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大戶的綠色生意經分享

才智咖 人氣:4.85K

養殖,培育和繁殖(水產動植物)。 養殖包括家畜養殖,家禽養殖,水產養殖,特種養殖,蟾蜍養殖幾大類。

養殖大戶的綠色生意經分享

在長泰縣巖溪鎮,珪後村村民肖仲金是遠近聞名的能人。村民們總說:“看人家名字取的,種的都是金子!”

不過,以前村民們可不這麼說。巖溪鎮曾是養豬大鎮,作為最早的養豬大戶,肖仲金和其他養殖戶一起,背了不少環境債。“七八年前,下游的溪水是墨綠色的,外地的親戚來串門,回去後總抱怨衣服有豬屎味。”村民肖美達說,大戶的賺錢效應擺著,有幾年,村裡許多人家都養起了豬,一到下雨天,房前屋後分不清是豬糞還是泥。村裡的環境差了,論起源頭,大家沒少在心裡埋怨肖仲金。

然而,對於肖仲金來說,養豬的.經濟賬卻是 “甘苦自知”。“養豬就像坐過山車。頭年大漲,第二年說不定就暴跌。”他說,早年確實賺了不少錢,但虧的時候,一頭豬甚至要倒賠500元。最重要的是,自己住的村子越來越臭,村民們都不敢喝自家門口的水。“這錢掙的,越來越不踏實。”

慢慢地,老肖坐不住了。“十二五”期間,長泰縣被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縣,全縣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工作計劃,投資2.79億元進行環境整治,打造“900平方公里全域景區”。整治過後,土路變成水泥路,村村都有小公園,村裡那些廢棄不用的垃圾池植上了草皮、種上了花木。“這豬,不能再養了。”肖仲金暗下決心。正好鎮裡的幹部帶著外地請來的專家給養豬戶們開轉型培訓班,肖仲金一咬牙,關閉了養殖場。

2012年,他開始種植臺灣楊桃、臺灣桑葚等果樹,因為品種好,栽培得當,銷量一直供不應求。而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眼看著每座村莊、每片田野都變成景區,去年開始鄭仲金也從單純果樹種植轉型為休閒農業,同時做起了水果採摘、垂釣、民宿等專案。僅2015年國慶黃金週,他的農場就接待了1200多名遊客。

“以前我們賣果樹,現在還可以賣環境、賣空氣。”肖仲金說,“現在這錢,掙得有幹勁、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