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92W

《走進新課程》是200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朱慕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一

當前,我國正進行著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場變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其根本途徑是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的平臺。這對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習慣、教學方式、現有的知識儲備、資訊科技等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因此,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轉變傳統角色,否則,將會在課程改革中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正發生著新的變化。學習了《走進新課程》這本書,我對如何做新時期的教師進行了反覆思考。以下就是我思考的結果。

一、善於吸收——做學習型教師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要求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每位老師都會體會到知識的睏乏。現在的課堂是開放的,無法預見的,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怎樣對答如流?所以,新課改要求我們終身學習,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並完善教育教學行為。

二、長於研究——做反思型教師

從先進的教育理念到課堂的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嘗試、不斷反思和不斷實踐的過程。上完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今天這節課,學生收穫了沒有,老師收穫了沒有,課的哪一個環節處理得特棒,哪一個環節還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實用就行。如果教師能做到長此以往、堅持不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個性的教育教學風格,每節課都會有新意,有亮點。

三、勇於奉獻——做敬業教師

敬業精神是對教師最重要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把教育工作當作職業來看,更要把它當作事業從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態度,去奉獻著自己的愛心、真心、熱心,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這才不愧為人師。

四、敢於探索——做創新型教師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為一名創新型教師要能夠安貧樂教,甘於奉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歸國後,拒絕高官厚祿,創辦鄉村師範,他赤著腳,穿草鞋,與學生一起種菜、施肥,把每一分錢都用在教育事業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來教育孩子。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們的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師德豐碑。其次,對學生要傾注全心的愛。第一,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博愛之心。第二,教師對學生要以誠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動學生。老師必須丟掉師德尊嚴的“面具”,不能以虛言欺騙學生。第三,教師愛心應表現在對待學生的寬容上。第四,教師的愛心表現在對待學生的責任感上。

(二)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惟師”、“惟書”,禁錮學生頭腦,是我們當前課堂教學中扼殺學生創造性的一個重要弊端。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有些老師要求學生一切以課本為限,一切以教師為準,教師主宰一切,包攬一切,不準越雷池一步。這就必然把學生置於被動的學習地位,扼殺創造力並壓抑個性的發展。《新課程標準》已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這是高瞻遠矚的。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

(三)具有創新能力

一些有識之士預言:誰掌握了21世紀的創新教育,誰就會贏得21世紀競爭的主動權。這是很有道理的。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創造。人類天賦才能超越了萬物,是因為人類有了創造力,於是萬物皆為人所用,人被成為“萬物之靈”。現在的時代,是向大腦要財富的時代,如何產生財富?這主要是源於人的創新能力。要培養創新能力的人,教師首先要具備此能力,聯絡到實際工作和學習中,我想,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首當其衝的。

新課程是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挑戰,同時也是促進教師自身發展不可多得的機遇,我們要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課改實驗的領頭雁。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二

今天我把《走進新課程》這一書看完了,合上書仍覺得意猶未盡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於理論上的說教,讓人無法真正瞭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

讀了該書,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明燈,的確是受益非淺。以下就自己所讀的關於教學的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關於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模糊,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

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應,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

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禁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

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忽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氛圍。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於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則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

《走進新課程》讀書筆記三

《走進新課程》這一書看完了,合上書仍覺得意猶未盡深有感觸,於是把我的感想寫了下來。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與富有個性的理解與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模式的變革。課程改革,要改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要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要學生在探究和發現中去學習,從而形成一種自主學習能力。

二、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進步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也就是說,評價學生的方式應該多元化,更能反映學生學習全過程。

雖然有極個別的學生狀態不太理想,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他們在本質上並不壞,這是大多數老師都承認的事實。那麼為什麼我們還經常聽到老師們報怨我們的學生呢?我想這其中有一個觀念的問題,有一個衡量學生的標準問題。我們的老師,大多還是以學習成績去衡量學生,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們有很多老師在這一點上觀念依然是陳舊的,依然是抱著“唯分數論”的觀點。

應該說,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這是沒錯的,可是這個學習不僅僅包含文化知識,它更應該包含學習做人。而我們的老師卻只是以其中的一點——分數,去要求學生,衡量學生。有的老師開玩笑說:“學生怎麼了?我們不就學習不好嗎?你幹嘛還老盯著我們的學習呀?”我想這很說明問題。如果一位教師真的為學生著想,真的站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角度去想問題,那麼,他關注的就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品德養成教育,更應注重的是學生的做人教育。教育到底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不能不是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

校長有一句話說得好,“課改課改,其實要改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教育者本身,是教育工作者頭腦中的陳舊觀念”,而這最根本的一點,我想就是我們的育人觀念,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希望藉著這次課改,能真正地轉變“唯考試論”“唯升學論”的觀念,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教育的本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