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國小數學師生互動環境的實踐研究報告

才智咖 人氣:1.5W


上海《進入21世紀的中國小數學教育行動綱領》提出:要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進入21世紀數學教育改革的行動口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發展。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充分發揮學習決策者的作用,是內因。離開學生的主體學習活動,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就無法真正實現。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則要從啟發引導、點撥指導、質疑輔導和因勢利導等四個維度上發揮啟發引導的導師作用,是外因。教師的教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形成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形成主體意識,逐步增強主體參與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以及將來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橫向思維的創始人》愛德華·德·波諾說過:“縱向思維是在挖深一個洞,橫向思維是在試著在別處挖洞。”
國小目前所實行的課堂教學大多數是班級授課制,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主體參與能力的增強都離不開班級集體。當代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其行為比較容易表現出孤獨、自私,集體觀念淡薄,這對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都是不利的。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較多地注意傳授知識,鞏固所學,不大注意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忽略發揮集體的互助促進作用,這顯然不利於實施素質教育。而現代科技的重大成果大都是在小組或群體的合作研究與爭論中創造出來的。小組技術比個人技術更為重要,因為許多獨創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組交往中產生,大部分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例項中,小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創造性人才通過交往而成為獨立的人。
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不會質疑,就不會有思考、不會有研究探索精神。我在總結以往長期教育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本課題的研究。試圖通過有效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自我探索;形成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讓學生的思維進行撞擊、智慧的火花得以迸發;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得到培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撰的《學會生存》(1972年)一書中指出,“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力量”。傳統教學下的學生學習是一種封閉式學習、授受式學習、同步式學習和重複性記憶學習。處於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潛能往往會被窒息,只知死守書本、權威至上、不知變化、人云亦云。布魯納認為“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於獨特的個人特色的知識。”學生有了學習提問的能力和自主權,才會有自己發現的東西。
我校是一所新組建的學校,建校時間只有三年,我們的學生來源於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加上不同的教育環境和不同的思維層次,使他們的情緒發展各不相同,再加上以往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個性的差異更是千差萬別。有的學生一節課始終保持著熱情,主動參與學習,有的學生的情緒不夠穩定,容易被其他事物或現象吸引,表現為思想不集中,易開小差,小動作多,因而影響學習質量。也有的學生情緒則一直比較低落,表現為表情冷漠或萎靡不振、懈怠退縮,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為了讓這些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充分利用好40分鐘的效率,讓他們都樂學、善學、會學,這就要求教師如何創設國小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良好教學環境,提高學習效率。
 
二、研究概況
(一)            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如何創造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探索如何提高數學課堂討論的質量,培養學生由討論老師的提問到自主提問質疑的能力。
(二)            研究的內容
(1) 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組織討論的時機,指導討論技法。
——發揚教學民主,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創設活躍思維的條件,引導學生思考。
——創設人人求異,勇於創新的氣氛。
(2)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直面原始問題
——培養好奇心理
——鼓勵學生要敢於提問
——為學生設定“憤”、“悱”情景。
(三)            研究的方法與物件
   物件:本課題研究以本班學生為樣本,以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環境為研究物件。落實和鞏固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和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
 

創設國小數學師生互動環境的實踐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