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範文參考

才智咖 人氣:2.54W

國小數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範文參考

教學《方程的意義》,我反覆研讀了這節課的內容,並與舊教材的進行了對比,思考著新教材為什麼這樣設計?

舊教材先利用天平認識等式,然後認識方程。而新教材通過情境,先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利用天平理解等式的意義,最後揭示方程的意義。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不僅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還要會判斷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的後繼學習與思考,注重知識的滲透。如後面學習的等式的性質、用方程解應用題等等。

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創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幾乎提不出表示兩者之間關係的問題,都是些求未知數的問題。這時教師就直接出示要求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先找等量關係式,我發現只有極少數孩子能找到等量關係。由於找等量關係式教材中第一次出現,學生不知道從哪入手。學生思考討論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也沒有結果,我就引導著學生進行分析資訊,找到了等量關係。找到了等量關係式,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就簡單多了。課下我分析,主要是我在備課時,高估了學生,如何引導還需要多研究。這也是我下一步訓練的重點。

為了讓學生弄清楚方程與等式的關係,我通過天平的演示,讓學生理解等式的意義,學生很容易根據天平列出算式。然後教師指出,我們剛才列出的這些式子都叫等式,在這些等式中,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容易得出兩種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數的等式,一種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後通過練習判斷哪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最後,讓學生用畫圖的形式表示出等式與方程的關係,教材中沒有出現這個內容,但我補充進去了,我覺得這樣有助於學生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大部分學生思維比較清晰,會表述,但也有部分學生表述不清,發言不夠積極。看來,課堂教學還要啟用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作為教師,還要多想些辦法。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實施?我認為,“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創造性的學習,才能實現自主發展。“合作探究”必須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學生則沒有自己的主見,交流則會流於形式,沒有深度。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當學生展示交流時,不同的思路與方法就會發生碰撞,教師要尊重學生探求的結果,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結果與方法進行反思與改進,促使全體參與,加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培養梳理概括知識的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者,要啟發誘導學生髮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