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會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2.7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服務社會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1

實踐報告摘要:為了更好的瞭解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為了自己將來參加醫療衛生系統工作更好的發展,為了給社群衛生服務的發展貢獻一些簡單的建議,促進社群衛生工作更好的發展,作為一名醫科院校的大學生,利用這個暑假的時間,我在重慶市沙坪壩區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實習一個月,並對其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調研。

前言:在這個暑假期間,根據重慶市委市政府大學生帶薪實習的政策,在學校和沙坪壩衛生局的協調安排下,我來到了沙坪壩區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在這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在實習期間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同時也對社群衛生服務有了更多的瞭解。

醫院簡介:

沙坪壩區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即沙坪壩區第四人民醫院,前身是成立於1953年的雙碑醫院、康復醫院,是國家綜合性一級甲等醫院、區文明單位,社會醫療保險統籌定點醫院,位於沙坪壩區雙碑正街14號。醫院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業務用房2881平方米,開設病床20張。下設內科、外科、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口腔科、託老科等17個科室,現有在職職工46人。醫院堅持“一切為了病人”的辦院宗旨,努力建設以“滿足社群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為中心”的社群衛生服務特色文化,以親民、愛民、為民服務為突破口,把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社群衛生服務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深入社群、深入千家萬戶,為居民在醫療、預防、保艦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及心理諮詢等方面提供綜合性、持續性和可及性的方便、快捷、價廉的全方位醫療保健服務,紮紮實實開展社群衛生工作,以嶄新的舉措推動社群衛生服務的全面發展。

調研方法與內容:

一、 參與社群服務中心的服務工作

社群服務中心承擔著社群基層最基本最主要的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工作量很大,要求也很高。在實習調研期間,我參加了以下中心的整體工作:(1)沙坪壩區大型義診活動(2)社群醫療衛生培訓講座,如社群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防治,心肺復甦培訓,口腔衛生講座等(3)醫患交流會(4)該中心的半年工作總結會議等,通過這些活動的參加,使我更加明白社群衛生服務工作性質的公益性與社會性。

二、參與相關科室工作

在實習期間我被安排在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質量管理科,在此期間也主要參與了該科室的相關工作,科室工作的內容比較龐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護理管理工作,即對醫院所有護理工作質量的監控與管理,(2)院感管理工作,即對醫院內感染,醫療衛生等的管理工作(3)醫務工作,即處理醫療投訴,醫患糾紛等(4)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工作(5)病歷處方等的管理等。在實習期間,我幾乎體驗參加了該科室所有的工作,(1)每天早上和醫院老師住院部查房,瞭解相關護理工作問題,(2)參與醫院每週一次的院感檢查工作,(3)XX年度住院病人合作醫療保險補助金髮放工作,(4)處方的銷燬及病歷電腦系統錄入工作(5)當然,還是自己處理了一個小小的患者投訴,感覺小有成就感。一個月感覺還是做了不少的事情,通過參加這些工作我更加的瞭解到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直接的面向基層民眾,工作量的龐雜性,難開展性,及時性及高要求性等。

三、 走訪瞭解其他科室

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因其面向社群的特殊性,亦有著它的特色,在這裡主要介紹一下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特色科室及相關工作。

(1)社群衛生科,該科室在下轄村居委會還設有社群服務站。該科室工作主要面向群眾,主要開展社群群眾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控,以及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的走訪管理。科室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同時科室對社群群眾開展檢查血糖、血壓、尿檢等9項免費體檢,每天來參加的人都比較多,一次來了解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加強慢病的防控管理;該科室同時還對轄區內重度精神病患者進行規範化管理,採取走進患者家庭走訪制度等。

(2)中醫內科及中醫骨科

中醫也是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個特色,針對中醫對慢病,基本疾病的特殊療效,更好的開展社群衛生服務,該中心中醫看病患者人數很多,著名中醫坐診使得醫院中醫館的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得到了遠近居民的信任和前來就診。

(3) 託老科

該科室應該也算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最具特色的科室了,託老科主要針對社群老年病人患者,主要是慢性疾病患者的療養康復工作,科室護理人員工作認真負責,服務態度良好,同時科室環境也比很好,它讓很多老年疾病患者在此獲得康復,或者減輕疾病痛苦以安度晚年。

(4) 預防保健科

主要開展社群兒童疾病的預防保健及傳染病防治等,這也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直接面向群眾第一位開展的工作。

四、 與患者進行溝通

主要利用到住院部查房時間,與住院患者進行溝通,通過與住院患者的對話,瞭解到患者們對醫院的總體服務還是持肯定態度的,當然也提出了關於一些醫療器械,藥品需要配置等問題(當然這不是醫院的責任,因為國家微生物政策對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療器械及藥品配置是有嚴格規定的,不過這還是需要醫院進行有效的宣傳)

五、 走訪醫院周邊居民及門診病人瞭解情況

通過和周邊居民及門診病人的溝通交流,瞭解到人們對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工作以及醫療人員還是很滿意的,尤其對中醫遊xx醫生(未及同意,暫不標明)評價很高。

六、 與一些科室醫生的溝通

該中心工作人員比較少,但面對的是社群幾萬人的健康,醫生的工作量都很大,比較辛苦,但醫生們都沒有絲毫怨言,晚上值班徹夜不眠,社群義診,社群走訪冒風雨,頂烈日。當然住院部的醫生對一些住院病人也表示很無奈,因大多距離家比較近,有時自我感覺沒事就跑回家了,不好管理和治療。

調研結果分析及建議:

通過這次簡單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我對社群衛生服務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至少對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有了很大的瞭解,該中心的各項工作開展的都比較好,受到了醫院患者及當地居民的一致好評,當然其也存在著需要完善發展的地方,在此提出一些簡單的建議,希望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能夠開展的更好。發現問題及建議如下:

(1)人才缺少,服務工作人員較少,工作人員工作量大且高素質人才缺乏,建議建立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提高社群衛生服務質量;

(2) 社群衛生服務的管理缺乏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 ,政府在社群衛生服務規劃上缺乏對發展目標、模式、規模、速度和措施等進行科學論證,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機構建設、人員配備標準、素質能力要求、服務流程和操作規範等均有待規範。建議能夠積極建立相應的科學管理規範;

(3)社群宣傳還有待加強,對社群居民衛生,保健等宣傳的同時加強對社群居民進行政府醫療衛生政策的宣傳,加強社群居民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瞭解,提高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這居民中的良好形象;

(4) 醫院工作人員的溝通,特別是醫生與醫生,醫生與護士之間的溝通,該中心存在一些工作人員之間的猜忌,不滿等矛盾,需要加強醫院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實習調研心得體會:

時間匆匆而過,在詹家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在參加工作中,在實習調研中,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期間,在課本之上學不到的東西,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工作,服務工作等有了很大的瞭解。作為一名衛生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的學生,實習期間我主要參加了該中心質量管理科的工作,在科室老師的指導下,學到了很多關於現實中醫院質量管理,醫療糾紛處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可謂收穫頗豐,相信這將對我將來的工作學習帶來很大的幫助。

同時,在此期間做了一個簡單的調研報告,這也使我對社群衛生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也許很簡單不夠全面,不過還是希望能對大家瞭解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有一個幫助,希望提出的些許建議能夠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能有一個幫助。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2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序加快,老齡人口的養老問題日漸突出。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解決養老保障問題,國家、省、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老齡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處於起步階段。

一、我縣社會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

我縣老年人口基數大,空巢、獨居、失能老人逐年增多,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等特徵日益顯現,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事業十分緊迫。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是:

