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隊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2.08W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扶貧工作隊工作總結,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2016工作總結欄目!

扶貧工作隊工作總結

  扶貧工作隊工作總結

××縣屬革命老區,曾是湖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1995年以來,××縣在省委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助下,農村經濟和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相繼榮獲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十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縣等榮譽。但由於受區域位置和自然環境的制約,××縣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全省比較落後的位置,是全省重點幫扶的經濟薄弱縣,特別是××縣西北部的王溝、趙莊、首羨、順河等鎮部分村群眾脫貧難度最大。這些村的群眾期盼著先進的農業生產條件和技術,期盼著富足文明的現代生活。而這種期盼與夢想正有賴於省委、省政府實施的"千村萬戶幫扶"工程而實現。

20xx年初春,省委、省政府從省、市、縣三級抽調1088名優秀幹部組建了19支扶貧工作隊,進駐19個經濟薄弱縣,重點對蘇北1011個經濟薄弱村310萬低收入人口組織開展"千村萬戶幫扶"工程。春節剛過,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帶著省委、省政府的重託,踏上了××縣的土地,為全縣55個經濟薄弱村的群眾送來了春天的福祉。

2月28日下午,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冒著漫天飛舞的春雪到達××縣後,來不及片刻休息,扶貧工作隊隊長徐瑩同志就召集隊員進行座談,商談學習前幾屆省委駐××扶貧工作隊扶貧工作的經驗,籌劃近期扶貧工作計劃。確定了總體扶貧工作重點,即"圍繞三個主題,緊扣三大目標,實施三塊工作,強化五條措施"。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堅持以制度創新為先導,在進駐××縣不久就成立了工作隊臨時黨委,按片分工組成5個分隊,堅持黨委統一領導,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時從實際出發,對省市縣扶貧隊實行"三統三分"的管理方法,即"統一黨組織活動、統一開展業務、統一日常考核"和"後方單位專案支援省市縣分開、隊員管理責任省市縣分開、工作經費使用省市縣分開",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省扶貧辦後來在全省19支工作隊中推廣提出了"五統五分"的做法。省委駐××扶貧工作隊依靠制度強化管理,及時制定了《工作隊管理制度》、《臨時黨委工作制度》、《臨時支部工作制度》、《工作隊員守則》、《扶貧指導員工作職責》等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確保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順利開展。

來到××縣,就是××縣人。春華秋實,半年多來,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員們串農戶,進企業,傾聽群眾的心聲,解決群眾的困難,55個經濟薄弱村都結出了××碩的扶貧成果。目前,全縣扶貧專案建設計劃投資2799萬元,計劃文祕雜燴網幫建專案405個,在建專案160個,已完成專案94個,計劃幫建專案中,產業類專案210個,道路危橋類專案148個,村部建設專案25個,還有一批環境整治類專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985.8萬元,貧困勞動力轉移1650人,培訓輸出率88%。

多年來,××縣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積極發展農村特色種養業,形成了一批以果品、肉羊、牛蒡、苔蒜為代表的龍頭產業化種植(養殖)區。今年以來,省委駐××扶貧工作隊繼續強抓產業化扶貧這條主線,結合"千村萬戶幫扶"工程的要求,著力在如何把產業發展成實實在在的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上下功夫,確定了以提高產業生產標準化,增強龍頭企業(經濟組織)帶動性、競爭力為目標,以促進薄弱村發展,帶動農戶增收為宗旨的新路子,重點推進了一批"技術示範縣鎮聯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高效惠民農業專案。

今年以來,省委扶貧工作隊實施的農業產業化專案還有順河鎮犇源奶牛養殖小區二期工程,中華果都網薄弱村服務延伸工程,10個扶貧村肉鴨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等10多個產業專案,基本上做到了55個經濟薄弱村村村"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可帶動全縣20xx多農戶脫貧致富。同時,為55個薄弱村編制了村級發展規劃,啟動了100多項改善農村生活生產條件的基礎設施專案;推廣果品新技術4項,新建高標準化示範園10個;發展了長毛兔飼養等短平快致富專案,年內爭取完成80個。通過扶持三鹿乳業有限公司,新勝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600多戶貧困家庭脫貧。創新資金管理新模式。為了更好的用好每一筆扶貧資金,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努力創新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投入退出機制,資金專款專用,村有鎮管,分期還本,滾動使用,受益歸農戶。

