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人代會上的縣政工作報告

才智咖 人氣:2.52W

提供一篇工作報告範文,作為參考!

縣長在人代會上的縣政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及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從年縣第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到現在的五年,是我縣抓住發展機遇、謀求跨越趕超、取得輝煌成就的五年。五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援下,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紮實工作、開拓創新,圓滿完成了任期內的各項任務目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先後榮獲全國可持續發展先進示範區、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農業普查先進縣、中國商貿名城等榮譽稱號,連續兩次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連續六年榮獲“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第八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去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0億元,同比增長10%,年均增長11.3%,順利實現翻番目標。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13.547.539,產業結構更趨合理,三產增加值佔GDP比重比年提高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1億元,同比增長21%,五年累計完成461.4億元,年均增長25.9%。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0.0388億元,同比增長25.1%,是年的2.5倍,年均增長20.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1735億元,同比增長23.5%,年均增長2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2584元和6720元,比年分別增加4591元和2170元,年均增長9.5%8.1%。去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0.8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4.3億元,貸款餘額112.1億元,分別增長22.55%、18.45%和56.38%,是年底的2.47倍、2.25倍和3.89倍。

 

投資和專案建設成效顯著,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五年累計竣工重點專案47個,完成投資145億元,樂仁堂醫藥物流中心、橡一股份等一批投資超億元的重大專案相繼落地建設。去年38個重點專案完成投資21.9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01%。紡織服裝基地規劃佈局、產業定位最終確定,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常山紡織、常山藥業2個專案入園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9.66億元,總投資102億元的際華職業裝產業園專案正式簽約,投資40億元的潤德服裝園等4個專案正在辦理前期手續。綜合工業園總體規劃修編初步完成,起步區4.62平方公里已完成總體規劃和規劃環評等工作,10個入駐專案中6個已竣工投產。科技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工作全面完成,總投資24億元的18個專案入駐,5個專案已竣工投產。木都工業園6個入駐專案正在加緊建設。全力支援配合新區、空港工業園、滹沱河綜合整治、機場改擴建、生態賓館、京石高鐵、中華大街北延等省、市重大工程建設,促進了工程順利推進。

 

三農工作紮實推進,現代農業邁出堅實步伐。全面落實支農惠農富農政策,五年累計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1.77億元。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去年小麥、玉米單產總產雙超歷史最好水平,總產達34.2萬噸。規劃建設了南樓採摘觀光園、塔元莊都市農業園等農業園區,建成了2個萬畝蔬菜示範基地和4個千畝設施蔬菜示範方。畜牧養殖業發展位居全市前列,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7.65萬噸、12.82萬噸和11.03萬噸,分別增長2%1%5%。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縣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2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0個,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資1.06億元,完成了103條鄉村道路建設,新增通車裡程209.4公里。投資4663萬元實施了6.34萬畝中低產田改造,解決了2個鄉鎮7個村2.38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發展節水灌溉19.56萬畝,新增造林綠化面積8000餘畝。開工建設28個省市級新民居示範村,完成投資5.1億元。農村財富積累機制不斷深化,村級集體收入達到7739.8萬元。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優勢產業日漸壯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29家,完成增加值90億元,同比增長6%,年均增長24.6%,實現利稅34.6億元,同比增長14.5%,年均增長27.92%。板材傢俱、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食品飼料、機械製造五大優勢產業規模和效益不斷提升,骨幹企業上臺階工程效果明顯,7家“2+1”企業進入市“5+3”行列,2家企業被列為省百強民營企業,常山藥業成功上市融資,實現了我縣企業上市“零突破”。省級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標達到56個,其中蘋樂牌面粉機、小蜜蜂工具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久強建材高效減水劑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累計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44項,完成科技成果轉化52項,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6項,爭取市級以上科技專案123項、專項資金3407萬元。

 

