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舊村改造向服務型社群轉型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1.92W

隨著改革的深入,經濟的發展,農村舊村改造、社群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成為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和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途徑,居民對社群服務、社群安全、居住環境、文化生活、醫療衛生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社群建設的任務越來越重。如何科學民主地管理,打造服務型社群,讓舊村改造的成果發揮更加充分,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為了進一步加大社群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群,全面提高農村社群居民生活水平,探索適合社群管理服務的新路子,我以任職村浚東為例就農村社群管理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走訪、徵求建議和意見、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充分聽取所在街道和社群居民不同意見。調研期間共走訪街道部門5個,居民16戶50人,外出參觀學習2次,各拆遷還建村內部交流5次。在此基礎上,本人經過認真梳理、總結,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關於農村舊村改造向服務型社群轉型的調研報告

在統籌城鄉發展中,農村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打造服務型社群的新路子。調研發現,農村社群化一方面統籌了窮村與富村的經濟資源,一方面統籌了鄉村和城鎮的社會管理功能,無論在發展城鄉經濟還是實現有效社會管理方面都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社群基本資訊

(一)社群建設情況

浚東社群位於平邑縣城東1公里,西鄰浚河,社群共有人口613戶,2163人,社群兩委幹部4人,耕地面積1600畝。2012年浚東村被縣委、縣政府納入縣東城新區建設規劃範圍,3月23日,搬遷工作啟動,用2個月的時間,共搬遷房屋1012位,利用10個月時間,42幢樓16餘萬平方米安置房全部竣工。現在,浚東居民已經全部入住。浚東紮實開展“便民服務、醫療保健、文化體育、適齡教育、治安消防、商貿物流、環境保護”等“七進社群”活動,投資600餘萬元建成了3600餘平方米的社群綜合服務中心。其中,社群便民服務大廳600平方米,社群超市600平方米。投資80萬元建成了2000餘平方米的文體活動廣場,設有籃球架、門球場、健身路徑、休閒涼亭等設施裝置。投資270萬元建成可安置44戶老年人居住的幸福院一處。投資300餘萬元建成800平方米集社群醫療衛生、老年人日間照料於一體的高標準康復中心。其中,床位60張。先後投資50多萬元,新建生活超市和大型糧油蔬菜批發市場2處,投資300萬元新建街心花園、綠地休閒廣場2處,配套健身器材200套;栽植各類樹木200餘株,新增綠化面積3.3萬平方米;新建日處理能力20噸的汙水處理廠一處,鋪設汙水管道200米;協調奧德燃氣以優惠價格安裝入戶,一期燃氣入戶600餘戶,鋪設燃氣管道3000餘米。

(二)社群工作人員情況

社群共有黨員70人,社群“兩委”幹部5人,街道選派“第一書記”2人,社群村官1人,其他負責計劃生育、黨建、民政、綜治、物業管理等聘用人員共20人,樓棟長42人,社群保潔人員4人。

(三)社群管理情況

多方籌措資金500餘萬元,建成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各項功能設定一應俱全的`社群綜合辦公服務中心。在綜合服務中心內設立了志願服務工作站、農業綜合服務站、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黨組織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群眾工作辦公室、村務監督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婦女兒童活動室、文體活動室、圖書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室、老年活動室、警務室等服務辦公機構,並配備了設施裝置,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投資10萬元配套開發浚東社群規範化建設智慧軟體“一點通”服務平臺。設定了專人負責黨建、計劃生育、社會事務、物業管理、群眾工作、綜治、消防、婦聯、團委、統戰、老年人工作等。

二、社群管理執行情況

(一)拓寬管理渠道,完善社群服務。積極開發社群規範化建設智慧軟體“一點通”服務平臺,平臺開設了社群事務公開、社群黨建、聯絡服務群眾、小區廣播、服務監督、物業管理等8個欄目,初步實現了居民管理網格化、服務群眾常態化、民主監督智慧化、黨員管理積分化和物業管理標準化,打造黨務、村務一體化管理系統,提升了社群管理水平和社群服務檔次,給社群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通過該平臺,社群管理服務人員實現了便民服務的網路資訊化辦公,並通過社群貼吧和黨務、村務公開實現社群管理和服務的公開化、陽光化,真正實現社群居民自治、基層民主決策。以此為契機,完善社群事務管理的各項規定和居民辦事的各項流程,規範管理和服務執行程式。並專門設立了黨建園地板塊,結合遠端教育、黨建活動日實施對黨員的動態化教育和管理,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提升黨員素質。

(二)實行社群居民的網格化管理,細化居民管理服務。全社群居民以樓宇為大網格,以樓棟為小網格,每棟樓根據個人表現和樓棟居民推選綜合考慮選派一名樓長,負責本棟樓政策宣傳、民意收集和矛盾調解等工作,並配合本棟樓聯絡幹部開展工作。

(三)社群積極配套科學現代的物業管理制度,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和服務。為了保障社群服務落到實處,設立為民服務大廳,解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真正實現“一站式”辦公,同時實施為民代理服務,對於社群無法處理的事務,通過記錄在冊統一由社群服務人員代理村民到街道、供電單位、派出所等單位辦理,並及時通知回饋辦理過程和結果。為保障居民事務落到實處,社群實施服務監督、反饋制度,設立了便民服務監督臺,創設了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保障居民事務諮詢、辦理、委託代辦、結果通知、意見反饋全程監督。促進了村級幹部由傳統“管理型”向現代“服務性”轉變。

(四)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全面提高社群工作效率。街道選派兩名“第一書記”掛職,全面協助社群管理計劃生育、黨建、綜治、違法建築、勞保等事務,為社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社群狠抓社群自身服務人員教育,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促進的工作方針,組織全體成員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外出參觀考察,進一步提高了社群幹部對社群工作的認識,開拓了視野,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社群各項功能逐步趨向完善。社群全面完善社群各項功能,社群黨建、社群精神文明、社群治安、社群服務、社群文化、社群衛生、社群計生、社群保障等機制運轉良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功能,基本達到社群服務的要求,健全了社群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了“平安社群”、“文明和諧小區”、“幸福院”、“鄰里守望1+1志願服務活動”、“七彩小屋”關愛留守兒童、“義診活動”等系列建立活動。強化了“社群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文明意識、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推進了社群共駐共建工作,合療、衛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實現了社群資源共享、快速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積極打造服務型農村社群以來,成效明顯。但同時,農村在建設服務型社群中還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進一步完善。

(一)社群管理工作的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首先,社群居民自治功能尚未到位。通過調查發現,各社群服務中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群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性、自治性沒有得到體現。尤其是在社群服務層面,除物業管理、活動開展較為完善外,其他事物基本未開展。其次,社群工作任務繁重。社群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群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要求社群進行大量的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社群來執行。還有社群承擔了街道許多部門的上級迎查、現場會等檢查工作,這使得居民自治和服務居民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二)社群業務經費不足。自社群建設之初,各級政府部門給予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援,但是由於社群建成後,社群集體經濟發展剛著手部署,集體收入事項較少,社群業務經費捉襟見肘。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社群要做好社群治安、社群教育、社群文體活動、美化社群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有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資訊和資料,建立臺帳等檔案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上社群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日常的上網費和消耗,政府部門部署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等支出繁多,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通過調查發現,各社群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但社群專職工作者承擔的工作繁重,每個人僅有1000元左右的月收入,直接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影響了社群服務的成效。

四、改進對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