一是政策框架基本形成。20xx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實現我省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決定》,20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xx年縣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於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政策體系和組織領導。

二是基本模式初步確立。即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著眼於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優先保障孤老優撫物件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兼顧全體老年人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條件的要求。20xx年開始對全縣80週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

三是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逐步推進。我縣為了解決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問題,進行了不斷努力和嘗試,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在龍騰路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和社群養老服務工作。在歷市鎮楊梅村長樂三南大道西側選址興建老年公寓,並取得了建設專案選址意見書。

四是老年福利養老機構建設明顯加強。我縣自20xx年8月實行敬老院、光榮院、福利院“三院”集中合一以來,對全縣五保人員、孤老優撫物件、城鎮“三無”人員實行集中供養,實行規範化、制度化管理,使敬老院成為集休閒、養老、保健、娛樂為一體,設施較齊全的花園式示範養老機構。針對部分不願意離開本鄉鎮故土的五保人員,20xx年初,全縣啟動了鎮敬老院建設,目前,大部分鎮敬老院已建好,有的鎮正在裝修。各鎮敬老院建成後,將使全縣五保人員符合入院供養條件的做到“願住盡住”。

二、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

至今為止,我縣還沒有一所社會自費收養老年人的服務機構,興建老年公寓曾被列為縣政府民生工程之一,但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至今還沒有人願意到我縣投資興建老年公寓。民辦養老機構的最大門檻在於政策扶持,由於受土地使用、建設規劃、稅收減免、水電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民辦養老機構的建設和發展。

(二)社群服務和社群照顧發展緩慢

目前,我縣實行的“居家養老”試點,能夠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服

務也僅限於生活照料層面,鮮能給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更少有專業培訓,服務質量不高。社群養老服務建設覆蓋面小。目前,我縣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還不完善,缺乏相關對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緊急援助、社群服務和機構服務等養老服務的制度和標準。

(三)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缺失

當前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贍養脫離,養兒難以防老,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更加嚴重,生活照料缺失問題普遍存在。受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發展落後、各種入住門檻限制和“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等因素影響,而我縣社會敬老院主要面向全縣“五保”老人,導致農村病殘、失能、空巢老人缺少有效照顧。隨著農村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和空巢化,農村老年人口對社會化和專業化照料與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

三、對做好我縣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根據我縣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的要求,將養老服務事業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合理確定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目標並組織實施。進一步加強對養老服務的組織領導和巨集觀管理,健全和完善縣、鎮(街)、村(居)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和工作體系,把養老服務事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努力形成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整體合力,認真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二)全面提升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水平

通過新建、改(擴)建,不斷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基礎設施,著力培植一批由政府主辦的福利型、保障型、示範型養老機構,為促進民辦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發揮引領作用。重點保障城鎮“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以及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殘疾等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改革,積極拓展服務功能,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

(三)不斷加快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

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規範服務標準等措施,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興辦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人和殘疾人康復護理院等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專案,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健康、快速發展。

(四)積極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將居家養老服務納入現代服務業的建設內容,構建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逐步使居家老年人獲得就近、便捷、周到的服務。二是進一步加強社群養老服務。加快建設和整合社群養老服務設施,培育發展社群養老服務中介組織,建立和健全社群養老服務資訊平臺,提升社群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三是穩步推進老年公寓建設。要多渠道、多形式進行大張旗鼓宣傳,以吸引外商投資興建老年公寓。同時,要把老年公寓建成集養老、託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懷為一體,收費檔次不一樣的新型養老服務機構,以適應不同群體的人員選擇居住。四是積極探索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模式。把促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作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養老服務業,積極探索和推行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養老服務模式。在沒有企業和個人投資興建老年公寓的情況下,建議將縣綜合福利中心(縣水亨水庫)的一棟房屋以承包、合作、租賃等方式出讓使用權和經營權,用於接收全縣自費收養老年人,以解決老年人養老需求。對五保人員、城鎮“三無”人員和孤老重點優撫物件自願要求入住公建民營或民辦養老機構的,應和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同等對待,由政府埋單或補貼,惠澤老人。

(五)進一步加強社會養老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

動員、組織和扶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群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要鼓勵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規模、服務信譽優良、從業人員素質較高的中介服務機構參與養老服務。採取政府資助、民間運作的辦法,政府在啟動時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在相關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在社群(村)的老年服務中心(站)除安排專業服務人員提供服務外,要充分發揮老年協會的作用,組織義工和志願者為需要服務的高齡困難老人提供養護服務。要組建專業養老服務機構和進行專業人員培訓,對養老服務機構人員由政府購買一定數量的公益性崗位。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作為價格部門更是責無旁貸,價格工作服務於新農村建設,面臨著任務重、範圍廣、基礎弱的現狀,如何理清思路,明確作法,是我們價格部門必須認真思考和探討的重大問題。

一、調研基本情況

近期,海門市物價局由局長顧惠祥帶隊,選擇了3個鄉鎮進行了典型調研,調研中,就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以及農村價費政策的執行情況及改進管理的具體意見,廣泛聽取了鎮、村幹部和農民等不同物件、層面的意見、建議,通過傾聽廣大農民幹部群眾的呼聲、問計於民,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資料。

二、當前“三農”工作中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鄉村幹部及農民群眾對價格和收費反映強烈

1、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大,農民種糧效益下降。近兩年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農業生產面臨多重市場風險的壓力。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種植糧食的增收部分大多被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因素衝抵了。20xx年與20xx年相比,我市的尿素價格由1.8元/公斤上漲到2元/公斤,復混肥等上漲30%,農藥價格普遍上漲。農民普遍對化肥漲價不理解,認為化肥生產者既得了政府的各種補貼又漲了價,獲得了雙重利益;

以前雖然糧價不高,但農資價格也低,現在糧價較以前上漲了,但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更大,農民反映強烈。

2、農民子女教育費用負擔重。一是“亂收費”,從總體上來看,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和涉農收費的減少與規範化管理,農民負擔雖有所減輕,但其子女上學方面的負擔仍然較重,特別是農民子女在非義務教育的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學費支出較高。

“不上學等著窮,上了學立刻窮”,教育負擔成了農村經濟發展一條越掙越緊的鐵鏈,制約著新農村建設。我市農民認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國小和國中)實行一費制後,亂收費現象減少,其教育負擔減輕了,但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負擔仍然偏高。對一般農民來說,子女考上大學不是喜而是憂。在邢柏村調查時,農民普遍反映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及高等教育收費太高,子女考得上學校卻讀不起書。現在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雜費超過20xx元,加上吃飯、住宿,讀三年高中開支近2萬元,這對年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的農民家庭無疑是個沉重負擔;

高等院校每年的學雜費都在5000-6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費等,平均在10000元以上,一些農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個大學生,因讀書致貧的現象在農村普遍存在。

3、醫院亂檢查、藥價虛高,醫風醫德問題。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滯後於經濟和其他社會事業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適應農民健康需求的矛盾相當突出。尤其是藥品價格偏高,農民看不起病,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從我們調查的情況來看,醫藥費用高是農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我市農民反映,現在看病雖然比以前方便多了,小病在村裡就可以看,但藥價偏高,農民有病看不起。有一農民說,他們村因病致貧的農戶佔全村5%-10%,不管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只要有人生大病,就會返貧。

