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觀後感兩篇推薦

才智咖 人氣:2.19W

真相觀後感篇一:

《真相》觀後感兩篇推薦

為進一步增強員工按章操作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防範操作風險,我行組織觀看了《再現真相》的幾個經典銀行案例。

該片以真實的案例提示了業務操作中的風險點,通過違規案例反映了個別員工對金錢的貪慾,以及個別管理人員的敷衍履職,再現了導致發生事故案件的全過程。片中銀行工作人員法制意識淡薄,目無規章制度,利用工作便利,以身試法,挪用客戶資金,給客戶和銀行帶來巨大的損失,還嚴重損害了銀行的形象,最終也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銀行營運職能中,因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式,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損失風險、法律風險,都會造成銀行的損失以及自身的違法違紀。操作風險與銀行業務的各個方面均有關聯,並且涵蓋範圍廣泛。例如詐騙、未經授權的活動、錯誤、疏忽、不稱職或外部事件造成的損失均會造成營運風險。

1995年,巴林銀行事件,損失$ 1,300,000,000,百年巴林從此變成歷史;

1996年,日本日本住友集團濱中泰男事件,損失$ 2,600,000,000;1996年,摩根建富銀行事件,損失$ 646,000,000;

2002年,愛爾蘭聯合銀行事件,損失$ 690,000,000;

2003年,法國興業銀行事件,損失$ 7,100,000,000;

……

一個個慘痛的教訓,沉重的告訴我們,風險無時不在,稍不注意,問題就會發生,這不僅會造成銀行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可能導致銀行從此關門倒閉。

結合影片以及銀行自身日常運營,大致可以整理出幾大主要風險來源:

1、內部欺詐:員工利用自身便利,謀求不正當的自身利益,員工不遵從內部操作手冊及流程;

按理說,我們的規章制度制定的很全面,很細緻,不同崗位都有針對性的內控和案件防範知識、業務操作流程、規章制度,但在具體的工作中,在實際執行中就打了折扣,因此就出現一些員工違規經營、違章操作、弄虛作假等不良行為,成為裡應外合騙取、盜用銀行資金的可恥“幫凶”,有的則在處理公與私的問題上不能自持而走上犯罪的不歸路,因此,可以看出,嚴格按章操作是何等重要。

主要表現:

挪用銀行、客戶及同事財物,包括但不限於賬戶資金、

金融票據、銀行固定資產(如電腦)。例如:擅自關閉客戶賬戶,並將賬戶餘額轉入自己親屬的賬戶內 ;

? 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登入銀行系統查詢或變更客戶及

銀行員工資訊 ;

? 虛開賬戶或未經客戶允許私開賬戶;

? 操控客戶賬戶,包括提供偽造、變造的檔案資料,如:

客戶地址證明;偽造、代替客戶(包括親屬和朋友)簽字,代理開戶、購匯及其他銀行業務,例如:在客戶提出“幫忙”的要求或迫於客戶壓力下,代客戶簽署檔案;

2、外部欺詐風險是操作風險主要類別之一,也是銀行業操作風險管理與案件防範的重點領域。

銀行是經濟案件的高發部位。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越來越專業,他們功於心計,驚心謀劃,蓄意欺騙,讓人防不勝防。但是銀行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許多漏洞,有章不循,違章操作,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制度是我們的生命線,每一項制度的出臺,每一次流程的改進,都是對漏洞隱患的修復與加固。

主要表現:

賬戶接管欺詐 (賬戶開立)

欺騙性檔案, 假的貿易檔案 (提供偽造、變造的檔案)

虛假的客戶指令

外匯拆單交易(客戶或員工用個人外匯額度向他人提供便利)

電信詐騙, 特徵:以團伙詐騙為主,分工明確,具有很強的遊說能力;“任意顯號”等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以騙取受害者信任;詐騙分子有一定反偵查能力,甚至能指使受害者避開銀行人員的詢問;受害者以中老年居多。

