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節上的講話彙總

才智咖 人氣:2.19W

記者節,是中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在記者節這天你可以把自己想說都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下面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在記者節上的講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記者節上的講話彙總

篇一: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我是一位90年代的畢業生,放棄了分配招工的正式工作,應聘到報社。不知不覺中在這個職業上一干就是17年。17年來,我從一個不知怎麼寫導語的新人成長為一名報社記者,這其中有領導的關懷與指導,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援,而重要是我對新聞工作的執著......

酸甜苦辣不言欲。二月八年級是我新婚時間,翻翻日曆正好是雙休時間,我想那天如果單位不加班,可以不要請假。家人都說有婚假時間的啊?我卻說報社是剛成立的新單位,事情多,人手少,不要假日可以。報社工作不分晝夜,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腰痠背疼時就跪在地上繼續操作電腦,製作報樣。身懷六甲時,常常累到寶寶踢我時,方知喝上一口水,在做月子沒滿月就主動上了班。

新聞工作好比軍事化,必須保持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精神狀態。20XX年採訪的一天,接到的任務是大別山民歌劇《朱元璋在臨水》採風團一行半小時後到達目的地,從霍邱出發的記者須立即趕到,採訪的車速似騰飛的野馬,一路上將迎窗的麻雀擊中,還搭上了一隻過路的狗,在採寫此稿時我非常激動,心中感嘆著此條新聞稿乃是兩條生命的產物。20XX年4月中旬,“感受大別山水·聚焦五色六安”百家媒體老區行赴霍邱採風,我在做好自己採訪任務的同時,還為100餘名同行老師們服務和解說工作,100餘名記者老師平日是地面採訪報道,哪裡去過地下負300-400餘米的礦下采訪,個個興致勃發,井下打炮的振聲也嚇不倒這些鐵嘴銅牙們,此時,我不斷地提醒同行們井下的機關要道,安全第一。20XX年縣內“兩會”專題報道,我在出報前工作到深夜臨晨,第二天又不誤時地分發報紙和現場採訪,採訪安排的工作餐沒顧上吃一口,為的是新聞要“新”!幾年來,在省市縣報紙、網路等媒體發稿近1000餘篇。

“勤能補拙”是我人生信條。自工作以來我努力做到腿勤、口勤、手勤、腦勤,多年工作經驗,我覺得新聞工作能充分調動感覺器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去發現與發掘,去換位思考,去用心感受,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後再經分析思考,提煉主題,選擇角度,謀篇佈局,趁熱打鐵,一氣呵成。這一整套工程程式,靠的就是“勤”!為工作,我自認為不是位稱職的母親和妻子。因新聞工作的特殊,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20XX年10 月18日,先生高血壓突發,生活不能自理。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我也不誤時地處理好手中工作。

寧做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擰。為新聞奔走,我無怨無悔!

篇二: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一提到記者,就會想到鏡頭、文字、聲音,他們用這些工具反映了波瀾壯闊的現實生活,用筆墨、鍵盤譜寫出精彩紛呈的新聞篇章,用良知、正義去觀察記錄時代的變遷和歷史足跡。為了更廣泛地團結廣大愛國的新聞工作者,增強凝聚力,加強職業道德,反對邪惡勢力,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我國把每年的11月8 日確立為記者節。

記者節,是中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中國記協於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國務院提出請示,200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的請示,同意將11月8日定為記者節。我國以職業命名的節日只有教師節、護士節和記者節。與授業解惑的辛勤園丁、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齊肩,可見記者職業的崇高。然而,這崇高來自人民賦予他們記錄歷史和輿論監督的權利。