商貿流通產業發展迅速,現代服務業體系初步建立。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74億元,市場交易額完成116億元,分別是年的2.49倍和2.2倍,年均分別增長20%17%。現代服務產業園區和商貿物流產業聚集區被批准為省級園區。北方國際現代物流基地被列為省重點產業支撐專案,小商品市場一期、二期、三期,物流園區一期、二期已基本竣工並投入使用。成功舉辦四屆“正博會”,去年實現綜合經濟效益101.048億元,增長450.67%,榮獲第八屆中國會展之星品牌展會大獎和全國政府主導型展會50強。連續舉辦了“春節大廟會”、“千年古韻”歷史文化節等系列文化旅遊活動,名城形象進一步提升,旅遊收入逐年遞增,去年實現旅遊直接收入4102.26萬元,增長12.91%

 

城市面貌大為改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完成了《縣城市總體規劃》以及20多個專項規劃編制。全面實現“三年大變樣”各項任務目標。先後投資141億元,開工建設城建專案358個,完成拆遷拆違86萬平方米,實施了子龍大橋、成德街等一批城市路網建設,建成子龍廣場、長樂門綠地廣場、迎旭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廣場,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6.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積達到174萬平方米,公園綠地數量達到31個,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4.73%43.1%。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高,成功建立省級園林縣城。古城保護穩步推進,編制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整治與提升規劃方案》,完成了府文廟等文物修繕工程和古城牆遷墳工作,對8處國保加裝了消防和安防設施,成功舉辦古城文化保護高峰論壇,順利通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複查評估。積極推進城市精細化、標準化管理,初步形成大城管格局。大力實施“洗城淨天”、“碧水藍天”行動,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周漢河出境斷面廢水COD含量下降到101mg/L,主要汙染物削減目標全面完成,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逐年增多,去年達到322天,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日益增強。政府機構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全面實施。成立縣行政服務中心,33個進駐部門174個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了集中、公開、統一辦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去年削減行政審批專案57項,削減率達16%。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破產重組等形式,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積極推進“四資”整合,做大做強縣建設投資公司,實收資本由0.3億元達到2.23億元,增強了政府投融資能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鄉鎮衛生院綜合改革基本完成,實行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進展順利。文化體制、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924萬美元,引進域外資金66.7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3.58億美元。

 

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堅持每年都辦好一批利民實事,累計實施重大民生工程125項。不斷擴大城鄉就業,去年新增就業崗位245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9%以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覆蓋面逐步擴大,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逐年提高。城鄉低保、優撫優待、救災救濟和五保供養工作全面加強,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7.14萬元,救災救濟資金396萬元。城鄉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新農合門診統籌和大病統籌全面實施,參合率達到99.4%,累計13.59萬人次獲得1.75億元的住院補償。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1.9%,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面啟動。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76套,累計發放困難家庭住房租賃補貼14.89萬元。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累計投入資金1.68億元,完成33項校安工程建設,優化教育佈局,共整合中國小校39所,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南樓課改經驗在全省推廣,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編創了《古郡傳奇》、《常山少年·趙雲》、《田野的希望》等一批文化精品,梆子《審女婿》榮獲全國“群星獎”,廣播劇《責任》榮獲全省“五個一”工程獎。累計建成農家書屋96個,為95個村配備了體育健身器材,縣文化館晉升國家一級文化館。注重發揮老幹部作用,積極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精神文明建立和道德實踐活動紮實開展,計生、司法、宗教、審計、監察、檔案、廣播電視、外事僑務、人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高。

 

民主法治程序不斷加快,執政能力明顯提升。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制定完善了《關於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十項要求》、《政府工作規則》等一系列規範性檔案,進一步規範政府決策、審批、執法行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五年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5件、政協委員提案354件,結案率達到100%。強化食品藥品及安全生產監管,大力開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集中整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斷完善“三位一體”大調解機制,集中開展領導幹部大接訪活動,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和遺留問題。切實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平安建設取得新進步。進一步加強政府資訊公開和政府關聯事項資訊公開,認真落實廉政建設“一崗雙責”,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執行和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取得新進展。

 

