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典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38W

隨著我國高新區的快速成長,國內出現了許多發展較好的高新區值得借鑑,本文調研分析了廣州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無錫高新區、武漢高新區、成都高新區等5個典型的園區。

我國典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研報告

1.廣州高新區——集聚效應帶來的飛躍

(1)園區概況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1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實行“一區多園”的管理體制,由廣州科學城、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和南沙資訊園組成。2005年6月經國務院重新稽核,廣州高新區面積被確定為37.34平方公里,其中廣州科學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園12.4平方公里、黃花崗科技園1.5平方公里、民營科技園0.7平方公里、南沙資訊園2.5平方公里。此外,廣州國際生物島是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的廣州生物產業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積1.82平方公里,由廣州市政府委託廣州高新區管委會開發、建設與管理。廣州高新區計劃向國家科技部申請擴區,將生物島納入廣州高新區規劃範圍之內。

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廣州高新區緊緊圍繞 “四位一體”的目標定位,即高新區“要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臺,成為搶佔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的指導思想,抓住機遇,精心運作,積極發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廣州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日臻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已成為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一區多園”體制優化發展格局

在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的思路下,按照“一區多園”規劃,廣州高新區由廣州科學城、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和南沙資訊園組成,總面積達到37.34平方公里。五個園區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空間佈局形態,最終與廣州市政府委託高新區管委會開發管理的廣州國際生物島,形成“五園一島”的發展格局。

其中,廣州科學城是綜合性核心園區,以規模化、高階化的研發和服務體系為發展重點,已建設成集研發、孵化、產業、商務、居住生活等一體化的綜合高科技社群,成為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合作、搶佔技術制高點的前沿陣地;天河科技園的目標是成為支撐珠三角地區軟體和通訊產業發展的創新平臺;黃花崗科技園以資訊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支撐高新區的創新發展,成為引領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龍頭和文化創意產業新興業態的源頭;廣州民營科技園,將建設成為區域民營科技企業的總部基地、民營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和搶佔市場的前沿陣地;南沙資訊科技園已成為與港澳以及國際技術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與平臺。

——集聚效應驅動形成六大產業叢集

隨著園區集聚效應的不斷增強,廣州高新區吸引了大批科技企業紛紛進駐,呈現出各類創新型企業加速集聚、快速發展的勢頭。

不僅吸引到了微軟、IBM、英特爾、索尼、松下、飛利浦、西門子等國際巨頭,威創日新、京信通訊、海格通訊、粵晶高科等一批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本土民營科技企業蓬勃發展,四個國家級的生物產業研發中心及方欣科技、京華網路、華南資訊等一大批知名軟體企業也應運而生。同時,誕生了迪森熱能、粵首實業、廣州華德等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新能源行業領頭企業,網易、神州數碼、友邦資訊、漫友傳媒、九州傳媒等企業在快速成長,新材料、先進製造領域的企業也不斷髮展壯大。

各具特色的創新型企業集聚,為廣州高新區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使區內的高新技術產品達到近2000項,逐漸形成電子資訊、生物、新材料、先進製造、新能源及環保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六大主導創新產業叢集,先後榮獲國家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等稱號,成為了引領整個珠三角高新產業發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階產業帶來高速發展

企業和產業的高水平集聚,帶來的是廣州高新區的快速發展。2008年,廣州高新區實現營業總收入達1985.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實現工業總產值14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億元的產出,創造了珠三角高新區發展的奇蹟。

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廣州高新區還形成了以總部經濟、資訊服務、檢測認證、科技研發、金融創新、現代物流、創意產業等八大類服務業專案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建立起一條從研發到中試再到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和區域的自主創新步伐。

此外,廣州高新區還將以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先導區、宜居城市示範區、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三區”為目標,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自主創新示範區。

值得關注的是,按照規劃,在2015年前,廣州高新區將力爭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產值100億元級高科技企業、50家10億元級高科技企業、50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還計劃對科技園完成投入200億元以上,用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專案配套資金、創業人才發展基金等。同時,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科技創新,加強對創新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援,力爭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1000億元。

(3)經驗

——高技術產業的集聚發展有利加快經濟增長速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增強區域創新能力;

——高技術產業集聚的重點在於培育創新性的網路體系;

——高技術產業集聚形成的.主要動因在於,利用特定地理區域內密集化的專業化勞動力和技術,獲得便捷的資訊傳遞和服務,享受最優的區域政策;