新中國確立記者節,表明黨和國家對新聞界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關懷和重視,既在確認新聞從業者的社會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勵新聞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為正義事業呼籲,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曾有人這樣精闢地解讀:記者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是人民心中高尚的職業,在筆觸下守望道義,在不斷前行中彰顯正義的力量。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社會的良心。用乾淨的眼睛呈現這世界的美好、困苦、掙扎、骯髒以及黑暗。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著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寄予的一種厚望。也難怪記者這般感慨:記者是青春無悔,是樂此不疲,是激盪的生命,是沸騰的熱血,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有人說,記者是“無冕之王”,正因如此,許多人小時候,就很羨慕螢幕上那些手持話筒的人。尤其對於新聞專業學生來說,都會視做一名記者為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喜歡他們的從容不迫,喜歡他們的瀟灑大方。到後來,才懂得了,“記者的生活是鐵腳馬眼神仙肚”。 但在美麗光環的背後,當記者的也有鮮為人知的艱辛和苦衷。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動人的場景是他們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就的詩篇。實際上,記者並不是那麼自由自在、風光無限。作為靠“頭腦吃飯的群體”,他們也有辛酸、無奈,都懷抱“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的理想;希望鍼砭時弊,弘揚正氣。可見,新聞記者註定是一直被公認的高危職業,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橫著一條河。

作為記者,註定了還要餐風沐雨、歷經苦難、飽受煎熬。無論是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還是在汶川地震的殘垣斷壁間,總會看到一群人的身影。他們將最真實的場景傳達至千里之外,又將最溫暖的祝福帶到需要安慰的人身邊。他們就是記者,一群忠實於生活、貼近生活的人,一群為了使命不知疲倦,為了工作不畏艱險的人。與此同時,為了群眾的知情權,對於記者來說,這是必須努力去做到的膽識。在採訪中,記者有時候會遭到無禮的阻撓、辱罵。由於沒有專門的法律武器撐腰,因為外力的阻撓,如果自身意志又薄弱,都會與最初的信念背道而馳,很多想法在接觸了這一行以後似乎化為了灰燼,而許多人卻把握住了這個度,做到了鐵骨錚錚的正氣。

毫無疑問,時代歷來對記者都給予厚望。如張立昌同志就在《豐富和發展執政理論是緊迫的時代課題》文中指出:“必須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做好黨和人民的喉舌,記者的根深深紮在百姓中間,學習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

李大釗指出:“現在的新聞,就是將來的歷史。”這樣看來,記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記者那樣去崇尚真實、信仰真理、熱戀真誠,忠於新聞事實。記者的實踐,追求一種理念,內容為天,第一速度,關注民生,記錄真實,這是記者的理念,新聞的理念。記者,見證歷史,但並不單單記錄歷史。記者的稱號,蘊含一種動力,向生活學,向實際學,向群眾學。在生活中發現,發現新聞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實際中挖掘,挖掘新聞作品藝術上的感染力;在群眾中探究,探究新聞作品審美觀賞的愉悅性。記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會責任心,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對上負責,對下負責,不因盲從和麻木而忘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記者的道德。輿論如果嘲笑規律,最後必定為規律所嘲弄。

“記者的筆可抵三千毛瑟槍”。新聞是特殊職業,而歷史,是容不得半點褻瀆的,“太史簡”“董狐筆”詮釋了歷史的尊嚴。而邵飄萍、林白水、史量才、儲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婭、昌西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價證明了自己對新聞事實的忠誠。“筆可焚而良心不可奪,身可殺而事實不可改”,他們的事蹟極大的鼓舞著新聞記者繼續奮鬥,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來,記者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範長江、穆青等老一輩傑出新聞工作者是當代記者的楷模。但不和諧聲音有之,個別記者追逐名利,拋卻職業操守,搞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從而迷失了方向。他們自認頭上頂著“無冕之王”的光環,便私慾膨脹甚至為所欲為,“稱王”者終將遭到人民唾棄。

無論如何,作為一名記者,必須在提高政治素質的同時,更多地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有敬業精神,有修養,還要有骨氣。古人說得好,無欲則剛。我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你還能把我怎麼樣?權力是你的,錢也是你的,但手中這枝“金不換”是我的。新聞終究是事實真實而正確的反映,揚善砭惡總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輩子也寫不出好文章。有這麼一首詩,記不清楚是誰寫的了:“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時光如淘蕩泥土,砥柱觸天立中流。”一旦進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蕩蕩,還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錯,新聞報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記者,你給失敗者以希望,給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於錦上添花,只熱衷於雪中送炭。你是新時代的活雷鋒,做特寫從來都不留名,你只發表在報紙新聞中。歷經千幸萬苦,一線捕捉真實,一雙眼緊盯不放,一雙腳不停追蹤,一雙手精攝不停,一顆心永系百姓。你從不說累,哪怕奔波不停;你從不說怕,哪怕槍林彈雨;你從不說忙,哪怕沒空吃飯;伸張正義,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熱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責任而理性地對待工作、善待他人。