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感有以下六個方面體會和啟示:一是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抓住省會北跨發展重大機遇,切實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下大力調結構、轉方式,推進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努力提高經濟總體實力;二是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目標,牢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著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三是必須堅持把專案建設作為第一載體,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招商引資,切實加大投資和專案建設力度,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四是必須堅持把統籌城鄉作為第一抓手,全面推進古城保護、城市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程序;五是必須堅持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保障,弘揚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的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六是必須堅持把安全穩定作為第一責任,著力抓好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和諧穩定的局面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總攬全域性、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辛勤努力、奮發圖強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全縣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老領導、老幹部,向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正單位、駐正部隊和所有關心支援發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許多問題。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偏小,主導產業支撐能力不夠強,發展優勢不夠明顯,與周邊縣市特別是組團縣市相比,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加大,不進則退,慢進就意味著落後;二是受新區、空港建設過渡期影響,全縣工業經濟低位執行,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發展後勁有待進一步增強;三是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進展較為緩慢,帶動作用還不明顯,全縣上下抓專案的氛圍還不夠濃厚,特別是缺乏興縣立縣大專案、好專案;四是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步伐還不夠快,對歷史文化的挖掘還不夠深入,古城保護和風貌恢復任務繁重。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今後五年,我縣發展面臨著許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貨幣總量保持合理增長,為我們爭資金、上專案提供了難得機遇和空間;二是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冀中南地區被列為國家層面的重點開發區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把作為京津冀第三極來培育,我縣作為省會主城區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更高起點上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三是省市對發展高度關注,就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現代服務業發展、會展經濟和文化產業等提出了具體要求,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四是縣十次黨代會從全域性高度確定了建設繁榮、文明、和諧新的戰略目標,明確了今後五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思路和重點,開啟了建設幸福的新徵程,對做好今後工作指明瞭方向;五是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縣已具備較好發展基礎,特別是隨著新區、機場改擴建和滹沱河綜合整治等省市重大工程的加速推進,與省會的“同城效應”逐步顯現,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要素流通更加便捷,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同時也必須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壓力。一是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和物價上漲的壓力並存,經濟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二是資金、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供應趨緊,導致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三是各縣市把實施“十二五”規劃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千方百計爭取專案和資金,我們爭先進位的壓力不斷加大;四是我縣經濟發展既存在發展速度不快、規模不大的問題,又存在發展質量不高、效益不好的問題,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任務繁重而艱鉅。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貫徹落實張慶黎書記到我縣調研時提出的`做好“六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圍繞縣十次黨代會、縣委十屆二次全會各項工作安排,切實做到頭腦更加清醒、謀劃更加周密、準備更加充分,在挑戰之中搶抓機遇,在困難面前謀求突破,每年都有一批大專案落地建設,每年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都有新提升,努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爭取主動,奮力推進全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省會北跨發展戰略機遇,以建設幸福為目標,以打造“歷史文化”品牌和“正博會”品牌為契機,堅持強工、興商、弘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圍繞“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兩大任務,實施“農業提效、工業提速、服務業提檔”三項聯動,抓好“古城保護、文化繁榮、城鄉統籌、社會和諧”四個關鍵,突出重點,強攻難點,打造亮點,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全力打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帶動區和城鄉現代化標誌區,搶佔省會“中部隆起”制高點。

 

今後五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75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全部財政收入達到22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在全市居“領跑”地位。

 

發展方式實現新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傳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翻番,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提高。

 

城鄉形象實現新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與省會有機對接,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古城保護全面加強,五年基本完成古城搶救保護工程;統籌城鄉發展,小城鎮建設與新民居建設穩步推進;公民素質不斷提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

 

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管理更加有序,公共服務更加有效,社會就業更加充分,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的良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生活質量實現新提高。城鎮化率達到6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上述目標,包括了經濟發展、結構調整、轉變方式、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要求,體現了加快發展、跨越趕超的要求,體現了和諧發展、惠及民生的要求。我們堅信,經過五年的努力奮鬥,我們的各專案標和美好願望一定能夠實現,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三、2012年重點工作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力爭達到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力爭達到2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力爭達到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9%;單位GDP能耗下降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10%。圍繞上述目標,主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保持經濟快速增長

 

牢固樹立抓專案就是抓發展、抓大專案就是抓大發展、抓一批大專案就是抓跨越式發展的理念,堅持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專案建設。

 

突出抓好重點專案。今年初步安排固定資產投資專案150個,年內計劃完成投資90億元。其中,重點建設專案24個,總投資315.74億元,計劃投資40.3億元;重點前期專案7個,總投資157.28億元。繼續實行“一個專案、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專案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按照“在建專案抓竣工、新上專案抓進度、前期專案抓開工”的要求,年內確保常山藥業、豪特廚業等4個重點專案竣工,曾氏門業、正洋建材等20個專案完成年度投資進度,7個重點前期專案取得實質性進展。