4、部分惠農政策農民沒有真正得到實惠。國家取消農業稅使廣大農民群眾歡欣鼓舞,而糧食直補政策更是由於採取直接發放到廣大農民手中的操作方法,使農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得到普遍讚譽。但也有意見反映:目前各級政府對我市農民購置農機的補貼總額超過50%,購置農機的這部分農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但是他們在提供農機服務的同時,並沒有彙報廣大農民,相反卻以柴油漲價為由,大幅提高農機作業費標準,大部分農民並未從國家的農機補貼中受益。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用電、運輸、稅收等諸多優惠政策對化肥生產企業進行補貼,但是化肥價格卻仍然大幅上漲,農民並沒有直接享受到其中的優惠。

5、農村價格工作力量薄弱。我市的鄉村物價工作網路前兩年已經建立,鄉鎮有了價格監督管理站(兼職)、村裡有了價格義務監督員,然而價格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及村物價義務監督員既非專職,也沒有行政執法權,加之人員培訓不到為,經費無著落,致使管理手段欠缺,工作難以開展。

三、價格部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應採取的措施及建議

我們從調查中感到,凡是經濟發展比較好的村,群眾反映就相對的少,如我們調查的正餘鎮邢柏村,全村4573個勞動裡中外出主要勞動力有2200個,其中73%在二、三產業,二產主要在靠近鎮區的企業,更主要的是從事室內裝璜和蔬、葷菜配送,全村共有蠶桑1030畝,畝產3000多元。從事蔬菜種植的農戶採取大棚、露地同步進行的方法,年收入20xx-3000元/畝,象刀豆之類的大棚作物,每年都是以銷定產。去年全村人均收入9360元。我們所調查的農戶基本沒反映什麼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發展,發展是打造和諧社會之基,發展是解決農村問題之本,發展是建設新農村之源。為此,作為價格主管部門,我們將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針對調查反映的問題,我們認為價格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搞好服務。

1、在農民建房方面:合理確定農民建房用地的土地基準價格,會同國土部門在搞好土地基價測算的同時,對新農村建設中農民住宅用地的土地價格給予適當優惠,減免土地徵用過程中的相關費用,減輕農民負擔。對集中居住統一建造的農民新居做好房價成本的稽核工作,對配套設施費用按下限收取。對入住農民新居的使用者,建立物業管理機構,從嚴核定物業管理收費。加強對新農村建設中水、電、道路等相關配套費用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從嚴控制相關建設費用。強化對新農村建設中所需建材價格的監控,適當控制利潤率,必要時建立集中供貨機制,降低建材結算價格。

2、農村改水方面:嚴格農村改水中所需材料的價格管理,控制材料差價,規定結算辦法,降低原材料及人工費用。適當調整水價,疏導價格矛盾,採取水廠省一點,政府擠一點,群眾湊一點的辦法,籌措農村改水費用,加快推進農村改水程序。在農村水價中設立管網維護費用,確保今後供水管網改造的實際需要。

3、農村道路建設方面:加強對農村道路建設中所需材料價格的監管,對供應農村修路的各類材料實行臨時性價格措施,確保材料價格的合理性。對新造的農村公路及時會同交通部門增設公交站點,適時搞好農村延伸公路運價成本審定工作,既方便農民出行,又促進公共事業的發展。

4、農村大病醫保方面:完善農村醫保類用藥的價格管理工作,對列入農村醫保的各類藥品從嚴核定其市場零售價格。完善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的醫藥價格管理,嚴格價格公示制度,統一制訂農村社群衛生服務站醫療價格。加強對農村社群及農村大病醫保方面的價格監管,制止各種亂收費行為。積極推進藥品醫療價格的改革,努力解決群眾“看病貴、藥價高”問題,根據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要求,完善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相配套的醫藥價格管理制度,建立適應農民承受能力的農村醫藥價格管理體系,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

完善藥品政府定價辦法及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繼續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藥品價格,適時降低大型醫療裝置和常規檢查收費標準,對市場調節價藥品和醫療器械價格依法實施干預,推進醫療服務價格專案規範工作;

完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係,取消向鄉鎮醫務室、衛生院收取的醫療機構監督管理收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

配合有關部門治理、整頓醫療服務中存在的開大處方、亂檢查、亂收費行為,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使農民有病看得起。

5、農村水利建設方面:加強對農村水利工程水費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水利工程水費用於農村水利建設。加強對農村溝河疏竣中工程費用結算價格的稽核,對高估冒領及亂收費行為從嚴予以查處。

6、改善農居環境方面: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對統一改廁的農戶給予價格傾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條件的逐步實行無害化有償處理,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7、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繼續加強對農資價格的管理,並變臨時性措施為長效管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議省局結合我省農村實際,有針對性制訂種子價格管理辦法,適當增加管理品種,控制合理差價,維護農民利益。(特別象我們海門地區油菜、玉米種植面積比較大),在這方面,我們價格部門一是充分利用價格主管部門在價格資訊方面特有的優勢,搞好價格資訊服務,為農民提供及時、快捷、準確、新穎的價格資訊,幫助農民準確把握市場價格,有效組織生產、經營,防止盲目生產導致增產不增收以及“種啥啥便宜”、“啥貴啥沒種”現象的出現。二是注重價格引導,幫助農民樹立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引導農民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和種養結構,拓寬創收渠道。三是堅持農本調查、農產品價格監測、預警預報制度,及時、快捷、準確地釋出農產品成本、收益與市場價格資訊,特別是糧食、生豬、經濟作物的成本、收益、供求、價格資訊,切實幫助農民算好經濟賬,進行成本收益比較分析,提高生產效益,規避生產風險。

8、涉農收費公示方面:按照“讀得懂、留得住、看得清、跟著變”的要求,加強對鎮、村、部門公示的涉農收費公示欄動態監督管理。針對農村教育收費、醫療服務收費、農民建房費用、抗旱排澇費等農民意見較大的收費專案,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及時反映面廣量大的農村市場各類價格、收費動態,通過監測網路向上級價格管理和監督部門反饋,敦促相應管理、監督部門及時解決存在問題。

9、在農資價格方面:從源頭上控制化肥、農藥的價格,規定的化肥出廠價格要落實,對省內化肥生產企業要加強價格和產量的監管,確保基層經營者能以規定的出廠價拿到貨。並通過減少經營環節來防止層層加價,切實降低零售價格。同時適量運用價格調節基金積極籌備建立化肥淡季儲備制度,以增強政府調控化肥市場和供應的能力。

10、教育收費方面:深化教育收費改革,在對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一費制”的同時,明確各級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減輕進城農民子女上學方面的負擔;

加強對中國小教材價格的監管,加大非義務教育向農村傾斜的政策,建議上級部門對高等教育培養成本進行稽核,降低過高的學費標準,研究對農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學的減免措施,使農村貧困子女讀得起書,上得起學。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4

“巾幗志願服務”是社會志願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婦聯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更好地服務婦女、服務基層的重要舉措。深入開展巾幗志願服務工作,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團結婦女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上級婦聯“立足基層、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緻入微、持續發展”的要求,基層應該是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主要陣地,然而,受經濟基礎、社會資源分配、志願者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基層巾幗志願服務工作任重而道遠。對於基層如何繼續搞好巾幗志願服務,推進婦聯工作穩步前行,我們開展了調研。

一、基層巾幗志願服務建設情況

我市共有10個鄉鎮,175個行政村、社群,共建立巾幗志願服務隊350支,每支隊伍都是以婦聯幹部牽頭,組成人員以鎮村女幹部、村致富能手,個體單位職工、教師、村、社群婦女代表等。