穆樓村是××縣55個經濟薄弱村之一,也是××縣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省扶貧工作隊員到該村後,把貧困之脈,謀解困之策,與該村村組幹部、鎮包村幹部和群眾反覆座談討論,結合該村實際情況,組織貧困農戶發展500畝蘆筍連片示範方專案。扶貧工作隊免費向該村貧困戶發放蘆筍種子,籌資幫助改造500畝示範方排水系統和灌溉系統,並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圍繞蘆筍產業發展,引導蘆筍加工龍

頭企業與貧困戶簽定產銷合同,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定價"三個統一",推行訂單生產、標準化栽培、保護價收購等一系列良性發展機制,激發了貧困戶的致富熱情,深受當地幹部群眾歡迎。目前,已有200多戶近千農民已與公司簽定了合同,領到了格蘭德優質蘆筍種子。按照今年蘆筍市場行情,每畝蘆筍可為村民帶來8000元的收入。

近年來××縣肉鴨養殖發展很快,現全縣肉鴨飼養量達20xx萬隻,養鴨效益看好,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縣養鴨業,帶動一批貧困農戶實現脫貧,今年來,省委駐××工作隊為推廣規模化、標準化肉鴨生產技術,達到質與量的同步提高,提高市場的競爭力,籌資扶持了城南六鎮建設了"統一規劃、統一讀者論壇、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標準"五統一肉鴨養殖基地,在經濟薄弱村建設1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引進無公害飼料,重點推廣肉鴨無公害養殖,逐步實施"百村萬戶"養鴨工程。為提高養鴨業組織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組織、協調全縣養鴨大戶成立了6個畜禽養殖協會,重點向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延伸服務,目前,全縣養殖協會和合作組織已發展會員近3000人,會員飼養肉鴨規模達1200多萬隻。

7月8日,××縣境內普降暴雨,造成全縣大部分在田作物受淹,部分村莊由於排水不暢,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很大不便。災情發生後,省委駐××扶貧工作隊隊長徐瑩同志立即帶領隊員深入受災農戶家中走訪,檢視災情。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在做好薄弱村扶貧的同時,從巨集觀著手,為××縣縣域生產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積極出謀劃策。按照省委建設新農村提出的"以工業化致富農民,以城市化帶動農村、以產業化提升農業"的"三化"基本思路,強化"五方掛鉤"間單位的合作,動真情,使實勁,真扶貧,扶真貧,著力從"推產業、搭平臺、做服務、創優勢"四個方面加快××縣強縣步伐。

推動果業的`產業標準化。××縣大沙河果園是全國十大果園之一,果品生產是大沙河鎮的支柱產業,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近幾年果品市場因為連續低迷,果品價格下滑,果農積極性下降,再加上栽培技術的推廣體系不健全、品種落後等諸多因素,致使果品質量不高,常常出現了銷售難的問題,影響了果農收入。扶貧工作隊瞭解這些情況後,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論證,根據大沙河流域的氣候土壤特點,在鞏固發展現有果品優質化的同時,籌資支援引進名特優新品種和推廣4項新技術,實現果樹種植品種多樣化,並使中晚熟品種、鮮食與加工品種、主品種與新品種合理搭配。同時,進一步更新改造老果園,新建高標準化示範園10個,其中8個生產果園,2個新品種引進果園,通過老果區改造和果樹更新,將會增加貧困農戶的收入。