作為經營風險的商業銀行,風險防控是商業銀行的經營之本,

結合影片給我們的警示,立足於自身的工作和銀行業務發展,可以總結出以下兩點;

對於銀行員工自身而言,我們要做到誠信為本:

一、恪守職業操守,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紀,照章辦事,端正言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提高自身的合規經營意識和制度執行力。常懷律己之心,常修職業之德,常思貪慾之害,時刻提醒自己要嚴格執行各項從業禁止性規定,防範案件風險,爭做優秀員工。

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奉公守法,恪守道德底線,不越紀律紅線,自覺抵制各種腐朽誘惑,保持平衡的心態,在名譽、職位、報酬、個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樂,安心本職,勤奮工作,堅持“健康生活、快樂工作”。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情操,用知識武裝自己,只有知識豐富了,眼界開闊了,境界高尚了,才能正確判斷假醜惡、真善美,看問題才能更透徹,才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對於銀行自身而言,我們應該努力做到:

一、首先,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計劃。制定計劃安排時間,對銀行案件風險隱患排查,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對上一年來的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工作“回頭看”,或加以整改,或列入整改計劃、制訂整改方案;

二、完善案件防控制度,建立案件防控責任機制。為進一步規範員工守法意識,嚴防各類風險和案件的發生,制訂相關制度法規,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細化對案件責任人的追究標準;

三、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風險控制科技水平。即使準確的完成平臺系統架構的確定、業務需求的提出、資料的移埴與測試,為確保新舊系統資料準確、完整平穩過度奠定了基礎,及時更新平臺業務流程,及時做好工作交接,做好前臺臨櫃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強化櫃員對新操作規程及業務知識的掌握,使員工儘快熟悉適應新系統的操作規範。

四、做好員工不良行為排查,進一步規範員工行為;制訂員工不良行為排查的相關辦法,安排制定時間對各部門進行排查,並建立個人檔案,對銀監會提到的“九種人”重點進行排查,建立了監控檔案,實行動態管理。 商業銀行應按照以上觀念和原則設計合理的風險管理過程。合理的風險管理過程應能把個別風險的管理過程融於總體的風險管理體制中,使之對風險概況有足夠了解,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不是相互矛盾的,是辯證、統一的有機結合體。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和完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並考慮外部客觀因素和外部控制機制的引入,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具有我行實際特色的風險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新體系,減少和化解風險,確保湖北銀行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真相觀後感篇二:

這本書的書名是歷史的真相,但是一開始卻從科學的發展開始寫,後來把科學史和史學史穿插起來寫,並且相互比較,再到後來分析美國史以及後現代主義和史學的多元化。

書中首先寫了科學英雄主義,所謂的科學英雄主義,就是指把科學等同於理性,認為科學是不講私利、不偏袒的,而且如果嚴格遵循它的指示,將保證我們這個世界不斷進步。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們,挾政治改革與工業之助,發明了英雄主義的科學範型,科學是他們反抗教會與國家制度的最有威力的武器。科學定律是絕對的真理,而且大大不同於中古時代的自然觀,這使人們的思想擺脫了西方基督教化以來的舊有知識專制,使得人們的思想得以解放和進步。

這些主要歸功於牛頓的《原理》,牛頓對科學的發展所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正如牛頓所說,科學家之所以能看的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前輩巨人的肩膀上。在這些前輩巨人中,培根的經驗主義把自然界的經驗與尋求實用性相結合,笛卡爾把自然界的每一運動或改變看成是機械力的作用,牛頓的工作則鞏固了從數學與機械角度理解自然界的新科學方法。靠著諸多助力,牛頓科學成了啟蒙運動與工業革命的關鍵要素,到後來,因為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的影響,使科學在後人眼中看起來絕對無誤,而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也開始以懷疑的態度對待神學和天啟宗教,這些引發了對抗宗教的戰爭。

