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服務三農專題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3.19W

   圍繞“三農”業務可持續發展問題,農行XX省分行深入新鄉、安陽、許昌、營業部等4家二級分行和新鄉長垣、安陽滑縣、湯陰、內黃、許昌長葛、禹州、營業部新鄭等7家縣支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對農業銀行開展“三農”業務形成了一個較為全面客觀的認識。
   一、惠農卡和農戶小額貸款業務開展情況
   (一)全省業務進展情況
    自2008年8月份農行河南省分行開辦惠農卡和農戶小額貸款業務以來,通過採取多種有效措施,“三農”業務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09年8月31日,全省共發放惠農卡176.5萬張,新增114.48萬張;惠農卡授信31萬戶,新增27.44萬戶;農戶小額貸款餘額64.69億元,新增52.78億元,與系統內相比,新增髮卡量居全國第3,新增授信戶數居第1,新增貸款居第2,授信率居第5。
   (二)業務推進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1.藉助外力,打造“亮點”。農行許昌市分行探索出了“六個平臺、六個抓手”的業務開展方式;安陽分行設立風險補償基金不僅為安陽的“三農”貸款提供了風險保障,也為全省乃至全國構建“三農”風險防範體系提供了新思路。
   2.圍繞特色,確定重點。各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所轄各主要特色資源帶進行調查梳理,根據各地經濟特色和農戶資源情況,把特色村(專業村、明星村、信用村、小康村)作為開展業務的推進重點。
   3.八個到位,夯實基礎。一是觀念轉變到位;二是隊伍建設到位;三是硬體支援到位;四是責任界定到位;五是宣傳營銷到位;六是風險控制到位;七是考核激勵到位;八是藉助外力支援到位。
   4.六個強化、嚴防風險。一是強化制度保障;二是強化道德風險控制;三是強化資格准入;四是強化“四雙”運作;五是強
化風險賠付;六是完善擔保方式。
   5.五種模式,拓寬渠道。一是“公司+農戶”模式;二是“合作社(行業協會)+農戶”模式;三是“黨政機關、協管員+農戶”模式;四是“信用村+農戶”模式;五是“特色專案+農戶”模式。
   6.點面結合,整體推進。一是整村推進,集中連片;二是依據經濟特色,分割槽域推進;三是分片包乾,全面推進;四是以農村網點為中心整體推進;五是以城帶鄉,以縣城網點包鄉鎮;六是依據網點佈局,側重業務重點。
   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和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認識還未完全到位。在調研時發現,部分“三農”業務推進不力的縣支行,人員觀念轉變慢,思想不解放,心有餘悸、過分謹慎,在辦理農戶貸款時,只發放公薪人員擔保貸款,對“三戶聯保”、“五戶聯保”等擔保形式貸款不敢發放。
   (二)農村網點少,服務半徑不足。由於前期撤併網點因素,目前該分行縣域網點覆蓋率普遍較低,有限的物理網點與農村龐大的金融需求存在著突出矛盾。而該分行在縣域小額貸款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農信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網點覆蓋面大,網點佈局多,農村鄉鎮網點數量不足已成為影響開辦“三農”業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客戶經理人員缺乏,素質有待提高。儘管該分行通過對人力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充實了一批人員從事“三農”業務,但“三農”客戶經理緊缺的局面仍無法得到根本改變,嚴重製約著該分行進一步支援“三農”的力度。
   (四)部分信貸政策與業務發展不相適應。一是業務審批許可權集中。該分行中型以上企業的評級、授信審批許可權在一級分行,鏈條較長,流程複雜。與縣域中小企業“額度小、週期短、頻率高”的融資需求不相適應。二是政策調整頻繁。如全額質押承兌匯票,農總行有授權,而省分行卻控制限額,不讓縣支行辦理。
   (五)惠農卡使用率低。由於多種原因,惠農卡除農戶小額貸款外其他載入專案很少,加上農村網點少,農民用卡意識不強,惠農卡使用率較低,並且,大部分農民認為惠農卡就是貸款卡,貸不到款就不會使用,造成大量睡眠卡。如果明年惠農卡收取年費,從卡上直接扣收,不僅增加農民負擔,還會給該分行服務“三農”帶來不利輿論影響。
   (六)績效考核機制還需改進。一是綜合績效考核與任務完成情況聯絡不大。二是跟單計價政策執行難度大。如農行河南省分行對存款、貸款、中間業務等許多產品出臺跟單計價辦法,卻不匹配費用,導致二級分行兌現不力。三是專項考核佔比高。如委託資產清收一項,佔權重較大,並且對完不成行的雙倍扣分,完成行不扣不獎,造成完成任務行和完不成任務行積極性不大。
   (七)服務“三農”交通工具和辦公機具急需解決。在“三農”業務逐漸擴大的過程中,僅僅依靠目前的辦公設施、交通工具已適應不了加快支援縣域經濟的.需要。如個別縣支行部分機器已使用了8年,影響業務進度。
   (八)資訊支援不-