記者憑敏銳洞察社會,將激情融入筆端,他們在記錄著歷史。每一名記者都是紀實作家,每一名記者都是歌頌生活的詩人,我們讚美記者,他們俠肝義膽,舉世無雙。我們歡迎記者節,它是記者們最美麗的回憶,最溫馨的家。記者節是加油站。在每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裡是他們人生當中最寶貴的歷練與財富,在生命深處存留這一記憶!

在這記者節來臨之際,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記者執著於自己的新聞理想,為了正義,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謹祝所有的記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記者節快樂!

篇三: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柴靜曾言:“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記自己,去傾聽他人心底的沉默。”稚嫩的青春在歲月跳動的音符下譜寫成了動人的樂章。三年的高中生涯,校園記者身份隨著大學聯考告一段落,四年的大學路程,我再次選擇擔當校園記者的使命。行色匆匆的過往,我駐足,因為你。因為你,我走在行色匆匆的路上。

奔波與勞累,淚水與汗水,快樂與感動並存,我這麼形容記者。趕在最前沿的是那不曾停留的腳步,定格瞬間的溫暖是那不曾懈怠的眼眸。記得剛加入大學校園記者行列時,被槍斃的稿子比發表出來得多。那時候雖有點挫敗感,但我不斷提醒自己不能輕易放棄。於是,我開始泡圖書館,借新聞理論書籍和新聞報刊來看,加上老師的指導和學長學姐傳授的經驗,我發現寫稿輕鬆多了。我想我們都該懷揣一份上進的心,只要願意做,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一個人變優秀。我告訴自己,要在大學各個方面完善自己,堅持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我相信:只要努力,成功總會來敲門的。表彰會上,我手捧的榮譽證書證明了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你不會明白,當那一篇篇富有新聞價值的文章,當那夜以繼日的奮筆疾書寫出的稿子獲得讀者的好評時,所有的艱辛和委屈都在這一刻轟然倒塌,就像十月懷胎的母親,在嬰兒啼哭的一霎那變得自豪與喜悅。如果沒有成為一名記者,你永遠不會懂得刻骨銘心遠比置身事外更快樂。

忽然想起,有人說過的一句話“記者就是記著”。沒有人會忘記,沒有人會被忘記。曾經的我,以為食堂打飯的是被瞧不起的人,掃垃圾的是庸俗無知的人。直至成為一名記者後,我承認,我對曾經的自以為是感到悲哀。

如果沒有去深入那些大學校園裡默默奉獻的人們,我永遠不會懂得,何為平凡中的偉大。依稀記得,大雨中那個搶修道路的後勤員工,浸透的衣裳、佝僂的身影、沾滿泥巴的臉龐,在刺骨的寒風中堅定地工作著。那一刻,淚水蜂擁而出,所有的在場記者無不為之動容。我在想,這是誰的父親,這又是誰的丈夫,默默的情懷,默默的'奉獻,尋常的崗位,無怨的堅守,如此負責任的男人,內心是有多麼的強大。我在路上,一路行走,一路感動……

有一句話說得好,“當你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路上;當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和新聞在紙上。”選擇記者工作,就是選擇奔波;選擇了記者,就選擇了忙碌。縱使前方的一路荊棘一路困難,又能怎樣?自己選擇的路,哪怕跪著,也要走完。有人說,真正的記者都有著孤獨的靈魂,柴靜亦說過:“孤獨是人的骨頭”。但孤獨何嘗不是善於孤獨者的一筆精神財富呢?深夜追蹤的報道,馬不停蹄的對焦,燈下疾書的思考,這些都是新聞工作者的孤獨,那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堅守。正如有人言“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某個地方,隱藏著一口井……”記者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希望。用圖片反映世界變化,用筆頭書寫人生百態,縱然靈魂孤獨但亦是是一種高貴,那是一種深刻的美,更是一種孤獨的美。