——產業集聚更有利於小企業,使其從產業集聚的外部經濟效應上獲利。

2.西安高新區——資金問題不再是瓶頸

(1)園區概況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首批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在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擁有民族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經過20年的發展,西安高新區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叢集初具規模。以積體電路、通訊、軟體服務外包、半導體、光伏、電子元器件為核心的電子資訊產業優勢突出,發展強勁,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長性、高競爭力的產業叢集。以現代製藥為雄厚基礎的中藥提取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以研發設計、資訊服務、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創意產業等為重點的創新型服務業日益活躍。隨著西安高新區“515”龍頭企業扶持計劃(即著力扶持5個年營業收入過100億元,10個過50億元,50個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培育計劃的實施,西安高新區將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龍頭、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

(2)主要措施

——招商引資內外兼修

內部市場化戰略,強調的是培育型創新,即通過科技資源與市場的有效對接,讓科技資源和科技人員從深宅大院裡走出來,面向市場配置資源,創辦企業,並利用市場化手段取得融資和發展。

外部資本化戰略,強調的是結合型創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視野,面向全球配置資源,大規模地走出去,向世界推薦和營銷城市、資源和專案,從而引進全球的資本和人才,使自身優勢資源與外部資源實現完美結合。

西安高新區根據國內外產業轉移與調整的現實,靈活地進行了招商體制的改革,分設了針對性強的多個招商部門,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政策,特別是他們實施的“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和“圍繞產業叢集招商”戰略,成效顯著,引人矚目。

——完善的投融資體系

政策促進:制定實施《鼓勵和吸引創業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的若干政策》、《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貸款擔保補貼暫行辦法》、《鼓勵扶持企業對外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的暫行辦法》等政策,優化政策執行流程,增強政策激勵效應。

引進聚集:把引進投融資機構作為管委會重要的招商工作指標,列入年度計劃給予考核;建立政府投融資引導母基金,參股創業投資和信用擔保機構;對投融資機構聚集區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及政策舉措。

創新推動:鼓勵國內外企業和個人建立創業投資企業;積極開展產權、股權質押擔保貸款等業務;精簡行政管理對投融資服務機構的審批內容和流程;重點建設企業商業信用體系;加大管委會對企業上市、上櫃的支援和服務力度。

網路資訊:建設了高新區金融、投資、擔保、保險業協會等一批投融資服務企業網路組織;建立投融資服務管理機構與投融資服務企業間的定期聯絡制度;

建立了西安高新區投融資服務網站。

交易平臺:通過引進外部專業機構組建、啟用原有失效交易平臺的活力、政策鼓勵和財政補貼等措施,建設市場化、社會化投融資服務組織和資訊網路,形成投資平臺、貸款平臺、擔保平臺、保險平臺、技術和產權交易平臺等多種型別的投融資服務平臺。

示範引導:整合優化高新區科技創業孵化資源、創業投資資源和創新擔保資源;設立創投和擔保基金,實行參股經營、市場化運作模式,服務不同階段科技企業的投融資需求,提升本地投資和投資管理水平。

信用環境:設定管委會主導的“高新區企業誠信聯盟”,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講誠信企業進入,建立起高新區企業信用等級制度;建立“高新區投融資服務網站”平臺及高新區企業徵信系統,維護園區信用環境。

組織保障:組建西安高新區投融資發展領導小組,並下設顧問組和高新區投融資發展工作辦公室。

表 1 西安高新區組織架構及其職責

組織

組成

職責

西安高新區投融資發展領導小組

除管委會相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外,吸收高新區投融資管理和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士參與

每年向主任辦公會提交高新區投融資服務發展情況的報告,對高新區投融資服務體系建設向管委會主任辦公會提出決策意見,受主任辦公會委託對投融資政策使用財政資金的專案予以審查批准,對管委會有關部門促進投融資體系建設的工作予以檢查和指導

顧問組

高新區內各類投融資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

發展領導小組就專項決策意見向顧問組諮詢,或以政府採購的方式委託顧問組向其提供專項研究報告。

高新區投融資發展工作辦公室

——

承擔領導小組、顧問組的文祕、溝通、協調、會議組織工作;依照領導小組的決議和要求承擔投融資服務企業網路組織和“高新區企業誠信聯盟”的組建和指導工作;承擔“高新區投融資服務網站”建設和日常維護工作。

(3)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