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傳》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95W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文言文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愛學習文言文,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張衡傳》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張衡傳》教學反思

《張衡傳》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共安排了兩課時,按一般的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疏通文句,整體感知。第二節課進行內容分析。我考慮到那樣設計會割裂文句與內容的結合,所以做了一下調整,本節課沒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疏通並分析理解第一段,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開始擔心時間緊張,教學目標完不成,因為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朗讀和整體閱讀又較為容易,所以一節課下來,時間夠用。

第一課時注意了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落實,通過教與學的過程,滲透給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了人生觀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堂課圍繞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進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讀方式新穎,讓學生在理解中讀書,在讀中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教師的泛讀。這種形式,避開了教師感染影響,實現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計劃,教師的泛讀只起到訂正作用。

多元解讀的環節調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頭腦,實現課堂資源共享,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長期堅持利於課堂的操作,利於思維的培養,利於成績的提高。

本節課我圍繞學生的自主閱讀活動進行,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討論探究,多元解讀,完成了師生與文字的對話,培養了學生學的能力和閱讀習慣。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時,我時刻注意教師引導的方式,有預設的問題,也有應變的問題,這一點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不過,指導的語言有待錘鍊,技巧有待提高。

教完這一課,感覺學生確實是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在活動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創新閱讀、個性閱讀、拓展閱讀的開展,將會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張衡傳》教學反思【2】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文言文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愛學習文言文,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從我們對《高中生語文抄襲心理探究與對策》這一課題的'問卷調查來看,有70%--80%的學生認為高中語文學習的難點是文言文閱讀,因而,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為學生在考試中容易出現抄襲現象的題型之一。針對這樣的現狀,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文言基礎知識的講授與落實,也一再強調翻譯的要點:直譯為主,最好逐字逐詞翻譯;翻譯時要突出特殊文言現象,如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翻譯出來的語句整體要通順,表意要明確。但實際操作起來,學生基本做不到這些,往往想當然的理解文句。究其原因,關鍵是平時不注重積累,頭腦中沒有可用的知識,再加上不會靈活運用,不能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文言文的時候,我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啟發,及時檢查落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譬如在教授《張衡傳》一課時,針對教學的知識目標,我重視了重點字詞句的講解與落實,課後要求學生及時複習鞏固,下節課利用幾分鐘時間進行抽查。比如,我抽取了“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公車特徵拜郎中”“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這些語句,要求學生翻譯。課文內容雖已講過,但學生在翻譯中還是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歸結起來,還是沒有記住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由此,我認識到,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想盡一切辦法推動學生動手動腦,只有學生動起來,才有可能出現好的學習效果。

另外,針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學習張衡謙虛穩重、不慕世俗虛榮、品行端正、品德高尚,在才能上不斷提高,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品質與精神,不斷提高個人學識和道德水平,堅決摒棄不良習慣與思想。

《張衡傳》教學反思【3】

我本次講課所抽題目為《張衡傳》,抽到這課時心頭便是一緊。這篇課文是傳記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課時內完成,到底是要側重“文”,還是要側重“言”,這的確是個問題。說實話,這令我很是糾結了一陣子。後來感覺課文文言難度不大,字詞較好理解,加上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感覺,如果不深入探討文字的話,別說學生,就是我們自己,對張衡這個人,自然並不陌生,但絕對不熟悉,除了知道那個基本上就是個詞語概念的“地動儀”外,其他一無所知,更不用說去了解並學習他身上的那些優秀的品質了。所以我就決定將字詞含義及文意疏通等以預習的形式佈置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完成對大部分字詞的理解和梳理。然後在課堂之初將文章涉及的幾個最為重要的字詞句,以檢測的方式做一簡單回顧,課堂的重點放到研討張衡的成就和性格。

然而,在經過緊張的準備之後,在經歷四易講稿,五次試講之後,5月19日在公開課上還是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為此,我做了認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一、佈置預習任務一定要儘可能地詳盡、具體

如果文言文想要將思想意義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那麼就一定得確保學生們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沒有什麼障礙,佈置預習任務就應該儘可能地詳盡、具體。不能只籠統地告知學生要預習,要會翻譯,一定要具體到字詞句上。這次公開課上學生在梳理字詞時表現出的生疏、迷茫,應該說,和我對他們的預習指導不夠到位有很大關係。

二、語文課一定不能脫離文字泛泛而談

就如黨老師評課時所說,語文課就是語文課,要教給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對文字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華麗,過於延伸,架空教材。教師飄飄然,津津樂道,學生卻是昏昏然,一無所獲。

語文課,老師要踏踏實實地上,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學。

三、文言文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拋下翻譯書,自主完成

藉助翻譯書學習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學習文言文,就幾乎人手一本翻譯書。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問起來,字字會譯,句句精通,然而,從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來問他們,卻基本是一無所知。我感覺,這實在是翻譯書惹的禍,試想,一個身體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柺杖生活,到最後,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樣,總是依賴翻譯書,又怎能具備親自查字典才能獲知的經驗呢?若沒有這種經驗的積累,又怎能將之遷移運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總之,這次參加優質課比賽,從其他選手的,以及自己的課堂表現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學中自己忽略的諸多問題,也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學無止境,我會繼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思路。也請各位同行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