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33W

《人生的枷鎖》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與劇作家毛姆的作品,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生的枷鎖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一】

整本小說是主人公菲利普更是作者毛姆心路歷程的成長與剖析。從原本固本、虔誠的教徒到最後自由自在的無主義者。

菲利普是幸運的,經歷了親情、愛情、友情、學業、生活的種種變節之後,穿越了現實的苦海,撥開理想的海市蜃樓,終於找到了人生的真諦。真實的人生,是一種彷徨過後的領悟,是一種激情過後的平淡,是一種不可自拔後的絕望,是一種譁眾取寵後的返璞歸真,是一種即便人在天涯依然心有掛念的安穩。如開篇書序中所說“生活毫無意義,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樣子。只能摒棄人生的幻想,掙脫精神上的枷鎖,才能成為無所追求、無所迷戀的自由人。”

人生的意義在於現實與理想的博弈與平衡。

自幼就看到大伯迂腐和不適親情,大伯母唯唯諾諾只能追隨著其夫君的步伐一生卻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述求,一向無法嚐到人間溫暖的他來到坎特伯雷公學這樣一個小社會,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欺凌、嘲諷、孤僻,讓還是個孩子的他異常敏感,漸漸寡言沉默。其中幾個人生考驗引導著這位年輕人走上了一條並不墨守成規的路。上帝的不可信、友情的背叛、前途的迷茫,都開始引申著菲利普思索自己的未來,走著伯父凱里先生的老路還是追逐不一樣的世界。他開始動搖。他的世界觀漸漸開始形成,他不想在束縛在宗教的體制裡。他想獲得自由獲得新生。他來到了海德堡,開始明白了人性的多面性,甚至說人生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事兒。歐琳教授的古板、迪克羅的一絲不苟、海沃德的文學鑑賞、維克斯的幽默自得,折射出生活的不同階級、不同背景的形形色色,也開始教會了菲利普些許人情世故,同時也給菲利普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他時刻覺得自己幼稚的可笑,世界宛如一篇充滿神奇色彩的旅程待他去征程。他渴望通過增長自己的閱歷來練就自己的影響力與感染力。

藝術與人生

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使我們的生活值得苟且,這就是愛情和藝術。

巴黎的學畫生活是菲利普迷茫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經歷。躊躇滿志的他在巴黎這個混沌、聲色犬馬的藝術之都,對於尚且年輕的他,看清了自己的路。誰說失敗不能重來呢,年輕的幸福在於擁有試錯的機會與權利。天賦這種東西似乎是人類追求與眾不同的或者避重就輕的幌子與藉口。菲利普在不顧反對聲中毅然決然地來到巴黎尋求自己的藝術生涯。普賴斯的偏執,開始讓他明白藝術家這條路只屬於翎毛鳳角的天才,而這段路又通常不同尋常地艱辛,可悲的是往往也只有後人才能敬仰。大多數人也只能成為二、三流的畫師。並不如表面的那麼光鮮。在所遇到的人中影響頗深的是克朗肖,克朗肖是一個詩人和翻譯者,他是一個有個性的長者。不多言、心中卻有一片海。他說“生活的價值在於它本身,而不在於如何描寫它。我的目標是要探索生活所提供的多方面經驗,從生活的瞬息中捕捉它所激發的感情漣漪。我把自己的寫作看成是一種幽雅的才藝,是用它來增添而不是減少現實生活的樂趣。”這對尚處於理想主義的菲利普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現實主義對於理想主義的一次強烈的震撼。

倫敦的學醫生涯是菲利普收穫與經歷最多的一段時光。人生就是起起伏伏,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自己的是什麼。在這種永遠陰晴不定的城市,他碰到了不可自拔的愛情、真切樸實的友情。他的生活豐富了,他不再是一個稚嫩的雛鷹。他經歷的一切足以讓自己人生的厚度更豐實。緣分,大概就是一種偶然的不期而遇,卻在劫難逃。米爾德麗德就是菲利普人生命運中的一個重要的.過客。愛慕虛榮、鄙夷粗俗、行為乖張、期許通過婚姻來改變自身命運的人卻走入了菲利普的眼裡,而且不只一次兩次,讓這位未嘗過愛情滋味的年輕人無法自拔,甚至失去一切。

