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1.22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隨著我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步伐的加快,各類重點工程建設專案多,徵地後,產生的被徵地農民越來越多。為使被徵地農民在徵地後能就業,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我們根據有關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政策,採取有效措施,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區被徵地農民的現狀

據調查,截至20xx年10月底,全區共徵地1.81萬畝,搬遷房屋20xx棟,涉及17個村(社群)、117個小組,涉及被徵地農戶4313戶、被徵地農民14244人,與20xx年相比,徵遷村(社群)增加10個,徵遷小組增加76個,被徵地農戶增加3257戶,被徵地農民人數增加10911人。

據調查,20xx年全區勞動年齡段被徵地農民(男性16歲至60歲,女性16歲至55歲)佔整個被徵地農民的比例為70.3%,其中,男性佔比36.4%,女性佔比33.9%;全區非勞動年齡段被徵地農民(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佔整個被徵地農民人數的比例為29.7%,其中,男性佔比13.5%,女性佔比16.2%。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區被徵地農民處於勞動年齡階段的人數佔比大,引導、推薦就業的任務較重。

據統計,20xx年,全區被徵地農民實現就業11092人,其中,外出打工5754人,自主創業986人,其它方式就業1753人。

二、主要工作情況

我們採取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被徵地農民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了一技之長,為實現就業、從事創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自20xx年以來,共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47期,培訓人員20xx人,其中:挖機212人,瓦工268人,廚師203人、旅遊服務45人,起重工59人,電焊工212人,縫紉工34人,種養植技術員27人,茶葉加工製作工131人,家政服務782人;共舉辦創業培訓班6期,培訓人員289人。

(一)制定被徵地農民培訓工作方案。根據中央、國務院、省、市有關檔案精神,為了妥善解決被徵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和長遠生計問題,維護其合法權益,保持社會穩定,提高被徵地農民的就業能力,促進被徵地農民勞動技能培訓,結合我區實際,我局制定了《被徵地農民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實際、實效、實用”的原則,讓被徵地農民通過勞動技能培訓,使他們既能學到一技之長,又能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其它就業有效資質證書。

(二)印發《區被徵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手冊》,開展針對性的就業培訓。20xx年,我們以倡議書的形式,印製就業創業政策、就業資訊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資料2萬份,組織專班人員到徵地任務重的村(社群),進一步開展宣傳活動,推薦被徵地農民就業。同時,針對我區城市建設中出現的被徵地農民就業技能普遍偏低,就業難度大等新問題,年初,我們以村(社群)為單位,對被徵地農民技能培訓意願進行摸底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分片區、分專業開展技能培訓。在街辦、橋邊鎮分別舉辦挖機、電焊工、家政服務培訓6期,共培訓300餘人,其中在街辦巴王店村開展挖機、電焊工培訓班2期,160人蔘加培訓,分別在石堰村、塘上村舉辦家政培訓班1期,培訓72人;在橋邊李家灣村、偏巖村舉辦家政培訓班2期,培訓69人。

(三)開展“以服務被徵地農民”為主題的“春風行動”招聘活動。針對我區被徵地農民日益增多的實際情況,今年我局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以“服務被徵地農民”為主題的“春風行動”招聘活動,促進就業。活動期間,先後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2場,服務重點企業小型招聘會2場,累計進場企業108家,提供就業崗位4850個,吸引求職者近4000人,達成就業協議650人。

(四)落實創業扶持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將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被徵地農民納入創業培訓範圍,按照每人800元的'標準,給予創業培訓補貼。通過創業培訓,增強創業意識和能力。對其在創業過程中有資金困難的,我局幫助其辦理小額擔保貸款。20xx年,共為27名創業人員申請辦理小額擔保貸款183萬元,創業人員帶動就業60餘人。

三、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被徵地農民就業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部分被徵地農民參加就業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為促進被徵地農民就業,人社部門每年都組織被徵地農民參加免費技能培訓,但由於培訓針對性不強、技術含量不高,儘管部分被徵地農民手握培訓結業證書,但在求職時因不能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久而久之大家便不再願意參加培訓。

