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節是什麼節?伏羊節詳細介紹

才智咖 人氣:2.48W

伏羊節是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持續一個月。按農曆的節氣推算,“夏至”後第三個庚(一庚九天)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三伏”,即“末伏”。在這一個月裡,徐州、蕭縣 、上海等各地的人們集中在各個酒店,飯莊以及專門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伏羊節是什麼節?伏羊節詳細介紹

1歷史沿革

三伏天品食羊肉在徐淮地區有著悠久歷史,俗稱伏羊肉,歷史 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堯舜時期。

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習俗,既暗合“天人合一”的質樸養生理念,也含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歷史典籍記載,宋朝之前,宮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為主。

到了元代,羊肉在宮宴上更是居於統領地位,佔了全部菜餚的三分之二還多。從漢字構造看,“示羊”為“祥”、“羊大”為“美”、“魚羊”為“鮮”、“食(介)羊”為“養”等,無一不隱喻著人們對羊肉菜餚的追求和對美食烹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帶,以羊肉名聞遐邇的,當數蕭縣。蕭縣古屬徐州轄縣,兩地民間交往頻繁,蕭縣有許多在徐州開的飯店,也是後來節日能夠迅速在徐州展開,並傳播的原因。蕭縣羊肉享有盛名已達300餘年。蕭縣羊肉飯店有5000餘家,飯店選用的多為3至6個月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的蕭縣白山羊,肉質鮮嫩異常。蕭縣傳統名菜也多以羊肉為主,有“無羊不成席”之說。

蕭縣連同徐州地區人們,向有伏天吃伏羊的習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們習慣從菜市場買回羊肉在家中烹飪食用。

2000年夏季,蕭縣城南許堂五香羊頭館第一次打出蕭縣民間“伏羊文化節”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館的積極響應,一時間,所有的羊肉餐館都川流不息、熱鬧異常。當年的羊肉系列菜餚,為人們的盛夏飲食增添了一道大餐,隆重的盛況,也進一步證實了蕭縣伏羊文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2001至2003年以前,伏羊節在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

2004年由徐州市烹飪協會正式牽頭組織。

2005年起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採取市場化模式運作,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已經成為徐州又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

2006至今每年一次伏羊節,影響愈來愈廣,得到響應愈來愈多。

2習俗

伏羊節入伏吃伏羊,起源於古徐州轄縣,蕭縣的一種民俗。屬於彭城徐州當地特色小吃作為徐州當地民俗節日。每逢暑期到來,百姓都會吃羊肉、喝羊湯,以此強身健體,滋陰補氣。因此,民間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

伏羊美食節期間,全市各大賓館、飯店、羊肉館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評。同時周邊地區特色羊肉館來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點,還有異彩紛呈的活動,每天上演地方戲曲,表演舞蹈、武術、民俗,展出布藝、麵塑、剪紙和花鳥奇石展出等。

3文化

文籍

羊,作為最早被人類成功馴養的家畜種類之一,人的貢獻在衣食 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著突出體現,而最重要的應屬飲食方面。食羊的傳統古來已有,先民們很早就捕獵野羊為食物,羊被馴養為家畜之後,更是為人們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周禮天官》中有記載:“春行羔豚,膳膏香”;《禮記月令》也記有:“仲春之月”,“食麥與羊”;“醫食同源”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傳統,先人們在用羊來滿足口腹之需的同時,也不斷髮掘出了羊肉的藥用功效。東漢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記有“當歸羊肉生薑湯”能治療血虛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羊肉甘熱無毒。食之肥軟益人,治療筋骨急強,虛勞益氣”。羊肉的祛風驅寒功效看似與三伏天的暑熱格格不入,實際上夏日候溼熱,人們食慾減退,體內積熱,在這樣的時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僅使人胃口大開增強食慾,同時也能促人發汗,以熱制熱,驅散體內溼毒,補虛健體,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高溫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節”食羊,既是對羊肉本身鮮美味道的追求,同時也是對羊肉藥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彭祖

