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農資金管理調研報告的範文

才智咖 人氣:1.81W

第一篇:支農資金管理調研報告

支農資金管理調研報告的範文

加強財政支農兩基工作,完善支農資金管理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農村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民素質,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強財政支農兩基工作,完善支農資金管理,改變農村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對財政支農兩基工作,支農資金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財政支農兩基工作、支農資金管理情況與取得的成績

(一)注重建設,不斷夯實財政管理基礎

我市財政部門以加強“兩基”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財政精細化管理,強基礎、促發展、惠民生,為服務農村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著力構建鄉鎮財政新體系。以加強鄉鎮財政建設為突破口,注重發揮鄉鎮財政就地服務和就近監管的優勢,著力實現鄉鎮財政從“收錢”到“發錢”、從“管錢”到“管事”的歷史性轉變。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實行市級財政對鄉鎮財政機構垂直管理,穩定鄉鎮財政機構和人員,加強鄉鎮財政統一管理和業務指導。

(二)加強管理,構建“四位一體”支農資金管理體系

我市財政部門按照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管理、財政監督“四位一體”的精細化管理工作思路,積極構建“四位一體”支農資金管理體系。把預算編制作為支農資金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工程,著力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把預算執行作為支農資金精細化管理的關鍵環節,著力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時效性;把績效管理作為支農資金精細化管理的根本目的,著力提高財政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把財政監督作為支農資金精細化管理的有力保障,著力提高財政監督的規範性和嚴肅性。通過構建“四位一體”支農資金管理體系,加強了支農資金管理,取得較好成績,獲得社會良好反映。

(三)細化鄉鎮財政職責範圍,規範業務管理和操作流程

我市財政部門建立規範化鄉鎮財政所,全面規範鄉鎮財政組織機構、隊伍建設、業務工作、基礎設施和內部管理,逐步建立以服務農村、服務農民為核心的鄉鎮財政服務工作機制,促進惠農惠民政策落實,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和農民群眾的認可。

(四)注重實效,提升管理水平

我市財政部門加強資訊化建設,有力推動了財政管理從市級到鄉鎮的業務運轉流程化、資金監督網路化、業務處理自動化和決策支援科學化,使全市財政工作整體邁入自動化更強、整合化更高、協作化更優的管理軌道,明顯提升財政精細化管理水平。

二、財政支農兩基工作、支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產生的原因

(一)惠農補貼專案過細

由於惠農政策涉及農、林、牧、漁、副等產業,覆蓋財政、民政、社保等諸多領域,惠農補貼專案過細,造成主管部門多,投資渠道廣,審計機關難以弄清專案資金的來源,查清資金的數額大小,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不便於對資金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容易產生資金支配的隨意性,沒有完全按規劃要求實施,

(二)專案資金使用分散

我市農業農村投入渠道較多,涉及發改、財政、國土、扶貧、農業、林業、水利、漁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部門,支農資金來源分散,不同渠道的資金在使用方向、實施範圍、建設內容、專案安排等方面有相當程度的重複和交叉。

(三)制度執行不夠嚴格

我市各部門預算編制還不夠規範、國庫集中支付不夠到位、資金審批程式不夠嚴格、國庫直接支付沒有全面推行。如部分預算單位由於事前立項不嚴格,論證不充分,專案申報計劃和實施方案缺乏可行性,導致在年度預算指標下後還存在專案之間進行調整的現象;鎮區申報的專案工程概算不準確,遠大於實際完成的工程量;鎮區水利工程計劃調整範圍大;實際執行中由於鎮區工程進度不一,計劃調整範圍較大。

(四)制度設計有待完善

一是分配的隨意性較大,部分補貼性質的農口專項資金沒有制定補貼標準,資金分配時缺乏比較規範的標準和依據,分配的隨意性較大。二是專項資金用途過於專一。各項資金制度都規定專門的用途,實行專款專用,鎮區財政難以統籌安排使用。三是專案資金配套難。