後來,孔德信仰科學的絕對真理性,提出了實證主義思想。在其影響之下,形成了在西方影響巨大的實證主義史學。這些學者們認為歷史具有規律性,歷史學在揭示歷史規律時理應表現為像自然科學那樣具有科學性;他們從文獻與文獻所揭露的事實入手,然後按照科學範型歸納出普遍性結論。達爾文使用實證的方法歸納出他的自然選擇法則。在美國,主流史學多為實證主義的。正是因為實證主義的影響,人們開始試圖尋找在科學家的環境裡起作用的更重大的利益旨趣和價值觀。就這樣,科學的英雄倒下了,就像牛頓。在17世紀,牛頓一直被看作是理性的化身,人們以牛頓科學為武器去抨擊神學以及教會。但是,人們通過研究那些未曾發表的牛頓文稿發現,不論是在研究太空星球或是微量化學物質,牛頓都是為了證實上帝的創造力與永續威力,而且牛頓把他私下進行的鍊金實驗看得同物理學研究同樣嚴肅。牛頓的成就完全是宗教價值觀所驅使的結果。

而現在的科學呢?是“披著無私心的中立外衣的核物理科學,一直在為冷戰鬥士們服務。”?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到底產生了什麼後果呢?是的,科學導致機械時代的到來,導致立憲、共和民主制的到來,同樣導致電氣時代、資訊時代的到來。可以說,現在我們之所以可以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靠的全是科學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些只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方面,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掌握這些科學的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中的實力派,控制了本民族內部的利益分割,構成了對其他民族的利益的威脅與侵略。可以說,科學的外表裝飾掩蓋不了毫不留情的利益追逐。 和科學類似,對於歷史,我們看到的只是歷史書上所寫的東西,但並不代表這就是真正的歷史。以美國的歷史學為例,美國一直在以歷史學為工具向世人樹造自己的`自由、民主、進步的形象。事實上,那些主流史學的製造者們卻一直在撒謊,至少是有意識地隱瞞或忽略了許多歷史事實。美國作為一個成立較晚的獨立國家,起初是缺乏民族精神的。於是,一些曾經目睹美國革命的老前輩門意識到,美國

人雖然缺乏古老的傳統,宗教的統一,共同的世系,卻可以用付諸文字的美國革命歷史來彌補缺憾,他們用歷史刻意去創造出美國所欠缺的“記憶的神祕心絃”,但是這些歷史大部分忽視了來到美洲的兩萬名歐洲清教徒的貢獻,且抹殺了白人對印第安人的奴役與驅逐。喬·班克羅夫特在19世紀中期出版《美國史》,就是這麼一本書迴避了奴隸制,把美國在北美大陸的擴張說成是為侍奉上帝與完成國家目標而進行的民主的民間運動。只有美國才能承擔率領全人類的大任。還有,關於南北戰爭,就像書中所寫的一樣,主張白人至上的南方人雖然解放了奴隸,卻以暴力和恐怖手段迫使已是自由之身的非裔美國人重新回到奴隸般的狀態,私刑變成普遍用來懲治非裔美國人的法律,到20世紀初,私刑的總數以千計,然而,“南北戰爭以後的歷史學家都很謹慎地將這種可恥記錄掩蓋起來”。

並且這種情況並不是唯一的,相信每一部史書所寫的東西都不是完全正確的,畢竟每個統治者都希望能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所以流傳下來的史書所寫的並不全部是真實的,就歷史而言,歷史著作只是關於歷史的話語或文字,人們無法認識真實的歷史。但隨著人們研究的深入,人們漸漸發現了之前讀過的歷史書中的不真實,現在史學正在想著多元化發展,在每一個知識和生活領域,過去那種一統性、封閉性和規範性均已失效。這種多元性強調而不是企圖抹殺或消滅差異,主張的正規化並行不悖、相互競爭,因此它是一種徹底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