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85W

《祖父的園子》是關於童年回憶題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但是言優美,易懂。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的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1】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裡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雲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裡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裡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祖父的園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裡的一些故事,讀起來彷彿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裡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於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現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因為他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感興趣。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並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裡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夥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裡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麼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裡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裡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說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後一句“太陽也不知道。”感覺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麼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裡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控文字,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薰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脫,想說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裡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裡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裡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寫提升了文字,收了較好的效果。在續寫完成之後再欣賞《祖父的園子》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使學生感受更深刻。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2】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為主題的一篇課文。閱讀這組課文,主要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並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這組課文的訓練目標以及文字導讀提示,我擬定本課的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長,意境很美,耐人尋味。所以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在讀中思考(1)“我”在園子裡心情是怎樣的?(2)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為了很好達成目標。我通過設計多次讀的方法學習課文:一次快速默讀,讓生感知課文寫了祖父的園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園子;二次快速瀏覽讀為什麼說是它是五彩繽紛、生機勃勃、自由自在、快樂無比的園子;三次重點讀課文的十七自然“花開了,就像睡醒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段話通過多形式充分地讀,去感悟作者內心深處那份自由和快樂,在讀中感悟“境由心生”的語言特點。四次讀從文中找出作者與祖父在園子的所做的事,感受祖父的慈愛,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快樂。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還是比較流暢,但一節課下來,我覺上得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現在教者沒有沉入課堂中,與文字、生本的對話還不夠默契。特別是十七自然段的教學,通過多形式地讓學生感受園子一切都是自由和快樂的,我引導學生說出這份快樂源於誰?由於問題的指向性不很明確,讓學生沒有領會我的意圖,學生就把文中所描寫的景物丟擲來,出不來教者需要的答案,然後就強拉硬扯回到教師的答案中,告訴學生這是源自於作者——那內心深處的自由和快樂,引出寄情於景這個概念,再讓學生仿造這種表現寫法練筆,顯得有點突兀。其次在對我與祖父在園子快樂的段落的學習顯得草率,有點走過程,而沒有讓學生真正通過自由讀去想象、去感悟,那份內心深處自在和快樂。

課一結束,師傅和工作室的幾個學員對我執教的《祖父的園子》進行評課。在評課中,我又一次真切感受到師傅的“教育當以慈悲為懷”的內涵。其實我深知這節課上得不是很理想,但師傅卻給了充分的肯定,給了我極大鼓勵。師傅評價我的這堂課,一是能較好的把握略讀課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對教學內容取捨方面,有詳有略,特別是把17自然段的作為教學的重點段落,其他則次講,比較符合課型特徵;二是學生讀書,有明確要求:比如默讀思考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段落體現自由自在、快樂無比的語段等要求,符合略讀教學的方法策略;三是在課上讓學生自由的讀、自由的思考,體現了精讀在得意,略讀在得法。接著對教學存在的問題很委婉地談了幾點:第一點這篇課文從文體的角度看是散文。初讀很散,但散文的特徵行散而神不散,教者要學會識別、整合、昇華。比如本單元前一篇散文,有快樂和美好,兩篇散文神不一樣。這篇文章的神在哪兒?老師怎樣來讀這一篇散文是關鍵。17自然段作為教學的重點,這種自由雖然反應在景物上,其實反應在作者內心的自由。我和祖父玩當中玩出了自由,我的玩是無限的自由,我的心境在我感受到了自由,投射到後面園子的景物,有因果關係,情感的邏輯在,如果從解讀出神,那就是自由。從自由的懷念到現實生活,蕭紅是不自由的,很嚮往自由的。其實17自然段是顯性,前面的玩是顯性的。所以在文字的研讀上如能準確的把握和處理,我想能夠處理好課堂中的一些細節。第二點在提問方面要準確,提法應妥帖,不然讓人很容易誤解,比如小動物真的感受到自由了嗎? 第三點需要注意的十七自然段抓寄情於景是正確的,也是文字學習需要去感受和學習的表達方法,但語段中的修辭手法:擬人、排比、誇張可以不放在此課進行,可以不把它拎出來。最後一點板書的設計可以從寄情於景去思考和設計。

在評課中,師傅也回答了其他學員的對略讀課教學的困惑,師傅一一做了解答,讓我對略讀課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更加清楚、明晰,收益匪淺。路漫漫其修遠兮,師傅的評課需要我一生去內化,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