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3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

今天的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方程的意義》一課,這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係,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但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的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結合我所執教的<<方程的意義>>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顧我的教學,我認為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設定情景引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執教中通過天平的演示:認識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讓他們對天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總結概括

通過對天平的觀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著應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通過比較等式與方程,以及不等式與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應該替學生很快的說出答案,在將出方程的概念後,應該讓學生通過變式訓練明白不僅X可以表示未知數,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數。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當一個導遊的.角色,站在知識的岔路口,啟發誘導學生髮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放到小組中,採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

三、迴歸生活,體會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後,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並在最後引入生活例項,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後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看,他們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大多數學生知道等式並能舉例,向學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兩邊平衡的問題情境,大部分學生運用算術方法列式。但是,學生已有的解決數學問題的算術法解題思路對列方程會造成一定的干擾。對於利用天平解決實際問題較感興趣,但是,要求學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轉化成用數學語言、用關係時表示時可能存在困難,對於從各種具體情境中尋找發現等量關係並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則表現出需要老師引導和同伴互助,需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堂上讓學生藉助於天平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列出表示等與不等關係的式子,為進一步認識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觀察的感性材料,然後引導學生對式子分類,建立等式概念,並舉出新的生活例項進行強化。最後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明確方程與等式的聯絡與區別,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還可以,有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較清晰、會說;可還有部分學生不敢說,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準確,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過程的訓練有待加強,數學課堂也應該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在說的過程中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學會自主探索,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比如:課件製作的不夠精細,完美!所以應用起來不夠方便!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

《方程的意義》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這樣設計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新課前進行三分鐘口算。上課開始進行簡單的小遊戲:把粗細均勻的直尺橫放在手指上,使直尺平衡。通過這一簡單的小遊戲使學生明白什麼是平衡和不平衡,以此使學生能明白在方程意義教學過程中什麼是相等關係,天平中的平衡的情況是當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時(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緊接著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分邊放置20+30的兩隻正方體、50的砝碼,並根據平衡關係列出了一個等式,20+30=50;接著把其中一個30只轉換了一個方向,但是30的標記是一個“?”天平仍是平衡狀態。得出另一個等式20+?=50,標有?的再轉換一個方向後上面標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狀態,由此又可以寫出一個等式20+x=50。整個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演示、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由淺入深,分層推進,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方程”。雖然整個教學任務是完成了。但從學生的練習中我們發現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等式”和“方程”的關係還是沒有真正弄清。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係,並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數量關係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數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課從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藉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將“等式”和“方程”進行直接對比。以使學生理解和區分“等式”和“方程”。口算題引入鋪墊後,要再回過頭來充分利用。在講完“等式”和“方程”後再回到口算題上,將口算題通過變化由等式到既是等式又是方程,這樣進行對比使學生弄明白“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3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後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概念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與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一、生活引入,注重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方程的意義》這節課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絡,因此在課始,採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蹺蹺板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類似於天平的“相等”和“不等”。這樣在結合天平感受這種關係以及最終體會到方程中“相等”的關係時,學生就會感受水到渠成。

二、自主學習,辨析完善。

因為五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了高年級,是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的。所以,認識方程中,我選擇了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並給出了一定的自學提綱:(1)是方程,我的例子還有。(2)不是方程(可以舉例)。(3)我還知道。這裡學生自學時是帶著自己例子進行思辨性的自學,所以感覺學生理解的還是比較的透徹的,在交流哪些不是方程時,學生理解了等式、不等式、方程之間的關係: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不等式一定不是方程等等。

三、結合實際、理解關係。

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列出方程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同時,這點也是後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個基礎。所以在出示實際問題列出方程時,我總是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感受到搞清數量之間的關係是正確列出方程的前提條件。

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增加一些思維的難度和挑戰也是鍛鍊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常態化的工作。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等式的突出得不夠,學生“說”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