少年菲利普的煩惱——愛情

美好的愛情應是一種舒適與心靈的安穩和踏實。而米爾德麗德帶給菲利普的總是焦心的苦惱、心靈的煎熬。兩個人缺乏心靈的交流,生活目標也截然不一致。情感上一切的困難皆來自一方的一廂情願和一方的無謂無知。兩方的身份、家庭、閱歷、追求的不平等造就了這兩個年輕人的距離以及關係的岌岌可危。溘然越走越遠。只要一旦有任何外部力量的干擾,這段關係就必然會竭盡。也許是執著也許是人性的善良,使得菲利普一次次地將米爾德麗德從人生的懸崖邊緣解救過來,但是換來的僅僅是一句“你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紳士。”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也許受惠者知恩圖報的心情要遠比施惠者給予奉獻的愛心來得淡薄的多。我一直認為施比受重要,但是面對一次次受到傷害的困境,為什麼不學會放下。最適合的情侶應該是“她之所以喜歡他,最重要的還是他還是他。”反之亦然。這種兩兩相惜、相識才能走進彼此的生活與心靈。亦舒曾說最穩定的夫妻應該是從朋友演變而來。現在想來也不無道理。從米爾德麗德與諾拉的對比中,我開始思考喜歡和愛的區別。所謂的愛,是一種情有獨鍾;而喜歡,則是一種泛泛的選擇。這多麼可悲。我喜歡諾拉的性格,善解人意、有內涵、寬厚、可愛與幽默。當知道菲利普的心已經飄到米爾德麗德時,即便是傷心,但也懂得瀟灑地轉身。這是一種智慧。她有這樣的一種自信“我一生中碰到一種人,他們能從生活經歷中學習些東西,這種人寥寥無幾,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也許,it’s about time吧。因為在菲利普心中去愛遠比被愛重要吧。

愛情之苦,不偏不倚,是上天對於每個人的考驗。亦舒說“一個人是另一個人的債。”一邊是求而不得,一邊是得而不惜。是什麼在作祟,也許是那份執著。

可是在經歷過後,往往嫌惡之情又襲上心頭。

人生的格局

克朗肖之歿、海沃德的離開、勞森的疏遠,這些年輕時的朋友故事讓菲利普開始思索著人生的意義。人活著究竟有什麼意義?“人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後結局顯得多麼不相稱啊。人們卻要為年輕時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付出飽嘗幻滅之苦的慘重代價。痛苦、疾病和不幸,重重地壓在人生這杆天平的一側,把它壓傾斜了。”他也認為“人生也不過是一種格局而已,生活既無意義,也無必要,生活只不過是滿足一個人的樂趣而已。”什麼是格局呢?“一個人可以從那寬闊無限的生活長河(這是一汪無源之水,奔騰不息,卻不匯入大海)中掬起幾滴不同的水,拼湊成那種格局,從而使自己心滿意足。有一種格局,最明顯、最完美無缺,同時也最漂亮動人。這種格局是:一個人呱呱墜地來到人間,漸漸長大成人,戀愛結婚,生兒育女,為掙片面包而含辛茹苦,最終蹬腿棄世而去。”

人生的意義何在?每個人都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

人生的枷鎖讀後感【二】

《人生的枷鎖》在前言中已經告訴讀者,這是一本關於毛姆的“類自傳體”小說。所有的文學作品“取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鮮有把生活平鋪直敘的描述,畢竟人的生活往往都是過於平淡,但是藉助作家之手,可以變的生動有趣。而藉助畫家之手,卻可以將一個瞬間定格成永恆,並迸發出超出畫面本身的光彩。

隨著對毛姆作品閱讀的深入,越來越發現其實文學作品和哲學作品非常想象。任何一部哲學作品其實是和哲學家本身聯絡在一起,就像離開孟子的“中庸之道”會變得沒有根基;逃脫柏拉圖的“理想國”境界本身就是虛無縹緲;而沒有佛洛依德,則對夢的解析又很可能成為無根之水。文學作品也是,每一部作品都有作者本身太鮮明的痕跡,以至於你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這本書理所當然應該是誰寫的一樣。

讀毛姆,逃不開的幾點,就從《人生的枷鎖》做一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