塵在外,心在內,路在腳下,心在前方。選擇了記者,就把自己交給了文字和鏡頭的靈魂,如影隨形,不怨不悔,不退縮。不論是世俗的批判和諷刺還是讚揚與迎合,我們會變得更加勇敢,用心做自己應該做的,也會慢慢變得更加堅強,在風中站得更穩,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

美國著名報人普利策說過:“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哪裡有事件,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哪裡有故事,哪裡就有我們的聆聽,因為我們都是真誠的記者。

誠如著名記者郭超人所說,記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屈直,筆下有譭譽忠奸”。每個記者的身上都應該流淌著責任者的熱血,如果連血液都病變或者缺失,那記者的身份也就隨之滅亡了,所以,作為一名記者,我們都要是一個勇敢的責任者,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責任者。

走在新聞的路上,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我知道,我不會放棄。人的一生,能把興趣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想,若干年以後,當我坐在長長的板凳上,靜靜的,吹著海風,回想過去、回首生命旅程,看著自己走過的一路風景,做了意義深刻的事情,我便無愧於記者的稱謂,所以,我是快樂的,我是無悔的,我是幸福的。

篇四: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首自己六年多的新聞工作,首先從腦海裡蹦出來的就是陸游這副對聯。

二零零五年三月,我結束十六年的教育工作,投身新聞事業。當上記者,伴隨強烈新鮮感的是知識面狹窄的窘迫。 想要幹好一項工作,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沒有準備的行動必然導致手忙腳亂。我的第一次採訪??雖然事後在領導幫助下完成了這篇通訊報道,但寫作過程磕磕絆絆,苦不堪言。總結教訓,是自己採訪前案頭準備不足。那位企業家的背景、企業產品及其在全市產業中的位置、企業文化等等一概沒搞清楚,貿然採訪,只能一頭霧水。

稿件寫好了,發表了,看著報紙上那署了自己名字的一千多字,心頭湧上一絲甜、一絲苦、一絲酸。真是“事非經過不知難”啊。有時候,做足了採訪前的案頭準備,可真正採訪時卻發現準備的東西派不上用場,甚至採訪物件與內容都得臨時調整。這時候只能“急中生智”,高速開動腦筋,找準新聞點,設計問題,完成採訪。採訪完成不代表稿件形成,往往是採訪後覺得自己已經取得了充足的素材,但回來寫作時才發現還是有些問題沒搞清。即使找準了新聞點,取得了充足的素材,解決了“寫什麼”,構思成文的時候還會遇到“怎麼寫”的問題。

為拿出一篇稿件的框架思考一兩個小時,為求得一個合適的句子、恰當的詞語推敲十多分鐘,那都是常事。“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那時候,感覺自己真的能和古人想通。 《儀徵資訊》的記者跟其他平面媒體的記者不一樣,我們既是文字記者又是攝影記者。這對記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報道重要領導領導活動時,記者同時操作照相機、錄音筆、筆記本,兼顧文字與圖片而能不顧此失彼,確非易事。做記者的時候,我多負責重要領導活動的報道,其中的甘苦比別人體會得更深。現在,我做編輯,輕易不槍斃記者的稿件,稿件質量不過關,哪怕讓記者一改再改。新聞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樣,沒有幹過,真的不能深切體會其中的艱辛。

從一線記者退居幕後做編輯,工作節奏放緩了,大腦神經卻繃得更緊。編輯工作最可怕的敵人是“熟視無睹”。週日到週五,每天看稿、改稿、校對,視線裡通常都是熟悉的地名、人名、職務、企業、專案。熟悉的東西看多了,大腦便會抑制神經興奮,把似是而非的東西誤讀成正確的東西,一些錯誤就“莫名其妙”地產生了。

但是,想一想範長江、鄒韜奮這些前輩,對比當今為和平、發展、民生而奔走甚而血灑戰場的傑出同仁,我們才算什麼? 用“忝列其中”描述我與新聞記者行業的關係是恰當的,這絕不是謙虛。

篇五: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今天,我們迎來了新聞界的中國記者節了。很高興與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我們自己的節日。我代表市政府向全體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問候

同志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偉大成就充分證明,解放思想是中國向著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成功所在。在新一輪的思想解放浪潮中,我們要更加堅定不移地堅持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宣傳方針,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高輿論引導能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更好地發揮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就必須把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進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實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結合某某實際,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個堅持:

