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伴你走進音樂殿堂論文

才智咖 人氣:9.7K

本次音樂課程改革,是教育部根據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與國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理論與實踐上的又一次新的探索,本次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不但為學生全面深入地學習音樂提供了條件,也為提高教師教育專業提供了重要契機。

新課程伴你走進音樂殿堂論文

我校於2005年9月,在高一年級實施了新課程的改革試驗。我們選用了人民音樂出版社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合編的教科書——音樂鑑賞,它有利於學校充分利用教師、教學場地、裝置等資源,讓學生從多個層面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從各個角度體驗音樂、感受音樂。本學期我們開設了《音樂鑑賞》模組,通過教學,對新課程改革體會如下:

一.民間音樂

本次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無論國內也好、國外也罷,最大的變化,是大膽地採用了較多的傳統民間音樂作品。開始幾節課,學生覺得教師播放的音樂作品非常“土”,有的都“土”得掉渣,學習興趣不是很濃,還有個別同學直接對我說,他們不喜歡這樣的音樂。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每節課中都設計了很多問題,舉各種例子,讓學生進行討論,參與到音樂中來。聽賞時,多讓學生體驗、感受音樂,腦海中呈現與音樂有關的畫面或片段,再讓大家用語言複述出來。很多民間音樂作品,大都用地方方言演唱,學生不易聽懂,我就用曲中方言(雖然不很準確,但意思到了)帶領學生朗讀歌詞,大家覺得好玩,很有意思,激動不已,積極性一下被調動起來,練習時非常認真,很短時間就聽懂了歌詞,學會了唱腔。聽賞“王大娘釘缸”時,學生看著歌詞都聽不清楚,因為這段唱腔不是在錄音棚裡錄製的,而是在演唱現場錄製的。就此告訴學生此段音樂純樸,自然。聆聽第二遍時,比較旋律和哪首流行歌曲相似?大家聚精會神,生怕漏掉一個音符,聽罷,再和我一起唱旋律,學生馬上聽出和《好漢歌》相似。原來流行歌曲也是來自民間!

“呼麥”和“和聲”教學相結合。我先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唱出do、mi、slo、do四個音,然後再同時唱出,告訴大家這就是“和聲”。接著提問:一個人能唱出和聲嗎?全班答:不能!這時我播放從網上下載的一段“呼麥”,暗示大家,這是一個人在演唱。同學們驚訝!低沉、渾厚的低聲部持續音上盪漾著優美的高聲部旋律。古老、神奇的“呼麥”演唱,使同學們永遠記在腦海裡:一個人也能唱出和聲來。

通過聆聽、欣賞各種傳統民間音樂,使學生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民間的,才是一切的源泉!

以往教材中的歐洲聲樂作品,介紹的大都是美聲唱法,且大段的詠歎調都是用原文演唱,學生沒興趣,新教材中,不僅有美聲唱法,還有其他幾種唱法。教學時,我用比較法,把“歐亞”唱法和我國現流行的原生態歌手阿寶進行比較;“約德爾”唱法選用“孤獨的牧羊人”和美聲唱法“月亮頌”相比,學生通過聆聽,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很快掌握了以上幾種唱法。包括我自己,也是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歐亞”和“約德爾”唱法,感受到新教材知識面廣,量大,不僅可以提高、豐富老師本身藝術修養,同時也讓學生從不同層面、角度,瞭解到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大大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面,對提高他們鑑賞音樂水平,有很好的幫助。

二、古韻傳奇

音樂鑑賞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聆聽又是音樂鑑賞最直接的體驗。新課程中,接觸到好多以前沒有聽到過的樂器所演奏的器樂曲。如“拉美音樂”一課中,蓋那笛、恰郎戈等古老的傳統樂器,音色柔美、獨特,在拉美音樂中使用廣泛;老教材中“歐洲音樂”介紹的都是西洋樂器,而新教材中加入了“風笛”,還介紹了蘇格蘭和愛爾蘭的風笛特徵;我們不僅聽到了安第斯高原的排蕭,還欣賞到了羅馬尼亞的排蕭;印度的薩郎吉、西塔爾、亞塞拜然的卡曼賈等等,它們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同學們通過各種不同樂器的欣賞,瞭解到了各國、各地的音樂、文化、歷史、風土人情,這些優美的音色,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三、圖片精美