巾幗志願服務以“服務婦女,奉獻社會”為宗旨,通過加強對《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等婦女權益的瞭解與學習,使婦女工作通過巾幗志願服務隊深入到農村、社群家庭的千家萬戶,為他們提供婚姻法律諮詢、健康諮詢、計劃生育指導,婦女維權等活動,調解鄰里百家糾紛,化解家庭矛盾,更好地發揮婦女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同時巾幗志願隊伍在節假日積極參與各類慶祝活動,組織隊伍進行舞蹈,秧歌的文藝活動,充分展現基層婦女生活激情與幹事熱情,豐富基層婦女文體活動。

二、開展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經驗

1、做好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前期宣傳。巾幗志願工作初進基層,很多百姓不明白不瞭解,“為什麼要搞志願服務?”“自己的事情都搞不完哪有時間幫別人”的這種利己主義思想的人大有人在,為了讓更多的百姓瞭解、接納巾幗志願服務工作,鄉鎮婦聯帶頭組織起一支巾幗自願者示範隊伍,深入基層,維護村民、居民、婦女合法權益,提供相應法律諮詢,走訪慰問鰥寡老人,通過自身行動和廣泛宣傳各地巾幗服務先進模範,先進事例,大力弘揚巾幗志願服務工作的優良性。激勵更多的婦女加入巾幗志願者的行列,為社會、為他人奉獻愛心,千方百計擴大巾幗志願者服務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豐富巾幗志願服務活動內容。立足於基層鄉鎮的.民俗風俗,充分發揮本地特色,利用節假日安排巾幗志願服務隊開展廣場舞等文藝演出,創新巾幗志願服務內容與新穎性。通過建立“婦女之家”及“婦女維權服務站”,幫助維權婦女提供法律政策支援。利用巾幗志願服務隊伍監督村、社群內環境建設,保持村社群內整潔,參與文明村莊建立,提高村民、居民生活整潔度。不斷開發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專案,使志願服務工作能夠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群眾生產生活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3、吸納年輕知識女性,利用年輕成員實現新老互補。吸收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年輕選調生和公務員進入巾幗志願隊伍,提高巾幗志願服務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週末時間教授村民、居民電腦知識,宣傳健康衛生的生活飲食習慣,幫助村民、居民瞭解遠端教育系統。

三、存在的問題

鄉鎮的巾幗志願服務工作位於最基層,支援少,過問少,人員少,存在諸多需要各級部門正視的問題。

1、志願隊伍人才匱乏,年齡大,文化程度低。雖然對巾幗志願活動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發動,但是巾幗志願隊伍的建設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隊伍成員多為村居內35歲以上的婦女擔任,學歷以國中為主,雖然長期在農村生活,農村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無法跟上現代資訊化的更新步伐,也就無法滿足廣大村民對家庭維權、家教教育、就業培訓、衛生保健等多方面志願服務的多方需求。

2、志願組織活動缺乏連貫性。既然是志願服務工作,本質上就帶有一定的人員不統一性和自願性,巾幗志願服務要得到社會認可,保持生命力,就必須緊密結合廣大婦女及其家庭成員的實際需求,確定明確的目標和專案。然而在組織各項活動中,因為計劃不完善、缺乏統一部署,經費來源無保障等問題,導致巾幗志願服務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境。志願者行動常常不能持之以恆,活動也常出現曇花一現現象。

3、巾幗志願者缺乏專業培訓。巾幗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是業餘性質的,大多數缺乏所從事服務工作需要的技術和知識,因此需要吸納一部分有專業素養的志願者,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頂得上,從而發揮巾幗志願服務的獨特作用。然而鄉鎮中人才匱乏,有能力的人都“走出去”了,很難吸納有專業素養的職業者,同時鄉鎮財政壓力大,資金不足也導致無法自行舉辦相關培訓。導致巾幗志願者表現的熱心有餘而專業不足。使得志願活動的效果被打了很大的折扣。

四、建議

1、規範管理,建章立制。加大對鄉鎮志願者的招募力度,完善基層志願者招募機制,保障志願人員穩定和工作的連續性。同時要建立志願者培訓機制,著力提高巾幗志願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志願者保障激勵機制,為巾幗志願服務持續開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動力。

2、搭建交流平臺。搭建鄉鎮和城市的巾幗志願者工作交流平臺,推進巾幗志願服務網建設,充分發揮網路平臺線上登記註冊、線上求助和線上交流功能;邀請城鎮有經驗的大型巾幗志願者到鄉鎮一級來提供巾幗服務工作,以城帶鄉減小巾幗志願服務的城鄉差距;分配給鄉鎮學校、銀行、醫院等企事業單位志願者名額,鼓勵進行志願服務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大眾媒體和網際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擴大巾幗志願服務活動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巾幗志願服務是一個從慢慢探索到逐漸健全、以及完善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支援和鼓勵,只有這樣,巾幗志願服務工作才能加大腳步,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5

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月10日--17日,**省水利廳派出八個調研組就“水利如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赴全省11個設區市開展調研。省水利廳領導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廳長親自帶隊赴**縣、**縣、**縣進行調研,**副廳長帶隊赴**市進行調研,並在吉安主持召開了6個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和水利局長參加的座談會。

調研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進村入戶等形式,到了全省11個設區市、31個縣(市、區)、44個鄉鎮、45個村,召開了38次座談會,與縣、鄉、村670多名幹部和群眾代表進行了座談。水利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作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各級政府和農民群眾的高度關注。調研組詳細瞭解了水利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基層政府和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水利問題,並虛心向基層幹部和群眾學習,總結和梳理水利工作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

在調研的基礎上,省水利廳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廳關於水利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並開始組織編制《江西省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為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提出積極的建議和對策。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任務,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個字描繪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藍圖,實現這一藍圖對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xx年5月10日-17日,我廳派出8個調研組,就“水利如何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赴全省11個設區市開展調研。廳領導高度重視調研工作,孫曉山廳長親自帶隊赴南昌縣、修水縣、武寧縣進行調研,朱來友副廳長帶隊赴吉安市進行調研,並在吉安主持召開了6個縣區政府分管領導和水利局長參加的座談會。

這次調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現場瞭解全省各地水利發展情況;二是進一步瞭解當地政府和群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對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三是與當地政府和群眾共同探討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這次調研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進村入戶等形式,到了全省11個設區市、31個縣(市、區)、44個鄉鎮、45個村,召開了38次座談會,與縣、鄉、村670多名幹部和群眾代表進行了座談。

一、水利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基礎

農業生產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農民生活環境改善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時期,我省水利在實現治水思路的深刻轉變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20xx年底,對2162座大、中、小型重點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提高了水庫的安全保障;解決了18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5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完成“十五”10個電氣化縣建設任務,新增農村水電裝機62.74萬千瓦,增加發電量15億千瓦時,農村水電年均發電量45億千瓦時;對6個大型灌區進行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了21個縣級節水增效示範區。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0多萬畝,新發展節水灌溉工程面積92.11多萬畝,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積98.16萬公頃,修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萬座(處);20xx年,我省啟動了對上饒市的鄱陽、餘干、萬年縣的機電排灌泵站應急更新改造工程,專案總投資8711.4萬元。20xx年5月,省財政又列出專項資金2億元,計劃用2年時間對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農村中型機電排灌泵站共117座進行應急更新改造,20xx年已完成71座10.9萬KW的泵站更新改造。這些成績的取得,既為“十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建設新農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水利的發展,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生產發展首先指的是農業生產的發展,指的是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調研當中,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對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群眾對調研組說的“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重要的是解決我們農業生產條件”等言語是對水利與農業、與新農村建設關係形象和真實的表述。

(二)水利的發展,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水利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達到生活寬裕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一是通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建設和改善與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調研當中,農

