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23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1

在本節課中,很好地灌輸新課程標準。本節課以我健康我快樂為主線,圍繞新課程標準要求,周密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得到學習,讓學生體會我健康我快樂。

本課整體效果較好,由於班額大,學生多,素質不齊,少數學生還沒有掌握前滾翻技術,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差生培養。在整節課堂中,有幾個男生和女生不敢滾翻,在墊中徘徊,害怕滾翻。在這種情況下,我通過籃球會向前滾動,由於籃球是圓形的,接觸地面比較小,所以很快向前滾動,而海綿墊是接觸地面較多,所以很難向前滾動。接著我指出,我們學習前滾翻的動作要領跟籃球滾動一樣,把身體貼緊大腿和低頭。身體成籃球形姿勢。緊接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並讓其作實地示範。通過結合示範練習與改進,學生對這項技術的掌握率達85%以上。在我的引導、示範和幫助保護下,終於勇敢地滾翻過去。但在滾翻的過程中,沒有真正的掌握含胸、低頭、全身團緊的特點。總結起來,要做到低、蹬、團、抱、起,只要做到這幾個字,前滾翻技術就掌握了。

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遠不及成年人,但他們的具體性思維高於抽象性思維,而且容易受到激發,所以,在啟發的藝術處理中,應儘量避免抽象性和單純的概念形式,要強調具體的演示,依靠直觀的手段啟發學生。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2

本節課主要教學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課初首先呈現的是某校圖書室第七週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並根據表中的已知資訊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求和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列式:143+126=?由於這個問題涉及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所以有利於學生在列出算式後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計算方法上來。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所以此處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時,一種方法是出示計數器,進行直觀計算。之後引導學生運用對筆算加法的已有認識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並通過交流,突出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也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在此基礎上,我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及時指出:“算的對不對,要驗算才知道。”由此,引導學生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

隨後的練習採用“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已經給出的豎式進行計算,進一步突出筆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鞏固已有認識。此題,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什麼困難。

第2題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並驗算”,學生在計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第4題,是一個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剛剛學習的筆算加法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3

《回家路上》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一個專題。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複習乘法的意義和應用25的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用一些小動物放學的畫面展現了許多數學資訊。學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價值的數學資訊,對於學生的彙報,教師適當給予肯定的同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上課時我告訴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然後簡單介紹這個圖的情況;接著我採用舉手搶答的數學遊戲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我根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圖中的資訊(出示情境圖),然後讓學生從情境圖中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並運用學過的乘法口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為了能得到更多的小紅花,積極思考發問並認真解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節課,總的來說課堂氣氛很好,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我創設了舉手搶答尋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的活動環節,化枯燥為生動,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比賽、遊戲等活動中,自覺主動地運用、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效率。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第二個環節中,學生提了很多數學問題,接著又一個個解決,花費了很多時間,導致第三個環節算式2?/span3可以解決什麼問題這一環節比較倉促。最後,由於下課時間已經到了,就沒有進一步讓學生歸納總結。通過這節課,我想:有了失敗,才會去找原因,才會去思索,才會不斷去實踐,這樣在實踐反思中不斷磨練自己,鍛鍊自己。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4

本學期擔任二年級的美術教學,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語言工具啟迪思維,激發創作慾望,加深對繪畫的理解,也是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開啟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

在教師運用多種手段、媒體給學生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由的想像,再讓學生來說說自己想的內容,這時的說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自由,教師千萬不要說“不可能”、“沒那回事”等否定的詞,對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離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揚,讓學生覺得這樣“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畫的機會,可以採用自己說、同桌互相說、小組說、全班說等多種形式。

為了讓學生在充分放鬆的狀態下進行創作,學生作畫時,教師可根據想像畫的內容,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畫畫的時候講出來,邊畫邊講。學生可以手舞足蹈,盡情放縱情感,讓思維隨著情感不斷迸發出火花。

說自己的畫:每位學生把自己的畫,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在說的時候,一些在畫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的東西,會得到完善,為進一步創作奠定了基礎。

說別人的畫:在說別人的畫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說的時候既是對別人作品的一種全新的詮釋,也是一次口頭的二度創作,既能幫助自己加深對創作的理解,同時也使作者發現全新的角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5

《新課程標準》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力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麼,怎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覺得重點應該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於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二年級閱讀課《酸的和甜的》,我創設了實物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水果?誰來嚐嚐是什麼味道?(指名上臺品嚐)告訴大家味道怎樣?(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極了。有一群小動物卻都嚷著:“葡萄是酸的,不能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文《酸的和甜的》”一問完,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學生對課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麼味道。

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後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後,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效能保持下去,關鍵在於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闢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於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我在教學《坐井觀天》時,我提出這樣的學習目標:(1)我會讀: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可自由讀,也可小組合作讀;(2)我會問:在學習小組裡提出不理解地方,讓小組夥伴共同交流解決;(3)我會講:把你讀文後的感受說給小組夥伴聽。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後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另外小組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後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我以《看雪》為例,由於這篇課文幾個自然段結構相似,所以我讓學生首先畫出你心中的雪景來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然後再選擇相應的段落學習學生在交流中情緒高漲,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文章內容就在學生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於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於和善於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於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如教學《難忘的一天》時,學生問:“難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讀課文後學生又問:“這一天為什麼令“我”難忘?”教學《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課題後,學生問:“課題中的”我“是誰?‘我’想去看什麼?”等等。他們正用問“?”來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選我》這篇課文後,班上同學提出:“老師,課題中的“我”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他為什麼要選自己呢?說得真好,我精心準備的教案用不上了,我靈機一動何不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呢?這樣不僅鍛鍊了口語能力,又極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學生躍躍欲試,整節課學生都處在積極的自主學習中,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裡閃耀。

