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是如何做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的

才智咖 人氣:3.22W

一向專注於舞蹈的楊麗萍,轉而涉足舞臺設計製作,這個訊息令人感到驚訝。更出人意料的是,此次競標過程背後,潛藏著楊麗萍公司強烈的上市需求。這家貼著舞蹈家楊麗萍個人標籤的公司,將向“新三板”進軍,並將於下月遞交上市申請。

楊麗萍是如何做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的

眼花繚亂 開拓多項新業務

十天前刊出的一則招聘廣告,使得北京楊麗萍舞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第一次曝光。

該公司坐落在北京通州區馬駒橋鎮,規模為20至90人,主要從事專業舞臺美術、影視佈景、展覽展示和特殊機械道具設計製作、科技研發等,並將與戲劇舞臺、電影電視及文化傳媒機構合作。

新公司是去年12月初,在收購北京巨集典辰星舞美公司基礎上成立的。這家公司的註冊資本金為500萬元,是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京分公司註冊資金的5倍。

目前,該公司除參與《漢秀》專案的競標外,還在與萬達集團的青島東方影都專案接觸。如果這些專案合作成功,每單收入都將保持在上千萬元乃至數千萬元的規模。也許舞美業務會很快超過演出,躍升為楊麗萍品牌的主營業務。

與此同時,楊麗萍還在籌備一家影視公司,預計本月將掛牌成立。就在3月4日,楊麗萍攜侄女小彩旗在日本東京做演出宣傳時就曾透露,彩旗對影視很感興趣, 也許未來將在影視業發展。

另外,楊麗萍還即將成立服裝工作室,聘請服裝設計師,承接重大劇目的舞臺服裝設計。在昆明和大理籌備多時的`楊麗萍藝術空間設計品 店,也在醞釀開業,這些店面將被打造成服飾、生活設計品的“連卡佛”。

即便是傳統的舞臺演出板塊,楊麗萍新動作也很頻繁。未來公司演出業務會多,從單純一個劇目的駐演和巡演,變為運作三個劇場,在五個城市有駐場演出。

公司正在大理投資近億元修建一座擁有產權的劇院;昆明和西雙版納兩座正在修建的新劇院已與楊麗萍公司達成共識,劇院建成後交由楊麗萍運營並上演其原創作品。同時,楊麗萍還應麗江和楚雄的邀請,正組織原創團隊為兩地的劇院量身定做駐場演出劇目。

一波三折 上市道路多坎坷

一系列的新動作,顯然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楊麗萍品牌下的企業和業務越來越多,如果還是按照家庭作坊式的發展,會很亂。上市,是一個很好的向現代企業轉變的機會。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2012年就提出預計三到五年內上市,可謂勢在必行。

然而,楊麗萍的上市路並不順利。

2012年10月,擁有資本市場從業經驗的王焱武牽線搭橋,促使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向楊麗萍公司投資3000萬元,並宣佈將推動楊麗萍公司在三到五年內在A股上市。之後,該公司又稱,或許將推動楊麗萍在創業板上市。

2013年12月26日,山西上市公司太原天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擬將未來主營業務轉向旅遊文化及相關產業。這一核心動作,是*ST天龍將採用發股購買資產方式收購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其實質是楊麗萍公司將通過*ST天龍借殼上市。 但是就在上月底,*ST天龍再次釋出公告稱,這個轉型計劃終止。有訊息稱,這是因為天龍揹負的一筆鉅額債務嚇退了楊麗萍。

不過,楊麗萍公司的上市計劃並未因此止步。

公司已決定轉向“新三板”上市。目前,相關的大部分準備工作已經完成,該公司將於下月遞交申請材料。如果順利,預計六七月份,楊麗萍公司就可以正式登陸“新三板”,並接受資本市場的檢驗。

雖然‘新三板’不是真正意義的股票交易平臺,只是一個公開的股權交易平臺,但可以幫助公司完善管理,並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廣泛關注。懸念迭出個人品牌值錢否?

如果楊麗萍的公司通過“新三板”這樣一個渠道成功上市,將會發生一個極為有趣而罕見的現象——楊麗萍這位著名舞蹈家個人的名字,將可能會成為這家上市公司的簡稱,同時也會成為其最響亮的品牌。唯一的問題是,在舞臺上風生水起的楊麗萍,其名字在資本市場上是否也同時具有呼風喚雨的魔力?

叫什麼名字都無所謂,資本市場非常現實,對於理性投資者來說,一個專案能顯示出它在未來三到五年的穩定和持續增長,才是最加分的砝碼。

另外,對於楊麗萍公司所熱衷的舞美、影視等專案,資本市場同樣抱觀望態度。這些新拓展的領域還沒有離開文化演出行業,應該還屬於他們熟悉的領域,算不上有太大風險。不過在新領域能否拓展成功,就要看團隊的運營能力了。

換句話說,漂亮的財務報表將比楊麗萍的名字更具魅力。

在深創投入股之前,楊麗萍公司年盈利只有幾百萬元甚至更少。但,2012年,該公司盈利實現1000萬元,2013年則盈利1400萬元,且所有盈利均來自楊麗萍原創劇目的駐演、巡演和楊麗萍團隊的小節目演出。

對於拉動業務快速增長的原因,楊麗萍公司表示,以前沒有正經經營這些演出,只是以一種自給自足的方式存活。現在公司有固定的管理團隊,有固定的營銷團隊,有明確分工,自然就做起來了。2014年,預計演出利潤能達到1900萬元。

“靠”楊麗萍,還是“去”楊麗萍?

從楊麗萍公司最近的動作來看,這家公司一方面緊守楊麗萍的品牌謀求發展,另一方面又開始一系列新動作,在進行“去”楊麗萍化的多元嘗試。到底是“靠”楊麗萍,還是“去”楊麗萍,似乎是個難以解決的矛盾。

楊麗萍公司現在還是一個小規模公司,並不具備在主機板上市的資本。如果依舊以傳統演出為主營業務,公司一定要實現演出的可複製性才能實現規模效益。在這方面,劉老根大舞臺是一個成功案例,它僅靠演出就能達到一定規模。

但楊麗萍的演出很難複製。一方面,舞蹈藝術還沒有成為大眾消費品;另一方面,這些演出依然很依賴於楊麗萍個人的表演,但楊麗萍在同一個時間內只能在一個地點演出,使得演出無法大規模複製。楊麗萍只有退居為一個策劃者和管理者,才能讓演出複製起來,但市場對此能否接受,還是個問題。

至於涉足舞美、影視等跨界專案,都是楊麗萍公司希望做大做強的一種探索。畢竟依靠原有的模式,公司只是能賺一些錢,還成不了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文化公司。不過,舞臺科技領域和影視領域競爭也非常激烈,公司能否擁有行業核心資源,將對成功與否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