民群眾反映最多的就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過工程的實施,使農民用上了衛生、方便的飲用水,帶動了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條件的改善,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已喝上衛生、方便自來水的村民告訴調研組,祖祖輩輩都沒有人過問過我們喝水的問題,現在黨和政府不但讓我們喝上了乾淨水,還用上了自來水,現在我們也用上了熱水器、洗衣機,這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發展,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近年來,通過水土保持、農村飲水安全、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門塘建設、渠道整治等工程實施,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調研組在贛州市興國縣調研時,江背村農民萬耀宗給調研組回顧了他自己親歷的農村水利發展變化的歷程。他說:“當年我們農民是靠水利部門解決‘命脈水’,才解決了生存問題,今天又是水利部門解決‘乾淨水’,讓我們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們還盼望水利部門進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農業灌溉,讓‘致福水’幫我們農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動的事例表明,農村水利的發展,直接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工作客觀上承載著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對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認識,要有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主動參與,當好參謀。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工程。水利部門主動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和實施,給政府當好參謀,是做好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關鍵。贛州市水利局在新農村規劃之初,及時組織調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設施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聯合市村建設辦下發了《關於做好新農村建設改水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重點和切入點。

(二)通過政府資金為引導,發揮農民自願出資出勞的主體作用。萍鄉市上栗縣上慄鎮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行“以獎代補”政策,明確凡是經鎮農業服務中心立項驗收的工程,統一按工程總造價的30-50%給予獎勵和補助,取得了明顯效果,20xx年,鎮財政投入90多萬元,吸引和帶動了社會和農民投入230多萬元,對調動農民群眾積極性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積極推進農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德安縣政府出臺《關於鼓勵興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設施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的政策,成功引導和發揮農民群眾自願投資投勞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資主體,落實了工程管理的責任主體。在宜春市召開的座談會上,萬載縣、潦河灌區工程管理局等介紹了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工作經驗。宜春市針對小型水利工程產權不明、管理不落實、水費徵收難的難題,已出臺以組建農民用水協會為主要形式的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意見(討論稿),計劃在5月下旬開展試點工作,通過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來解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後執行管理、維護和水費收取等工作。

(四)發揮村組集體的帶動作用,開展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宜春市袁洲區寨下鄉白沙村,原來是個村容髒、亂、差的村組,在20xx年開展文明村建設以來,村組幹部帶領村民,通過集體出一點,群眾籌一點,政府幫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來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對流經村內的200多米渠道進行三面砼襯砌,並修建了排汙渠網和化糞池;在鄉財政資金的支援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門塘。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村容整潔了,衛生條件好了,村民的環境意識得到了提高,農村水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三、當前水利存在的突出問題制約了水利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程問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是調研組聽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與農村巨大的需求有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壞,水資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電排(灌)站老化失修嚴重,部分已癱瘓多年,農田灌溉與排澇得不到保障;四是還有眾多的病險水庫,還有大量沒有加固除險的萬畝圩堤,防災減災體系還不夠健全;五是水利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務艱鉅;六是蓄水工程特別是山塘水庫淤積嚴重,蓄水能力衰減;七是漬害田等中低產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強;八是農村水環境亟待治理。

(二)體制機制問題。一是投入機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廣,建設管理和維護投資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各級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兩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議”制度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民自願投資投勞辦水利仍處於滑坡狀態。據我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報表資料顯示,20xx年與20xx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達到60%,群眾投入卻減少了23%。而我省農建投入的大頭仍然是靠群眾投入。水利工程建設投入不足仍是水利發展的根本難題。二是管理機制問題。從調研情況來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減,資金短缺是個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管理。面對工程管理的問題,基層幹部及農民群眾仍然希望國家包辦。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沒有一個明確的管理主體,沒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機制,工程水費收取困難,當前推行的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由於工程設施落後、思想認識不夠等原

因,也遇到了較大困難,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維護經費短缺,水利工程使用週期縮短。

(三)水利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技術指導。農田水利建設涉及面廣、參與建設管理部門較多,“多龍治水,群龍無首”是水利建設長期存在的難題,農田水利建設一直沒有一個長遠的綜合規劃。加上20xx年政府機構改革後,鄉鎮水利管理站全部併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鄉鎮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受到削弱,農田水利建設缺乏一定的技術指導。造成許多水利工程無序建設、盲目建設、工程質量差等現象普遍存在,影響了工程效益發揮。

(四)當前水利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存在的問題。“當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結合新農村建設試點開展?”是這次調研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與當地政府、水利部門和群眾代表的座談,調研組瞭解到了一些在工作銜接上存在的困難。一是試點建設與全面推進的問題。新農村建設是個需要長久持續推進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農村建設以示範點為推進,示範點多選擇在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好的自然村。這樣一來,一些原安排在相對貧困落後地方的資金向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集中,可能造成農村新的發展差距,不利於農村的平衡發展。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與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問題。由於農村飲水不安全地區主要在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規劃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採取“統一扶助標準、擇優選擇定點、實行以獎代補、農民自主建設”的新模式,選擇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條件較好的地方,因此,客觀上增加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新農村改水工程建設結合的難度。據這次調研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與農村飲水不安全地區相符的只有5%-30%,同時,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以自然村為基本單位,示範點相對分散,這樣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農飲安全專案不在規劃範圍內,且工程規模較小,影響工程效益和管理,並造成水價過高,工程難以長期有效地執行。

四、對策和建議

(一)水利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對策

我省東南西三面群山環繞,內側丘陵廣亙,中北部平原坦蕩,整個地勢由外及裡,自南而北,漸次向鄱陽湖傾斜,構成一個向北開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複雜,低山、丘陵、崗地與盆地交錯分佈。北部以平原和水域為主,間以丘陵、崗地。調研當中,在不同地區對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點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農村飲水安全、防洪和農村水環境問題,贛南山區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治理,丘陵地區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設,湖區排澇泵站的改造等問題。歸納起來,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以提高農村飲水保障程度為著力點,把解決農村人口的飲水問題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間,飲水解困工程解決了飲水困難人口180萬人。據20xx年調查評詁,截止20xx年底,我省共有飲水不安全人口1340.41萬人。調研中,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代表反映最強烈的就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對已解決飲水特別是喝上自來水的地方,為改善村容環境和樹立文明鄉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民群眾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目前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仍然在飲用不乾淨、衛生不達標水的村民,大多數表示,群眾積極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援,早日喝上乾淨衛生的飲用水。為此,水利要將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

二是以消除病險水庫的安全隱患為著力點,堅持繼續搞好農村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繼續加大病險水庫和圩堤除險加固的推進力度,加強農村中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重視中小河流防洪建設和地質災害防禦,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和農村防洪安全。各調研組瞭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標準低、病險水庫需要治理、排澇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質災害等問題均不同程式地存在,嚴重威脅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糧食生產能力為著力點,堅持繼續加大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力度,繼續抓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農業綜合開發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和節水灌溉示範專案建設,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證率。加大對我省中部丘陵山區提灌泵站工程、湖區易澇易漬地區排澇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時,完善農村小型灌排設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農村水土流失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著力點,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適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封育保護力度,提高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繼續抓好贛江上游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長治"工程農發水保專案、鄱陽湖流域水土保持重點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和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區建設及科技示範園建設。要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籌規劃,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優化配置、綜合治理,注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高度重視對開發建設專案的預防監督,防止新的人為水土流失。