徐州古稱彭城,因彭祖得名,彭祖因為善於調製味道鮮美的雉羹(野雞湯),獻給帝堯食用,被帝堯封於大彭。中國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楚辭·天問》中寫道:“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這藝術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動我國飲食文化進步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漢代楚辭專 家王逸注曰:“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宋代洪興祖補註曰:“彭祖姓錢名鏗,帝顓頊玄孫,善養氣, 能調鼎,進雉羹於堯,封於彭城”。彭鏗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後子孫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稱他為彭祖,他的後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發展成為“烹飪之道”,雉羹是我國典籍中 記載最早的名饌,被譽為“天下第一羹”。中國烹飪史略9中稱彭祖“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職業廚師”,而且是“壽命最長的廚師”,至今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

漢文化

雖然中國人食羊傳統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湯,並將這一習俗其發展成為全民參與的盛大節日,卻只有在徐州得以實現,這與徐州的地域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徐州無論從地理位置上還是氣候環境上,都體現出鮮明的南北交界地帶特色,其風俗傳統和文化氛圍也呈現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響、兼收幷蓄的特點。以飲食文化為例,齊魯菜系的紅燒類與醬類菜點的風味、川菜的麻辣鮮香,在徐州飲食上都有所體現。總體來說,徐州菜五味俱全,以鹹鮮為主。因此羊對徐州人來說,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餚,人們通常在烹飪羊肉時極力除去的羶味,在徐州人看來正是“鮮”的體現。當地人用大鍋清水熬製羊肉羊湯,只在最後加幾味簡單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頤。這樣烹製出的膳食雖不精緻,但鮮香味濃,經濟實惠,吃起來十分過癮。淳樸的民風和豪爽不拘小節的個性使得當地人能夠適應並喜歡吃伏羊,將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湯的習俗一直儲存了下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幾千年前,注重飲食和養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後又有沛縣漢高祖劉邦喜吃羊肉,據《史記》中記載劉邦年輕時曾殺羊設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漢代畫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銅山縣漢王鎮出土的一塊《庖廚圖》上便畫有庖廚用羊肉烹製食物的圖景。徐州的伏羊節,從一方面來說是對當地祖先飲食傳統的一種順理成章的繼承,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表達了一種對先人的懷念和對漢風古韻的嚮往,是一種歷史的沉澱和對民族感情的承載。

狐偃和解

春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氣死了親家趙衰。趙衰是跟隨晉文公多年的功臣,有“以德讓賢”的美名,人雖已安葬,可他的兒子即狐偃的女婿,一直難平心中怨憤,想替父親出出這口氣。恰巧這一年晉國遭災,狐偃出去放糧,說定六月六日回家過壽,他的女婿就決定乘祝壽之際,刺殺丈人,為父報仇。細心的女兒探知此事後,連忙趕回孃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期間,親眼目睹了民間疾苦,後悔自己以前沒有聽取親家的忠告,內心受到譴責。他得知女婿要刺殺自己的訊息後,不但不責怪,還主動給女婿陪了罪,和解了雙方的矛盾。以後每年逢六月六都請女兒女婿回家,蒸新麥面饃,熬羊肉熱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這一做法在民間廣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諧共處的熱烈景象。還有一句話“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孫一大屋”也說明了這種場面。

新麥登場,新酒釀成,羊肥味美,便於操辦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為吃伏羊開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幾天,徐州人吃伏羊歷史悠久,地處丘陵地帶,青山綠水,青草茂盛。從青草發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壯,鮮嫩可口,肥瘦香間,羶味極小,加上徐州特有的精製辣椒油,佐以青蒜、香菜、各種香料烹製,其味香醇汁厚不膩,湯色美白令人胃口大開。