幫助做好做優發展平臺。8月30日,在省委駐××扶貧工作隊的大力支援下,鐵道部,濟南鐵路局,濟南勘察設計院,江蘇省發改委、鐵路辦,徐州市政府,沛縣縣政府、××縣縣委、縣政府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參加評審。《新建××縣至沛縣鐵路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原則同意研究報告中的設計標準和推薦的路線總體走向方案,並對下階段的工作提出了相關要求。該工程東起沛縣站,西至××縣首羨站,全長50.409公里,按國鐵ⅱ級標準建設,概算總投資5.68億元。此次審查,標誌著新建××縣至沛縣鐵路建設工程正式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縣幾代人的鐵路夢想將變為現實。配合縣政府加強同國家、省相關部門溝通聯絡,努力實現把徐濟高速江蘇段、××沛運河6級航道等路通出去的目標,從而在根本上消除××縣交通的制約,改善投資環境。經多次向後方單位省發改委彙報、爭取,現已將××縣經濟開發區列入省重點扶持的蘇北十大開發區名單,並協調聯絡錫山開發區做為對口幫扶開發區,為××縣經濟開發區加速發展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提供政府公共服務。繼續推動中華果都網等資訊平臺的建設開發,重點推動網站資源向農村延伸、為更多農戶服務。幫助協調地面水廠立項、籌資、開工等一系列工作,力爭從根本上解決飲用水問題,讓××縣百姓早日喝上合格水。幫助爭取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國債資金,有力改善××縣群眾就醫條件。

立足特殊區位挖掘打造新優勢。幫助××縣建成了幾個影響面大、輻射力強的區域性交易市場;把職教優勢轉化成人才儲備與富民優勢,已幫助××縣職教中心爭取建設資金350萬元和職教助學專項補助資金223萬元。

××縣55個薄弱村的脫貧工作一直受到省、市領導和各後方單位的高度關懷和厚愛。省委副書記張連珍、省長助理陳寶田,省委副祕書長胥愛貴、省發改委主任毛偉明、省質監局局長夏明、團省委書記魏國強、徐州市副市長劉兆勤等領導先後來××調研檢查指導扶貧工作。省發改委多次召開××縣發展與扶貧開發專題會議,研究扶貧資金與專案的落實工作。在今年春夏兩季先後遭受冰雹與暴雨災害後,省委駐××扶貧工作隊及時向後方單位彙報災情,開展各種形式的救助慰問活動,讓遭受災害的農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省市政府的關懷,感受到了黨的溫暖。

省委駐××扶貧工作隊的工作也得到了××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早在3月4日工作隊進駐伊始,××縣即召開由四套班子參加的經濟社會發展和重點專案建設情況通報會,全面介紹××縣綜合情況;縣委書記趙保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邱成多次深入扶貧工作一線,瞭解扶貧工作動態,幫助解決隊員在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困難,為扶貧工作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省委扶貧工作隊員發揚光大老扶貧工作隊的傳統,接受扶貧工作的考驗和鍛鍊,當好公僕,當好參謀,當好學生,腳踏實地,紮實苦幹,自覺融入××縣第二故鄉,湧現出眾多的感人事蹟,駐常店鎮工作隊員李明武在扶貧資金暫未到位的情況下,為不誤農時,自墊資金用於專案前期建設;2名隊員在下村途中被狗咬傷仍堅持工作。正是工作隊員的默默付出,才有力推動了扶貧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

春風化雨,楊柳拂新,你們踏著春天的腳步而來,在××縣大地上播種下希望的種子。秋風送爽,蘋果飄香,一塊塊××收的土地,一張張農民脫貧後的笑臉,不就是對你們的最好的回報嗎。有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有省委駐××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幫助,××縣的農民一定會過上富足文明的現代化小康生活。

  扶貧工作隊工作總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市糧食局扶貧工作組一行三人,於6月20日進駐德興市張村鄉大畈村,開展了歷時三年的扶貧工作。在這三年裡,由於市糧食局黨組的高度重視,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我們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從實際出發,展開了摸村情,訂規劃,建制度,搞公益,狠抓“一個龍頭,三大產業”的發展,有力地改善了大畈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村民的物質精神生活質量,促進了該村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加快了大畈村民脫貧致富的步伐。目前該村農民人均經濟收入從工作組進駐前的1800元,提升到3000多元,增長達66.7%,在張村鄉名列前茅,村集體經濟收入也從原來的4萬元上升到8.2萬元,增長105%,三年中,先後被評為張村鄉先進黨支部和全鄉綜合指標考核第一名。回顧三年的扶貧,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結合村情,理清思路,制定出一部切合實際的三年扶貧工作計劃