 

切實加強專案謀劃。專案謀劃是發展的源頭。加大總投資586億元的163個謀劃專案的跑辦力度,積極落實配套條件,力爭早日進入前期審批程式。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省市產業導向,抓緊謀劃一批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重大專案,謀劃一批古城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專案,謀劃一批文化創意、商務金融等高階服務業專案,充實專案儲備庫,實現專案建設的滾動發展、良性迴圈。

 

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強化專案初審、前期論證,把好土地、信貸、節能、環保、產業政策等稽核關,合理引導資金和專案投向,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專案、高階服務業專案和對我縣主導產業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投資專案,切實加大對產業結構升級、保障改善民生、推動科技創新、保護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嚴格實行專案投資強度和投資容積率雙向控制,優先考慮投資強度在250萬元/畝以上的科技含量高、財稅貢獻率大、發展前景好的優質專案,以專案的高質量帶動結構優化調整,增強發展活力。

 

完善專案管理辦法。堅持強力推進、重點引進、服務跟進,改進專案管理辦法,完善專案論證、科學決策、協議簽訂和跟蹤服務等前期工作,規範專案管理程式,全面加快專案建設進度。對照專案投資進度計劃,加大考核獎懲力度,定期督導專案建設情況。研究制定鄉鎮抓專案的具體措施,大力營造重視專案、爭取專案、引進專案、抓好專案的氛圍,充分調動專案分包領導、分包部門、專案單位和各鄉鎮推進專案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力爭每個鄉鎮都引進一個510億元的重大專案。

 

(二)切實強化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轉變傳統農業發展觀念,加速農業現代化程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投入強度公務員之家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按照“穩定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提高品質”的要求,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活動,建立激勵機制,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積極爭列國家整建制高產建立示範縣,確保全縣糧食總產達到30萬噸以上。

 

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依靠農業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建成5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積極調整農業結構,不斷擴大高階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促進高效設施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加快發展,提升2個萬畝蔬菜示範基地和4個千畝設施蔬菜示範方標準,支援南樓採摘觀光園、塔元莊農業科技示範園等都市農業專案,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投資300萬元,建成縣級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推進養殖小區標準化建設,力爭建成2個部級、6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場,完成20個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推進畜牧養殖業提檔升級。

 

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按照扶龍頭、壯規模、建基地、帶農戶的思路,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抓好天天乳業集團改擴建、正先食品肉雞加工生產線等十大產業化專案,完善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機制,逐步形成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緊密相連的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扶持壯大1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和規模檔次,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力爭發展到160家。

 

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投資3900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周漢河綜合整治和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十大工程,掀起農田水利建設新高潮。投資695萬元完成6600畝中低產田改造,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成羊曲線改建和3個鄉村道路改造工程,謀劃實施村接村道路硬化工程,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三)著力破解瓶頸制約,加快發展工業經濟

 

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為核心,抓住對標、技改、創新等關鍵環節,大力發展優質產業,提高工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實施園區培育工程。把紡織服裝基地作為園區建設的重中之重,抓好總投資187億元的常山紡織、常山藥業、際華職業裝產業園和潤德服裝園等6個重點專案建設,傾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特色紡織服裝基地。抓好“一區三園”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成立工業園區管委會,統一管理科技工業園、綜合工業園、木都工業園,謀劃組建縣經濟開發區。以打造省級工業聚集區為目標,以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型產業為主體,引進戰略投資者,全面啟動綜合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著力引進一批大專案、好專案;以打造高科技產業基地為重點,理順科技工業園利益分配機制,全力推進入園專案建設,力爭全部竣工達產;完善木都工業園規劃,依託恆山市場和傢俱市場,推進板材傢俱產業集聚發展,形成批發市場+生產基地的經營模式,帶動西北部經濟發展。

 

