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06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景點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景點調研報告

景點調研報告1

為了更好地發掘、培育和推出我縣有特色和亮點並具發展潛力的專案,根據州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關於開展文化產業特色專案專項調研、規劃及報告的通知》要求,我縣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調研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河西鎮、旅遊局、石門關景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研,形成了《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研究報告》,以供參考。

一、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的優勢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指出:西部旅遊業的發展目標就是生態旅遊,我們可以從九寨溝、香格里拉、張家界等景區對旅客產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態旅遊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旅遊業的主題,石門關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門關生態狀況決定了必需發展生態旅遊的主題,**全縣195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懸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叢、草坡等佔全縣國土面積的92.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2%,而石門關的植被儲存得最好,森林比較茂密,處於橫斷山半溼潤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複雜多樣,為眾多特有植物的分佈與分化(變異)中心。生態旅遊最原始的含義是森林旅遊,可見,石門關得天獨厚的生態狀況為石門關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奠定了優越基礎。第二,石門關處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西坡之中,山勢雄偉,觀光效果較好,是天然的生態植物園,擁有各種植物200多科,2000多屬,近萬種。由於歷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煙稀少,使石門關縱深處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許多地方至今人跡未至,實乃生態旅遊的理想環境。第三,石門關人文景觀豐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蒼山崖畫,始建於明代的福國寺、玉皇閣等。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白族學者李元陽也曾到過這裡,並在《徐霞客遊記》和《遊石門山記》中均有記載。第四,石門關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要衝,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如今,隨著320國道及大漾二級公路相繼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門關距州府大理市僅21公里,僅需30分鐘即可到達。第五**作為“中國核桃之鄉”,據統計境核心桃樹共有24.86萬畝,248.6萬株,在石門關景區就有0.72萬畝,5.1萬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眾多的核桃資源為石門關開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

二、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現狀

旅遊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遊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託。縣委、縣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來在石門關共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景區公路、遊路、棧道、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共投資420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旅遊度假村、石門竹園、光明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等一批專案,使石門關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隨著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石門關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石門關旅遊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7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00萬元(截止20xx年),佔全縣GDP的比重達1.05%以上。

三、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石門關景區的硬體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加,石門關景區的一些矛盾漸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二是規劃不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與發展不相適應;四是宣傳力度不夠,旅遊區位優勢未能得到發揮,一時難以形成大氣候。

四、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對策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籌措資金投入。在加快實現計劃經濟轉變的背景下,發揮政府投資先導作用的同時,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旅遊投入新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籌措:一是以政策換資金;二是以專案換資金;三是以利益換資金。同時,採取多種形式和優惠政策,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多渠道籌集旅遊開發資金進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允許集體、個人在石門關景區詳細規劃的總體指導下,獨資投入對某些旅遊景區、景點資源進行開發建設。

2、加強整體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石門關生態旅遊景區應從現在收費站起列入整體規劃,任何建築物應體現古色、古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品味,加快實施與古崖畫連通的便道,選好光明生態園的'選址,對生態園的農戶進行必要的指導。加大探險、科考、運動競技等一批專案的建設力度。

3、儘快建立健全旅遊管理體制。加強旅遊局的管理職能,管理好旅遊市場,旅遊資源開發與專案建設、環境衛生、安全保障,加強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從外地引進急需人才,特別要引進懂管理、善經營、有業務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傳力度,使石門關生態旅遊的優勢真正得到發揮。一是加大石門關“雄、險、奇、秀、幽”的自然生態宣傳力度(可製成風光光碟銷售,設計一張自然風光的門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讓人留下餘味);三是開發“核桃茶”文化(編一組適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與外界旅遊隊的聯煙。

旅遊業的發展將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只要按照以生態旅遊為基礎,以自然生態旅遊和人文生態旅遊為重點,合理科學地配置石門關生態旅遊的各要素,那麼石門關生態旅遊將會得到很大的發展,進而帶動我縣旅遊業的發展。

景點調研報告2

為了更好地發掘、培育和推出我縣有特色和亮點並具發展潛力的專案,根據州文化體制改革領導組《關於開展文化產業特色專案專項調研、規劃及報告的通知》要求,我縣文化體制和文化產業調研組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到河西鎮、旅遊局、石門關景區進行了深入細緻地調研,形成了《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研究報告》,以供參考。

一、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的優勢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指出:西部旅遊業的發展目標就是生態旅遊,我們可以從九寨溝、香格里拉、張家界等景區對旅客產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態旅遊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旅遊業的主題,石門關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門關生態狀況決定了必需發展生態旅遊的主題,xxxxx全縣195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懸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叢、草坡等佔全縣國土面積的92.2%,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67.2%,而石門關的植被儲存得最好,森林比較茂密,處於橫斷山半溼潤常綠闊葉林區,植物區系複雜多樣,為眾多特有植物的分佈與分化(變異)中心。生態旅遊最原始的含義是森林旅遊,可見,石門關得天獨厚的生態狀況為石門關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奠定了優越基礎。

第二,石門關處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蒼山西坡之中,山勢雄偉,觀光效果較好,是天然的生態植物園,擁有各種植物200多科,2000多屬,近萬種。由於歷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煙稀少,使石門關縱深處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許多地方至今人跡未至,實乃生態旅遊的理想環境。

第三,石門關人文景觀豐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蒼山崖畫,始建於明代的福國寺、玉皇閣等。明代大地理學家徐霞客、白族學者李元陽也曾到過這裡,並在《徐霞客遊記》和《遊石門山記》中均有記載。

第四,石門關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的要衝,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如今,隨著320國道及大漾二級公路相繼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門關距州府大理市僅21公里,僅需30分鐘即可到達。

第五,xxxxx作為“中國核桃之鄉”,據統計境核心桃樹共有24.86萬畝,248.6萬株,在石門關景區就有0.72萬畝,5.1萬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眾多的核桃資源為石門關開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

二、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現狀

旅遊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承載物,是旅遊活動得以開發的重要依託。縣委、縣人民政府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來在石門關共投入300多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景區公路、遊路、棧道、旅遊公廁等基礎設施。

並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共投資420萬元修建了石門關旅遊度假村、石門竹園、光明核桃生態園(農家樂)等一批專案,使石門關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隨著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石門關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石門關旅遊的中外遊客逐年增加,從1995年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今天的7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300萬元,佔全縣gdp的比重達1.05%以上。

三、石門關生態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儘管近年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石門關景區的硬體設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加,石門關景區的一些矛盾漸漸顯現出來,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資金投入明顯不足;二是規劃不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專業管理人才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