(五)資金無償投入多

我市近年來對農村相繼投入低保資金、民政救助資金和開發扶貧資金等,但一些部門領導將各類資金混為一類,對資金投入批示干預過多,沒有嚴格按預算投入使用。支農資金投入拘泥於就扶貧而抓扶貧,對支農資金缺乏深層次開發利用,沒有從開發農民思想,拓寬農村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作文章,無償投入使用的多,支農資金使用效益不夠高。

(六)監管仍有薄弱環節

一是在資金管理使用上,容易出現管理不細緻、不及時、不到位,導致資金被擠佔和挪用。二是聯合申報專案制度執行不嚴。三是在專案稽核與資料稽核上,由於管理者責任心不強,出現虛所工程量或工程專案套取財政補助資金現象。

(七)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一是隨著財政支農惠農資金量的增加、管理要求的提升,無論是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支農專案庫管理、還是財政支農資料統計分析和惠農補貼發放資料的錄入、資金跟蹤問效,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單靠市財政局農業科負責資金管理的三四個人,只能疲於應付,難以完成。二是鎮區財政所基礎管理任務重。三是基層農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設定惠農補貼專案,提高專案資金使用效果

針對我市惠農補貼專案過細、專案資金使用分散的情況,我市各部門要加強調研,通力合作,結合長期規劃和近期目標,全面整合惠農補貼專案,切實提高專案資金使用效果。當前可考慮對有開發價值的專案如農村的能源建設、生態建設、“六小工程”等優先發展,其他專案有序發展,切實增強支農資金的效果,形成支農資金向規模經營發展的長效機制。從廣泛性扶持向擇優性集中扶持方向發展,加快發展扶持“三高”農業,開發名、優、特、稀新型產業,使支農工作取得實效,促進全市農村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二)創新財政投入機制,提高支農資金預算比例

我國屬於開發中國家,又屬於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必須長期關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市要從戰略意義的高度上認識“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加快農村的發展,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積極調整財政支農政策,有效增加財政資金支援“三農”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要調整支出結構,轉變支出方式,拓寬支援範圍,提高支農資金的預算比例,特別是增加支農生產、發展科技、改善基礎設施、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投入,調整土地出讓金用於土地治理的金額,促進“三農”發展。

(三)調整職能,加強支農資金歸口管理

為了有效克服支農資金分散重複使用,我市要理順支農管理部門,重新調整各部門的職能分工,如發改委、財政局等綜合職能部門不再分配支農資金、審批涉農專案,主要負責“三農”發展規劃、戰略、政策的研究,而將預算的具體執行、專案的具體審批、專案的組織實施等職能劃歸相關職能部門,避免各部門之間相互爭利。要簡化辦事程式,使支農資金管理清晰、用途清楚、職責明確,加大支農資金歸口管理力度,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規範支農資金的申報辦理,減少中間環節,減少層層滯留支農資金,擠佔挪用支農資金,形成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管理規範、運轉有序的支農資金使用管理的有效機制。

(四)規範運作,完善專案資金管理

要研究制定《支農資金整合專案管理暫行辦法》等檔案,對支農專案實行統一制定規劃、統一申報專案、統一安排資金、統一實施專案、統一竣工驗收、統一監督管理,在專案管理上,要推行專案公示制、專案法人負責制、重點工程專案建設招投標制、專案建設監理制,從規劃論證、招標投標、組織實施到竣工驗收都統一嚴格把關。在支農資金報賬上,要實行財政報賬制、預算評審制、跟蹤問效制、政府採購制和竣工審計制,做到專人、專賬、專戶管理,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的財務跟蹤,規範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要設立財政統一專戶,由市財政將整合資金直接劃入專戶,根據專案合同、專案計劃和專案實施進度實行報賬制管理,並對專案資金採取分期撥付和直接補貼兩種方式,避免產生專案資金被擠佔截留挪用的現象,確保支農專案的正常實施。

