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數以十萬計重慶農民工返鄉

才智咖 人氣:3.03W

大多數北京人並不知道,京城800多家“成都小吃”,90%都是重慶市開縣人開的。這些開縣人中,相當比例是——或曾經是——農民工。

農民工返鄉創業:數以十萬計重慶農民工返鄉

1986年,國中畢業的謝世洪成為開縣趙家鎮長安村第一批“打工仔”之一。

他一邊為師傅放牛一邊學中醫,然後去建築工地拉板車,再返鄉結婚——剛步入社會的謝世洪,重複著與其他打工仔大同小異的故事。

看見別人當廚師能“半年前穿補丁衣服出去、半年後打領帶回來”,新婚的他也去鎮上學廚師,然後輾轉漂泊10多個省。

在成都錦江賓館,經過一些類似於電影中“偷師學藝”橋段後,他成了大師的徒弟,成了廚師長,終於可以“打領帶回來”了。

一天,他出差到西安,走進一家小吃店吃午飯。別人吃幾元錢的小吃,而自己吃幾十元的炒菜,還喝著酒,不免有點優越感。

小吃店老闆卻不高興地埋怨:“你坐在這裡慢悠悠地吃炒菜,起碼讓這張桌子少進賬好幾百元。”

謝世洪有些生氣,認為炒菜比小吃貴得多。但是老闆卻說:“這張桌子本來可以坐5個人,吃小吃都吃了幾輪了。”

他驚訝地瞭解到,這家小投入的路邊小店,其實比很多大酒樓的利潤高得多。

受到震撼的他,成為最早去北京開小吃店的開縣人之一。

很多加入創業隊伍的農民工,都和謝世洪一樣,在外出打工時開闊了眼界,也初步積累了一些技能和知識。

2002年,開縣人陳代利在北京第一個以“成都小吃”開店並賺了錢,這讓在北京的開縣人備受鼓舞。

那時候,重慶和四川在很多人的眼裡都“傻傻分不清”,做生意的人也懶得釐清。於是,重慶開縣人開的“成都小吃”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謝世洪也向親戚朋友借了20萬元,在北京西站附近開了家近百平方米的“成都小吃”。生意紅火,每天的`流水有6000多元,可是,“非典”不期而來,一下子沒了食客,只得關門。

30天后,轉機出現,政府鼓勵大家多外出,謝世洪把重慶的大排檔移植到京城,新鮮的吃法讓“成都小吃”再次爆滿,營業到凌晨3點,“有時實在撐不住了,還得趕人走”,每天的流水達1萬多元。每當他去銀行,大家都知道“謝老闆又存錢來了”。

這一時期開“成都小吃”的開縣人80%都賺了錢,買房買車的都有。謝世洪卻決定把錢用來開分店。他一邊在北大進修MBA,一邊管理著7家店——最大的店有700多平方米。

2007年8月,在京的800多個開縣小吃店老闆加入新成立的開縣商會。鄧文忠任會長,謝世洪等任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