二是部分被徵地農民就業意識不強。被徵地農民屬自謀職業和轉移就業,他們在被徵地前靠種植農作物生存,採取“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與社會的接觸較少,資訊閉塞,思想陳舊保守,很多觀念都不能及時更新,造成了大部分農民在失去土地後無所適從,不能準確地自我定位,對以後的生活一片空白。再加上很多被徵地農民文化素質較差,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一技之長,普遍缺乏應對市場競爭的能力,導致就業難度不斷加大。

三是部分被徵地農民就業觀念有偏差。部分被徵地農民還對政府和集體有著“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觀念,認為“低工資、重勞力、苦髒活”是外來民工的職業,自己從事這些工作會丟面子,就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因此,被徵地農民就業仍十分困難。

四、促進被徵地農民就業的思路及措施

(一)工作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促就業就是保民生、保穩定、保增長的大局意識,創新工作思路,突破工作難點。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以促進被徵地農民就業為目的,以鄉鎮、村(社群)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創新機制、拓寬渠道、優化服務,努力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就業條件,促進被地農民家庭中有勞動意願和勞動能力人員充分就業。

(二)工作目標

以就業、培訓、創業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為抓手,落實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強化技能培訓、建立就業資訊化服務平臺、實施困難援助、拓展就業空間,多渠道、多方式促進就業,逐步實現被徵地農民家庭至少一名人員穩定就業。

(三)工作措施

1、把就業作為解決被徵地農民生活的根本出路。一是進一步加強對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組織被徵地農民參加和享受就業培訓、擇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多種免費就業服務。二是要求徵地企業積極使用被徵地農民工,並納入徵用地協議,由區人社部門按企業用工要求培訓被徵地農民,用地單位吸納被徵地農民就業。三是積極鼓勵被徵地農民外出務工實現就業。

2、加強引導,鼓勵被徵地農民大膽創業。引導被徵地農民根據自身條件,把握市場經濟的契機,充分利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資金扶持政策,積極創業。一是對於農民被徵地後有創業願望的人員,幫助其辦理小額創業擔保貸款,為創業人員解決創業資金困難問題。二是對於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創業人員,可以列為創業帶頭人,為其提供創業培訓,並對其帶動就業的人員實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3、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拓寬就業渠道。根據目前情況看,要抓住區內大量安置房建設的契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拓寬就業領域。第三產業屬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多,其中有些崗位對勞動者素質要求不高,更適合被徵地農民發展;從服務行業入手拓寬就業渠道,如住宅消費服務業的超市、快餐、物業管理、家政服務、搬家公司、社群綠化等。

4、開發崗位,引導被徵地農民就業。一是建議在專案落地時與徵地單位簽訂提供一定數量或一定比例就業崗位的協議,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吸納被徵地農民就業。同時,大力開發就業崗位,要求本地工商企業儘量消化本區被徵地農民,解決本地被徵地農民的就業問題,以此增加被徵地農民的收入。二是引導被徵地農民轉變就業觀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能力,積極從農業生產方式向服務性生產方式轉變,如引導被徵地農民承包門面開設餐飲等服務性行業。

五、20xx年服務被徵地農民的工作重點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組織人員深入到有徵地任務鄉鎮(街辦)、村(社群)宣傳被徵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做到“那裡有徵地專案那裡就有政策宣傳”,確保就業創業及社會保障政策家喻戶曉。

(二)進一步加大培訓工作力度。進一步完善《被徵地農民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根據被徵地農民實際需求,進行廣泛的調查摸底,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將培訓地點選擇在村(社群),方便被徵地農民就近參加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注重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重點要增加實際操作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果。

(三)進一步加大就業援助力度。繼續開展以“服務被徵地農民”為主題的“春風行動”招聘活動,深入到徵遷重點村(社群)宣傳就業政策,釋出用人單位招聘資訊。結合“就業援助月”、“人才·專案一對一”等活動,鼓勵和引導勞動密集型行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四)進一步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被徵地農民自主創業,對自主創辦各類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的,根據興辦企業或個體經營的規模,為其申報一定額度的擔保貸款。對接收符合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的企業,按照“社保補貼由本人登記申請、鄉鎮和街道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初審、就業局再審、財政部門終審”程式,對其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