開啟新教材,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彩印圖片:有交響樂隊、民族樂隊的編制、中西樂器的形制、少數民族歌舞、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陝北的黃土高坡、黃河壺口瀑布、廣袤的平原、江南民居、江南絲竹、廣東音樂、印度竹竿舞、印尼風光、非洲自然景觀、毛利人的舞蹈、蒲隆地聖鼓表演、風笛、排蕭表演、拉丁美洲自然風光、聖彼得教堂及管風琴演奏;美術作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保羅塞尚的靜物、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裡、雷諾阿的康威爾斯小姐像;還有一大批國內外音樂大師的肖像,等等等等,這些圖片精美、形象、有代表性。教學時,我注意讓學生把音樂和圖片相結合。聆聽《森吉德瑪》和《遼闊的草原》時,同學們邊聽音樂邊欣賞圖片,那優美、悠長的旋律,把他們帶進了美麗、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猶如身臨其境,享受著音樂帶來的美;圖片排蕭,使同學們瞭解到羅馬尼亞和祕魯排蕭的形制相差之大(祕魯傳統排蕭有一米多長,羅馬尼亞排蕭只有三十公分左右),所以發出的音響有所不同……

音樂是流動的,圖片是靜止的,這種“動”和“靜”的結合,對學生了解音樂背景、理解音樂內涵有著直觀的感覺,效果特好。

四、製作課件

新教材中,雖然文、圖、曲譜並茂,但它們還是靜止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提高鑑賞音樂能力,開拓音樂視野,我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製作課件,調動大家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鋼琴音樂奇葩”一課,只選用了兩首鋼琴曲(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和李斯特的愛之夢)。肖邦和李斯特都是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作曲家。先用課件打出文字,介紹浪漫主義音樂,強調浪漫主義音樂在音樂史中的重要意義。讓同學們記住:在浪漫主義音樂裡,反映了當時的作曲家們愛國的、民主的思想,反抗民族壓迫和社會壓迫,反對壓制人類的個性,他們關心人民的生活、民族文化和歷史,熱愛民族民間的文學藝術,他們更熱愛大自然。介紹肖邦時,用多媒體播放《一曲難忘》片段,在他十一歲時,看到波蘭囚犯被俄國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亞,氣憤地拍打著鋼琴,哭了,同學們被深深地打動著、震撼著;他還拒絕在沙皇屠夫面前演奏;與李斯特第一次見面,同學們永遠不會忘記:肖邦來到巴黎,李斯特正彈著他的作品《波羅乃茲》,這時,肖邦馬上坐到鋼琴旁,彈著旋律,李斯特彈伴奏,每人騰出一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初步瞭解肖邦和李斯特,再欣賞他們的作品《c小練習曲》和《愛之夢》,通過聆聽、比較,同學們對作品理解更加深入。

聽賞印度音樂《歡迎》時,先用多媒體播放此段音樂,螢幕上打出:這段音樂有什麼特點?(或用一種動物、或用一個動作來形容。)同學們非常認真,很多人用手在模仿蛇的動作,這說明同學們已經聽出了它的特點:波浪形和曲線式的旋律。再播放印度傳統歌舞和現代歌舞,以瞭解印度音樂的伴奏、舞蹈動作、服飾等特徵。通過課件的觀賞,同學們看到了印度傳統歌舞和現代歌舞中的服飾有很大差別;傳統歌舞中動作以胯部為主,現代歌舞中加入了街舞和踢踏舞等動作,使其更加活潑、瀟灑。同學們也聽到了印度的歌聲中帶有鼻音。

在資訊時代的今天,網路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經常讓學生利用網路,去查閱有關資料,這對學生理解音樂有很大幫助。老師也應掌握必要的多媒體技術,這對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音樂鑑賞是學生獲得音樂文化素養的主要渠道。學生通過聆聽和感受音樂,使他們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通過教學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幫助他們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關係;為每個高中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新課程是一門新的課程,是一份時代的產物,它加大了高中階段音樂課程的教學總量,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內容,增強了音樂教育的選擇性。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藝術修養,認真學習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寬教學範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學習性、創新性,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