(五)積極主動,發揮財政部門協調作用

財政部門要積極主動,研究提出支農資金投入的重點區域和專案,做好政府的決策參謀。要與各涉農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共同協商支農資金的使用管理問題,共同推進支農資金整合工作。要按照“減少交叉、權責一致、強化協調、增強服務”的原則,調整和歸併部門職能分工,理順投資主管部門和財政主管部門在支農資金管理方面的職能定位,對支農專案實行相對集中管理,逐步實現由財政部門統一撥付支農資金,強化統籌協調,避免重複投資和分散投資,歸併支出事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資金效益。

(六)加強監管,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果

在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果上,一要創新資金執行機制,設立專戶直接撥付。針對支農資金難以及時撥付到位,各部門存在索、拿、卡、要行為,為保證支農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要設立支農專案資金管理專戶,簡化報賬程式,減少中間撥付環節,直接將預算內的支農專案資金撥付到各鄉鎮的財政支農專戶上。二要創新支農資金的執行管理,規範資金賬戶管理、資金報賬管理、物資採購及調撥管理等相關內容,防微杜漸,確保支農資金使用規範、安全、高效。三要創新監督管理機制,嚴格審批報賬手續。要加強支農資金的後期跟蹤管理,不斷加大支農專案資金的審計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由專案主管部門會同相關單位的第一責任人對專案予以驗收,並由驗收負責人簽署驗收合格意見,再由實施專案的單位和鄉鎮憑驗收合格證到市財政局報賬中心填寫報賬審批表,申請辦理撥款手續,最後由市財政局報賬中心上傳申請審批撥付。

(七)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

隨著財政支農資金的增加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基礎管理任務日益繁重,單靠現有市財政局農業科和鎮區財政所的人員難以完成支農資金管理任務,保證不了支農資金管理質量,需要適當考慮增加人員編制,以完成支農資金管理任務。同時,針對基層農財隊伍整體素質還不夠高的實際,切實加強學習培訓工作,通過學習培訓,提高基層農財隊伍的政治思想與業務技能素質,能夠做到切實按照黨和國家的支農資金政策,做好支農資金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支農資金效益,促進“三農”事業發展。

第二篇:支農資金管理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連續六年下發了有關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央1號檔案,制訂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方針政策,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大量的配套政策措施。我市地處珠江三角洲,是一個農業大市,為落實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為用足用好各級支農惠農政策和資金,確保財政支農專案資金髮揮最大效益,進而有效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市隨著全市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規模不斷擴大。2014年全市財政預算內資金.億元投向“三農”,同比增長%,財政用於新農村建設配套資金萬元,支農力度前所未有,支農資金為歷史之最。我市“三農”投入的加大,對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調研從我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基本情況入手,深入查詢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不足,並針對不足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以推進落實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可靠保障。

一、我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強農惠農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以來,我市全面慣性黨中央1號檔案,不斷加大了財政支農資金對“三農”投入,促進了農業、農村快速發展。

(一)著力打造資金安全執行通道

我市實行財政資金自上而下的封閉式資金撥付。在市級層面上,上級下達和本級預算安排的農業財政口支農惠農資金走向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各項直接發放的支農補貼資金,主要包括農作物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全部由市級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到代理金融機構,通過“一折通”發放,只要申報、公示、稽核程式到位,補貼政策就能全面落實到位。二是各項間接惠農補貼資金,主要包括農機購置補貼、動物疫苗補貼資金、糧食良種補貼、轉移培訓補助資金等,主要通過政府招投標和國庫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商。三是專案建設資金,包括用於農業、林業、漁業、扶貧開發等專案資金,除少數特殊專案外,一般都要求實行市級財政報賬制或委託鄉鎮財政所報賬制。