五是以擴大小水電代燃料試點規模為著力點,積極科學地發展農村水電。在農村水電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水電農村電氣化縣,擴大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規模和實施範圍,解決部分無電地區生活和生產用電問題。改變廣大山區農村煙熏火燎以柴做飯的狀況,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六是以農村水利改革為著力點,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機制和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體系。繼續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主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積極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管理工作,實行民主決策、自主建設、自我管理,儘快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切實加強鄉鎮基層水利管理單位建設,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有

力的組織保障。

(二)幾點建議

1、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導思想。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能不能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個程序中,特別是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和人與水和諧相處的理念落實到建設新農村的具體實踐中,使農村經濟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真正實現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2、新農村建設應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下一步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當中應以點帶面、重在面上,要達到新農村建設20個字的目標,要儘早地拿出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來,避免出現農村新的發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據水利的流域特性、區域特性,在積極服務於新農村建設試點的前提下,同時注重面上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按照國家有關專案投資和建設要求,推動整個面上水利建設。即要符合國家關於農村水利建設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建設。建議省級用於新農村建設資金,在按照使用原則的情況下,由市、縣統籌安排。

3、加強宣傳,建立水利建設新機制。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對國家五部委關於建設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和三部委關於加強農民用水協會建設的意見的宣傳和貫徹力度,結合當地實際,努力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等改革,切實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執行和管理體制。

4、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引導農民發揮建設管理主體的作用。針對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嚴重、農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況,要實施工程體制改革和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完善的工程體系是基礎。當前,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省級應加大水利投入,承擔一些基層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解決做一些群眾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事情。

5、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我省農村自然條件、水資源狀況各不相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水利在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應注意區別不同情況,強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級水利部門儘快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綜合規劃的編制工作。在贛南山區,應重點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打造生態贛南,減少地質災害;在中部丘陵地區,要大力發展集雨節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設;而在北部湖區,要著力解決好排澇泵站改造和重點圩堤的建設。

6、建立人員穩定、技術過硬的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體系。水利工作量大面廣工作任務繁重,且技術性強,在鄉鎮建立一級人員穩定、技術過硬的農村水利服務組織,顯得尤為重要。建議省政府出臺農村水利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參照林改等改革措施,切實解決鄉鎮水管機構、編制和經費問題,使得鄉鎮水管機制相關專業人員能夠進,進來能夠留的下,以穩定鄉鎮水利隊伍。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6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最核心的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縣份,我們綏稜縣農民收入的主體依然是來自於農業收入,其中一半來自於種植業收入。發展農業仍然是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和基本途徑。要想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主要是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也就是說必須加大農技推廣力度。農村稅費改革後,原有的農技推廣體系普遍受到了衝擊,職能弱化。就x縣而言,其現狀可以形容為“網破、線斷、人散”。

“網破”是指縣、鄉、村、屯四級農技服務網路不健全、不完善,只有縣鄉兩級服務網路存在,且服務手段落後,機制不活,管理不暢,職能弱化;“線斷”是指村屯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出現斷層,農民技術員和科技示範戶寥寥無幾,即使有也沒能發揮作用;“人散”是指從事農技推廣的人員流失、隊伍不穩、整體素質不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特別是鄉鎮機構改革後,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減少,多數鄉鎮只有一人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甚至有的鄉鎮還是空白。這樣的農技推廣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民盼科技的要求,尤其是去年**縣發生了大面積的大豆菌核病和水稻稻瘟病,使農民對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對這種嚴峻形勢,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因勢利導,積極爭取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援,在認真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自去年12月份起,圍繞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全面推行了以“優化縣級、強化區域、取消鄉級、健全村屯”為主要內容的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經過3個多月的實踐看,效果十分明顯,農技推廣新體系已經建立,x等三個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建成並投入工作,成立了76個村農技推廣協會,發展了307戶科技示範戶。通過改革,農技推廣人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明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年初組織了12個小分隊駐村入戶宣講農業科技知識,現場解決農民提出的問題,培訓面達95以上,深受鄉村幹部和農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第一,改革體制,構建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服務網路。理順體制是解決現行農技推廣體系存在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堅持創新思維,從解決體制問題入手,著力建設了以縣中心為龍頭,以區域中心站為主體,以村屯農技推廣協會、屯科技示範戶為支點的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服務網路。一是優化縣級,打造農技推廣龍頭。在原隸屬關係不變的前提下,我們將縣農技推廣中心升格為正科級單位,核定編制37個(暫用24個),設主任1名,副主任3名(由區域站站長兼)。對中心的內設機構進行了調整,撤銷了原來的推廣站、土肥站、經作站、水稻站和環保站,還把縣農科所併入推廣中心,組建了測試中心、植保站、科研所和綜合辦,並對其職能進行了重新定位。二是整合鄉級,跨鄉鎮建設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我縣把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的農技推廣職能劃出,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及地理位置,建立了3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其中,x區域中心站服務x鎮、x鄉和x(x鄉,重點研究推廣水稻生產技術;x區域中心站服務鄉、x鄉、x鎮和x鎮,重點研究推廣大豆、玉米生產技術;x區域中心站服務x鄉、x(x(鄉和x鄉,重點研究推廣瓜菜、特色作物等經濟作物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區域中心站規格為副科級,站長上掛縣中心副主任。區域中心站的人、財、物、事四權收歸縣農技推廣中心垂直領導,所在鄉鎮協管。區域中心站的建站費用全部由縣裡負責,現已購回3輛微型車,並擬為每個站建設200平方米的獨立辦公用房。區域中心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按實際聘用的在職人數核定,此外縣財政每年還為每個區域中心站增撥經費1萬元。經費由縣中心統一管理,實行報賬制,由縣中心在財政結算中心統一核算。三是延伸觸角,建立村屯服務網路。根據屯型大小,在每個屯設2—3個科技示範戶,在每個村都成立了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主要職能是協助農業技術推广部門推廣實用技術、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承擔縣鄉兩級試驗示範任務,並監測本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向區域中心站及時反饋資訊。在科技示範戶的確定上,我們通過電視公告、本人申請、群眾舉薦、村委會把關,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考核的辦法,將一批熱愛農技推廣工作、群眾威望較高,特別是具有一定農業技術示範能力的種田能手確定為科技示範戶。目前,全縣已確定科技示範戶307戶。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組織示範戶在本村選舉,推出協會會長人選,通過考核審批後,發放聘任證書。

第二,創新機制,建立高素質的農技推廣隊伍。建設高素質的隊伍是保障農技推廣應用的核心。為此,我縣組織紀檢、人事、農委等部門通過公開考試、組織考核等辦法對除縣中心主任外的所有人員實行競聘上崗,優化了人員配置,努力建設一支事業心強、業務精通、吃苦耐勞、勤於服務的農業技術推廣人才隊伍。在縣農技推廣中心人員的選用上,根據縣農技推廣中心的機構設定和職能定位,重新核定編制,核定崗位,科學設崗,以崗選人。要求縣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必須先競聘區域中心站職務,再競聘測試中心主任、植保站站長、綜合辦主任和農科所所長,最後競聘農技推廣中心其他崗位。經過競聘,縣推廣中心有12名人員充實到了區域中心站,實行三年一輪崗,有效解決了農技推廣隊伍長期存在的頭重腳輕的弊病,強化了基層工作力量。對縣中心其他人員除主任外全員競聘上崗,簽訂三年聘用合同,實行死編活人,動態管理。對4名落聘人員,我們實行了待崗管理,只發基本工資,三年內單位有空崗,允許其參與競崗,仍然落聘的三年後納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在區域中心站的人員選用上,核定3個區域中心站編制24個,目前從鄉鎮財政開支人員符合條件的人員中選聘了15人,聘期3年,加上縣派12人共27人。對落聘的原鄉鎮從事農技推廣工作的人員,由鄉鎮政府重新安排工作,並取消相應的技術崗位待遇。今後,我縣還將面向大中專畢業生,為縣中心和區域站選聘部分工作人員,進一步優化農技推廣隊伍知識結構。

