通過網路獲取資訊和營銷推廣,他們到農村創業創新,催生了農村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有利於帶動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陳曉華說,國家既支援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又支援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還支援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這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為農村吸引更多的資源要素和人氣,給農民提供更寬的就業增收渠道。

國務院給返鄉下鄉人員送了個“大禮包”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支援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陳曉華在介紹這份檔案的特點時說,這是一個政策“大禮包”。

“這份檔案把從下鄉創業准入開始到財政支援、金融支援、用水用地政策支援,甚至到保險、社會保障、獲得技術支援、入駐創業園區等整個流程梳理出來,這既有利於返鄉下鄉人員掌握,同時也便於各個部門按照要求抓好貫徹落實。”他說。

這些政策措施有的是對現有政策措施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有的是針對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細化實化:

——針對註冊難,意見要求設立返鄉下鄉註冊登記“綠色通道”。

——針對融資難,意見明確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建立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的信用評價體系;已有財政支農政策和支援相關人員創業政策要向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延伸覆蓋。

——針對用地難,規定允許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發展農業產業,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開展創業,依託自有和閒置農房院落髮展“農家樂”,和當地農民合作利用宅基地改建自住房;依託現有存量建設一批返鄉創業園區 (基地);興辦農產品初加工等用電均執行農業生產電價。

——針對引進人才難和技術獲得難,提出可以實行相關行業人才政策,並允許在創業地按相關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允許投資入股參與資訊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和經營,開展運用資訊科技技能培訓等。

返鄉下鄉創業不是“逆城鎮化”

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是不是 “逆城鎮化”?會不會“與民爭利”?對這一問題,陳曉華認為,城鎮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主要是人的城鎮化,但不排除城鄉要素平等流動。

“城鎮化不等於城市化,小城鎮的發展、縣域經濟特色小鎮的發展也是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特徵。”

他說,目前下鄉的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科技人員以及各類人才,他們嚮往自然、嚮往農村,到農村創業創新本身就是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必然。

陳曉華表示,目前農村缺的主要是資金、技術、人才等現代要素和優質資源。返鄉下鄉人員帶著資金和技術到農村創業創新,不是與農民爭資源,而是給農村增強新動能,更加有利於發展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村產業融合,他們與農民結合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他也表示,涉及租地、租房等農民財產權益的事,要嚴格依照法律政策辦事,不僅自己富,更要帶動農民富。

到農村創業創新干啥好?

到農村創業創新,返鄉下鄉人員做些什麼專案好?對此陳曉華支了幾招——

“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搞什麼專案、用什麼方式去搞。”他說,“下鄉返鄉創業要成功,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和發揮好自身優勢,更重要的是要和農業農村發展的大趨勢、大目標結合。”

陳曉華說,意見一方面是引導下鄉返鄉建設專案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目標一致。重點是支援規模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和生活性生產性服務業等,這樣有利於助推農業調結構、轉方式,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另一方面,強調創新創業的方式和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相結合。鼓勵組建團隊、產業聯盟和各種形式的聯合、合作,支援開展網上創業,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這些既是農村的短板,又是農村發展的潛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