實施產業提升工程。以調高調優為方向,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板材傢俱、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食品飼料、機械製造五大優勢產業。不斷擴大中鹽銀港、平安傢俱等板材傢俱企業規模,打造領軍企業,發展優質板材和高檔傢俱,形成板材傢俱產業叢集;以紡織服裝基地為平臺,加大高檔服裝和裝飾面料專案招引力度,加快簽約專案建設程序,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做大做強金源化工、金石化工等化工醫藥企業,提高化工醫藥產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點抓好LED照明、黏多糖透明酸質鈉和高精密零部件研發等高科技專案,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引領化工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培育提升惠康食品、先鋒飼料等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提高食品飼料產業發展水平;扶持壯大蘋樂集團、盛華集團和小蜜蜂集團等重點企業,提高科技研發和創新能力,推進機械製造業加快發展。

 

實施企業壯大工程。堅持對標先行、技改跟進、品牌提升,做強現有企業,抓好41個重點技改專案,年內完成技改投入25.3億元。鼓勵規模企業爭進全縣“2+1”,骨幹企業爭進全市“5+3”。對增產潛力較大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培育一批興縣立縣的“小巨人”企業;引導小規模大群體企業整合重組、融合創新,著力壯大一批行業龍頭;深入開展創名牌、創名企、創名企業家“三創”活動,傾力打造一批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出臺企業獎勵扶持政策,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對在技改、對標和專案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獎勵。

 

實施節能減排工程。發展低碳、迴圈經濟,嚴格新上專案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嚴控新建高能耗、高排放專案,重點抓好投資12.27億元的二氧化碳基塑料製品專案。切實加大12家重點排汙企業和18家重點用能企業監控力度,鼓勵企業完善節能減排裝置設施,強化日常監管和目標考核。綜合運用經濟、技術、行政、法律等手段,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制定節能減排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煤電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低於省控指標,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0天以上。

 

(四)著力培育現代服務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以現代服務業為龍頭,發揮自身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推進商貿物流產業聚集發展,提升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擔當起省會“中部隆起”排頭兵的重任。

 

抓好省級園區建設。充分發揮省級園區示範引領作用,以小商品市場和物流園區為重點,加快推進省級商貿物流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和招商等工作,搞好物流園區三期和小商品四期招商,逐步建成集經營、倉儲、加工、生產於一體的商貿物流基地。豐富業態特色,謀劃建設紅木文化產業園。用足用好省級現代服務業園區的優惠政策,儘快啟動現代服務園區4條路網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招引外企、央企和大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和物流中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全力打造以高階服務業為主導的省級產業園區。

 

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堅持“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辦好第五屆正博會,著力培育國內知名會展品牌。逐步將茶博會、傢俱訂貨會、板材傢俱交易會等系列會展活動有機整合,統一管理、統一宣傳、統一運作,不斷豐富正博會內涵。積極創新辦會理念和辦會體制,推行市場化運作,逐步打造以企業為主體的特色化、多樣化、系列化會展品牌,吸引更多客商參展、採購,提高會展經濟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拉動力。

 

推進市場升級改造。研究制定符合我縣實際的市場綜合管理辦法,整合市場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扶持批發零售等傳統商貿企業提升規模檔次。謀劃實施恆山板材市場升級改造專案,抓好華北石材市場前期工作,不斷壯大沿107國道的商貿市場走廊。創新交易手段,推廣網上交易等現代營銷方式,加快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業態,逐步構建現代市場發展體系,培育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打造“歷史文化”品牌,完成歷史博物館建設,謀劃實施子龍故居建設、榮國府和寧榮街改造升級工程,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真正叫響“京外名剎之首、佛教臨濟祖庭、三國子龍故里、世界冠軍搖籃、元曲創生中心、紅樓文化經典”六大文化品牌。做大古城文化旅遊產業,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延伸旅遊鏈條,完善旅遊功能,加強宣傳推介,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與工業、農業、教育、科技、城建等其它產業跨界融合,大力發展文物遊、休閒遊、健身遊、觀光遊,努力把打造成全國著名旅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

 

(五)加快推進城鎮建設,全力打造魅力

 

把古城作為最大的資源和優勢,統籌推進古城保護與城市發展,推動城市建設上水平、出品位、生財富。

 