第三,強化管理,建立健全與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和機制。改革後的農技推廣新體制,能否順利執行,能否發揮作用,管理至關重要,核心是如何管好人的問題。在加強管理上,主要實行了“三制”。一是崗位責任制。制定出臺了《x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x縣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x縣農技推廣示範戶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幹有目標,獎有抓手,罰有依據,切實做到了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約束人,以制度激勵人,以制度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二是工效掛鉤制。對競聘上崗人員實行津貼和獎金活發,將津貼的30和獎金作為崗位活發津貼,按照目標考核情況兌現,打破了在工資分配製度上的“大鍋飯”。考核不合格的津貼部分全部扣除,連續兩年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檔案交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為便於考核、兌現獎懲,自去年12月份我們就將鄉鎮農技人員工資收由縣中心統一發放。三是利益驅動制。採取調工資、給補助等措施,進行利益引導。農技推廣人員的各項補貼,一定三年不變。對縣中心下派到區域中心站的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高階職稱的每月補助100元,中級職稱的每月補助70元。對從鄉鎮競聘上崗的區域站人員,每人浮動一級工資。屯科技示範戶,可優先承包半垧機動地,村裡每年給解決200元的科技示範補助資金。村農技推廣協會會長,可優先承包一垧機動地,村裡每人每年給解決400元的科技示範補助資金。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7

根據農業部(農辦經21號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情況監測試點方案(試行)》的通知精神,我局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組建領導班子,落實專門人員,開展詳實調查。現將監測調查情況簡要分析報告於後:

一、基本情況

xx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距省會二、發展現狀

(一)公共服務機構末,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批准編制數為351人,在編人數261人、佔批准編制數的74。4%,實有人數290人、佔批准編制數的82。6%;在所有機構中,除15個鄉鎮級畜牧業服務機構為差額撥款外,其餘縣、鄉(鎮)兩級機構均為財政全額撥款機構。此外,縣鄉(鎮)兩級均配備了相應的儀器、辦公用房、交通等基本辦公設施,種植業系統還建立了15000畝相對固定的試驗示範基地。

(二)農業龍頭企業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此外,有種植業、畜牧業等各類專業協會46個。

(四)其他農業服務組織三、主要工作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我縣緊緊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要求,在穩定和鞏固公共服務機構試驗、示範、培訓、推廣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職能的前提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二、著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

為進一步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民增收,我縣依託縣農業局和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分別於8月和3月在眉山市率先成立了縣和鄉(鎮)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及農戶0。85萬戶,佔總農戶的9。5%。流轉土地中,以茶葉、蔬菜、飼草為主的規模經營達到0。94萬畝,佔流轉總面積的30%。如:柳江鎮天禾茶葉專業合作社,採取與農戶入股、租賃方式,種植浙江安吉白茶餘畝。

三、著力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三)著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積極鼓勵龍頭企業採取訂單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發展,據統計:,全縣6個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採購量達到4萬餘噸,採購額達到14150萬元,全縣農民戶均1600餘元;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9個,帶動農戶1。41萬戶,佔總農戶的15。7%。

四、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市場競爭力四、存在問題

從監測調查情況看,我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公共服務機構由於人事體制及經費原因,人員斷層現象突出,加之財政保障工作經費不足、管理體制不明,嚴重影響服務和管理職能發揮。

(二)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不規範,國家政策性支援、扶持力度不夠,其服務職能、經營優勢受到制約,影響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三)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農業專業服務、農機專業服務、農產品銷售市場、農業保險、農業信貸擔保等發展嚴重滯後,多形式生產經營服務網路格局未形成,農產品生產保障機制不健全、市場行銷不暢通。

五、幾點建議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為農業生產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成套的組織機構和方法制度的總稱,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農業生產單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克服自身規模較小的弊端,獲得大規模生產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建立和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針對存在問題,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一個體制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管理體制,多年來,對於縣以下基層來講,其管理體制均不明,多頭管理、各行其事、相互推諉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應明確其管理部門及職能職責,有效防止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現象發生。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管理與服務並重,管理第一、服務第二,管理促進規範、服務促發展。

(二)建立一個機制

農業公共服務機構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依託,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排頭兵,其管理、服務職能作用的發揮直接影響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因此,應當在進一步明確其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職能的基礎上,有效落實好人才、經費、設施裝置等方面的保障機制,充分發揮其管理、服務等公共職能。

(三)推行一個政策

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聯絡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因此,應當建立和推行包括國家農業專案、國家貼息貸款、金融信貸、稅收等方面的鼓勵、支援、扶持政策,推進發展。

(四)落實一個保障

規避農業生產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護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應將其納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給予保障。在種糧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及國家相關農業專案中,落實部份資金,專門用於因不可抗力自然災害、突發性疫情疫病的農業保險和擔保。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8

安全生產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技術性。無論是政府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還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有關安全生產保障,都離不開相關的技術、管理服務工作,如對安全條件的評價,對有關設施、裝置效能的檢驗以及安全生產培訓、諮詢等。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可以提升安全監管效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組織或技術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內在動力,是輔助政府理順監管職能,進一步優化政府、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在安全監管工作中資源配置的一種新型安全生產治理模式。

自20xx年我區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以來,我區將各類生產經營性單位作為推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重點物件,社會化服務機構重點協助企業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報自改、重大危險源監控、培訓教育、應急救援、職業衛生防護、安全標準化建設、產業技術升級,通過分類指導、重點推進、執法倒逼等方式切實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但在推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1、監管物件接受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觀念差;

2、安全生產中介機構起點低、規模小、能力差;

3、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市場混亂,沒有相應的管理規範和細則;

4、監管部門對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目的不清;

5、監管部門的後續執法保障跟進不力。

針對社會化服務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能否在新形勢下形成社會化服務的新常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分析,從以下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促進企業與社會化服務機構服務的融合

在社會化服務推進過程中,要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安全生產觀念,幫助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算好經濟賬、名譽賬、人身賬,使企業對安全生產工作懷有敬畏心理,推動企業自覺主動開展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

在社會化服務推進過程中,作為社會化服務的中介機構在服務過程中要充當好安全生產理念的宣傳員,成為安全文化的播種機,把安全生產植入企業員工心中,通過制度、規程的完善和執行,提高企業整體風險辨識能力和防範能力。

二、提升社會化服務機構的能力水平

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要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積極營造機構內部學習的氛圍,提高員工的社會化服務能力。同時,要加強對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和業務培訓,加強實際操作能力訓練,確保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區生產經營性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三、加強對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監管,規範市場行為

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監督考核,定期指導、監督和評估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的服務工作,做到服務前有條件審查、服務過程有跟蹤瞭解、服務完成有績效評價。要督促中介機構規範從業行為,不得假借政府部門名義強迫企業簽約;不得在服務中趁機推銷、指定購買產品,不得轉包服務合同。要引導中介機構在合理價格區間內收費,共同構建良性競爭市場,以好的質量和聲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建立質量抽查制度,設立舉報電話,對服務質量差、不守誠信的相關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中介機構,要及時予以通報批評。

四、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各相關部門要充分學習瞭解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的目的、意義、要求和典型做法,做好政策解讀,將推進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作為有效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安全投入,全力推進。