大畈村位於張村鄉西部,一直以來均列為省級重點貧困村,該村佔地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3250人,有7個村小組,6個黨小組,水田面積2500畝,旱地1000畝,山地2萬畝,油茶山3000畝,人均擁有稻田0.77畝,油茶山0.92畝。該村沒有經濟實體,村幹部靠提留髮工資,資源相對匱乏,村民思想觀念陳舊,有401位村民生活水平低下,人均收入僅630元,該村傳統的經營模式是“山上的油,田裡的糧,地裡的菜,兒女出門掙外塊”。經濟收入主要靠打工和賣糧,且很不穩定。為了認真貫徹黨的“三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帶領村民儘快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我們和村“兩委”班子一道,吃住村組,通過開會、座談、走訪、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瞭解情況,反映問題,及時溝通,及時反饋。充分了解到群眾所想、所盼、所需。然後,針對大畈村的現狀和我局實際情況,制定出二oo四年至年大畈村三年脫貧致富工作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在充分徵求市糧食局黨組、德興市委村建辦、德興市糧食局、張村鄉黨委、政府等有關部門意見後正式定稿,付諸實施。

二、以規範、嚴格為基準,加強村委會組織建設

大畈是全鄉大村,雖然有52名黨員,但只佔人口的1.6%,且存在年齡老化、文化水平較低,工作力度不強等缺陷。為了及時增強村黨支部的“造血”功能,使其成為團結帶領群眾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努力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成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我們的做法是:

(一)大力實施“三培兩帶”工程,切實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按照村建工作要緊密圍繞“五個好”的目標,二oo五年大畈村黨支部本著重點培養年紀輕,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有技術專長,肯帶領廣大村民共同致富的宗旨。對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納入重點培養物件。目前,全村有3名青年列入建黨物件。有2名建黨物件被批准為預備黨員,另有1名轉為正式黨員。同時,引導和幫助46名青年和黨員學習養殖、種植、駕駛等技術,扶持他們成為村裡的致富能手和村後備幹部。

(二)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至年,工作組不僅制定了《扶貧工作組學習工作八項制度》;同時,還協助村委會建立和完善了《民主評議黨員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發展黨員工作制度》、《黨員聯絡戶制度》、《議黨工作制度》、《支部任期目標責任制》、《村民議事制度》、《婦女工作制度》、《教育工作制度》、《民兵工作制度》、《計劃生育工作公開辦事欄》、《財務管理制度》等29項制度,設立了村務公開欄,村級各項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在農業稅減免,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走在全鄉前面,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三)建立了一個為民便民的辦事場所。大畈有3250人,其中有1100多人在外地打工,民事眾多,民情複雜,為了及時化解民事糾紛,方便村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種勞務資訊,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和工作技能。村委會分別建立了為群眾辦事的綜合服務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室、民情受理調解室、黨員群眾學習活動綜合室、人口與計生服務室和多功能活動場所。及時為村民提供政策諮詢、打工證明、化解矛盾等服務。

(四)培養了一支為民便民的幹部隊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在村級建立“五個一”,就必須建立一支思想素質較高,辦事能力較強,村民擁護愛戴,一心一意為民辦事的幹部隊伍。為培養好這支隊伍。首先,加強了工作組和村“兩委”班子自身的學習,認真領會上級精神,壯大幹部力量,建立起社會治安組、公共事業服務組、民情受理組和社會救助保障組。由村委三位班子成員兼任組長,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確保各項事務落到實處。同時建立了《村規民約》,把紅白喜事操辦、禁賭、道德評議、三德教育、文明村建立、交通安全、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評比等活動具體規範,作為村民行為準則,提高村民的參與熱情。

(五)積極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按照市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第五次工作會議的安排及饒組發[]34號檔案的要求,張村鄉委員會下發了張發[]39號檔案,對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向大畈村派來王宣富、舒詩淼兩位幹部,開展第三批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專項活動。12月29日下午,大畈村委會、市糧食局包村工作組、張村鄉下派工作組一道開會,研究部署大畈村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第一階段(學習動員階段)的日程安排,並制定了日程安排表,下發到各個黨小組,12月30日下午召開全體黨員動員大會,向全體黨員宣佈大畈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即日開始,整個活動分三個階段,歷時半年,下發了學習資料,提出了具體要求。