切實加強古城保護。聘請頂級專家,編制《古城控制性規劃》和《古城3.3平方公里修建性詳細規劃》。全力推進古城搶救性保護,成立古城保護專門工作機構,制定古城格局完善工程具體實施方案,在加大縣本級投入的同時,多方籌集資金,積極爭取省市支援,完成王氏雙節祠、梁氏宗祠修繕工程,啟動南城門周邊環境整治工程,謀劃啟動整修城牆、城門,恢復城角樓,整治燕趙大街、中山路兩側30米傳統建築風貌,謀劃實施隆興寺周邊環境整治,復興大寺前街傳統街巷,形成隆興寺、大寺前街歷史景觀軸線。加大重點文物保護投入,抓好文物本體修繕和保護工作。堅持在古城內部做“減法”,嚴格審批古城區內新的建設專案,嚴禁在一類保護區內插建和私搭亂建,引導房地產專案向古城外部發展。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謀劃實施恆山路、鎮遠路鐵路立交橋升級改造工程,突破107國道和京廣鐵路對我縣城市發展的瓶頸制約,引導城市向縣城西部發展。著手考慮鐵西區建設規劃,逐步將鐵西區納入城市管理範疇,謀劃實施鐵西區連線中華大街等路網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鐵西區交通網路,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減輕古城區人口和交通壓力,同時為省級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奠定基礎。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成梅山西路、恆州北街、成德北街和晨光路改造及拓通等路網工程建設,實施中山路改造、電廠三期擴建等工程,抓好京深西大街排水井改造和華安路排水管道建設工程,不斷完善城市道路交通、供電、供水、供氣、供暖、排水等公共設施,提高城市承載能力。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南關綜合改造程序,扮靚古城第一門面。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華安路中段保障房主體竣工,啟動和諧家園500套保障房建設。加快公園廣場建設,強力推進子龍廣場二期、迎旭公園二期、成德街遊園二期等工程建設,搞好亮化設施改造工程,完成燕趙大街亮化改造,在城區路口安裝射燈,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堅持建管並重、綜合治理,推進城市管理人性化、標準化、精細化。加快網格化、數字化城管程序,儘快完成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建設。大力實施以交通暢通、市政環衛、景觀整治、夜景亮化、環境監管為重點的城市容貌綜合整治工程,加強對常山路、華安路、成德街、107國道和府西街等5條重點街道的精細化管理,加大對歷史文化街區等特色街道的專項整治力度,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管的濃厚氛圍。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嚴格按照古城保護規劃,審批城中村改造專案,將房地產開發與公益事業掛鉤,形成城市建設良性發展機制。堅持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在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公共設施配套等條件允許情況下,適時啟動12個聯村並建示範點。按照尊重群眾意願、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的原則,規範推進新民居建設,不盲目套用城鎮居民小區的建設模式趕農民上樓。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定試點鎮、試點村,推行農村垃圾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依法管好用好土地,堅決打擊違法佔用土地和破壞耕地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

 

(六)強化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繼續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推動經濟發展向創新驅動轉變。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建立政府績效管理制度,抓好省級試點縣建設,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不斷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儘快啟動清理上報工作。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嚴格控制機構和人員增長。以常山藥業成功上市融資為契機,加強對盛華集團、小蜜蜂集團等重點企業的上市輔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實現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全面提升衛生服務能力。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繼續深化農村財富積累機制,提高集體經濟實力。

 

積極擴大對外開放。制定和完善招商獎勵政策,創新和改進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質量,增強招商實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促進以商招商。積極參加石洽會、廈門投洽會等經貿活動,突出高新技術、現代物流、高階服務業等招商重點,加大省級現代服務業園區、小商品市場、綜合工業園、木都工業園等推介力度,努力引進一批優勢專案。放開建設市場,積極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參與古城保護、城市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外向型企業的支援幫扶,鼓勵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強化財政資金支撐。改革現行財政管理體制,制定鄉鎮稅收目標考核管理辦法,合理確定增收返還比例,形成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鄉鎮配合稅收徵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支出結構,硬化預算約束,保障重點支出需求,集中財力辦大事。加強政銀企合作,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支援擔保機構擴大擔保規模,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規範建投運作,完善“借、用、管、還”融資機制,擴大融資規模,做大做強縣建設投資公司,增強政府的投融資能力。