課堂教學是屬於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6

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課堂活動中,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難易適中。如果活動內容過於淺顯,則不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如果活動內容或形式過於複雜,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本課的形式是讓學生討論所熟悉的事情(比如,飲食結構的變化)。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說,並很好地運用了所學語言。另外,活動的設計還應注意層次性,即應由易到難,讓學生逐步適應。

還有不能忽視語言形式的補充和操練,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形式才能在具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的情景中加以運用。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加以引導,包括提供簡單的範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還有要在恰當的時機糾錯。口語練習時,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應是幫助、鼓勵學生開展口語活動,用各種方法以達到學生口語練習的'最大實踐量。對於學生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在進行機械或半機械練習時,學生犯的基本結構錯誤應引起重視,避免其氾濫。但是在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時,不宜過多糾正,在學生說話中間,尤其不宜打斷,因為此時交流是首要的。並且不斷糾錯還會打斷學生的思路,破壞其語流,還會使學生因害怕出錯而不敢開口,造成學生心理的障礙。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裡產生的語言活動。特定的環境為口語交際提供了場合、物件、目的等具體條件,從而使學生進行真實的交際行為,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設計的話題,合理拓展,精心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交際環境,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自己思想的願望,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去交流去體驗,獲得身心愉悅和審美感受。教師在設計交際環境時還應注意真實性、現實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活動完成後,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要防止評價流於形式,或因評價不當使學生產生心理負擔或厭倦情緒。

總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尤其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找一些他們所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在操練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提示,比如一些單詞、片語的用法,讓學生即提高了口語能力,也鞏固所學的知識要點及用法。

而且,上完這堂課後,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備課再怎麼認真,教案再怎麼詳細,也要根據學生,根據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隨時改變策略,應變能力一定要強。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死讀書,我想,同樣我們也不能死教書,只有認真學習“新課標”,運用新理念,才能更好地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7

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定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係並不陌生。因為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在二年級上冊中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中學生已接觸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但在教學中並沒有強調必須列綜合算式。在學習本單元時,部分學困生,還停留在一步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維上,有的甚至讀不懂題的意思,教學難度較大。只有個別學生能列出綜合算式進行計算。尤其是對於小括號,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解決問題時總是不知道該不該添小括號。如碰到先乘再減,並且乘號在後面時,本來不用添括號的,可好多學生一想到後面的要先算,就把括號加上去了。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對小括號的使用並不真正熟練掌握。我就在練習課中,增加對小括號的專題訓練,從而進一步鞏固小括號的正確使用。我出示一些分步算式,然後讓學生把兩個分步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通過專項訓練,使學生能正確熟練地列出綜合算式,並且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訓練題型如下:

列出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的:2813=41。41-12=29在列綜合算式之前,我先讓學生分析兩個分步算式的特點,找出兩個算式中的中間量,即第一步的得數41,然後分析出先算加法,再算減法。書寫順序根據41-12=29得出是用第一步求出的和減12,說明先寫加法再寫減法,2813-12=29,加減混合運算中,先算的加法就在前面,不需要加小括號。特別注意強調不能把第一步求出的得數“41”列在綜合算式裡。和本題類似的題還有:(1)90-13=77,77+23=100(2)6×5=30,30+28=58(3)7×7=49,49-27=22

列出的綜合算式需要加小括號的:2812=40,90-40=50分析方法和上面的基本一樣,就是考慮書寫順序怎麼寫,這是個關鍵。40是第一步的得數,說明先算加法後算減法,根據90-40=50這個算式得出:90減去的是兩個數的和,說明書寫時,先寫減法,再寫加法,90-2812,但是根據計算順序第一步先算加法,加法在後面時,必須在加法算式上加一個小括號,來改變計算順序。如果不加小括號的話,90-2812,就要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樣就不符合本題的計算順序,顯然是錯誤的。所以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題的計算順序。出示下面的題讓學生體會加小括號的必要性。例如:27-19=8,738=81;1912=31,3831=71;14-5=9,9×6=54;53=8,8×4=32。

把兩個分步列式的算式合併成一個綜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據中間數確定計算順序,其次根據分步算式確定書寫順序,最後根據計算順序觀察一下整個綜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號。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8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學好句,段、篇的基礎。在上這課時,我的思路比較清晰,我設定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懸念,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裡活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為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為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我再次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裡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莊稼、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學生虔誠的目光,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裡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誦起來,作為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學生自拼自學,在證音,我也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古時以三十歲為壯,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對本識字課教學還是有收穫的,100%的學生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定的語言,學生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到祖國山河之美。

國小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9

半年來,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針對半年來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及時批改作業。備課中,我不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後寫好教學反思。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適且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正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們的主體作用,讓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注意精講精煉,在課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動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缺點:如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等。今後在工作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