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國中數學質的飛躍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5.69K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如何實現國中數學質的飛躍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實現國中數學質的飛躍觀後感

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完善與創新的過程。伴隨課程改革日益深入,數學觀念不斷更新,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凸顯出來。《課程標準》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與發展。對學生來說,“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是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研究方法和著眼點等。這些都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生受益。”(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語)。那麼,作為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挖掘並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應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1、備課時深入挖掘

備課時,有不少教師只重視章節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卻有意無意地忽略存在於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有些甚至對發現和運用這些知識中至關重要的思想方法視而不見。其實數學思想方法是聯絡知識的橋樑,是幫助學生產生靈感使其變聰明的法寶。因此,教師備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把存在於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潛心挖掘出來。對教材的研究應包括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研究,必須弄清章節中到底隱含著怎樣的思想方法,這些思想與方法又集中體現在什麼知識點中。例如,數學教材中處處體現了轉化思想。學習了負數和相反數,可把減法轉化為加法,使加減法完美統一;又如,引入數軸概念時,第一次把抽象的“數”與直觀的“形”和諧結合。若教師能在備課時意識到這一點,屆時抓住時機,具體形象地向剛入國中的學生及時滲透“數形結合”這一重要數學思想,這對學生以後的學習與發展不無碑益。另外,國中階段的應用性問題中處處體現著構建模型、轉化、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通過對實際問題區域性與整體關係的剖析,嘗試把其轉化為相應的數學問題,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再借助直觀圖形和知識,嘗試不同的解決策略,這個過程中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師只有把存在於教材中的數學思想與方法不斷挖掘出來進行系統研究,結合國中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滲透與指導,引起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必要重視,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辨能力是相當必要的。

2。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

由於國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維能力也較為薄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教學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忽視或壓縮這些過程,一味灌輸知識的結論,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北師大版國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課本《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部編教材相比,它少了一節──“有理數大小的比較”,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後,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後解決。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及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學生易於接受。

如果說結果性知識是數學的肉體,那麼探究知識形成的過程和方法就是數學的靈魂。若教師上課時只注重對知識結果的傳授,而輕視獲取這些結果的過程與方法,那麼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這樣的教學,會使學生的學習一直停留在記憶與模仿階段,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品質的形成將無從談起。事實上,這樣教學的教師還不是少數。例如,有教師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時,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通過具體例子的運算,歸納出公式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公式特徵,然後讓學生記憶,緊接著便進行大量的模仿練習。由於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公式的結構性特徵,在運算時不斷出錯便不足為奇,整堂課看似活躍,其實是低效的。若本節課教師能把數與形結合起來,先讓學生用多項式乘法法則進行發現,再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用直觀圖形加以解釋,從中研究出公式的結構性特徵,這樣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就能更好理解公式,並自然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應用也就自如了。事實上,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容易“乾涸”,而握好契機,把獲取知識的思想方法教給學生,則會生成知識的“海洋”。

3、教學時善於提煉

教師在上課時要善於從思想方法的視角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要善於引導學生以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把知識點串聯起來,要善於用思想方法的觀點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系統的知識與方法網路。比如,在學習多邊形對角線條數時,不能只讓學生記牢結論:n邊形對角線條數為多少條,而要重新幫助學生分析這個結論是如何來的。可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思考。角度1(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四邊形對角線條數為2,五邊形對角線條數為5=2+3,六邊形對角線條數為9=2+3+4,……,從而n邊形的對角線條數為2+3+4+……+(n—2)=……角度2(從區域性到整體的思想方法):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有(n—3)條對角線,n個頂點就有n(n—3)條對角線,但一條對角線對應兩個頂點,因此n邊形共有條對角線。這樣,實現了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融合。把知識形成的本質規律從思想方法的角度作提煉概括,恰恰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讓學生逐步形成用比較清晰的思想方法去駕馭知識的意識,是一個由知識向方法的轉化,“學會”到“會學”的昇華。這樣,學生的數學素養才會真正的提高。

4、要潛移默化,由淺入深。

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有機結合,要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啟發學生領悟蘊含於數學之中的種種數學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盤托出,脫離實際等錯誤做法。比如,教學二次不等式解集時結合二次函式圖象來理解和記憶,總結歸納出解集在“兩根之間”、“兩根之外”,利用數形結合方法,從而比較順利地完成新舊知識的過渡。

數學思想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方法也有難有易。因此,必須分層次地進行滲透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熟悉國中三個年級的教材,鑽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因素,對這些知識從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認真分析,按照國中三個年級不同的年齡特徵、知識掌握的程度、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效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次地貫徹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引導學生先研究底數、指數為具體數的同底數冪的運算方法和運算結果,從而歸納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數,用m、n表示指數的一般法則以後,再要求學生應用一般法則來指導具體的運算。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方法,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起重要作用。

數學知識的學習要經過聽講、複習、做習題等才能掌握和鞏固。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經過反覆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會。另外,使學生形成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必須建立起學生自我的“數學思想方法系統”,這更需要一個反覆訓練、不斷完善的過程。比如,運用類比的數學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學習一次函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乘法公式類比;在學習二次函式有關性質時,我們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性質類比。通過多次重複性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類比的數學方法。

總之,我們必須不斷致力於教材與學生的研究,努力挖掘教材中或顯或隱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善於從思想方法的角度去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能力,發展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