 

大力優化發展環境。以鋼鐵般的意志推進“效能革命”,嚴格落實優化發展環境“八不準”,建立優化環境獎懲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嚴格追究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嚴肅查處損害發展環境的人和事,誰嚴重損害的發展環境,就砸誰的“飯碗”。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善待企業,善待投資者,在規劃、用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傾斜,營造親商、富商、惠商的發展氛圍。加快行政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切實解決“只掛號、不看病”的問題,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創新審批流程,開闢綠色通道,繼續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範各類收費專案,做到“審批專案最少、程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真正把我縣打造成最適合資本成長、最適合創業的投資熱土。

 

(七)高度重視民生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民生連著民心,堅持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投資2.43億元,辦好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6個方面25件利民實事,真正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生活的更加幸福。

 

努力擴大城鄉就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勞務資訊、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組織協調四大體系,多渠道創造就業機會,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復退軍人、失地農民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年內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500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7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繼續落實好新農合制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和門診統籌報銷比例。不斷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繼續做好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紮實做好城鄉低保、優撫優待、救災救濟和農村五保等工作,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投資855萬元,完成縣中心敬老院建設,實現“三院合一”,推動養老和救助事業發展。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多方爭取中央、省、市資金4000多萬元,推進孔村國小等31所校安工程建設,確保如期完成改造任務。加強校車管理,切實保障學生乘車安全。加快推廣南樓課改經驗,大力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穩步發展普通高中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規範引導民辦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大力發展科技事業。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認真謀劃一批推進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專案,爭取更多的科技專案列入國家和省、市計劃。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年內力爭建設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10項,其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的技術成果6項以上,完成科技新成果轉化11項。申報專利數和授權專利數增長10%以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良種培育、節水灌溉等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縣梆子劇團建設,搞好鄉鎮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構建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對非遺的保護、搶救、挖掘和整理力度,不斷充實古城文化內涵。舉辦書畫藝術節、非遺專案展、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專案展等文體活動,搞好中國書法之鄉申報跑辦工作,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加快推進農村數字電視整轉工作,年內新增1萬戶,實施城區有線電視雙向網升級改造,確保完成6000戶改造任務。

 

積極發展衛生事業。大力實施三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全縣醫療保障水平。投資9100萬元,抓好縣醫院病房樓建設專案,改善硬體環境,解決群眾住院難問題。鞏固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成果,為每所鄉鎮衛生院配備60100萬元的醫療裝置,提升鄉級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繼續深化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制度、人事制度等改革,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完成147個村衛生室集體化、標準化建設,為每個村衛生室配備3.7萬元的儀器裝置,全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工作,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處置能力。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鞏固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加強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信訪工作,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著力化解社會矛盾。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抓好源頭治理,完善部門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應急處置、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確保群眾用餐放心、用藥安全。強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日常監管,完善基礎設施,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高壓態勢,深入開展“打四黑、除四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防災減災、民族宗教、廣播電視等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建設幸福,群眾期盼、社會關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目標新舉措,要求我們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加快思想轉型,推進能力升級,全面提升推動科學發展的執行力,切實肩負起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歷史重任。

 

(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持以思想轉型推進經濟轉型,以能力升級促進跨越趕超,克服粗放發展的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創新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推動行政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創新,在改革創新中搶抓機遇,在改革創新中破解瓶頸,在改革創新中激發活力,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二)強化服務,一心為民。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信念,把人民群眾的需要放在首位,把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崇高追求,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推進科學發展。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進一步優化行政流程,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

 

(三)求真務實,轉變作風。弘揚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好作風,唱響創先爭優、幹事創業的主旋律,努力形成團結共事、務實高效的良好政風。大力改進會風文風,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解決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用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上,用在破解發展瓶頸的難題上。加強效能監察,強化督促檢查,嚴格績效考評,實行行政問責,推動工作落實、制度落實、責任落實。

 

(四)科學決策,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

 

(五)勤政廉政,乾淨幹事。進一步加強廉政勤政教育,牢記“兩個務必”,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風,切實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權力監控為核心,切實加強懲防體系建設,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執行。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堅定信心、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幸福新,再創發展新輝煌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