(二)著力健全管理制度建設平臺

管理制度建設是財政部門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礎。市財政局從健全和完善制度建設入手,構建了一整套科學合理、層次清晰、分工明確、覆蓋全面的支農惠農資金管理制度體系,彙編印發各地執行,確保支農惠農資金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縣、區結合當地實際,對各項支農惠農資金管理也都制定了具體操作辦法,在制度建設層面上實現了“無縫對接”,有效地防止了管理制度“缺位”現象。在實際實施中,縣財政局針對近年來農業自然災害頻發,農業救災資金管理“缺位”現象,及時制定了《防汛救災資金物資管理使用暫行辦法》。縣建立了《財政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的跟蹤反饋制度》和《基層財政所農業專管員制度》,確保財政支農惠農資金始終處於有效監控之中。縣針對前些年財政監督發現的問題,積極制定整改措施,從制度建設入手,制定了各類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利用會議、檢查、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贏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援,資金管理明顯加強。縣、縣、區、區、區等地財政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和支農投入重點,進一步細化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扶貧開發、支農資金整合等一系列專項資金撥付程式,制定管理辦法,為管好用好財政支農資金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著力構建部門聯合共管機制

實踐證明,支農惠農資金的`監督與管理,不是財政一個部門的事情,應按照各級政府部門職能劃分,建立財政和農口部門職能相匹配的聯合共管機制。為此,市財政局制定了《關於加強財政支農資金責任管理的實施意見》,按照“誰審批、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市、縣、鄉財政與農口部門各自在財政支農資金監督管理和使用中的責任,通過行政處罰、績效分配、工作考核等方式,不斷強化管理責任追究,做到專案建設有人管,資金風險有人擔。如縣的縣、區、鄉三級層層簽訂責任書,把惠農補貼落實情況納入綜合目標考核。縣財政局在《關於印發加強財政支農資金責任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中,還增加了“鄉鎮人民政府責任”條款,使責任體系更加完善。縣制定了《縣加強財政支農資金責任管理實施辦法》,建立縣政府統一領導、財政部門和農口部門通力協作的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各自應承擔管理責任,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追究責任。

(四)著力推行專案資金跟蹤監管

我市建立財政支農資金“專管員”跟蹤監管機制,嚴格實行專案法人制專案招標制、專案監理制、專案驗收制、縣級報賬制、進度撥付制、跟蹤監管制,堅持事前、事中、事後全程跟蹤監管,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確保財政支農資金安全執行。如縣通過嚴格實施扶貧專案招標制、支農專案監理制、資金縣級報賬制、資金財政監管制,全程跟蹤管理,近年來審計結果沒有出現大的違紀違規問題。區建立財政預算、執行和監督“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縣積極採取“動態跟蹤、全程介入、嚴格監管、及時預警”的辦法,聯合農口部門開展經常性專項檢查,加強對救災和灌區、“民辦公助”等專案建設資金的跟蹤督辦,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問題資金”概率大大減少。

二、我市財政支農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投放與跟蹤不配套

近年來,我市政府的財政支農資金逐年增加,惠農政策覆蓋了農、林、副、漁等各個產業,涉及到財政、民政、交通、社保等諸多領域。不同渠道的支農資金在使用方向、實施範圍、建設內容等方面,有一定的重複交叉,出現多頭管理。由於投入多,跟蹤管理少,支農資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難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二)支農資金投放形式單一

現行的各項支農扶持政策中,直接以現金方式投放的模式明顯增多,如退耕還林、種糧補貼、農村低保等,各級財政十分重視,都是要求採用“一折通”形式直接發放到農戶。無償資金投放多,收到的社會效果少,沒有重視從開發農民思路,拓寬農村發展方面加以引導。新科技推廣應用少,沒有充分發揮支農資金在提高農業綜合發展能力方面的帶動作用。

(三)鄉鎮財政支農資金乏力

鄉鎮財政在支農資金管理方面處於弱化狀態。一方面,鄉鎮財政職能作用弱化。鄉鎮財政處於改革之中,在支農資金管理方面,縣、鄉財政部門責任不明,鄉鎮只是被動地按時按額發放資金,在資金使用管理方面很難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鄉鎮支農投入有限,沒有財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四)縣級報賬制度有待完善

財政專項資金報賬制是強化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措施。有部分支農資金採用報賬制管理。但在報賬過程中,縣級財政部門直接將資金撥付到專案實施單位,只接收合法合規的票據,對實際支出情況並不掌握,專案實施單位將不準列支或超範圍支出的單據換成正式發票報賬,造成套取專項資金的現象發生。