(六)建立了一個乾淨整潔和諧的村容村貌。一是搞好村委會本部的維修改造,改善為民辦事的環境條件,做到了綠化、美化,道路平整化,室內外潔淨化,村部辦公室門牌清晰。辦公場所整潔舒適,廚房、廁所配套合理。會議室整齊,制度健全。黑板報、公事欄位置醒目。二是通過開會,張貼標語,黨員幹部帶頭建立,村民相互督促等形式積極開展愛國衛生宣傳活動。全村共清理垃圾102噸,清理汙水溝2250米,清理路障9處,改水435戶,改路4000多米,改廁373個。三是健全和完善了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對計劃生育工作的責任層層分解,使計劃生育合格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98%以上。四是依法治村,維護社會穩定,做到無非法集會、無宗族械鬥、無群眾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民事調解率達100%,確保了全村無刑事案件發生。

三、調整產業結構,抓好種糧主業,大力發展其它產業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極為關注和重視,先後出臺了糧食風險資金直補農民,啟動了早、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方案,減免了農業稅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為了抓好種糧主業,讓村民在農田中得到最大利益。一方面,我們開會、座談、走訪、廣泛宣傳黨的“三農”政策。把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心,對農業的支援,傳送到千家萬戶,讓農民充分認識、瞭解今年種糧和往年不一樣,能夠賺個好價錢,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另一方面,我們努力推廣優質稻種植面積,早稻推廣中優66、金優463等優質品種,優質率達80%以上;中稻重點發展2優航1號、金優63等糧質好,產量高,抗性強的品種,優質率達66%以上。二晚推廣優質高產的金優198、金優桂99,使晚稻優質率達90%以上。三是組織抗旱救災。年七、八月份,久旱無雨,全村共有600多畝稻田因缺水、二晚無法栽種,部分種下的晚稻也因缺水面臨乾枯。面對嚴酷的旱情,村民的憂慮,市糧食局黨組急群眾所急,立即作出決定,會同德興市糧食局,共出資6000元,購買了12臺水泵及配套電器,確保了600多畝二晚按時栽種。以後兩年,這些裝置在抗旱工作中仍然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及時預報和防治病蟲害,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提高單產和品質。五是動員村民掌握好賣糧時機,讓農民種的早稻賣到70元/百斤以上,中晚稻賣到72元/百斤以上。農民種糧年收入共計90多萬元,人均300多元。此外,農業稅全部減免,農民每年受惠7.5萬元;平均每人每年受惠23.3元。有利地促進了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發展。

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從外地引地金水1號、金水2號,黃花梨抗青,塔橋1號、塔橋2號等優質梨樹品種,在宋家亭自然村種植50餘畝,年產量達1.8萬斤。另外,還種植300餘畝楓香、杉樹、榿樹、白荷等樹種,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對油茶山的管理,主要採取劈山撫育,間植補種,既提高茶林密度,又使其得到充足的陽光和養分。

通過開展“三培兩帶”活動,黨員、幹部帶領群眾致富的熱情高漲,生態養殖得到進一步發展,黨員嚴樹林由於村委會的大力支援和引導,每年養殖雛雞15000餘隻,每隻盈利2元以上,番鴨800餘隻,每隻盈利3元,生豬20多頭,成為本村第一個靠養殖致富的黨員。目前,全村共有鴨1萬餘羽,雞3萬餘隻,豬600餘頭,魚10萬餘尾,養殖業讓村民嚐到了甜頭。全村有28名黨員年收入超萬元,並且所帶的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成效顯著,有25戶群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針對本村人多田少,剩餘勞力充足的特點,村委會主動出面組織了1100多人外出打工,據統計,全村打工收入每年約3942.4萬元,人均達3584元。有效地促進了全村脫貧致富步伐。

四、積極開展幹部扶貧幫困聯絡戶工作

按照市委辦饒辦字[]20號通知精神,局黨組動員全域性科級以上幹部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從自己工資中拿出部分資金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致富。葉禮茂局長首先申報了2戶,全域性14位科級以上幹部都報了名,為了讓最貧困的村民得到救助,工作組和村委會幹部對近千戶村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最後確定對15戶收入低、缺乏勞力,生活十分困難的村民進行一幫一結對子幫扶。幫扶幹部先後赴村進行了三次走訪,將4100元啟動資金和鞋、衣服直接送到農戶手中。劉躍進局長上任不久,便召開黨組會議研究村建工作,並拔給5000元資金,幫助困難村民過好兩節;充分體現了市糧食局黨組對大畈村民的關懷。