五、加強執法檢查工作,確保隱患整改有效落實

針對未按照社會化服務的要求進行隱患整改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監管部門要大日常執法檢查頻次和行政處罰力度,有效消除企業存在的安全生產隱患,並且倒逼其他企業主動開展隱患治理工作,提升企業的本質安全水平。

服務社會調研報告9

為全面貫徹落實20xx年全省森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新時期林業發展大局,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目的,以保護森林資源為核心,創新防治機制,改進工作方法,建立起適應當前林業改革和發展形勢需要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為發展現代化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按照雅林發【20xx】66號檔案《市林業局關於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社會化服務調研的通知》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結合我區實際,組織有關人員認真開展調研,現已完成《區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社會化服務調研報告》,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一)林業有害生物現狀及發生情況

區幅員總面積106731hm,其中林業用地72349.1hm,佔幅員面積的67.8%;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61072.7hm,佔林業用地面積的84.4%;20xx底全區活立木總蓄積460.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3.0%。

區主要森林植物種類:針葉樹種有:杉木、柳杉、水杉、溼地松等,面積19866.7298hm;竹類有:慈竹、雜交竹、綿竹、麻竹、水竹、斑竹、楠竹等十多種,面積33666.7hm;闊葉樹人工栽植主要有樺木、榿木、桂花、銀杏、麻柳、旱蓮(千丈樹)、黃角樹等,天然起源主要有絲慄栲、櫟類、苦皮、鹽夫木、楠木等,面積13333.3hm。

我區林木病蟲害以竹子病害、長足大竹象、竹筍禾夜蛾、赤腹松鼠等為主。近年來林業有害生物逐年上升,對我區造林綠化成果構成威脅。

近年(20xx-2013年)來,區發生的森林病蟲鼠害主要有:雜交竹枯梢病,水竹叢枝病、粗梢雙條杉天牛、柳杉長卷蛾、水杉紅蜘蛛、竹筍夜蛾、竹芽蟲、長足大象、竹螟、垂臀華枝修、麻柳葉甲、赤腹松鼠等。發生面積分別為:20xx年3.898萬畝(其中:病害0.45萬畝,蟲害1.949萬畝,鼠害1.499萬畝);20xx年3.496萬畝(其中:病害0.3萬畝,蟲害1.697萬畝,鼠害1.499萬畝);20xx年3.985萬畝(其中:病害0.3萬畝,蟲害1.695萬畝,鼠害1.99萬畝)。每年對發生的病蟲鼠害均指導林農或業主進行了積極防治,防治率、無公害防治率分別在99%以上和96%以上。

20xx全區發生病蟲害總計3.85萬畝,其中:病害0.25萬畝,蟲害1.6萬畝,鼠害2.0萬畝。發生病蟲害種類有:竹子枯梢病、水竹叢枝病、竹筍禾夜蛾、長足大象、粗梢雙條杉天牛和林木鼠害等,竹子害蟲—長足大象、粗梢雙條杉天牛和林木鼠害將發生嚴重。長足大象主要分佈在、、、、等鄉鎮慈竹林分內,粗梢雙條杉天牛主要分佈在、、、、、對巖等鄉鎮柳杉中幼林林分內,林木鼠害主要分佈在、、、、等鄉鎮和國有林場後經、等工區柳杉、杉木中幼林林分內,因此,上述地點是今年發生和防控重點區域。

(二)森防機構及人員現狀

我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1個5人,全區測報站(點)26個,各森林管護站及林業工作站配有一名專(兼)測報人員。

(三)測報、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全區森防測報和防治工作主要依託26個測報站(點)開展各項工作。每年制定《區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方案》,強化森防目標管理,主要監測長足大竹象、赤腹松鼠、竹子病害的危害情況,積極開展越冬前後及發生期病蟲情調查,按時開展病蟲情況測報,及時釋出病蟲情報,提供防治依據,並適時組織開展病蟲防治。積級開展森林植物調運檢疫和種苗產地檢疫工作,形成測報、檢疫、防治三個環節,相輔相承。

在防治模式上主要採取專業隊防治和群眾防治相結合,重點防治和一般防治相結合,限期防治和自覺防治相結合的模式。對主要通道綠化樹木、退耕還林樹木、天保樹木、名木古樹等進行重點防治。充分利用廣播、報紙、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資訊、簡報以及印發宣傳資料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同時對本轄區的苗圃、種苗繁育場所、涉木企業進行檢疫登記和檢疫登記核查,並開展產地檢疫,確定執法重點。同時,林業部門積極籌資備藥和推薦購買藥物,主要領導親自抓防治工作,技術人員不辭勞苦,深入發生區調查蟲情,指導防治。從而保證了林木的正常生長,有效地保護了我區的造林綠化成果。

(四)監測防控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不斷加強和完善森林病蟲害測報防治體系建設,為保證區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順利實施,區林業局成立由森防站站長任組長,相關科室、片區林業站負責人、鄉鎮林業員為成員的技術指導小組,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協調解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每年開展培訓,提高素質,利用多種形式搞好技術服務,推廣森防新技術,確保有蟲不成災。

二、森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我區森防機構級別低(股級)人員少,經費不足,且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基層森防人員少、素質偏低、並且不夠穩定,工作缺乏力度。

(二)測報、檢疫裝置簡陋,測報手段落後,缺乏系統性,人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測報、防治和檢疫工作的質量。

(三)人工林面積不斷增加,且人工林多為單一樹種、單一結構的純林,生態系統非常脆弱,病蟲害同步增加。

(四)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學農藥。病蟲害發生後,一味依賴化學農藥,不僅殺傷大量天敵,使病蟲產生抗藥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態環境惡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適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客觀要求,缺少符合林業特點的防治藥劑和藥械,防治效率較低。

三、全面提升森防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的關係,充分發揮森防工作在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造林綠化成果中的作用。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病蟲害防治貫穿於森林資源培育的全過程,在森林培育過程中,在營林的各個環節如選種、育苗、選地、造林、經營、撫育及採伐中,注意保障樹木的健康生長,減少病蟲來源,協調各生物間關係,提高樹木抗性,是實施森林病蟲害由被動防治為主動防治的根本途徑。

(二)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管、強化責任”的方針,一是要完善營造林的有關標準和方法,從制度上保證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於林業生產的全過程,逐步實現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續控制;二是切實加強監測預報工作,健全和完善主要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加快各級測報點建設速度,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路;三是加大檢疫執法力度,抓好無檢疫物件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依法建立森林植物檢疫檢查站,堵塞漏洞,嚴防危險性病蟲的傳播蔓延。

(三)搞好預防是實現可持續控制的基礎,必須由重除治向重預防轉變,以營林為基礎,綜合性營林措施是防治病蟲害的治本之策,要強化預防工作,實行綜合治理,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於林業工作的始終,逐步實現森防工作的“四個轉變”,切實把森防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預防工作上來。

(四)應加強森防法規宣傳,普及森防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全社會對森防工作的認識;不斷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規體系;加大森防執法力度,嚴格執法,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從靠行政手段轉變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來,要對重大危險性病蟲害推行防治通知書制度,提高除治工作的強制性;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強化執法監督。

(五)將森防工作作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納入各級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要定期開展檢查,掌握森防工作開展情況,目標完成情況,並及時通報。對完成好的要通報表揚,並給予資金獎勵;對完成差的,要通報批評,並核減防治經費。

(六)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廣大群眾和全社會對森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印發宣傳材料、舉辦講座、病蟲災害宣傳、利用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宣傳等形式宣傳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擴大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社會參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