三、推進我市財政支農資金科學化管理的思考

(一)著力加大公共財政支農力度

一是完善財政支農投入方式。通過激勵等手段,調動縣鄉財政支農投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導向效應,綜合運用財政貼息、擔保貸款、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等手段,積極鼓勵社會各方面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投入,儘快構建財政支農多元投入機制。二是進一步加大對縣鄉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逐步減少指定專項用途的專案資金比重,逐步下放專案審批權,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統籌使用資金的主動權。三是全面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繼續鼓勵縣市以政府為主導,以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重大支農專案建設為平臺開展整合,對有實施方案、有整合專案、有實際效果的縣市統一組織績效考評,對整合支農資金取得明顯成效的縣市給予獎勵,充分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集聚效益和放大效益。四是繼續探索建立縣鄉財政與農口部門齊抓共管機制,規範支農專案聯合申報等制度,促進支農資金規範安全高效執行。

(二)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機制

一是建立支農資金管理主體責任制。在現行財政管理方式下,支農資金分散於縣局多個股室,管理分散,應明確一個管理責任單位,全面負責支農資金的專案管理和資金管理,組織指導鄉鎮支農資金的管理工作。二是充分發揮基層財政部門的作用。在縣財政統一指導下發揮鄉鎮財政管理作用非常必要。要從制度上明確鄉鎮財政管理職責。鄉鎮財政不僅要在資金撥付與使用上發揮管理作用,而且要參與專案的申報、施工和完工驗收等全過程管理。指導專案實施單位建立專案專賬核算。專案完工後,檢查督導專案單位公開公示專案資金執行情況,廣泛接受群眾監督。三是進一步完善縣級報賬制。堅持縣級報賬制,是行之有效的資金管理辦法。首先,要堅持參與專案管理。財政部門要確定專人自始自終參與專案各個環節的監督,工程驗收要有財政監管人員簽字確認。其次,嚴格稽核報賬單據和相關專案材料。對工程不完工,質量不達標,手續不齊全的專案不予報賬,杜絕非生產性開支和非專案支出,確保專項專用。最後,報賬制與財政改革相結合。採用政府集中採購、國庫集中收付等方式,根據專案計劃、施工合同、驗收確認等手續,直接將資金支付給專案施工單位或個人。

(三)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監督體系

一是建立支農資金使用約束機制。通過縣、鄉兩級政府間的財力分配來促進鄉鎮按規定使用財政支農資金。如發現改變資金使用方向或挪用支農資金等行為,縣級財政部門可採用扣減財政撥款或減少下一年度支農資金分配額度的辦法予以調整。二是建立支農資金使用考評機制。建立考評機制,目的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財政服務水平,不斷促進專案有效實施,農民明顯增收。考評指標包括專案考評和財務考評。專案考評的主要內容可包括:專案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創新性,組織管理情況,專案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等。財務考評包括資金預算合理性,資金配套落實情況,實際支出情況、財務管理狀況等。三是建立支農資金使用審計機制。利用財政部門內審機構或者外部審計部門進行支農資金的專項檢查審計。檢查支農資金申報、立項、執行的合理性;檢查支農資金籌集的合規性,檢查支農資金使用的效益性,調查研究支農資金違紀現象發生的環節和手段,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措施,確保支農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四)制定“十二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規劃

應制定“十二五”時期財政支農工作規劃,結合本市財政支農實際情況,對下一階段財政支農資金的執行情況和產生的效益狀況進行規劃,對現今仍存在的支農問題,提出加強下階段支農資金管理的建議,發揮財政支農資金應有作用。財政支農工作規劃,重點可根據階段性支農資金的投入與生產情況是否達到效益的最優化進行規劃。不同的財政支農資金有不同的投入目的,規劃過程中應明確專項資金投入的目的是什麼,以此有針對性地開展計劃。一般而言,農業專項資金的規劃有三種效果:一是利用財政支農資金取得的直接經濟效益;二是社會效益;三是生態效益。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能截然分開,因此,支農資金規劃時應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