4影響

伏羊節起源於蕭縣,興盛于徐州,流行於宿州、淮北、商丘、宿遷、連雲港、濟寧、棗莊、上海奉賢等地,是夏日伏天一次美食盛會。

5節日特色

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 毒、溼氣驅除,是以食為療的大創舉,從2002年7月11日正式命名為伏羊節,彭城人特別重視。首屆伏羊節由羅廣金先生創意策劃,全面組織,在中山飯店彭城啤酒廠大力的支援下,全市有100餘家飯店參與,民俗學會《彭城晚報》作為主辦單位,《徐州日報》、《都市晨報》、徐州電視臺給予了大張旗鼓的宣傳,《新華日報》在七月十五日刊登《2009徐州彭祖伏羊節開幕》,江蘇電視臺在《江蘇新時空中》介紹了徐州首屆伏羊節的熱烈場面。以後每年入伏之日延續舉辦伏羊節,已經成為徐州公認的民俗文化。

經中國烹飪協會實地考察,徐州市被認定為“中國伏羊美食之都”。在2009年7月14日舉行的2009中國(徐州)彭祖伏羊節開幕式上舉行了授牌儀式。

伏羊節是徐州民間一項獨特的民俗美食文化節慶活動。2010年,主辦方將伏羊節的聖火傳遞至4省16個市縣。伏羊節期間,還安排有多項文藝及觀光旅遊活動。據悉,2010年的`伏羊節,除在徐州漢城設立主會場外,還在豐縣、邳州、新沂、銅山等四個縣(市)開闢分會場,將伏羊盛宴由城市推及鄉村。2013年伏羊節是7月13日。[1-2]

6節日亮點

頭羊:披紅戴花領風騷

在彭城剪子股步行街上,一頭雙角奇異、體格雄健、毛色雪亮、毛長觸地的山羊披紅戴花,在舞臺上贏得一片喝彩。這隻被命名為“彭城第一領頭羊”的觀賞羊,是人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銅山縣茅村鎮留武村找來的。羊主人薛傳盟從小就在山野間放羊。他告訴記者,這頭羊善解人意,平時與主人如影相隨,曾統率過300多頭羊。夜路,它行前引導;過河,它身先“士卒”;遇到狼狗,它猛撲上前。

鬥羊:“花臉王”力挫群雄

在戶部山步行街上,由蘇、魯、皖和內蒙古4省區鬥羊協會參加的鬥羊大賽,進行得如火如荼。20多隻威猛剽悍的鬥羊,經過10多場搏擊,山東菏澤的“花臉王”和安徽碭山的“大白羊”進入最後的決賽。馴羊師帶著各自的選手在場上巡迴,2只敵手靠近時相互用身體摩擦一下,以示友好。轉眼決賽開始,2對手從場地左右兩端,弓身抵腿,怒目相視,然後急速賓士上前,頭角“砰”地撞在一起。經過5個回合的惡鬥,花臉王一舉奪魁。

吃羊:女子不讓鬚眉

在戶部山的小廣場上,吃羊大賽成為市民爭睹的又一看點。比賽規則是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吃完1斤羊肉、喝光1瓶啤酒。一般認為,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男子漢的專利,孰料5名女士跟另外20多名男士同臺亮相,毫不示弱。記者看到,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也冒著酷暑趕來。經過一番狼吞虎嚥般地爭奪,一位胖胖的張女士在眾巾幗中奪得第一。不過,在總決賽中,女士們還是稍遜一籌。瘦削的耿先生以2分46秒的成績奪冠,1瓶啤酒、1斤羊肉吃下,肚子居然還是平平的,似有未飽之意。

羊宴:高檔羊菜唱主角

江蘇省和徐州市烹飪協會是此次“伏羊節”主辦者之一,他們將重點放在提升伏羊節的品位、檔次上。他們吸納了南京、鄭州、邯鄲等近10個城市的同行參加伏羊節活動,經過前期準備評出了13個“金牌伏羊宴”,今天同時在全市各星級飯店與顧客見面。徐州人毒日頭下光著膀子啃羊腿、喝羊湯的舊形象正在改變,徐州的伏羊名菜也將逐步推向四方。

TAGS:伏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