第一,堅持黨性原則,把正確輿論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我黨多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輿論引導正確,則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必將誤黨誤國誤民。我們新聞工作者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某某的發展大局服務。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在深刻領會改革開放三十年偉大成就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嚴格宣傳紀律,做到守土有責,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

第二,堅持改革創新,為某某發展營造更好的輿論氛圍。新聞宣傳工作者要順應時代要求,就必須走在思想解放的最前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新聞工作的本質所在。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堅持用改革創新精神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困難問題。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新聞觀念、新聞內容、新聞形式、報道方法、報道手段等方面努力創新,真正使我們新聞宣傳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我們必須牢牢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動權,確保黨委、政府要說的話和媒體關注、公眾關心這“三個點”密切結合,不斷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新聞報道傳播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堅持以人為本,是新聞宣傳工作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新聞宣傳工作同樣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三個貼近,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把堅持正確導向和通達社情民意統一起來。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深入實際,多報道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要有效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對百姓關注、反響強烈,政府職能部門通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予以公開報道,通過輿論的壓力促成事情的解決。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還要廣泛開展輿情調查,加強對區情民意的瞭解。瞭解老百姓在想些什麼,盼些什麼,及時的通過各種正常途徑反映區情民意,這也正是輿論監督的重要方面。這樣,通過輿論監督,把百姓的聲音及時上傳下達,既疏導了民意,又化解了矛盾,也密切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第四,堅持資源整合,必須加強某某各種形式媒介資源的引導和利用,促進輿論引導新格局的健康發展。作為某某區新聞宣傳的中堅力量,區報、區臺要研究社會輿論多層次的實際需求,把握媒體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在努力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的程序中,切實發揮出應有的權威力和公信力。當前,網際網路已成為思想文化資訊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而某某大部分商業網站的新聞資訊主要來自我們報,臺。我們要在高度重視這些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加強對這部分網站監管的同時,還要研究新辦法、新措施,加強對他們資訊傳播的引導和影響,努力使這些新媒介成為為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

第五,堅持隊伍建設,促進我區新聞宣傳隊伍的思想政治水平、業務本領快速提高,向著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的方向邁進。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關鍵在於我們這支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這其中不僅包括政治素質,還有執行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新聞工作者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維護新聞工作的聲譽和嚴肅性,更好地發揮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保證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聞工作者要敬業奉獻,熱愛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立志為新聞事業奮鬥獻身。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化“三項學習教育” 活動,要加強對中青年骨幹的培養鍛鍊,以多種措施培養屬於某某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播。廣大新聞工作者應當更自覺地加強自身修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自覺培養高尚人格,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正派、紀律嚴明,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職業形象,為黨和新聞事業增光添彩。

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擔負著光榮而神聖的使命。衷心的祝願在座的各位更加勤奮努力,取得更大成績,推進宣威新聞宣傳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宣威乃至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好的輿論環境。最後,再次祝福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節日快樂!

篇六:在記者節上的講話

很榮幸在記者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在這樣特別的時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團公司新聞戰線的同志們在這裡發言。

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裡向所有新聞工作者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因為今天是我們自己的記者節節日。向所有領導表示最真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勵鞭策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新聞工作是一項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是值得我們執著一生而追求的事業,是讓我們永葆青春活力的事業。

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承載著時代的重託。我們是集團公司的喉舌,時刻向 30 多萬職工訴說著集團公司的發展方向,記錄著集團公司的輝煌歷程。所以,我們不光是一名新聞工作者,更是集團公司發展的觀察者、記錄者和守望者。

我們幸福,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筆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們鏡頭下記錄的一張張喜悅的照片,都在向我們傾訴著集團公司跨越發展給職工生活帶來的幸福安康。

我們辛苦,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風餐露宿、終日奔波是我們生活特色,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我們經常性工作。當霓虹閃爍的時候,我們在燭光下記錄著集團公司發展的步伐;當合家團圓的時候,我們伴著孤獨走向新聞發生的地方;但無論怎樣艱難,不管如何危險,只要有新聞的地方,我們就不會退縮。

我們快樂,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多少人為希望而奔波,為正義而主張,為秩序而思考,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