農行服務三農專題調研報告


到位,產品創新滯後。與他行相比,該分行金融產品品種單一,效能滯後,與同業在比較中失去優勢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建議
   (一)樹立“大三農”觀念,搶佔縣域優質客戶資源。從調研的幾家經濟強縣來看,新鄭、長葛、長垣、禹州等縣域經濟強縣都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產業叢集,培育了一批優質的客戶資源。但從該分行的資產業務狀況來看,目前的存量資產業務佔比較少,與當地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極不適應。因此,樹立“大三農”觀念,精細實施藍海戰略,做大做強縣域業務,強力擴大縣域資產應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各地“三農”業務和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區分不同地區和不同型別的業務,因地制宜,方式多樣,實行差別化的經營政策。一是把中部百強縣前40名的縣作為重點,充分利用其區位優勢和優越的發展條件,積極支援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支援優勢特色資源開發、專業批發市場建設,方式可由省分行直接定縣或由二級分行確定整體推進的重點縣,開展資產業務。二是對部分糧棉大縣和貧困縣或以農業為主體的縣,要根據其優質法人客戶資源匱乏、優良中小企業客戶少的情況,積極推進惠農卡的辦理,加快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以此改變資產結構,提高經營效益。三是對農戶小額貸款發展較快的整體推進試點行許昌分行和滑縣支行,人均管戶數量和管戶金額已接近飽和,承受能力有限,要充分挖掘非試點行的潛力。四是政策制訂要體現科學性,注重實際。在分配任務、進行轉授權時,要根據當地經濟結構、客戶資源、農行服務能力等情況,進行類別劃分,突出特色經營,不能搞“一刀切”。
   (三)加大利潤考核力度,以利潤為中心開展業務。發展可持續是農行從事“三農”金融服務工作的核心要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以利潤為核心。調研的幾個經濟強縣支行,利潤增長幅度較快,有潛力可挖。建議對二級分行考核時要突出利潤的核心地位,加大對利潤的考核,引導各行以利潤為中心開展業務,實現利潤的大幅增長。
   (四)積極創新,拓寬合作渠道。調研發現,各行現在的“三農”業務推進方式均是根據當地的經濟特點和服務能力探索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借鑑性,可在全行推廣。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創新,在現有發展模式基礎上,充分藉助外部人力資源,拓寬合作渠道。通過與組織部聯手,抓大學生“村官”;與婦聯會聯手,抓巾幗創業;與共青團聯手,支援青年創業;與政府聯手,支援新農村建設。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一是結合業務發展規劃,開拓新的用人機制,建議採取勞務派遣的方式充實一批人員到一線業務崗位,置換出業務素質強的人員擔當“三農”客戶經理,提高服務“三農”的整體素質。二是保持所主任、客戶經理崗位的相對穩定,兩年一輪崗的規定,與實際脫節,調整頻繁,不利“三包一掛”,建議延長管戶客戶經理的輪崗時間,為防範風險,可對其增加審計次數。必須輪崗時,原辦理業務在未收回之前可暫不交接,仍由原管戶客戶經理負責到底。
   (六)加快網點建設,優化網點佈局。一是對經濟發展較快,資源豐富的重鎮儘可能創造條件,有計劃的恢復一些網點,以內部調整為主,擴大服務半徑。二是在對網點的改造或裝修等建設方面,要減少審批環節,加快審批進度,相關部門多加強協調溝通,切實解決基層所需。
   (七)完善考核機制、加大費用資源配置。一是單獨切塊配置“三農”業務大行工資和費用。由“三農”大行之間重點按“三農”指標、綜合績效,並適當掛鉤經濟增加值分配。二是當前省分行對經濟資本回報率的設定的標準值高達35%,這對於經營任務重、業務拓展難、盈利空間小的“三農”大行壓力極大,達不到上級行設定標準將在考核和資源配置中處於落後地位,進而影響到業務發展和員工的士氣。建議省分行對“三農”事業分部序列的各級行績效考核標準值適當降低。三是對重點業務的跟單計價,省行要拿出相應資源來匹配,不能光出政策,不出資源。或由二級分行依業務開展狀況和自己能創收的資源自定標準。
   (八)理順大額農戶貸款政策,納入考核範圍。調研中發現,農戶大額貸款需求量大,要求迫切,是該分行拓展縣域資產業務的一項重要產品,而配套的政策要求,不利於進一步開展此項業務。建議省分行從業務發展角度考慮,慎重研究配套政策,並將農戶大額貸款納入“三農”業務考核範圍。
   (九)對經濟資源豐富、業務發展較快、利潤水平較高的經濟強縣,在人員、費用、職數配備等資源配置上要適當給予傾斜。一是可定向增配大學生,提升人員整體素質,緩解人員不足的壓力。二是提升機構層次,對班子增加一名職數,專司負責大“三農”業務,對“三農”部經理、二級支行行長可“低職高聘”高聘為副科級。三是穿透式配置效益工資和發展費用及業務宣傳費,提高記憶體發展動力。四是增加貸款審批許可權。將小企業評級、授信許可權下放到縣支行,中型企業審批權放給二級分行。五是解決客戶經理的交通工具問題。建議以工作站或小組為單位配備必要的交通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