五、修橋鋪路,改善環境,加快大畈村脫貧致富步伐。

(一)積極籌備大橋配套設施建設資金。西灣自然村有300多村民,700多畝稻田,途中有條河流,造成兩岸1000多村民交通不便。98年因德興市老建辦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先後撥款20多萬元,建起一座跨度約80米長的雙拱橋,但因後續資金不足,引橋、護堤、橋面等配套工程擱置,車輛通行不便,且橋面已出現裂縫,滲水等問題,若不及時維護,有坍塌危險。為了及時修復大橋,造福一方百姓,市糧食局黨組急群眾所急,多次與德興市委、德興市糧食局聯絡,商討修橋方案。11月6日,駐村工作組按照局黨組的要求,會同德興市委、德興市糧食局、張村鄉黨委、政府等部門領導,奔赴大橋現場考察,並及時作出修橋預案,由市糧食局和德興市糧食局兩家共出資2.2萬元,村委會負責解決勞動力,年初動工,經過三個月的緊張施工,於上半年竣工通車,解決了一方百姓交通難的矛盾。

(二)修好三條交通要道。大畈村內蘊含有豐富的油茶資源、水果資源、林木資源、礦產資源,但歷年來由於公路高低不平,坑坑窪窪,“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交通問題成為制約村級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我們採取上下聯絡,左右結合,通過一切可能爭取到資金的渠道,積極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修好三條交通要道。一是及時搶修大坑塢自然村的公路。該村地處偏遠山區,有300多人口和300多畝糧田,因道路不暢,村民外出和賣糧十分不便,為了及時解決300多村民的交通困難,我們本著小花錢、多辦事、辦實事的原則,自己解決民工,將市財政下撥的一萬元資金加上村墊資6千元,購買砂石、水泥,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將路修好,恢復了交通。二是積極修建從村委會通往西灣的水泥路。此路長1000多米,有300多人通行,為大畈的交通要道。為了及時解決村民的行路困難,村委會急群眾所急,爭取到德興市林業局的大力支援,出資2.5萬元現金和100噸水泥,村民出工出力,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於年底建成一條長1000多米,寬3.6米,厚20釐米,造價約8.6萬元的水泥路,初正式通車。三是建好一條主幹道。從餘家墩至上村阪,是市裡的主幹道,這裡人口密集,過往車輛眾多,是大畈的中心地段;由於路況差,村裡每年要花費近萬元費用修路,仍不能從根本上保障道路暢通,對行人,特別是上學兒童的交通安全帶來隱患,同時由於交通不便,農林產品流通不暢,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應廣大村民的積極要求,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村裡決定修建一條長米,寬4.5米,厚0.2米,總面積9000平方米,造價約39.6萬元的水泥路。這項工程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市財政局、市村建辦、德興市扶貧辦、德興市交通局等單位共出資26.79萬元,村民出工出力,9月動工,經過三個多月的努力,於初竣工。解決了交通不便的困難。此外,村裡還出資7000多元,改造了7條砂石路,長度3800多米,大大方便了車輛運輸和行人行走。

(三)全面改善村民生活設施。為了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著力加強了生活用水、用電、閉路電視等基礎設施的改造和普及,目前,全村有80%的村民用上了從高山引來的清澈達標自然水;村民用電和城市居民一樣,每度0.6元;80%以上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視普及率達95%以上,多數村民購買了彩電。村委會修建了一條4公里長的水泥路,可直通鄉政府。村內有國小一座,可供1-4年級學生80餘人就讀,每人每學期費用95元。近50%的村民住上2-3層磚混結構新房。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為近三年興建。

一年來,我們堅持吃住在村,不給村裡增添麻煩,不給群眾加重負擔,真正做到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增進對農村的瞭解和對群眾的感情,做到了點上不離人,工作不斷線,局分管領導經常到點檢查工作,每月到現場辦公一次,局長葉禮茂同志每季赴村指導一次。確保了扶貧的工作質量。

我們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和條件好的兄弟單位比較,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主要是由於我局資金緊張,部門缺乏優勢,工作組社會關係不廣,無力為村裡爭取到更多建設資金,在辦實事上效果難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